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葡萄成熟的时候》读后感

时间:2015-08-26 09:45:28 好书推荐 我要投稿

亦舒《葡萄成熟的时候》读后感

亦舒《葡萄成熟的时候》读后感

亦舒《葡萄成熟的时候》读后感

亦舒,原名倪亦舒,出生于上海,5岁时到香港定居,后为专业作家,并移居到加拿大。代表作品有《迷迭香》、《风满楼》等,她的多部作品曾被改编为电影。

亦舒的作品 “往往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结局常常出人意料,富有传奇色彩。在语言形式上,亦舒小说总是以一两句话为一个段落,跳跃性大,节奏感强。”从亦舒小说的语言形式上讲,《葡萄成熟的时候》这本书正是典型的亦舒式文章。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作为我人生中的第一篇读书报告的对象,一方面是由于一直都很喜欢亦舒的文字,另一方面是由于作为一个吃货对于吃的事物的关注,仍记得当初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很惭愧的是,第一眼吸引我的并不是封面上的那几句充满韵味的文字,而是它的书名:《葡萄成熟的时候》,印入我脑海的便是那一颗颗紫水晶一样的令人垂涎欲滴的葡萄。

曾经听人说过一句话“香港有亦舒,台湾有琼瑶”。说实在的,小时候,拜湖南芒果台所赐,比起亦舒,我对琼瑶接触的相对比较多,直到高中时期第一次与《葡萄成熟的时候》接触后,我才慢慢看起了亦舒的书,才知道了,原来世上还有这样的女子,不同于琼瑶笔下如莬丝花般柔弱、温和的女子,亦舒笔下的女主角总是独立且自由的。

琼瑶笔下的人总能不顾一切追求爱情,打着“爱情至上”的旗号,伤害亲人,以达到所谓“白头偕老”的目的,而亦舒却不一样,她的故事更倾向于写亲情和友情,换句话说,在亦舒的故事中,亲情往往会压过爱情。就拿书中于松开与哀绿绮思的爱情举例,一开始,两人的感情并不被于松开的外婆所接受,原因就是哀绿绮思是个寡母,且平常并不是一个多规矩的女子。如果这样的题材在琼瑶笔下,应该会被写作一对璧人为追求爱情,离家出走,甚至是以自虐来换取亲人的妥协,就如曾经很有名的《新月格格》,新月格格爱上了已有家室并且膝下有一子一女的怒达海,怒达海也为新月格格的单纯善良所吸引,于是,两人不顾世俗的眼光,以追求所谓“爱情的最高境界”。但亦舒并没有这样写,亦舒笔下的爱情总是常伴着理性,松开只是用温和的方式,在女主角沈小山的帮助下,改变了哀绿绮思,并抓住了机会,使这场感情获得了亲人的祝福。亦舒与琼瑶对感情的诠释之不同在这两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新月格格》中,新月与怒达海的`感情本身就是不应该有的,但是他们都被感情冲晕了脑袋,都没有用理性思考一下,这段不应该有的感情到底给多少人造成伤害。这种不理性的感情观和亦舒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

琼瑶式的浪漫是以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的,令人读之如吃方便面似的香甜,但回头回味却索然无味,如《彩霞满天》中的句子:“不管你的心在何处流浪,我一直在这儿痴痴盼望。你的每个微笑我都珍藏,你的眼泪使我心醉神伤。不管岁月怎样消逝,我等待你直到白发如霜。”这几句说的仿佛全世界就只有爱情,没有它人都活不下去似的,真是让人嗤之于鼻,爱情固然是美好的,但亲情友情也是可贵的。亦舒的文字则是干净利落,亦舒式浪漫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的,往往书中角色之间的一句平淡的对话都能使我们感到丝丝温情,而这种温情并不只是局限于爱情,更多的是亲情或者友情。与琼瑶笔下的大悲大喜相比,亦舒的文字更趋于平和,脉脉温情只是体现在日常人们的互动上,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结局却总能出人意料,令人读之感觉余味无穷。琼瑶的故事总是圆满的,而亦舒式结尾却并不那么美好,不过总会让人印象深刻。

如果说琼瑶的书是给青春期小女孩看的,那么亦舒的文字就是写给成年人的言情小说,不过这个情言的并不只是爱情,还有其他的感情,有人与人、代与代、家庭与家庭的融合,有误会,也有谅解与宽容,比起琼瑶式狭隘的感情观,亦舒式的感情观更体现一种人性的大爱,所以,我一直以为,亦舒高于琼瑶。

同亦舒的其他故事相比,《葡萄成熟的时候》更显虚幻,依旧是性格独立的女主角。一位小女孩在父母离异后,于异乡的葡萄酒庄经历了一场大火,并找到了爱情。再次读到这本书,我却没有了当初那种惊艳的感觉,反而感到有点别扭,文中十七岁的沈小山老气横秋,对一切感情充满理性,她很勇敢,也很懂事,却缺少了一种一位十七岁女孩子应有的青涩和憧憬,反而多了一种与她年龄不符合的沧桑感,按文中所写,沈小山虽父母离异,但她却不缺少父母对她的爱,那么,又何来的那么浓重的沧桑感和理性呢?这让我感觉有点突兀。

《葡萄成熟的时候》这本书,值得一读,却不用细细意味。或许,在闲暇时候,捧着这本书,还能体会一下美丽的葡萄酒庄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作者:何佳梅

【亦舒《葡萄成熟的时候》读后感】相关文章:

1.葡萄成熟了文章

2.葡萄成熟时作文

3.亦舒《喜宝》读后感范文

4.亦舒的经典语句

5.亦舒爱情语录

6.亦舒的经典句子大全

7.亦舒的经典爱情语录

8.愤怒的葡萄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