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哪些创业真实故事

时间:2021-11-13 17:35:27 女性创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适合哪些创业真实故事

  看那些女人创业的故事,感受她们的精神,激励自己走出创业困境。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女性创业故事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适合哪些创业真实故事

  女性创业故事(一)

  2014年12月,“90后”济南女孩王婷的开店梦终于实现了。这个位于济阳县城区商业街附近,只有20多平方米的米线店,承载着王婷从上大学到现在一直以来的梦想。

  不顾家人反对,辞掉实验室的稳定工作,从济南来到济阳开米线店,王婷的理由只有一个“喜欢做饭,也想做给别人吃。”因为天冷,她的手指几年来第一次被冻得肿了起来。

  不顾反对 辞掉实验室稳定工作

  王婷辞掉稳定工作,自己创业的想法,一开始便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

  2012年,王婷从泰山学院化工学院毕业,随后便在济南一家实验室开始工作,收入不高,但工作却十分轻松。在王婷父母看来,女孩能找到这样一个离家近且相对轻松稳定的工作,还是不错的。

  但谁知,2014年7月,王婷便不顾父母反对辞掉工作。王婷说,辞工作之前,曾和父母提过这事,但父母都不同意。后来,考虑到自己一直想开店创业,还是决定辞掉工作。

  王婷介绍,早在上大学期间,自己便有开店创业的想法,但那时,还没想好用多大的店铺,开什么样的店。直到在济阳偶然找到一间2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

  走街串巷 骑电动车寻找店铺

  2014年11月,王婷追随老公第一次来到济阳。在济阳租了房子后,王婷便开始骑着电动车走街串巷寻找出租的店铺。因为王婷老公白天上班的缘故,王婷只能靠自己。

  对于济阳,王婷一点都不熟悉。以至于现在,她对于济阳的认知,还仅限于2条道路,纬一路和纬二路。而她的米线店就开在纬一路,竞业园学校东侧。

  王婷说,对于济阳两条道路的认识,还源于最初的走街串巷。“开始时,也不知道哪儿有出租店铺的',就骑着电动车,顺着这两条道路逐个找。”她说,后来对这两条路了解后,她将店铺的位置锁定在济阳两条商业街附近。

  “想着商业街附近,人流量大,做起买卖来也容易些。”王婷说,但找了一个星期,都没有找到要出租的店铺。这时,王婷就想,“不行就先放弃,在济阳先找工作,找到工作以后,再继续找合适的店铺。”

  但谁知,这时,竞业园学校东侧一个要出租的店铺却突然出现了。王婷想都没想,直接就租下了。

  好朋友辞职来帮忙 米线店开张

  王婷租来的店铺很简单,甚至称得上简陋,一块木板隔离出来的20多平方米的房间。

  “啥都没有,就是一间空房子。”租来的空房子,让最初的王婷有些摸不着头脑。“房间太小了,最后决定开米线店。”王婷说,找房子时想着在麻辣烫和米线店两者之间选一个。

  安装空调、油烟机,购买桌子、凳子……下定决心开米线店后,王婷便开始忙活起来。为此,还特意花钱到济南学习了做米线、土豆粉的相关知识。

  开业前一天,王婷怕自己忙不过来,便给自己的好朋友兼大学舍友江鲁平打电话,让其过来帮忙。接到好朋友电话后,江鲁平当天便辞掉工作,和父母简单打了声招呼,第二天便从潍坊赶到济阳。

  同为“90后”的江鲁平,辞职来济阳前,在潍坊一家实验室工作。她说,接到好朋友电话,便立即赶来帮忙了。

  一天40余顾客 自己能忙得来

  2014年12月1日,王婷的“天下第一粉”米线店开张。此后,两个“90后”女孩开始做起生意。

  “一天大约有40多个顾客。”记者见到王婷时,这个扎着马尾,手冻得红肿的年轻女孩,正忙着给顾客做米线。无论是购买食材,还是做米线,她都一个人完成。

  米线店进门左手边的墙壁贴了满满的便签纸,便签纸上大多都是顾客留下的祝福语。右边墙壁上有王婷写的无线账号和密码的提示。没有顾客的时候,王婷为了节约开支,不舍得开空调。也因此,她的手指都冻得肿了起来。

  刚开始,江鲁平还在米线店帮忙的时候,王婷和她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出租屋里数钱。“看看今天又挣了多少钱。”王婷想着能快点把投到米线店的本钱挣回来。

  今年1月5日,记者采访时,米线店中只剩下王婷一个人。王婷说,现在米线店慢慢走上正轨,再加上平时也不是很忙,江鲁平走后,自己一个人也基本能忙过来。

  王婷说,因为米线店靠近学校,现在吃饭的大多都是教师,也基本都是熟人带来的回头客。她相信,接下来,米线店会越来越好。

  女性创业故事(二)

  80后女生专注儿童早教产业创业

  在这个“孩子是未来的一切”的年代,很多创业者都努力在儿童才艺培养方面努力占据属于自己的市场。培训班,辅导班,才艺班……

  家长们在急切希望自己的小孩在才艺方面有一技之长,创业家们希望自己的服务质量能够给小孩真正掌握一门才艺学问。

  下面来说这位是一位80后才艺培训机构的创业名人——杨影洁,音博凡创始人,一位80后女生。与其说她是在教学,不如说是在传递快乐;与其说在创业,不如说是在用心生活。

  “音博凡”专业少儿音乐教育,专注服务于2-6岁幼儿和7-12的少年音乐启蒙和基础音乐教育的品牌。课程体系完整、特色数字化教学、专业的音乐师资力量、完善周到的教学服务,保障每一位学员在音博凡音乐学校中,快乐地学习,并获得卓有成效的学习成果。

  下面来听听记者对杨影洁的采访

  记者:音博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创办的?

  杨老师:这个想法酝酿了很久,2011年5月我们团队正式开始提上日程,并迅速付诸行动。

  记者:创办音博凡的理念是什么?

  杨老师:音博凡的理念有以下四点:

  第一是音乐启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音乐,音乐对于孩子的智能发展非常重要。音博凡通过专业的少儿音乐教育,开启孩子智能,培养全面素质。

  第二是不凡人生:不凡人生除了成功的物质外,丰富精彩的精神世界更加重要。音博凡为中国的新一代孩子打造出美妙绝伦的音乐世界和音乐人生。

  第三是ENJOY:追求美是人之天性,也正是因此,人类欣赏美、缔造美,人生才会其乐无穷。音博凡让更多孩子从小体验音乐,享受音乐,乐在音乐人生之中。

  第四是FUN:音乐本应是开心快乐的,孩子不应被枯燥乏味的技能教学摧毁了热爱音乐的心灵。每一个音博凡的孩子都会觉得学习音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记者:音博凡现在有多少位老师?有多少个学员?,家长们对音博凡的评价怎么样?

  杨老师:目前有16位老师,有不到200个学员,家长和孩子们非常认可和喜爱我们的专业音乐课程,好评率达到100%。我们是针对2-6岁的少儿的专业音乐课程,大部分学员每周一次课,也有每周两次课的。每个教学中心会根据教学情况定期安排沙龙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们喜欢。

  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完成了音悦乐园(2岁),知音课堂(2岁半),爱乐课堂(3岁),博乐键盘(3岁半),卓乐钢琴(4-6岁及7-12岁)全部课程的开发。而且已经在近200位孩子的音乐教学中实践过了,教学效果很好。这些专业音乐课程每半年为一个学期,各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是系统进阶的。

  记者:初期是怎样选择创业团队、合作伙伴的?

  杨老师:我们经常看到一些3-4岁的小孩子,从未接受过任何音乐素质方面的教育,就直接被妈妈拉来学钢琴,而且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造成很多的孩子都无法坚持,因为太枯燥。其实孩子们不是不热爱音乐,而是教学方式有很大的问题,不吻合孩子的天性。

  所以,我们就创办了音博凡,是为了让孩子快乐地学习音乐。

  音博凡团队都是招募的志同道合的同事,所以,与其说他们是员工,还不如说他们是我的合作伙伴,我们都热爱这个事业。

  我们团队中有音乐院校毕业的,有师范院校毕业的。我们教材开发在上海音乐学院陈应时教授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秦序教授等组成的专业团队的指导下,由我们自己的专业课程开发小组完成,课程开发小组的成员,因为有专业能力,又有共同的事业理想,而且,他们又是音博凡这个平台自己培养出来的。这样,更容易保证我们开发的课程和教材取得成功。我们认为成功的教材和课程的标准是,第一,孩子们喜欢,第二,教学效果好。

  记者:您是学音乐出身的吗?

  杨老师:我虽然没有学过音乐,但我热爱音乐。就是因为我是音乐教育缺失的一代,我不想让我们的孩子们再错过这个陪伴一生的心灵的朋友—--音乐。但遗憾的是,我们中国目前的少儿音乐教育还是比较初级的,没有规范的课程,也缺乏好的教学方式,几乎全都是一对一的言传口授的上课方式,再加上枯燥的技能学习,很容易让孩子们迷失掉快乐学习音乐的本心。

  记者:音博凡现在的教学怎么样?

  杨老师:2012年7月,音博凡全面实现数字化教学。我们全部的课程都是基于IPAD的互动多媒体教学方式,音博凡是一家真正数字化教学的音乐教育机构。8月,我们还入围了上海市科委2012创新计划。现在上海市科委给我们的资金支持已经到位,政府非常重视我们,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示范项目,我们一定会把音乐教育的智能服务平台做好。

  记者:从开始运营到现在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杨老师:困难有很多。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作为一个新品牌,如何让孩子们喜欢我们,家长信任我们?

  首先,我们在课程上狠下功夫,除了开发出吻合孩子成长特点的乐感节奏、原声回响、乐理基础、键盘游戏、名曲解析、音乐剧场、交响动画等一系列丰富的专业音乐课程内容之外,我们还全部实现数字化教学,通过多媒体互动教学形式,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效果。我们的课程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认可和肯定。

  其次,我们也非常强调师资的专业性。音博凡的老师都是音乐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且经过长达六个月的专业培训,才能正式上课。

  有了好教材,好老师才能有好效果。在我们的持续努力下,孩子们学习效果很好,半年时间,我们就获得了良好的口碑。现在,我们招生基本靠口碑,不需要再做什么特别的宣传推广。

  目前我们的困难是,扩张的需求与团队不足的矛盾。扩张的要求很强烈,但团队明显人手不足。所以,我们也在考虑以合作的形势扩张,而不是全部做直营教学中心。

  记者:那您觉得创业和家庭冲突吗?如何合理的安排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平衡关系?

  杨老师: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一头投入多了,必然忽略另一头。还好我是做少儿音乐教育的,我的两个孩子都可以从我的事业中受益。她们都是音博凡的学员,很快乐地学习音乐。虽然,我陪伴她们的时间很少,但看到能够创立这样的音乐课程让她们受益,我也得到了安慰。

  的确,一方面我不是一个好妈妈,因为我目前能够陪孩子的时间很少,我感觉蛮愧疚的。所以我现在绝大部分晚上的社交应酬,基本是推掉的。因为我想要保证每天晚上至少能够陪陪孩子们。另一方面,我感觉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是仅靠24小时的陪伴就能达成的。我更相信妈妈身体力行的行为和态度,永远是孩子的示范榜样。所以,每天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业,健康、积极、自信的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可能更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健康、积极、自信的人生。

  记者:您对音博凡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杨老师:未来,我们当然希望能够把我们教学中心做到更多,让更多的孩子快乐地弹奏钢琴,快乐地学习音乐,并且坚持下去。所以,为了这个目标,我想,仅靠我们开直营教学中心是肯定不够的。

  我在考虑一方面,把我们的课程植入幼儿园等更多的幼儿教育机构。另一方面,和有同样志向的人合作,让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加入音博凡,帮助他们成立教学中心。我们会提供全套音博凡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教材,基于云技术的教务管理系统,以及对所有音博凡学员开放的E-LEARNING学习平台,来支持这些加盟的教学中心,让他们做好。

  我们特别希望有志向创业的音乐艺术专业的大学生们能够关注音博凡项目,我们有一个音博凡的大学生成长及创业计划。希望能够有一些音乐艺术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先到我们音博凡任教,积累了足够的教学经验和运营经验后,对于那些有创业欲望,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我们来帮助他们开教学中心,希望他们把音博凡带到全国各地去。我相信,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音乐艺术专业学生们来共同发展。

  全国市场是很大的,期待我们能够扎根上海,尽快走向全国。希望更多喜欢音乐的孩子能够更方便地到音博凡的教学中心来。

  女性创业故事(三)

  在曲阜市尼山镇屯里村,有十余户养鸡户,而引领这场养鸡创业大潮的,则是嫁到村里的枣庄“媳妇”魏哲英。魏哲英是80后创业大学生典型,现在的她,却有着更重要的身份——屯里村支部委员,曲阜市第十二届十三次政协委员,济宁市第十二届党代表。回乡创业的她走上了养殖致富的道路,尽管这条道路坎坷曲折,三落三起。

  放弃工作毅然回乡第一批鸡被秋雨淹没

  2002年,魏哲英从聊城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就来到青岛的一家肉鸡公司打工,她所在的公司是集种禽、孵化、肉鸡饲养、肉产品加工、饲料、兽药为一体的龙头出口企业,凭着一番干劲儿,魏哲英一步步从一名普通员工逐渐晋升到中层管理干部,从事技术管理工作,成为技术骨干。

  在青岛工作的第二年年底,她与老家是山东省曲阜市屯里村的孔宪华结婚了。二人同是单位的大专毕业生,在公司又是中层以上干部,公司优先为他们考虑安排住房问题。然而,正当他们在青岛的事业一片光明时,魏哲英夫妇却有了回家创业的想法。她与孔宪华商量,与其在外面给别人打工,还不如回家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于是,2005年5月份,她与对象双双毅然辞去了工作,回到了屯里村。

  因为有工作经验,他们决定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出发,搞肉鸡养殖。几经曲折,魏哲英夫妇用自己家的承包地换下了邻居靠路边的一片场地,进行鸡棚的搭建,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养鸡场靠近河滩,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回家养的第一批鸡还没出栏,就被一场罕见的秋雨给淹没了。魏哲英告诉记者,第一次养鸡,直接经济损失过万,再加上建棚的一万多元,这一场洪水让他们几乎破产。

  东山再起从头开始第二批鸡遭遇禽流感

  在一番伤心痛苦之后,魏哲英选择了坚强。收拾残局,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魏哲英一步一步重新建起了大棚鸡舍,进来了鸡苗。然而,老天爷又给魏哲英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这第二批鸡在成长的过程中,又赶上了全国爆发的禽流感。

  据魏哲英介绍,那个时候,人们“谈鸡色变”,不敢吃鸡,肉鸡的价格暴跌。不过,有着良好专业素养和前期养殖经验的魏哲英,在进购第二批鸡时,精心选取了鸡苗,科学饲养,同时与肉鸡收购公司签订了合同,最终,魏哲英的这批鸡,在市场价却跌至每斤2.3元的情况下,仍按照合同以每斤3.1元被回收,这一次,她盈利6000元。

  创业的初期,魏哲英也有过后悔的懊恼。放着安稳的工作不干,偏回家养什么鸡啊,这样的情绪也曾困扰过她。然而,倔强的魏哲英还是咬牙挺住,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既然决定做了,就不能再犹豫,而且要做出个样子。

  创业刚刚出点成绩

  又经历了“拆棚”风波

  经历了两次失败和挫折,魏哲英的坚持有了更大的回报。第三批合同鸡挣了8000余元。2006年春天,养鸡行情看好,第四批鸡挣了5600余元……到第七批鸡时,她获利1.2万元。盘点回家创业养鸡一年多的时间,虽历经风雨,却也收获不少,一年的时间,养鸡共盈利5万多元,魏哲英在辛苦付出之后,终于尝到了创业的甜头。

  然而,就在她准备趁势大干一场的时候,问题又找上了门。当初与邻居讲好以地换地,付钱包地两家双赢,可是这位邻居老农眼红心狠,总是想着“找茬”,整天以各种事由到鸡场“视察”,搅合的魏哲英全家不得安宁,事情僵持到2006年10月份,邻居老农非让拆棚,万般无奈之下,魏哲英只好把刚建起不久的大棚和场舍忍痛拆了。

  关键时刻,政府出手相助。经过村委会协助,2007年年初,魏哲英转包了一处新场址,2007年2月至4月份,她倾其全部家底,投资10万余元,建成了两座可饲养15000只鸡的大型鸡棚,兴建了50吨的蓄水池,2007年共饲养出栏了8万多只肉鸡,除去成本,纯收入15万元。现在,魏哲英的事业一切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些村民看到她养鸡挣了钱,眼也热了,也要跟着建鸡棚,她都毫不保留地手把手教给他们,并现场指导传授技术。在魏哲英的带领下,屯里村兴起了养殖大潮,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适合哪些创业真实故事】相关文章:

我在上海创业的真实经历创业故事11-20

大学生真实创业故事02-17

女性创业成功真实故事(精选11篇)11-18

创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创业故事11-22

真实的励志故事04-20

大学励志真实故事02-24

真实的励志故事15篇04-20

真实的励志故事(15篇)04-21

民族团结的真实故事04-18

关于励志奋斗的真实故事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