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24 07:12:52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实用】学生调查报告四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这个假期,我来到了XX市XX区敬老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给他们送去新春的祝福,还送上了营养品,并与他们亲切交谈。通过与他们的谈话,我了解了老人们过去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也了解了他们现在的养老情况。

【实用】学生调查报告四篇

  住在这所敬老院里的老人们大多在70岁以上,他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送到敬老院来(这与我以前在其他敬老院了解的情况也是一致的),如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身边亲人大多已过世,孤身一人;一个人待在家里太孤单,想有人能够陪伴。从她们的口中,我大致了解到过去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建国初期,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没有文化,但迫于生计,只能外出干些体力活或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如在织布厂工作,生产烟草等。由于当时人们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即使是在城市,生活物资供给一样严重不足,大部分人最大的希望便是能吃饱穿暖。因为条件有限,许多人不能去上学,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去夜校读书识字。生活在乡下的人,为了能去学校读书,冬天里也穿着草鞋踩着冰雪去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的地方求学。路上饿了就吃从家里带的生红薯或其他干粮充饥,要是遇上荒年,就吃路边生长的野菜,生存条件极为艰苦。

  现在这些老人们的孩子都长大了,都成家立业了,他们被子女送到敬老院来更多的也是一种迫于生计的选择。在我所了解的老人中间,绝大多数人的子女都只在缴纳生活费时才来看望一下老人,顺便购买一些物品,见面交谈的时间也不会太长,真正关心老人生活起居细节的更是少之又少。子女们普遍对父母们的生活情况关注较少,以为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就万事大吉了。更有甚者,子女之间互相推卸养老责任,只顾自己享乐。这种情况着实令人心痛。

  在与老人们的交谈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老人口中都会说只要自己的子女过得好,自己怎样都无所谓,只要儿女们心中都有自己的父母就行了,他们来到敬老院生活至少还有人可以一起生活、说说话,陪伴他们度过晚年,这比孤单一人待在家里好。我注意到,每当老人们说起自己的家、自己的儿女时,他们的脸上、眼神中总会流露出温馨、留恋、幸福,甚至泪眼婆娑。由此可见,老人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回归家庭、渴望亲情的!

  的确,老一辈人为我们新中国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过去所经历的苦日子值得我们年轻一代人永远铭记,我们要感谢那些为我们创造现在美好生活的前辈们,并以他们为榜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努力学习,争取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不辜负老前辈们的期望。

  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辈已相继老去,庞大养老群体的'出现成了一个十分现实的社会问题。即使我国正加大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但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老人们缺乏的是家庭式的关心和温暖。当孩子们事业有成之时,都想着如何对自己的父母好点,让他们过上安享晚年的生活。殊不知,又有多少人真正可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的服侍他们一回?又有多少子女知道老人们心中的渴求?

  我认为,传统养儿防老模式虽然受到现实的挑战,但是,养儿防老的传统并没有过时,并且永远不过时。解决养老的问题,除了政府要加大养老资金的投入以外,还要解决一个良知的问题。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孝敬老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父母辛苦地养育子女,当父母老了的时候需要子女们照顾的时候,子女们应该尽最大努力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而那些推卸养老责任的子女应该遭到良知的谴责。倘若子女养老养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每个人都真心实意地为老人着想,那么,国家的养老制度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反之,最好的养老制度也温暖不了老人的心。

  所以,我呼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心养老问题。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孝敬老人的心,那么解决养老的问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只有人人都唤起自己的良知,才能让老人们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一、项目研究背景

  近日,中国控烟协会发布的《全国高等院校无烟环境创建评估暗访报告》显示,全国800所被暗访的高校中,只有139所高校校区无烟环境达到60分以上。也就是说,超八成被访高校校区无烟环境得分不合格。其中,学生食堂、男生宿舍、教学楼三个地点吸烟率最高,体育、政法和农业三类专业的学生最易染上吸烟的习惯[1]。本课题研究试图通过实证调研的方式,来分析在校大学生吸烟的原因和环境因素。有人将香烟作为缓解压力的工具,有人将其作为发泄情感的手段,更多的观点是认为,香烟是人社会交际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总之,香烟带给吸烟者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影响,更加让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它带来的心理上和社会的意义。本课题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对控制大学生烟民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二、关于在校大学生抽烟问题的实证调研及其分析

  (一)研究对象选择

  本课题的研究首先从吸烟大学生主体出发,运用深度访谈以及发放表格的研究方法,并对结果认真分析,从大学生吸烟的行为、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几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进行阐释。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吸烟行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过程,而是一个与环境、心理、关系、性别等各方面交织复杂的社会行为。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为揭开戒烟难之谜,帮助大学生远离烟草做出一定的参考建议。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主要立足于本市范围内的几所高校进行研究,基本能反映本地区高校大学生吸烟的现状。

  (二)调研结论统计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亲自走访相关高校,发放400份调查问卷,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吸烟行为方面的分析

  2、不同年级的吸烟比例数据分析

  3、大学生烟民消费水平情况分析

  在课题调研过程中,课题组还对吸烟大学生购买不同价格的香烟进行了统计。具体统计数据见下表。

  调研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烟民的消费来源都是来自与父母,本身并无收入。

  三、对在校大学生吸烟问题的控制与对策

  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指导烟草中的主要有害成分,对吸烟危害健康的知晓率较高。然而,他们虽然知晓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和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性,但吸烟率水平仍较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控烟健康教育。经过调查研究,结合部分学校对于大学生吸烟问题的对策,课题组认为,我们对高校大学生烟民的控制与防范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大学生吸烟问题主要还是在学生自己身上。建议高校学生会可以成立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由大学生自己来约束自己,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效果。由于大学生群体更多的是自我管理为中心,杜绝吸烟,也应从自我做起。加强学生群体的自我监督,是最好的方法。

  其次,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每星期可安排心理专家为有心理波动大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避免大学生因心理抑郁而去吸烟。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心里问题,甚至有些极端的学生走上了自杀的道路。因此,高等学校必须重视心理咨询建设,及时化解学生的心中的负面情绪,引导积极乐观的正面精神。

  再次,优化大学生的管理制度。吸烟行为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群体行为[2]。针对在校大学生吸烟状况及影响因素,应在大学校园积极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学校不要一味的强势打压应该更加人性化,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

  第四,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设立警示标语。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的获得途径,主要有社会健康教育、学校教育、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报道等[3]。学校应加强吸烟危害的宣传,经常开展健康讲座,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课程,让学生更加充分的认识吸烟的危害性。

  最后,多开展有益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群体,高校应充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活动中降低不良的情绪,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得更多的学生远离吸烟。

  四、结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吸烟现象不是朝夕能杜绝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逐步减少大学生烟民。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在通过实践调研的基础上,为减少大学生吸烟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创建无烟校园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2]杨素梅,冯向先,郝小刚.在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及相关知识调查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xx(04).

  [3]丁书姝,李太顺,魏明伟,汪徐林,汪鹏,袁慧.大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对烟草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xx(10).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为了配合《小学生语感的培养研究》,我就六年级学生朗读习惯做了一个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为了全面了解目前学生的朗读情况,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重视加强朗读教学,有效提高朗读水平,设计了本问卷。

  2、调查内容

  (1)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2)学生喜欢的朗读方式

  (3)家庭及学校对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

  (4)学生的朗读能力

  (5)对学校开展朗读活动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与过程

  1、调查对象

  给本班48名学生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8张,收回率100%。

  2、调查方法

  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本班学生对朗读意义有充分的.认识,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蕴含的读书方法。48名学生,10人选择非常喜欢朗读,27人选择喜欢朗读课文,11人选择“一般”。46人都选择了非常积极、主动或有时主动朗读时举手,占全班的96%。48人不同程度地希望课堂上老师叫他朗读,占全班的100%。

  2、学生喜欢的朗读方式

  由于学生的性格差异较大,开朗的学生喜欢个人朗读,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男女分组读或者分角色朗读。有14人选择当主角,25人选择当配角,9人选择读群众话语。对于喜欢朗读诗歌的17人,喜欢朗读散文的17人,喜欢朗读小说的11人,喜欢文言文的有3人。他们都喜欢在安静的气氛下朗读。19人在朗读时心态轻松,19人有点压力,9人紧张,1人无所谓。朗读时100%的学生都能发现精彩文句。在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时36人选择读熟为止,占全班的75%。

  3、家庭及学校对学生朗读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

  从问卷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让他们朗读的时间一般多,26名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的朗读水平比较满意,另外22名学生认为自己的朗读水平在老师看来觉得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多数学生(39名)认为学校经常或者有时举行与朗读有关的活动,29人先后在活动中获奖。

  在家庭教育中有3人选择家长对其朗读进行经常指导,42人选择偶尔指导。家长对其朗读水平比较满意的有20人,觉得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有27人,还有1人选择家长没有评价。

  4、学生的朗读能力

  从10个指标来看,绝大多数学校都认为自己的朗读水平一般或者较差,造成原因大多数(31人)选择紧张,5人选择胆怯,12人选择马虎。42人非常想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6人选择一般想。

  5、对学校开展朗读活动的建议

  大多数学生都提出希望学校多开展朗读活动,争取让全员参与。

  四、初步的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1、高度重视早读及语文课堂朗读情况,多给朗读时间,尤其多给中下游孩子锻炼的机会;

  2、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品味、揣摩,不能包办代替;

  3、结合学校“七彩园”读书活动,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增长知识,丰厚底蕴,提升体验和感悟能力;

  4、多开展与朗读相关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作文演讲等形式,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

  5、在班内开展帮扶队,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孩子带领、指导朗读水平较低的孩子;

  6、通过家长会、电话、QQ等方式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明确朗读的重要性,让他们静静地听一听孩子的朗读,最好也能和孩子读一读、赛一赛,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有许多同学带钱来学校旁边的小卖部买零食和玩具,然后把包装袋和塑料瓶等乱丢乱扔,破坏了校园的环境。同学们的零花钱从何而来呢?都去买些什么了呢?于是,我便对班里同学的零花钱进行了调查。

  调查

  我和谢白宇组成了一个小组,用问卷式和采访法在班里询问同学,统计了同学们带没带钱的情况,把数字进行了整理。

  我班人数共有58人。经常带钱的有23人,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多,偶尔带钱的有10人,点全班人数的百分二十左右,不带钱的有15人,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三十f。其中带钱的大多集中在第四大组,偶尔带钱的'都在一、二大组,不带钱的都在第三大组。

  分析

   第四大组的同学大多都是乒乓球爱好者,带的都是崭新的10、20元,也有些同学每天带点零花钱,爱打乒乓球的同学每一次都说什么“我请客”之类的,他们带钱来买乒乓球和乒乓球拍,而且上课也不怎么听讲。

  一、二大组的同学们都是“学霸”,而且这些钱都是在家里靠自己的劳动获得的一点钱,带来也是买文具用品的。不像素些同学不劳而获。

  第三大组的同学中一小部分是在班里倒数,但大部分学习成绩都还不错。那些同学家长很节俭,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浪费血汗钱,把压岁钱存入银行。

  结论

  同学们经常带钱、偶尔带钱和不带钱的主要原因有:

  1、赶时间为了早上在学校旁边买早餐而经常带点钱。

  2、为了买零售和玩具而偶尔带钱。

  3、家长不允许孩子浪费钱而没带钱。

  4、为了买文具和体育用品而带钱。

  建议

  同学们应当把压岁钱交给父母,而不是自己花掉。想要买文具就得在家里用劳动换来零花钱,让同学们明白“血汗钱”是什么。这样才会珍惜仅有的一点钱,不会忍不住花掉。同学们一旦都这样做,垃圾就会遍地都是。学校相关部门应该管理严谨,在校内校外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的同学应该受到惩罚。

【学生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07-12

学生调查报告06-15

学生调查报告12-27

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学生调查报告怎么写03-01

学生调查报告(热)07-05

【实用】学生调查报告07-15

[优秀]学生调查报告07-16

学生调查报告模板04-25

学生研究调查报告06-05

[必备]学生调查报告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