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各科的复习指导

时间:2022-12-09 18:16:50 考研复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考研各科的复习指导

  政治:

考研各科的复习指导

  岳华亭的教程,前期(第一轮)主要看这本书。开始的时候,原来学的就不够认真,又没有时间去通读本科期间的教材,看起来如同天书一般。那个时候在山师复习,山师的教室分给各个班级了,我没有那么厚的脸皮去蹭位置,只好找一个旮旯教室,没人去的地方,里面几乎没有几个人,有的时候就我一个人。慢慢看着天书。一遍看不懂。第二遍,第三遍。也不知道岳的书看了多少遍,上面的标记已经有5种颜色之多。岳的书我是从开始看到11月初的。在这期间详细作了后面的习题,感觉他的题不是很好,超刚的很多,有的在红宝书上也没有找到。中期(第二轮,11月初到12月底)主要做陈先奎的2000题加上巩固第一轮看的基础知识。这段时间把选择题几乎全部做完,有的时候做完百十道选择,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在想什么了。做完后仔细对照答案,找出错的地方,标出错题,分析,并在教程和考试大纲上找出相应的知识点,用彩笔标出来,再反复看。到了最后没有时间了,2000题上的大题也没有看,那时候的感觉是考试的时候没有人没有时间没有必要认真看你答案,所以在大体上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也不是不想投,没时间了),可能这也造成了后来我的大题只得了26分(第一天晚上考完后上网对答案,客观题大概是43分,后来成绩出来后,政治总分69)。现在只是遗憾没有好好看看2000题上的大题,起码也应该看看那些答题技巧,否则回答得没有重点,阅卷老师一眼看不到你的答题要点,写的再多也是不得分的。其实,陈的书就是用大题量覆盖全面知识点,对于政治这门靠背诵的学科来说,多看多背加上多做题几乎就是取得高分的不二法宝。最后冲刺阶段(12月底1月初),买了陈先奎的100题和30题,感觉都不错,又把里面的东西背了不少。我用的书不多,感觉不同的书之间还是略有差别的。为了消除这种差别,每年的大纲必看,大纲解析必看,必须牢牢团结在以教育部考试中心政治命题组的周围,否则,大量无用的、超纲的东西会浪费你大量的时间,带来严重的后果。政治的考纲每年变化很大,有一些书,虽然内容修正了,但课后还有一些超纲的习题;有的书甚至连超纲的内容都有。如果你基础好的话,直接拿一本红宝书来背就行了。不过对于广大理工科的同胞们来说,基础一般不太好,那可以找一本尽量厚的,比较有权威的教程,对着红宝书一页一页的抠,政治无他耳,唯背而已。再有时间,建议通读本科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础,为80以上的高分做好准备。至于真题,对于政治来说,大体上看一下就行了,不用放太多精力在上边。随着考纲的变化,以往的真题不一定适用,学一下答题的技巧就可以了。其实对于任何一门来说,有多少书,看了多少书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记住了多少,在考试中能把多少记住的东西诉诸纸面,因为考试的时候要靠你记住的那些挣分的。抓住一本书,看熟,看透,闭上能把书复述一遍。一本书看上10遍绝对比看10不同的本书效果大。相信只要在政治上投入了足够的时间,虽然不定考高分,起码不会在政治上受限。往年栽在政治上的人还是比较罕见的。

  英语:

  英语是大家比较头疼的科目,从四级到六级到考研再到考博皆是如此(前几天欣闻浙大试行博士入学改革,英语成绩和专业成绩不再是硬指标)。君不见每年有很多人倒在英语的鬼门关下。听闻今年北京理工的理学院砍了一个初试第二名,就是因为英语受限;我的一位师兄,总分过浙大线,英语以一分之差受限。我的英语复习比较简单,可能自认为原来的基础可以,所以没有背单词(四级、六级、TOEIC都没是这样),直接做题。阅读是重点,直接占60(?)分之多,所以我的精力主要放在了这上面。总结各方面的信息,决定拿吴春祯的220篇开刀。以前没有背过考研单词,没有做任何准备,里面生词太多、对考研试题的句子结构不够熟悉,所以直接做起来相当相当地困难,一篇全错是很正常的,对一个就值得高兴一下了,两个就几乎是奇迹的。几天后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不但没有任何提高,还会打击自信心。毅然决定把220篇放一下。又买了本100篇(忘记了是谁的了,好像是清华的一个人编的),这本书的难度比较适中,很适合作为入门级教材。开始的时候每天做四篇,这次的正确率就好看多了。我采取的方法是:每单元4篇,记下时间,做完后对答案,用红笔修改答案,先不看解析,把错的那些题再做一遍,这次是三选一,做对的几率就大一些了。做完了再重新看原文,完全看明白文章。注意是完全看明白文章。具体来说就是看明白每一句话,能正确翻译每一句话。对于单词,没有必要每个都查出意思,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能力,就是能区分哪些是该查的,该知道意思的。我觉得,动词、名词、形容词应该是查的。对于那些专有名词,很长很复杂的词就没有必要每个词都知道其意思了。最后要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对于一个句子,不管是长句还是短句,起码能在口头上翻译出来。石的每篇文章中都有一些要翻译的难句,我认为认真翻译出来,虽然有点费时间,但效果还是很大的。毕竟翻译还是我们的一个弱项又是考试中容易失分的地方。一些长句、复杂句,无非在其中插入一些修饰成分、插入一个句子。把这些砍去,露出重要部分,无非是主谓宾。试想一下,一个最简单的、含有主谓宾的句子,把主语和宾语分别扩充一下,再插入一个句子,那就变得有些难度了。我的原则是:遇到难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砍去枝叶,露出主干,明白说的是什么事,再一步步还原枝叶,从而得到整个句子的意思。作文也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平时坚持写一些东西,考试之前看看一些范文(宫东风那本高教版的作文不错),对于每种类型的文章,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是自己总结的,不是书上的,考试的时候一般问题不是太大了。如果你没有实力凭借复杂的单词、多变的句式、深厚的感情取胜,那么就写一些八股文(虽然这样可能扼杀了你的创造力),这样起码能拿到一些基本分,30分题能在17、8分以上,20分也是有可能的。这样分数也不会太难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新题型的来说,总感觉这是折磨人的,这种题型在雅思里面早有涉及,我当时做的时候也是错误百出,到了最后也没做到很好的程度。对于这种题型来说,唯有多做题培养题感。对于真题,我是下了大功夫的,买了一本正版的王若平的真题。开始不看答案,只是做题,答案不划在在书上,记在纸上,做完就对答案,也不去分析错的原因,继续往下做。这样做下一轮候,只就客观题来说,我的得分率基本在60%以上,好的时候能在70%,这样,我慢慢有了信心,也进一步认可我的复习方法。接下去继续重复做真题,原本要把真题作上10遍的,后来做着做着觉得没有再做下去的必要了,于是回过头了分析文章,查找生词,翻译句子。总之在真题上我足足下了一个半月的功夫。最后实在没有作了,买了一套张剑的模拟题,不左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得分率竟然在40以下,我着实慌了:难道以前的工夫白费了?连续做了几套都是这样,最后,还是理智、自信战胜了恐惧,去**的,老子不做了。重新回头看真题、写作文。最后还不是照样考70。说实在的,从我三门公共的课的复习过程来看,所谓的模拟题是最害人的了,那些仓促成书的模拟题质量怎么能和专家们一年来的精雕细琢的真题的质量相比呢?作模拟的结果无非两个:题容易了,轻敌了,最后碰上真题就玩完(当然不排除少数人,做了简单的真题,得了一个很高的分数,从而信心百倍,在最后一战中超常发挥);题难了,自信心受打击,更要命的是,做模拟题一般是在最后,这个时候受伤的心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最后一蹶不振,最后的考试一塌糊涂(当然还不排除少数人,做了难题,得了低分,感觉什么也没有了,没有了心理压力,在最后一战中超常发挥,一举突破400大关)。总之,如果你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是那么好,建议你还是少做模拟题为好,仔仔细细把真题抠明白了才是王道。

  做题和看书一样,还是不能看绝对数量,而要看质量。怎么衡量质量呢?简而言之,就是同样的题,同类型的题决不二错。人不能两次错同一道题。大家不妨考虑一下,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一道题错两次的情况。做错的题,认真分析为什么错,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是计算失误,是粗心大意,还是就是因为不会做而错。单纯由于真正不会做而做错的题是很少的,大部分是前几部分的错误,也就是说大部分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曾经有人说过:考试的时候把会做的、不该错的题做对了就会取得很高的分数了,此话不假啊!

  数学:

  在这四门中我最头疼的就是数学了。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学的还可以(跟着刘奋老师上的,01级以前的应该能记来),下学期换了马老师,印象就只有白色的工作衬衣,用彩笔在ppt上不熟练的划线了。结果成绩从90多降到70多。数学扔了近四年,复习和重新学就没什么差别了。在复习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轮复习的时候浪费了很多时间,学了很多本来不考的内容。我是用的李永乐的那本书,这本书对于培养基础大有好处,适合基础不太牢固的人(像我这样的人)使用。这本书给我造成的最大不便就是里面数一数二的内容没有分的很清楚,害得我多学了级数一章的部分内容,把三重积分作为重点狠狠学了一通。幸亏后来及时发现了这一点,赶紧翻出考纲把内容重新界定清楚了。不知道大家是否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考纲还是大有用处的,最好把要考的内容烂熟于心,对于数二的尤为如此(不过前几天在书店里好像看到07版李永乐的书四种数学都分开了,不错,赞一个)。数学看的书不多,只看了李永乐的一本;作的题也不多,只把李的那套真题做了好几遍、背了好几遍。最后考了112实在觉得有点伤天理,可能今年的题过于简单,走狗屎运了。出成绩后我也没有关心别人的成绩,也不知道这个成绩在其中是什么水平,反正考完后感觉数学能过百就是万幸了,只要过百,考上就不愁了。当初复习的时候,我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准备时间不足,不能全面铺开摊子,只有重点突出基础知识,把 一些基本题做对,拿到基本分。因为前期没有准备,没有基础,上辅导班没有任何价值;所以我立足自身,没有报班,自己一个人抠。开始的时候抠李永乐的教程,每两天至少看10页,每天都逼自己完成任务。没有人交流学习,没有人指导前方的道路,没有人交流心得体会,没有人能了解我的内心,有的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前行。数学没什么体会,就写这些吧。

  专业课:

  挑好了学校和专业,专业课选择的余地一般就不是太大了,不过有些学校在同一专业可以考不同的专业课。下面是我在准备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北理的化工与环境学院的应化只能选有机化学(434),用的徐寿昌的书。有机的这东西,看起来简单,一看就会,但是做题的时候就出问题了,一做就错。用我们初中化学老师的话说就是:一学就会、一做就做错、一讲就懂,一放就忘。有机就是多看,多掌握知识,先把基础知识牢牢掌握住。基础不是万能的,没有基础是万万不能的。只是单纯背过基础知识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多做题,在做题中综合知识。有机合成尤其如此。我一共做了三部分的题。一是课后题,华中科大出了一本课后题的答案,可以参照。不要轻视课后题,好几年的试卷中都有课后原题,命名题。第二部分大连理工出的一本有机化学学习指南与考研指导(名字不是很正确),这本书的确不错,难度深度具备。这个好像是一个系列,包含了化工考研的所有专业课,考其它专业课的同学也可以参考一下。有时间把这套书好好看一下,应付常规的专业课绝对没有问题,我最后也是没有时间了,草草过了一遍,没有深入进去,否则不会只考这么分的。第三部分就是真题,我是卖了从97年到05年的全部真题,一遍一遍地做,由于没有答案,我就默认前一遍做的答案是错误的,重新做。学校不一样,专业课最难弄了,一道题,用A法对,B法也对,但出题老师的角度不一样,就可能将B法判为错误的。现在有些学校没有专业课辅导班了,但想办法弄到本科生的上课笔记也是很好的。起码能明确哪些是重点,哪些是要点。我去年就是在这方面没有下功夫。在选完学校和专业,开始准备一段时间后,我的一位大学室友告诉我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各门专业课中最难考的一门,开始我还不信,在准备的过程中一直信心满满的。徐寿昌的书看了N遍,记了数不清的知识点,还总结了,画了表格,真题做了一遍又一遍。可是到了最后,哎,惨不忍睹,106大分,这下我是彻底服了。不过我看了一下各人的成绩,专业课的分给的都不高,最高的也在120左右,不到130。不像其他专业,140以上的比比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理工的公平。

  说了这么多,我的经验很简单,就是抓住基础,会做的题全部得分,不该丢的分布不丢。这样的话,起码能做到过线。

【考研各科的复习指导】相关文章:

考研各科复习方法05-10

考研初期各科的复习建议05-07

考研各科专业的复习提点05-05

考研各科复习备考指南05-07

考研经验:心态调整与各科复习05-09

考研各科目备考复习建议05-08

考研数学复习指导05-08

考研复习技巧指导05-10

考研复习的指导方法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