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创业故事

时间:2022-05-10 10:41:30 创业故事 我要投稿

养猪创业故事

  懂技术,才能养好猪;懂市场,方可卖好猪;懂合作,做大养猪事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养猪创业致富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养猪创业故事

  养猪创业故事篇1:

  80后女猪倌的创业梦 梦想路上收获爱情

  家住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抄乐镇沙塘村的80后女大学丁玉毕业后,回家办起养猪场,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不仅逐渐实现了自己的80后创业梦,也带动了一方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该县脱贫攻坚战的先头兵。

  80后的艰辛创业梦

  2月18日,正月十一,马上就是元宵节了,在抄乐镇沙塘村,丁玉,这个能干的姑娘依然奋斗在自己的养猪场里,忙活着。

  “目前有100头左右能繁母猪,平时的存栏量在500头左右,主要是以销售仔猪为主。” 说到自己的养猪场,丁玉的脸上洋溢着喜悦。

  2012年,大学毕业的丁玉毅然回到家乡干起了养猪的事业!这个年轻漂亮的小姑娘,怎么会干起养猪的事业来呢?原来,她一直受到家人的影响,高考时就报考了山东某大学的畜牧养殖专业,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回乡开始了猪倌生涯。然而万事开头难,刚刚起步的她,也遇到了种种困难!

  “最大的困难还是市场因素,从2012年开始养猪,2013年、2014年接连都出现猪价低迷的状况。”受市场低迷、资金周转困难的影响,丁玉的.创业梦差点破碎。

  “最严重的一次是2014年年底的时候,当时有近两百头小猪,根本卖都卖不出去。”说起当初的困难,丁玉仍心有余悸。

  “当时,周围的亲戚朋友你家3头、他家5头,给我减轻了一定的压力,自己都留下了100多头,但是没有钱继续养下去。抄乐镇政府得知我们的困难后,协调了二十万的贷款,才渡过了难关。2015年猪价就开始回升了,走出了困境,养殖场也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丁玉说。

  建立在养猪梦上的爱情

  因为自己的养猪梦,丁玉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在外地实习的时候,她就认识了现在的爱人——来自四川的小伙陈涵。

  陈涵同样是一个腼腆的小伙,他主要负责仔猪的繁殖和饲养,由于繁殖仔猪的特殊性,他成天都在离丁玉所在的凉桥养殖场有近10公里的山沟里,陪伴他的只有一群待产的母猪和咕咕叫的猪崽。

  “在仔猪的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风防寒;到达圈舍后要增加应激反应的药物,让仔猪尽快适应新的生长环境,饲养过程要按比例配备饲料,最大限度地提高仔猪生长率……”谈起养猪经时,陈涵滔滔不绝。

  谈谈你们的爱情吧。

  当初实习时,丁玉让我与她一起回乡创业,我稍作考虑就同意了,一起来到抄乐,陈涵说。

  “在与他的接触中,我一直强调要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养殖场,希望他能帮助我完成的理想,我们因为有了共同理想走在了一起。”丁玉接着陈涵的话说。

  带动乡亲脱贫奔小康

  抄乐镇河坪村桃坪组刘常余是一位四十岁的汉子,去年干活时摔伤,加之三个儿女们均在校读书,属于因病因学返贫的对象。

  在丁玉的带动下,他发展起生猪养殖,2015年出栏商品猪100余头,年纯收入10万元,谈起自己的变化,刘常余感慨地说:“自己能有今天,多亏了丁玉的帮助。”

  像刘常余一样,吴忠、祝平、丁德利等10多家养殖大户,也在丁玉的带动下发展养殖,户均饲养生猪50头以上,走向了脱贫致富小康之路。

  养猪创业故事篇2:

  80后“猪倌”返乡创业 带动乡亲走上致富路

  退学经商,又弃商从农,当“猪倌”终日与猪为伍,这在平常人看来可能是奇闻怪谈,但重庆市忠县双桂镇农桥村的马刘洋却将这条“出格”的道路走得别具一格。

  他曾是四川外语学院学生会会长,因重病意外退学,几经周折后,他开始回乡创业创办特种野猪养殖场,10年间不仅成了重庆市特种野猪养殖的领军人物,还成立了合作社,带领乡亲脱贫致富,近日,这个80后“猪倌”被提名2016年度感动重庆人物。

  校园到猪棚

  艰辛创业谋发展

  回忆起退学创业的缘由,马刘洋说是因为人生和他开了场玩笑。2000年,18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外语学院,后又当了院学生会会长。入学仅半年,一场突发性心脏病将他送进手术室,为了给他治病,父母花掉大笔积蓄。康复后,他几经思考,最终决定退学创业,减轻家人负担。

  退学后,马刘洋先后从事过不同行业,也创办过互联网公司。在一次聚会上他初次尝到朋友从北方带回的野猪肉,发现野猪肉味道鲜美,肥而不腻,很受朋友喜欢。经调查他了解到,野猪不仅售价高,好养活,而且重庆市场上几乎没有野猪肉产品。2007年,马刘洋毅然转让了盈利中的公司,弃商从农,走上了“猪倌”之路。

  从没养过猪,甚至没做过农活的“门外汉”,场地、技术、销售等都是马刘洋创业路上的拦路虎,但所有的障碍都没能难倒他。他用14万元的启动资金,在歌乐山上租了间70平米牛棚改造成养殖场,买了几十头野猪幼苗,没钱请工人就凡事都自己干。冬天青饲料短缺,马刘洋冒着雪也要上山打猪草。2吨多的酒糟料,他一个人用背篓一趟趟的从马路边背到养殖场,每天从晚上六点多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多。庆幸的是,在马刘洋的精心照料下,野猪长势喜人,出栏率高,养殖场创办仅3个月就开始盈利。

  同年,马刘洋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创业,回到忠县的马刘洋,将野猪养殖场的.规模扩大到了1000多亩。2010年,凭借之前攒下的口碑及稳定的客户群,马刘洋领建了重庆猪太郎农业股份合作社,打算带领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

  转型谋销路

  产业带乡邻致富

  养野猪在农村可是个新鲜事儿,普通肉猪价格每头在千余元左右,而野猪的价格每头可卖到三四千元。村民们看在眼里,也都跃跃欲试,可苦于没有技术和销售渠道。合作社成立以后,马刘洋考虑到村民们的顾虑,决定采用“合作社+农户+第三方”的发展模式,先将猪仔赊给社员喂养,而且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打针喂药,这样不仅最大限度的降低社员的养殖风险,也能降低合作社的养殖难度。

  随着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野猪的出栏量也成倍的提高,大大增加了销售的压力。传统销售思路中直接将野猪卖给屠宰场的方式已不能适应合作社发展的需求。为了实现对社员保证回收的承诺,马刘洋先后走访多地考察后,决定转型做深加工猪肉产品以拓宽销路。2013年,合作社先后推出“猪太郎”系列野猪腊肉、香肠及开袋即食野猪肉干产品,成功从单纯养殖转型为集加工、销售、品牌建设于一体的新型特色农业合作社。

  在发展的同时,马刘洋也将猪太郎合作社打造成了务工返乡人员的创业孵化基地。帮扶务工返乡人员实现就业创业,目前已涉及到花卉、药材、经济果林、土地流转等多个领域。截至2015年底,合作社共计培训2600余人次,实现销售产值1300多万元,先后指导建设规模化养殖场12个,带动了800多名人员就业,实现了特色养殖规模经营效益提升和农民增产增收共赢。

  养猪创业故事篇3:

  美女大学生毕业后养猪年入百万 成为最美猪倌

  浙江的农村,因优越的自然环境备受赞誉,而在这绿水青山间,同样不缺少励志的创业故事。比如,“美女大学毕业生养猪年入百万”的创业故事就发生在杭州桐庐县分水镇,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黄淑女,从生态养殖到互联网私人订制,1986年出生的她已经将她的“柳淑农庄”升级了两次。在扎根农村创业这件事上,她说自己是个“愿意吃苦的养猪农民”,最美“猪倌”的称号,亦是源于“实干”二字。

  大学毕业想出去闯闯

  两年亏损几十万后回家

  眼下,柳淑农庄大多数成品猪已出栏,前几天恰逢春节,少不了亲朋之间的走动,创业成功的黄淑女自然成为众人焦点。“9栋养殖棚,500多亩生态养殖场,一年收入一定很可观吧?”“别看是女孩子,比男孩子还能干呢!”……

  对于这样的夸奖,养了近10年猪的黄淑女已经习以为常。但每每有怀揣“创业梦”的大学毕业生前来取经,身材娇小,面容清秀的黄淑女都会用“苛刻”的言语告诉对方:“我从来不把创业者当老板,他们比打工者更苦。我建议你们还是先尝试用打工的方式积累一些经验。”

  她之所以这么说,或许是从这群热血青年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其实,我大学刚毕业那会,也想着自己做老板,赚大钱。”当然,黄淑女指的创业才不是整天和猪待在一起。因为打她记事起,父母就是村里有名的养猪户,但猪圈又脏又臭的环境,加之养猪又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体力活,“养猪”两个字压根就没有出现在她的职业规划中。

  2005年,20岁的她大学毕业,“当时很多同龄的姑娘卖服装赚了钱,我觉得我也可以。”同年,她的服装店在父母的反对下开了业,“一年大概亏了10万,然后就关门了。”

  次年,黄淑女的工艺品店在义乌开业,结局以不到一年亏损十几万收场……谈到当初的窘境,黄淑女显得一脸愧疚,“要知道,20岁以前,我在家从来没有洗过一只碗,哪承受得起这样的打击,但现在想起来,最受伤的应该是父母。”

  “创业成功的故事确实很打动人,但从那时起,我才明白创业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经商失败后,黄淑女在无奈之下回到分水镇,留在父母的农场里搭手做起了文职。

  一次一次的学习培训

  聪明脑袋有了用武之地

  “我当初不想养猪的.原因还有很多,其实这一行亏起来更厉害。”黄淑女说,在养猪业,流传着“赚一年,亏一年,平三年”的说法,且不说生猪肉的价格随市场波动,给养猪户带来最大损失的是猪疫,“之前我们这儿的猪苗都是从金华、衢州、江苏各地引进,往往在此过程中会带来各种疾病。”黄淑女说,一旦某个猪圈发生疫病,那么,整个猪场里的猪会相继死亡,养猪户一次性就会亏损几十万。

  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风险可没让黄家人少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以至于黄淑女的父母曾有过放弃从事几十年养猪事业的念头。“幸好当时我一有时间就会外出学习,终于在生态养殖上找到了门路。”黄淑女回忆说,她回家后,团县委、农办都会不定期地组织镇上的养殖户外出培训,“当时有个省农科院的教授告诉我,半年出栏的饲料猪一定会被生态养殖的土猪替代。”

  一次又一次的学习、培训,“转型升级、生态养猪”的念头开始在黄淑女的心中萌生。为了用自己的行动说服父母并证明自己的决心,2006年的一整个冬天,黄淑女每天凌晨4点起床,花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走上十几里的山路来到镇上的长途汽车站,兼职做售票员的工作。见女儿如此坚定,黄淑女的父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分水镇新龙村为女儿租下了一块山地。

  团委拍的一部宣传片

  让她收获人生第一桶金

  2009年,黄淑女的柳淑农庄终于建成,总面积500多亩的养殖场既种植农作物、果园又饲养生猪,“农科院教授告诉我,‘金华两头乌’品种好,养殖周期长,肉质鲜美,繁殖率高,效益高,很适合养殖。”黄淑女说,虽说金华两头乌原产地是金华,但事实上,分水的气候环境与金华相似,两头乌在这里繁殖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我养的猪不再吃饲料,它们是名副其实的草猪。”另外,猪粪尿就近还田、还山,形成了种植业与养殖业一体化生产模式。

  尽管如此,经历了几次创业失败的她,对这件事仍旧十分谨慎,当年只引进了几十头猪种自繁自养。

  “失败太多,原因种种,但想要成功就必须精通这个行业。”对于领会到失败原因的黄淑女来说,从饲养、打疫苗到卫生管理,她都自己把关。“有一次,我妈妈的朋友来农场玩,看到正在清理猪圈的我十分震惊。”黄淑女坦言,如果不是经历过挫折,她也吃不了这些苦,也没勇气挑起这份责任。在她的记忆中,农庄成立初期,她每天白天跟着母亲去猪圈里清理猪粪,给猪打疫苗,晚上写材料,颈椎至今还落下病根。

  当时,美女“猪倌”的消息在小镇里迅速扩散开来,“我也是在那一年结识了现任桐庐团县委书记舒丹的,她为我拍的一部纪录片为我赚来了人生第一桶金。”黄淑女回忆,2009年,黄淑女养猪经历的纪录片被当时在桐庐团县委工作的舒丹传到了网上后,不久,宁波一位买家带着20万元现金,买走了黄淑女猪圈里所有的金华两头乌。

  确切地说,这一桶金是对黄淑女创业的肯定,也是她前行的动力。此后,黄淑女把养殖场打造成种养结合的优质金华两头乌养殖、生产、销售一体化运作养殖基地。2012年10月,经杭州市技术质量监督局、桐庐县技术质量监督局以及桐庐县农业局审核批准,养殖场成为了“金华两头乌”种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2013年,由团省委、省农办、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广电集团、省农信联社、省创基会等单位联合开展的首届浙江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项目大赛上,黄淑女的“优质两头乌猪繁育基地建设及生态养殖技术开发项目”荣获银奖。

  结合电子商务理念

  正式进军电商市场

  “2016年的猪已经全部卖完了。”新年伊始,这样的消息让刚刚踏足互联网的黄淑女喜上眉梢。原来,早在2014年,黄淑女就开始结合电子商务的理念销售“两头乌”猪肉,开创了与以往靠中间商销售不同的新渠道。2015年6月15日,黄淑女成立了杭州沃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柳淑农庄为品牌,进军互联网市场。

  “我们的模式是私人订制,首先在淘宝上推出金华‘两头乌’年末预订活动。购买者通过淘宝提前预订,交部分押金,年末进行配送。”黄淑女介绍,除此以外,她的网上超市中还有土鸡蛋、稻米、黑木耳等分水当地的土特产,而这些农产品的供应商都来自分水本地。比如在分水镇的大路村,稻鳖共养的创业青年王陈峰就搭上了黄淑女的互联网专车。

  “两年后,我的农场里每年至少要出栏1500头两头乌。”对于未来的规划,黄淑女显得十分有信心,因为在她眼中,近10年的养猪历程,每一步都如此清晰,那般踏实。正如她所说,每次上台交流创业心得,她开场那句“我是个农民,养猪的农民”总能引起哄堂大笑,而在结束时,她那份坚定而又踏实的创业之心总会换来经久不息的掌声。

【养猪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夫妻返乡开始酿酒养猪创业故事11-18

女硕士养猪创业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创业故事11-20

海口残疾小伙蔡於乐养猪致富的创业故事11-14

大学生回乡养猪成河南首富创业故事11-23

夫妻返乡创业巧念农经酒糟养猪发展循环产业的创业故事11-18

懒汉养猪的寓言故事11-15

云南永善陈本发创业养猪年收入逾百万的农村创业故事11-14

9名大学生毕业后下乡创业养鸡养猪励志故事05-11

合伙创业的创业故事11-23

创业的故事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