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分析

时间:2022-12-08 07:46:45 高考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分析

  岁月之河流从不止息,又一轮高考渐落帷幕。之前,人们还怀着激动与憧憬,而现在,则多了一份期待与反思。无论如何,高考都是一种有关命运的挣扎!以下是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分析,欢迎阅读。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分析

  第一、充实而浅近。

  2017年全国2卷语文试题整套试卷显得很充实,正如考纲所说明的,三道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各一大题,名篇名句默写压缩至5分,语言文字运用五小题,再加大作文。试卷阅读量:论述文阅读约880字,散文阅读约1200字,新闻阅读约1100字(表格约100字),古诗文阅读约800字,整套试卷文字约8000字。对于考生而言,这套试题确实是非常“充实”的,需要仔细阅读并处理的文字信息量达到历史之最!

  但很明显,试题的难度有大幅度的降低。

  从试题选材来看,现代文阅读文本较以往浅近不少。论述文有关“青花瓷”的崛起选文段,分段少(仅三段),条理清晰,没什么生僻的概念、晦涩的语句;林徽因的《窗子以外》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对于喜欢读杂志,尤其是喜欢散文小品的学生来说,难度也不大;实用类关于“垃圾分类”的材料非常贴近生活,两则材料叙述角度明确,语言也是流畅通俗。古诗文也同样,材料阅读难度在近几年中相对较低!

  从试题形式上看,选择题增多,主观题减少。选择题由每年的9道单选变为今年的11道单选,双选也增加为2道。整体上看,选择题的分值从原来的32分增加到43分,主观题分数则由原来的58分减少到47分。整套试题主客观试题趋近于平衡。主观题的减少能为考生节省部分时间。

  第二、简约而厚重。

  我认为,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命题的最大进步之一就是大多试题不再“拐弯抹角”。如第五题: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义。散文阅读当然以“神”为内核,该问法直指要害,简洁明了。第九题、第十五题都是如此,指向明确,言简意赅。

  其次,二卷表达题的考查,以往常常有试题在语境上增加信息量、复杂的句意关系,致使考生落入“陷阱”。今年的试题则相对“和善”很多,如小阅读选项大都控制在35字以内;如成语题,你只需勾勒几个重要信息即可作出判断(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美景……对电器不再望尘莫及……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群众意见充耳不闻……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等。这种“简约”直逼问题本质,能考出学生真实的语文能力!

  说它厚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命题密切联系生活表现充分的人文性。无论是青花瓷崛起,还是垃圾分类,或者文言文中赵熹的大义,都能引人思考,给人深刻的教益。其二,部分试题表现出对“文学性”的回归,散文《窗子以外》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字感受力;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更可读出一颗温热的灵魂。其三,作文的命题大胆矫正“任务驱动”作文“遗经忘典”之弊,让写作向文学和文化的方向双重回归。当然,这也许正是高考命题“老奸巨猾”之所在吧?!

  第三、灵活而人文。

  我总感觉,高考在和老师、学生们玩“猫和老鼠”的游戏。老师们想做猫,成为“名师”,学生们想做猫,好“功成名就”,然而高考这“硕鼠”可聪明着呢!且看它“温和”之外的另一面。

  难度一、一些客观题保持与文本“若即若离”,考生也许会在犹豫不决中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论述文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有陌生感;推断题B和D有明显的信息干扰;新闻阅读的双选和诗鉴双选也都不白给,要求考生对文本的把握必须全面、准确。

  难度二、很多试题出现“反押题”,对套路、规律的规避可谓“不遗余力”。在大多数一线教师大量训练小说和人物传记之时,高考出了散文和新闻;在大多数学生熟知主观题答题技巧规律之时,发现高考答题根本用不上;在“任务驱动”高考模式大行其道、书店“热销”之时,高考作文来了个“大变脸”。简言之,就是各门各路“南拳北腿”的功力发挥不出来,很多考生的脸上露出了尴尬的苦笑!

  难度三、有些试题看似简单,但想答到点子上却并非易事。如第五题,“窗子”的含义当然是由浅入深、从表层答到其隐喻意义,这要求学生研究5分题的分数切分,并且仔细阅读、思考,才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分数。第十五题、二十题都是如此,想得满分是有难度的。

  综上,面对如此“灵活”的高考语文,想必也只有那些语文素养好、语文能力强的考生可以“上九天揽月”;而偷奸耍滑者、考前突击者、急功近利者、盲目押题者则会受到“冲动的惩罚”啦!

  说高考试题“人文”,多半是因为上述其浅近、厚重之特点。今年的高考试题既让学生有熟悉的感觉,又能考查学生真实的语文水平。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便是一绝!该题给出六句诗句、名言,要求学生选两三句来立意,并合理引用来写文章。那么,今年高考作文就不能以“某种立意”的高下来决定考生文章的“等级”,该作文的立意的种类是否可以多达几百种?那么,也就是说,只要有“才”的学生就可以尽情挥洒了!我历来以为,学生才情的埋没是语文教师最大的悲哀。今年的高考作文确实让人激动!

  了解了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让我们重新审视、反思“语文”:

  首先、“语文”应回归“听说读写”的真实能力培养。

  “语文”一解是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能力亦应循序渐进来培养。这是语文的特性。曾几何时,语文课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学生便只剩下了“听”,没有“说”,没有“读”,更没有“写”。有时也让学生们“说”,又往往以热闹取代了思考,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应该有阶段性,作合理的科学的计划。看看我们现在,学生上了初中就瞄准了中考,上了高中就瞄准了高考,考什么题我做什么题,哪管什么能力的培养、素养的形成?!在普遍功利的社会背景下,能抓住语文的根本的教师是有职业良知的。

  其次、“语文”应回归“阅读”。

  曾几何时,我们的教室里书声琅琅,学生会和老师探讨阅读所得,感悟文学与人生?!曾几何时,我们的书桌上、学生的课桌上,那些经典被一本本练习册、习题集取代?!曾几何时,我们的阅读课变成了“讲读课”、“灌输课”、“讲题课”。身为教师,我们的职业倦怠是否也来源于一种安于“功利”的“匠气”?!没有“阅读”的语文不是真语文,没有阅读量的学生也不会有扎实的语文能力!

  再次、“语文”应回归文学与文化。

  曾几何时,教师们为了高考,不讲现代诗歌、不讲经典戏剧;曾几何时,学生们读不懂小说,在诗一样的青春里却拒绝诗歌;曾几何时,语文课只成了枯燥的方法与规律,只成了对答案写答案。而中国丰厚鲜活的传统文化,被打包成各种题集,安放在案头!语文真的不该是这个样子的!作为教师,让我们找回真正的语文吧,只有这样,也才能引导学生真正地热爱语文!

  2017,高考试题不再面目可憎。这是可喜的变化!从整体上看,我省考生的成绩应该比去年有所提升!我们期待着那样的结果,也充满自信:犹记去年“啖雁屎”,今年“锄奸”尚可嘉!


【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分析】相关文章:

研读高考语文试卷看题型05-10

高考语文试卷各题型问答05-11

高考语文试卷各题型答题技巧05-05

高考试卷题型04-03

云南高考语文的试卷分析解读04-03

高考语文试卷阅卷现象分析05-10

2017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分析04-03

高考语文试卷各题型答题方法以及技巧05-10

高考语文试卷各重点题型的答题技巧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