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8 14:55:25 高考复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历史高考复习指导

历史高考复习指导1

  一、归类记忆法

历史高考复习指导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 、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 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18年。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2)建军:第二届“大 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约克 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历史高考复习指导2

  1.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我们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现象认识的重要切入点。与考查历史发展的线索相比,考查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这种命题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同时,多数这类题目的难度也要高于依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划分历史阶段,然后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应该从哪几个领域分析其特征。

历史高考复习指导3

  一、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

  时间是学好历史的必要保证。要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时间宜安排在就寝前的一小时(这段时间是一天中大脑的四次记忆高潮之一);而且应在50分钟的时间内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三本教材的复习时间进行合理再分配。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国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现代史,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中国古代史、或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或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到前面又忘了后面。因此无序或周期很长的复习效率很低,谈不上对教材理解的深度。一般来说,在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

  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三本教材的复习量(即每天复习多少页)。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在固定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

  3.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这两本教材的下册,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时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二、每一遍复习都要有侧重点

  教学中我们常听到有些学生反映:我已经将教材看了好几遍,但还是记不住;有些同学认为每天面对的都是熟悉的内容,感到很枯燥。固然,时间是记忆的.保证,但记忆效果的高低与投入的时间量并不完全成正比。就记忆而言,以理解为前提的记忆效果比单纯的记忆要好;为此,要掌握知识应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复习不能简单地循环往复,要有侧重点、针对性;这样可使复习以及对知识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达到理解并记住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遍复习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大小子目及具体的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了历史框架,才能将零碎、非有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弄清楚。另外,每天看完规定的内容后,临睡前应将白天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不要求将所有的内容都回忆出来(其实这也是不可能的),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小标题及彼此间的关系回忆出来,这样既能巩固主干知识,又不至于因精力过于集中而使大脑兴奋影响睡眠。

  第二遍复习以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拓展为重点。从目前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看,历史学科的试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对历史发展沿革(即历史基本线索)的考查,二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及创新能力。

  三、要有一定的练习时间

  运用掌握的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是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检验复习效果是否理想的主要手段。因此,有选择地做一些相关练习是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必须同样要有明确的练习时间与练习量。很多高三学生的练习是被动或盲目的(即教师发什么便做什么、发多少做多少);自主练习时只做选择题、很少甚至不做材料分析与问答题,即使做选择题也只求量不求质,至于主观题因平时很少或根本不做,有些学生则边看书边做练习。这些方法既不科学,效果也不高。笔者认为学生做练习应主动并有明确目的,即做什么练习、何时做,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进行,具体办法如下:

  ?首先,选择一本质量较高的复习资料。当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由于商家一味的追求利润,很多资料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如印刷不清、题量少价格高、甚至参考答案错误多多,而学生往往不辨真伪,一看到资料就买,有些学生手中甚至每门学科往往有四五本参考资料。笔者认为,学生手中只要有一本复习资料就可以了。

  其次,要有固定的练习时间。有些同学,习惯每天看点书、做些相关练习,认为这样可以及时巩固并了解自己的复习效果,其出发点固然没错,但问题是:高三学生每天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并不多,每门学科每天都得有一定的复习时间,其中英语、数学便要占去较多时间,留给历史学科的时间最多也不过1个小时,而且这1小时内又有三本历史教材要复习,那么留下做练习的时间实在少得可怜甚至根本没有。另外各教材每天所复习内容的相关练习也较少,学生练习时又很少注意节奏、速度,而高考则需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题量,平时练习时的松散、随意使很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本完成不了一份高考试卷。

  为防止高考时出现失误,平时的训练,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单位时间来做练习。笔者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要求学生每周星期五在历史学科的复习时间里,用近1个小时的时间,将本周以来已复习的相关内容的选择题全部完成,而且只要求做选择题,原因是1个小时时间里要完成包括材料分析题、问答题、选择题在内的练习是不现实的。同时根据高考的实践看,选择题的完成也需1小时左右完成。另外,在固定而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做选择题,学生的思维可保持相对集中与延续,同时学生也喜欢做选择题。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练习兴趣,又能保证练习时间,且不影响平时复习教材的时间。

  当然,做练习只做选择题是不行的。如果主观型试题也像选择题一样,每星期集中一个较长的单位时间去做,学生同样会感到枯燥乏味。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每天坚持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在固定的复习时间以外抽时间看一道材料分析题和一道问答题,先将提纲列出(也可打腹稿),然后对照参考答案,比较哪一种答案更好,同时要求学生注意,若参考答案太长,应尽可能的将其缩短,但以能将问题讲清楚为前提。另外要将自己已理解的答案像老师分析试题一样分析给同学听,让对方听了你的分析也能理解。通过这种训练,学生掌握的便是主观型试题的解题思路而不是一个个死的答案。

历史高考复习指导4

  一、观念转变,早作准备

  如今的高考形式,历史作为高考科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中考在去年才考历史,而且作为综合科来考,初中课时安排少,许多学校又缺乏专业教师,历史在有的学校形同虚设。学生初上高中后,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属新编教材,从观点到史实,从容量到质量,从广度到难度,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是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和高考改革带来的结果。缘于此,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课时少,进度紧和高考能力考查要求日渐扎实的情况下,如何更新观念,适应新形势,学好新教材,是摆在每一个高一新生面前一道难解的方程式。

  二、讲究方法,注重理解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决非一时一段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因此,高一新生接触《中国近代现代史》时较为头疼,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适应高考形势的要求。具体来讲:①要培养自学能力。高中历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同学们在学习每章之前,要认真阅读一下“引言”,把每章内容的线索和重点了解清楚。形成习惯后,有助于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选用的插图、表格、史料都要认真理解领会,以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所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必须的。总之,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养成了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历史至关重要。②注重知识的联系结合,树立整体知识观。首先,高中历史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须结合政治常识方能理解。在目前各类历史试题中,理解性的题目占据了主要地位,如果对教材处理不好,做选择题时,就会出现判断错误,做材料题和问答题时则容易答非所问。其次,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平时,在学习中应注重多分析、多比较,找出其异同处,加深对史实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③注重跨学科的联系,学以致用。高考实行“大综合”的趋势,要求各科加强渗透。学生在平时应关注当前国际国内重大时事等热点问题,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问题,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理清主线,建构体系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但记忆并不等于死记硬背,透彻的理解是记忆和掌握知识的前提。对高一新生来讲,教材内容看来是支离破碎的,只不过是按顺序进行了编排,这种错误无疑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因此,高一学生首先应在章节内部理出清晰的“目”,务必因果关系明了、逻辑清晰、概括精练、重点突出,这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要求。其次,给章节以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犹如电脑网络,随时可调用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第三,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纲”,即教材的`主线。如新编《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一至四章,展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四部曲”: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阶段(1840—1864)——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1860—1895)——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的确立阶段(1895—1901)——中国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阶段(1901—1912)。这样的揭示犹如登高鸟瞰,让高一学生克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胸。当然,高一新生要在短时间内达到这种境界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为他们指明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总结:以上高考历史学习方法”的全部内容,请大家认真阅读,巩固学过的知识,小编祝愿同学们在努力的复习后取得优秀的成绩!

【历史高考复习指导】相关文章:

高考物理复习指导11-14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05-11

高考语文的复习指导05-11

高考数学复习指导思路09-26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及方法05-11

高考物理复习指导总结05-12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11-03

高考文科历史复习的方法09-23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01-19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