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进士》读后感2300字

时间:2022-11-19 14:54:2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十万进士》读后感2300字

  一、相关书讯:

《十万进士》读后感2300字

  作者余秋雨,为大陆著名美学专家。山居笔记,是他在走访大陆许多省份的名胜古迹或者循着过去诗人、名人的脚步来到前人曾驻足的地方后所写的笔记与心中的想法。每篇文章都引入了传说或历史,或是诗文。他把中国的历史、文化全融进了山水、文字中,更深一层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慨。他用客观的观点、现代的眼光带领我们回顾、思索历史中所蕴含的启示,细看过往的是非功过,重新领略历史。而这些启示更点醒了现代人!书中有写流放者心酸的「流放者的土地,王朝兴衰的「一个王朝的背影,评论科举变质的「十万进士,带着丝丝乡愁的「乡关何处……等,共十一文章。

  二、内容摘录:

  1、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要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P.110

  2、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P.110

  三、我的观点:

  山居笔记--乍看之下,还以为是作者旅游的心得分享或是隐居于山中的作者想以笔记的方式透露心中的想法。很快地,我发现我错了。这可不是本轻松谈山居心得的书!借着作者流畅的文笔,我重新领略了历史,跟著作者以现代的眼光去细看过往的是非功过。看完这本书,让我更佩服这位作者了!他真的只是位美学家 ? 我想,他更是位文学家、历史家吧!

  山居笔记的每篇文章都在我心中激起一阵阵浪花,是很深的感动!好像我们正随着文字飘移在时间的空间中。或许正因我是个学生吧!正处于「试多、事多高中阶段,我对于「十万进士印象特别深刻。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之久,一直紧紧伴随着中华文明。藉由此制度,选出十万进士以上,其中包含了不少出色的政治家、文学家等等,例如:贺知章、王维、苏轼……。而这些人影响中国历史的深度,足见科举制度对中国的影响力有多少了。

  它之所以流传如此久远,必有一定的理由。山居笔记有段写到:「中国的版图如此辽阔,政权结构如此复杂,需要的官吏数额也就十分惊人,把那么多官吏编织在同一张大一统的网络,其间之艰难可以想象。当然,中国历代除了科举制度外,也实行过许多规范,如:世袭、九品中正制度、察举。但其中都大有问题,举例来说,察举是由地方官员向中央推荐官吏人选。而各个地方官员是否公正,眼光或标准的不同,便是个问题。世袭和九品制度更不用说了。

  科举制度最大的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这部分的权利掌握,使社会阶层不再只是水平流动,也有上下流动。凡是在这片国土上参加科举考试,就有可能获得举升的机会。而且,不管多晚,只要有考试就有机会,而不会去在乎中举者的身分地位,这就是人们热衷于科举考试的原因。虽然它的考试内容总是四书五经,限制人们的思想,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定有某些人从中学习到不少圣人思想。它开阔了中国更深更广的文明。试想,若苏轼当时没有参加考试,无法在当代崛起,作品无法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必会大失光彩。

  当然,这种制度的缺点,累积千余年后,更是可怕!拖过漫慢千年,这文官选拔制度已成了社会的大烂疮!为何古往今来的人们,要将自己的人生与心神投入其中呢 ? 我想原因不外乎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或是想光宗耀祖,抑或是为了一展自己的报负等等,但最后者可说是极少数。

  所谓,「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都在在显示了考试及第与否能直接影响考生的命运!所以,人们卯足全力,不惜耗尽自己的生命来追求功名,而未能如愿成功者则成了考试中的牺牲品!科举考试在创造十万进士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多「封闭的读书人!只要读四书五经就可以升官发财!使科举彻底垄断了社会的思想!就因它决定着一个人荣华富贵的关键;就因不想成为牺牲品,不想浪费了岁月,也才会有这么多人如此拚命以作弊换取成功!这种情形,我们似乎见过,不是吗 ? 就如同现今重大考试时舞弊或是使用qiang手等等,为进入理想学校!常看到类似的故事:主角在为取得功名前,抛下新婚妻子或情人、年迈的双亲,在京城一次又一次考着试,甚至多年来和家里毫无来往。现在看来有些可悲、可怕!亲人竟比不上功名!

  还记得高一时国文课本中的「孔乙己,它就是此制度下的牺牲品!他一生潦倒,被人嘲笑,默默地死去,得不到他人的同情。而文中掌柜惦记在心的,竟是他积欠的「十九个钱!社会竟是如此冷酷无情!从鲁迅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当时社会所存在的势利、虚伪及冷酷。而在这学期的课本中,又再次提到相关问题--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主角范进屡试不第,得知中举后竟喜极而「疯,令人不胜唏嘘。它揭露了科举制度对士人们精神折磨,而士人们热衷于功名,反倒迷失其中。「范进中举另一重点描写在主角中举后人们的趋炎附势,深刻地讽刺当时的世风。两篇课文都呈现了科举考试所造成的种种问题。「十万进士中提到:「科举像一面巨大的筛子,本想用力颠簸几下,在一大堆颗粒间筛选良种,可是实在颠簸太久了,把一切上筛的种子全给颠焉了,颠坏了。科举考试竟变质到如此地步!

  此制度下的学子们把考试当作翻身的跳板,过程中的艰辛都只为等待及第的那天,这和当下考高中基测、考大学的学测及指考,不像吗 ? 人生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着重大关卡,大家无不使出浑身解数苦熬至最后一刻,只为能考上人人称羡的学校。我们读书似乎只为应付考试,而学习真正的意义又在哪里 ? 其实我们就像当时追求一味功名的士人啊!忽略了学习的真正意义。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愿我们都能以此为镜,好好省思。

  四、讨论议题:

  「十万进士中提到许多关于科举制度的问题。科举制度和现今的考试及教育制度从创立之初就承担着一些社会课题,我们该如何解决。

【《十万进士》读后感2300字】相关文章:

一万和十万的励志故事12-09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11-23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精选11-24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11-22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10-29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06-12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12-07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09-21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12-15

十万元创业项目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