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的特点、分类和解题训练

时间:2022-05-04 11:08:33 高考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的特点、分类和解题训练

  选择题是标准化题型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论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自推行标准化命题以来,它在高考历史试卷中一直占据着40─ 50%的分值。其中的多项选择题,虽然1988年才开始在我国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出现,但其分值从1990年起就开 始超过单项选择题,且连续三年与问答题的分值持平。更为重要的是,随着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历 史学科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选择题尤其是多项选择题的测试功能获得了深入发展,已经实现了从以考查历史 知识为主到以考查历史思维能力为主的质的飞跃。这是我国高考历史命题在挖掘题型的考查功能方面的一项重 大突破,很值得高中历史教师重视。本文仅就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的特点、分类和解题训练谈些看法,供同行 们讨论参考。

论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的特点、分类和解题训练

  (一)

  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除了具有一般选择题所共有的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和评分客观等优点外,还有其独 有的明显特点:

  第一、它没有固定的思维定向

  单项选择题的最大特点是有个固定的思维方向──四选一,因而选择失误的可能性少一些,而多项选择题 的最大特点则是没有固定的思维定向,究竟是四选二,还是四选三、四选四?全靠答题者在解答过程中作出分 析断判。因此,即使是考查同样的历史知识,多项选择题的难度也比单项选择题大,历史论文《论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

  第二、它的评分标准很严

  在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中,有“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的明文规定,因此每道题必须百分之百的选 准应选项,方可得分。这是个十分严格的标准。从掌握知识的程度说,四个应选项中选对了三个,应该可以及 格了,但按以上标准,却只能得0分;同样, 在三个应选项中选对了两个的学生,应该比只选对一个、并错选 了一个的学生强,但按以上标准,两人得分并无差别。这个十分严格却并不很科学的评分标准,虽然体现了选 拔性考试的高要求,却明显地增加了多项选择题的难度。

  第三、它的生命力极为旺盛

  经过命题组专家们的努力,它的多种测试功能已被深入发掘:它既可考查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记忆和对历史 概念的全面理解,也可考查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对历史观点的分析、判断和评价,以及对 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本质的认识,还可考查对历史材料的理解、鉴别、诠释和评析。它的这种多测试 功能与其覆盖面广、评分客观等优点一结合,使其在高考命题中具有广阔的前景。预计其题数和分值还可能增 加。

  1993年以前,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的测量目标基本上是历史知识的搬迁归类和史实要点的列举联结;近两 年来,它大力加强了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面貌为之一新。以近三年的新高考为例,1993年10道多选题中 ,考查比较、分析、评价等思维能力的仅占2道;1994年的10道题中则猛增至6道;1995年的12道题中又增加到 9道(其中少数试题理论要求还过高了点)!

   这种连年大跨步的急速变化,使大量缺乏这方面训练的考生深感难以适应。据国家教委考试中心抽样分析 统计,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的总体难度是0.46,而多项选择题的难度却为0.34,比问答题的难度(0.38)还大 ,成了全卷五大题型中难度最大的一种题型。

   上述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的主要特点、命题趋势和考生暂时难以适应的现状,向我们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 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必须在掌握历史知识结构和提高理论分析水平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多项选择题的测试 功能,加强多项选择题的解题指导和训练,以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思想素质。

   (二)

   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究竟如何分类?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分法。我从它的测量目标也 就是我们常说的能力要求考虑,可将其其概括为五种类型:

  第一种:知识归类型

   这类多项选择题的特点是,应选项本是些彼此没有必然联系的历史知识,它们和题干之间的逻辑关系仅仅 是题干中提示的知识归类标准是它们的一个巧合的共同点。例如1993年新高考第32题:下列政权中,由权臣取 代而灭亡的有 A.曹魏 B.西晋 C.北魏 D.(南朝)陈

   从试题内容看,这类多项选择题大多是判断发生于某年、某朝、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某人物、某 民族、某国家的重大历史活动,指出属于某性质、具有某特点、某意义的历史现象、历史事实、历史着作、文 献资料、重要会议、重大战役等等,总之,是按题干提示的归类标准把符合此标准的历史知识选出来。从测量 目标看,这类多项选择题考查的主要是识记能力,其次才是理解能力。它的备选项的表述一般也是重复教材原 文。这类考查历史知识的搬迁归类的多项选择题,曾大量出现于1993年以前的高考试题中,在1993年的新、老 高考中,

  也还占多项选择题的一半;1994年有明显减少,1995年则已从多项选择题中淘汰。

   第二种:列举要点型

   这类多项选择题可以说是80年代盛行的列举题的压缩或变型。它的特点是,其应选项相互之间有一种内在 的横向联系或纵向联系关系,它们与题干之间又有一种相当确定的从属关系。或者说,题干所问的或陈述的问 题是纲,应选项则是此纲的目。这种一纲多目的逻辑关系,一般在教材中都或显或隐地出现过。因此,像某项 改革、某种政策、某个条约、某次会议的若干措施或内容,某一重大事件的诸多成因和影响等等,均可成为它 的题源。例如1995年高考的第23题:顽固派破坏百日维新的手段有 A.对变法诏令阳奉阴违托词抗命 B.把 京津地区的兵权都抓在手中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讨好列强 D. 慈禧太后直接控制人事任免权

   显而易见,这类列举要点型的多项选择题,在测量目标上虽然仍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为主,但其能 力要求的层次已明显超过知识归类型。因为它不仅要求考生牢固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具有纵向列举和横向列 举的能力,而且由于它的备选项的表述基本上已经过提炼、浓缩和加工,故还要求考生有较强的综合归纳和概 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正因为如此,所以它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比例,一般占多项选择题 的30─40%。

   第三种:比较异同型

   这类多项选择题的特点十分明显,即题干必须有在属性上具有可比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客体,应选 项则是这些历史客体的共同点(共性)或不同点(个性)。例如1993年新高考的第38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有 A.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 B.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C.制定了本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D.开始了议会制政治制度

   这类多项选择题的测量目标,已不是“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而是对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 历史知识进行理性思考,通过比较(对比、类比)、分析、归纳,概括出它们的共性或鉴别出它们各自的个性 。这类多项选择题还有一个显着特点,即其备选项的表述一般都是教材中没有表述过的新的结论。判断这些结 论的正误本身就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有的选项的判断还要求有较高的理论分析水平。这种旨在考查考生 历史思维能力的多项选择题,在近三年的新、老高考试题中,相当稳定,占多项选择题的20%。

   第四种:分析评价型

   这是在高考历史命题改革中成长起来的一种新颖的多项选择题,它的产生,可以说是在选择题中加强对历 史概念、历史观点、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的一种必然结果。这类多项选择题的最大特点是,不着 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而且,其题干和备选项的表述,都完全摆脱了教材原文的束缚,往往 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因此考生回答这类多项选择题,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 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例如:1.1994年新高考第21题:夏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

   A.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B.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C.阶级对立的产物 D.统一国家的需要 2.1995年高考 第27题: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我国 A.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 B.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 业国C.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就这两道题而论,如果考生对社会发展史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模糊,是难以作出完全正确的判断的。 这种旨在考查高层次的历史阐释能力的多项选择题,在1994年的新、老高考中才开始出现,1995年高考的第26 、27、31题,均属此类。从检测结果看,1995年这三道题的难度值依次为0.30、0.25、0.20,可见其能力要求 是很高的。

   第五种:材料解析型

   这类多项选择题是把历史材料解析题特有的考查功能向选择题延伸的结果,其特点是题干由一段或数断段 材料同简明扼要的设问构成,应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料表明的含义的正确理解。它同材料解析题的主要区别在 于:①材料解析题提供材料、提出问题,但没有答案,答案要求考生运用材料和所学知识去作;而材料解析型 选择题,虽然也提供材料、提出问题,但有正确答案,只是这正确答案隐藏在备选项中,需要考生在充分理解 材料和备选项的基础上去选。②材料解析题的测量目标全面包含“材料处理”的三个层次;而材料解析型选择 题的测量目标主要是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例如1995年高考的第24题: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 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 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 果,是建立民主立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当时孙中山 A.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B.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C.认为****清朝的反动统治具有双 重意义 D.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多项选择题,在1994年的新高考中首次出现时,只有一道题(第26题),而在1995年 高考的12道多项选择题中,却占了4道,比重为三分之一!这种发展趋势,不仅说明选择题的各种测试功能正在 深入开拓,而且表明历史材料试题在高考历史的各类题型中具有毋庸置疑的强大生命力,必须高度重视。

【论高考历史多项选择题的特点、分类和解题训练】相关文章: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法05-08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攻略05-08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策略05-09

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策略05-09

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法05-11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命题特点05-08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11-15

高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技巧11-14

高考英语选择题的解题技巧05-08

高考数学选择题基本解题策略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