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有害生物调查报告

时间:2023-08-07 09:56:50 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林木有害生物调查报告(精选7篇)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健康的生活环境,我们都应该对我市林木的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变化趋势及治理对策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林木有害生物调查报告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林木有害生物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林木有害生物调查报告(精选7篇)

  林木有害生物调查报告 1

     一、林木有害生物发生现状与趋势

  全市现有林地面积410万亩,其中用材林120万亩,其他均为经济林。在用材林中,以杨、柳、榆、槐、椿、白蜡、泡桐、合欢为主,其中杨树、柳树面积约占到全市用材林总面积的90%,且多为近年来的工程造林。然而,随着造林面积的迅速增加,林木病虫害发生也呈加重之势,给我市林木生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一)主要病害

  据调查,我市造林树种杨属、柳属树木中,以病源微生物为主的病害杨属有25种,发生较普遍,经常造成灾害或偶发造成灾害。柳属树木病害有11种,能够构成危害的根枝干部病害主要有3种,为枝枯病、冠瘿病、腐烂病;叶部有1种,为潻斑病。同1980年全面调查相比,杨树病害危害种类增加了9种,而1980年只有腐烂病和溃汤病2种能够形成危害。在发病面积和发病率上,也呈大幅上升趋势。在1980年的28万亩杨树上仅发生0.3万亩,发病率仅为1.1%,而目前全市110万亩杨树病害发生合计(含所有病害)为49.6万亩,其中轻度为39.4万亩,中度以上发生的为10.2万亩,总发生率为45%。危害较重的病害是腐烂病、溃汤病、锈病、角斑病、冠瘿病和杨树斑枯病;柳树在1980年调查时,没有造成危害的种类,而2004年则上升为4种。

  林木病害的发生趋势是:原来造成危害的种类继续危害,发生面积增大,危害程度加重;原来不构成危害的,现已成为危害种类,主要发生和成灾种类大幅增加,而且发生面积日趋增大,危害严重;同时传入了外来病源微生物,如冠瘿病、杨树花叶病毒病。冠瘿病已侵入我市的沧县、任丘、黄骅、东光、青县,分布面积达2.2万亩,杨树花叶病毒病已侵入我市的青县、献县、海兴、孟村,分布面积为0.1万亩。这些外来有害微生物将进一步扩大蔓延,危害加重。有害病源微生物一旦条件适合有可能大面积暴发流行,例如今年杨树腐烂病传播十分迅速,现在已有5.4万亩发病并造成部分树木整株死亡。

  (二)主要虫害

  目前以杨树为寄主虫类有154种,经常发生或偶发造成危害的枝干部的主要虫害有光肩星天牛、星天牛、黄斑星天牛、桑天牛等13种;危害根部的有蝼蛄、暗黑鳃金龟等8种;危害叶部及枝梢害虫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美国白蛾等22种。以柳树为寄主的虫类有186种,经常发生或偶发造成危害的根及枝干部害虫有蝼蛄、光肩星天牛、柳干木蠹蛾、小褐木蠹蛾等16种;枝梢及叶部害虫有绿盲蝽蟓、大青叶蝉、美国白蛾等18种。与1980年相比,杨树虫害主要种类增加了41种,而1980年仅有杨扇舟蛾、青杨天牛、光肩星天牛、星天牛、杨银潜叶蛾5种。同时,主要虫害的发生率也大幅增加。1980年全市28万亩的杨树上,虫害发生面积仅为7.6万亩,发生率为27%;而目前全市110万亩杨树虫害发生率高达264万亩(含异种重复,同一种多代重复),发生最重的害虫是绿盲蝽蟓、大青叶蝉、黑绒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光肩星天牛、桑天牛、白杨透翅蛾、杨扇舟蛾、盗毒蛾、春尺蛾、杨枯叶蛾等10种。对柳树造成危害的虫害与1980年相比,种类增加28种,而1980年仅有柳毒蛾、蓝目天蛾、光肩星天牛、黄刺蛾、柳瘿蚊等6种。在发生面积上,1980年在3.7万亩柳树上发生4.4万亩(含异种重复、同种多代重复),而在目前,全市在18.8万亩(含四旁植树折合)柳树上,虫害发生面积高达64.2万亩(含异种重复、同种多代重复),发生较重的几种虫害主要有绿盲蝽蟓、蚱蝉、大青叶蝉、光肩星天牛、杨扇舟蛾、杨小舟蛾等12种。

  林木虫害的发生趋势是:原来造成危害的种类继续危害,发生程度加重,原来构不成危害的,现已变成危害种类,主要危害种类增加,发生面积增加,危害日趋严重。如:桑天牛随着白杨树种的引入,危害随之发生;原来基本上不危害杨柳的皮暗斑螟、大青叶蝉现在对杨柳幼树已造成危害,外来有害生物美国白蛾对杨柳等树种的安全构成威胁。历史上危害的较重杨扇舟蛾、春尺蛾、柳毒蛾等叶部害虫经过几年的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基数,一旦气候条件适宜,有可能暴发成灾。

  (三)有害植物

  1980年全面调查时,对有害动植物没有做详细调查,而在当前的调查中发现34种植物对林地有害,其中形成占据的有加拿大一只花等24种,形成攀援、覆盖、缠绕的有律草、牵牛等5种,形成寄生的1种,为菟丝子。在林地中形成占据局部优势的,一般发生在幼林地和疏林地。栽植初期,同林木争水、争肥,当林木存活,生长2-3年以后,这类杂草就失去局部优势,一般对林木不构成危害。形成攀援、覆盖、缠绕、寄生的有害植物对林木的危害大,危害时期长,严重影响林木的存活和生长,去除时困难较大,在一些土肥条件较好、粗放管理的林地常见到这类植物危害,一般是连续多年发生。寄生类的菟丝子在林下有伴生豆科植物时才能见到,去除林下豆科植物即可将此根除,一般对林木危害不大。

     二、林木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一些县市工程造林缺少防范有害生物的设计。工程造林一般规模较大,在进行造林设计时,应该很好地考虑到林木病虫害的发生与管理。但一些县市,栽植的树种绝大多数是速生杨系列,如中林46、84K、107、108、2001、毛白杨及三倍体毛白杨,树种过于单一,虽然属于不同的杨树派系,但它们的共存有害生物相差无几,适生的天敌种类相同,生物链较短,不能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生物种群之间制约程度低,为病虫害的发生、扩散、暴发流行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同时,一些县市在造林设计时过分强调景观效应,株行距整齐划一,没有留出病虫害防治专用作业道。成片的杨树,生长速度较快,现有的已经达到12-14m,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无法应用高射程的机载机具进行防治。

  二是一些工程造林未能很好地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特别是一些县市在荒地、次耕地上栽植林木,一般没有水源条件,土壤肥力较差,盐碱化程度高,对这样的地块有的仍然选择了需要高水肥的速生杨系列品种,导致杨树生长不良,树势变弱,极易感染病源微生物。

  三是部分地方造林苗木质量把关不严。工程造林时,由于时间短、规模大、任务重,一旦苗木出现缺口,一些县乡就放松了对苗木质量的管理,造成根系不全、生长不良,甚至是没有“两证一签”的'苗木流入工程造林区,导致一些带病苗、带疫苗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使用这些苗木营造起来的林分生长衰弱,抗逆性差,成活率低,极易引起病虫害的发生、扩散和蔓延。

  四是一些群众林木管理过于粗放。多数农民对林木的管理意识不强,重造轻管,干旱时即便有条件的地方也很少浇水,树下杂草丛生,放牧家畜咬啃、冬秋野火浇草,病虫害发生时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农民缺乏防治有害生物的主动性。

  五是林木有害生物防治经费投入不足。对于农户来说,由于发展速生林近期内没有产出效益,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对于大户承包造林,由于前期投入较多,占用了大量资金,受资金限制,管护投入不足;对于地方来说,病虫防治费用尚未纳入财政预算,缺乏投入,从而导致严重缺乏病虫害防治经费,致使一些新型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和应用。

  六是受气候变化异常的影响。近几年来,冬季气温偏高,春季持续干旱少雨,特别在今年遇到历史上少有的干旱,直到7月中旬,全市没有一次有效降雨,多数林地缺少浇水条件,在持续高温干旱的情况下,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树势减弱,致使今年杨树腐烂病广泛发生,有些地块甚至出现了成片感病,造成大量死树。

     三、治理对策

  根据我市林木生产实际,针对病虫害发生情况,笔者认为应采取“把好两个关口,坚持四个加强”的治理对策。

  (一)把好两个关口:

  1、严把造林方案关,坚持做到适地适树。在进行造林设计时,要对造林地土肥条件进行测试评估,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树种,做到适地适树。要按着工程的要求进行设计,合理配置树种,营造混交林,避免大规模的纯林设计,彻底杜绝先造林后设计,减少树种选择的盲目性,从造林设计开始就应注意抗有害生物的设计,同病虫感性树种不能混交,并预留出有害生物防治作业道。

  2、严把苗木质量关,确保造林使用优质苗木。各级要对造林苗木,进行严格的产地检疫,对检验合格的核发产地检疫合格证,对外地苗木要严格复检,复检合格的才准使用。要严格执行查验“两证一签”制度,彻底杜绝有害生物随着苗木传入。

  (二)坚持四个加强:

  1、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准确发布病虫信息。要建立健全有害生物监控测报体系,对造林集中分布区和重点地块要设立常年监测点,布设标准地,定时、定期、确定专人负责。同时结合线路踏查、群众调查,最大限度地准确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情况,做到发现及时。预报准确,发生防治信息传递迅速。

  2、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对病虫害的防范意识。林木病虫的危害,是不起烟的“火灾”,造成的损失巨大。要通过电视、广播等多种舆论宣传形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有害生物的危险性,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使当地政府、社会各界及群众意识到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群众的自觉防护意识。

  3、加强依法防治,努力使病虫害防治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要根据林权所有人成份复杂的实际,大力宣传和贯彻落实《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全面推行限期防治制度,对那些不执行防治义务的单位、集体、个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4、加强综合治理,实行分类施策。

  (1)对主要病害的治理。导致林木病害的病原菌绝大多数是弱寄生菌,控制其流行首先要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有条件的地块做到适时浇水,及时排除积水,增强肥水供应,培养地力。在林地边缘、迎风面栽植紫穗槐等灌木,要实行秋季树干涂白进行保护。在已经发病的林木上要注意治理初侵染树,首先刮除病斑,并喷涂50Be石硫合剂、或1:5福美砷、9281康复剂,对重病株、枯立木要及时除去。同时注意感染区树木的伤口保护。

  (2)对钻蛀性害虫的治理。在有桑天牛危害的树木周围500cm内不要设计栽种白杨派树种,在已经栽种白杨派树种的地块上,林地内及外围500m内的无价值的桑科植物要去除。林地内要做到加强抚育,适度修枝,及时剔出无继续培养价值的弱小树、频死树、枯立木、虫源树。同时,要注意保护利用天敌,如啄木鸟、肿腿蜂。对已发生天牛危害的健壮树木可用毒签、毒膏及打孔注药等方法防治。

  (3)对食叶害虫的治理。特别是要加强对金龟子类、鳞翅目害虫的监测,当危害程度超过经济阈值时可采用诱虫灯捕杀,人工辅助释放天敌,利用性引诱剂诱杀等方法,必要时林地内可喷施Bt、灭幼脲、烟.参碱等无公害杀虫剂。

  (4)对有害植物的治理。在幼林地内,对于有占据危害的植物可采取树下翻耕除草,施用除草剂等方法灭草。对有攀援、覆盖、寄生等危害的有害植物,要加强治理,可采用人工刈割后采取施用除草剂的方法,加速灭绝此类有害生物,以保护造林成果,推动全市林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林木有害生物调查报告 2

     一、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及存在问题

  1.发生概况

  我县现有林地面积10.2万公顷,主要树种有油松、侧柏、槐树、杨树、栎类等用材林和红枣、苹果、核桃、柿子、桃、梨等经济林。我县林木病虫害以杨树食叶害虫、杨树蛀干害虫、杨树病害、油松红脂大小蠹及经济林病虫害等为主,其他还有槐尺蠖、木橑尺蠖等。林业有害生物逐年上升,危害日益加重,松材线虫又兵临城下,对我县造林绿化成果构成威胁。

  2、全县森防机构现状

  我县现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个,全县有测报点10个,测报员79人,各林场及林业工作站至少有一名测报人员。各测报站点都能积极开展森防的各项工作,按时开展病虫情况测报,及时发布病虫情报,适时组织开展病虫防治工作,积级开展森林植物调运检疫和种苗产地检疫工作,逐步形成了测报,检疫,防治三个网络,但是,我县森防站建设及网络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层森防人员不够稳定,对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测报、检疫设备简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测报、防治和检疫的质量;森防人员素质偏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测报,检疫,防治网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仪器设备配备及设施建设

  近几年,我县森防仪器设备逐渐增多,县森防站及测报站点配备了显微镜、解剖镜、电脑、黑光灯、昆虫采集工具等。但喷药器械偏少。

  4、测报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我县狠抓了森林病虫害测报工作。全县现有测报点10个,其中国家级中心测报点1个,配备专兼职测报员79人。为搞好此项工作,我县每年制定《宜君县主要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越冬前后及发生期病虫情调查,各测报点加大测报力度,及时调查虫情,为防治提供可靠依据。为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存在问题:

  一是用于测报的经费偏少,影响了测报工作的开展;

  二是测报设备手段落后,缺乏测报车辆;

  三是测报缺乏系统性,人员不足。

  5、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强化了森防目标管理工作,继续推行了森林病虫害限期除治制度,完善了防治、测报、检疫三个网络,主抓了油松、侧柏、杨树、槐树苹果等树种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了油松红脂大小蠹,松材线虫、杨树食叶害虫、杨树蛀干害虫槐树害虫、苹果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使我县主要森林病虫害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防治工作,使我县主要林木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保护了我县造林绿化成果,促进了我县生态环境建设。为了搞好森防工作,县森防站每年印发病虫情报和防治技术资料,积极督导开展防治。县林业部门积极筹资备药,主要领导亲自抓防治工作,技术人员不辞劳苦,深入发生区调查虫情,指导防治。我县采取了群众防治和专业队防治相结合,重点防治和一般防治相结合,限期防治和自觉防治相结合。对主要通道绿化树木、退耕还林树木、天保树木、防护林树木进行了重点防治。同时利用电视台、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指导开展有效防治。成立防治督查小组,对防治情况进行督查,对防治不力的单位,责令限期除治,进行电视曝光。保证了林木的正常生长,有效地保护了我县的造林绿化成果。

  存在问题:

  (1)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发生种类繁多,红脂大小蠹等病虫害危害日益严重,若不及时开展防治近几年有大面积暴发成灾的可能性。

  (2)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且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病虫害同步增加。

  (3)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病虫害暴发后,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药械,防治效率较低。

  (4)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救灾的状态。几十年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大多数是围绕救灾而展开的,没有在防灾控灾上下功夫,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局面。

  (5)用于防治工作的经费短缺,用于防治的仪器设备偏少,人员偏少,影响了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6、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及标准站建设情况。

  我县不断加强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层层有森防服务人员,利用多种形式搞好技术服务,每年举办培训班,推广森防新技术,积极开展经济林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确保有虫不成灾。

  7、科技成果及新技术应用情况。

  我县太安林场开展的《油松红脂大小蠹防治新技术》项目,已积极申报铜川市科技进步奖。

  我县积极组织森防新技术推广工作,开展了杨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油松红脂大小蠹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推广。

     二、全面提升森防工作的对策措施

  1、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森防工作在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造林绿化成果中的作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病虫害防治贯穿于森林资源培育的全过程,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在营林的各个环节如选种、育苗、选地、造林、经营、抚育及采伐中,注意保障树木的健康生长,减少病虫来源,协调各生物间关系,提高树木抗性,是实施森林病虫害由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的根本途径。

  2、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一是要完善营造林的有关标准和方法,从制度上保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逐步实现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二是切实加强监测预报工作,健全和完善主要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办法,加快各级测报点建设速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三是加大检疫执法力度,抓好无检疫对象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依法建立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堵塞漏洞,严防危险性病虫的传播蔓延。

  3、搞好预防是实现可持续控制的基础,必须由重除治向重预防转变,以营林为基础,综合性营林措施是防治病虫害的治本之策,要强化预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工作的始终,逐步实现森防工作的“四个转变”,切实把森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防工作上来。

  4、进一步加强以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治减灾为主要内容的森防体系建设,提高我国森林病虫害的防灾、控灾、减灾能力。一是加快建设监测预警体系,健全森防体系建设,坚持常年监测与定期普查相结合、部门监测和群众监测相结合,实现监测数据处理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二是建立健全检疫御灾体系,要健全各级检疫机构,加强检疫检验设施、除害处理设施、隔离试种苗圃、检疫信息系统建设。三是完善防治减灾体系,加强机动施药设施建设,加快防治器械的更新换代;支持生物制剂和天敌的生产;建立完善社会化防治服务体系,提高防治服务和技术指导水平。

  5、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坚持“三生态”和生态效益优先的基本方针,转变传统防治观念,树立森林健康新理念,将推进无公害防治、防范有害生物入侵、确保生态和森林食品安全作为防治工作的战略重点。要采用生物技术创造的高抗性且高产的良种和壮苗。充分运用生物多样性及多项生态学研究成果,建立起以生物控制为主导,综合应用其它多种控制技术,达到最经济、最有效和持续控制为目标的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以获得最高的生产力。

  6、应加强森防法规宣传,普及森防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全社会对森防工作的认识;不断建立健全森防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森防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从靠行政手段转变到依法管理、依法防治上来,要对重大危险性病虫害推行防治通知书制度,提高除治工作的强制性;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强化执法监督。

  7、加大森防科研和成果转化力度,必须通过加强宣传、培训和示范等推广工作,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要增加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科研经费;要组织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部门的专家联合攻关,应用先进技术,研究解决森防关键性问题。进一步提高森防工作的科技含量,真正发挥科学技术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8、将森防工作作为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纳入各级行政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要定期开展检查,掌握森防工作开展情况,目标完成情况,并及时通报。对完成好的要通报表扬,并给予资金奖励;对完成差的,要通报批评,并核减防治经费。

  9、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广大群众和全社会对森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印发宣传材料、举办讲座、病虫害灾害宣传、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宣传等形式宣传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扩大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社会参与程度。

  林木有害生物调查报告 3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林业厅及喀什地委、行署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喀什地区林果业发展迅猛,喀什地区已成为目前疆内林果规模最大的地区。然而当前喀什地区林果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与迅猛发展的林果业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不健全,防控能力相当薄弱,综合防控基础设施建设、监测预报网络建设、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与推广、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与技术服务等方面一直滞后于快速发展的林果业,无法科学有效地抵御林果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灾害频发。因此加快我区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控制林果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不断提高林果有害生物防治的综合能力已显得十分迫切。在此情况下,我们对林果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研究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机构、队伍、人员现状

  喀什地区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门机构13个,其中喀什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个,全地区12个县(市)林业局均设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全地区森防站设臵编制数57人,现实有森防专职人员48人,其中森保、植保专业毕业人员15人,10个森防站参照公务员管理,3个森防站属事业单位,森防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林果业发展。

     二、林果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基本情况

  ㈠ 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情况

  1、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资金到位及仪器设备配臵采购与使用情况。2008年自治区财政厅、林业厅共拨付给喀什地区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专项资金867万元,主要用于县级林果有害生物应急防治队、乡级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服务队、县级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站点防治器械、车辆、测报仪器等的购置,此次设备购置涉及全地区11个平原县市的17个乡镇,根据财政厅资金拨付文件及《自治区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设备由地区统一政府采购,今年3月23日地区林业局与地区采购中心对这批仪器设备进行了公开招标,共采购森防车辆、森防器械、测报设备等共23项949套产品,仪器设备已交付相关县市使用。2009年自治区下拔我区林果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599.8万元,用于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其中为我区购置12辆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专用交通车辆,按自治区要求,购车资金216万元已汇至林业厅进行集中采购。特色林果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230万元,主要用于我区1个地州级测报点建设、29个自治区级监测点建设,下半年我区将对各监测点所需仪器设备进行政府采购。

  2、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配臵仪器设备的权属及管理办法、维护保养措施的制定情况。根据自治区林果会议上出台的《自治区林果减灾防灾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我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林果业建设的投入,为县、乡、村三级配备了大量的林果业大型生产机具尤其是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机械,大大提高了林果业管理的机械化水平,为加强对我区林果生产机具的管理,提高完好率、使用率和服务水平,我区制定了《喀什地区林果生产机具管理暂行办法》,在产权方面明确规定,除分配或投资时有文件明确规定产权归属的外,原则上林果生产机械产权归属县林业局,分配到乡政府的机具,所在乡人民政府有管理权和使用权,但必须服从县林业局在特殊情况下的统一调配。

  在管理和维修方面,要求各县市林业主管部门、乡政府都要将林果业生产机具分类登记造册、建档并逐级上报备案。乡政府每年至少应对林果生产机具进行一次全面检修,确保机具完好,积极鼓励各县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路子,凡县、乡、村建立的林业专业技术服务队,应逐步建成经济实体,开展有偿服务,林果业生产机具在使用中均可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用于机具的维修、保养和正常运行,力争做到以机养机。目前,每个县管理林果机具的方式各异,有的县由乡镇农机部门管理,有的县由乡镇林业站管理,管理的费用大多由乡镇府解决,也有部分由果农分摊,但所属权均归县林业局。

  3、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⑴ 喀什地区林果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严重,有效防治率较低。现有的森防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少、大多为非专业学科毕业、技术薄弱,难得接受专业的、系统化的培训,与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⑵ 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资金财政下拨到县市,又收回转到地区林业局进行统一采购,导致仪器设备采购的较晚,影响了当年防治工作的正常使用。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资金的计划是以2007年底林果业的面积进行安排的,截止目前喀什地区林果业的面积与2007年底相比已翻了一番,防控体系建设资金覆盖的范围显得有限。

  ⑶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涉及到大量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的所属权,管理办法不健全,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持续利用存在较大难题。

  4、意见和建议

  ⑴ 建议能否从政府层面出台关于加强森防队伍建设的办法和措施,加强森防机构建设,增加森防站编制,加大森防队伍技术人员培训专项资金的投入,尽快建立完善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防控仪器设备的作用。

  ⑵ 希望加大政府对果农购买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机械资金的补贴,增加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机械补贴的种类,进一步加快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

  ⑶ 为保证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的落实,建议自治区财政厅及林业厅下拨资金能尽快到位,下达资金分配文件时,明确仪器设备由地区政府采购,便于地区根据各县市的防治情况,提早进行仪器设备的采购,满足生产防治需要。同时有针对性集中安排一些防治技术推广示范项目,由地县森防部门、科研院校技术支持建立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示范点,提高喀什地区林果有害生物防控的技术水平。

  ⑷ 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资金庞大,涉及面广,为避免造成资金的浪费和流失,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尽快出台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由各地县乡政府统一协调管理才能保证仪器设备的可持续利用。

  ㈡ 林(果)业植物检疫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森林植物检疫,防止人为传播蔓延

  为避免林业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蔓延,今年我们按照地区及自治区森防总站的要求,严格疆外调入苗木的审批制度,从疆外调入苗木一律不予办理调苗审批的手续,如确需调入的必需经地区领导审批后才能办理,上半年共办理调苗手续16份,批准从疆外调入苗木175.49万株,其中经济林苗木5万株,接穗3.82万株,绿化苗木166.67万株;复检苗木130.23万株,实施种苗产地检疫44346亩。同时加大了对非法调入苗木的打击力度,地区森防站协同地区林业公安局在喀什市、叶城、巴楚三县(市)联合开展了查处非法调运苗木专项行动,在主要路口进行24小时巡逻检查,先后检查进入喀什的调苗车辆53辆,检查苗木50余万株,依法查处非法调运苗木行为7起,依法处理5起,行政处罚2000元。继续规范和开展林业植物的调出检疫,上半年共完成木材调运检疫7.9万方,苗木调运检疫192.4万株,果品调运检疫2万公斤,收取检疫费17.48万元。

  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林(果)业有害生物检疫漏洞较大,特别是省外调入的.林产品数量每年增加,而复检率很低,主要是农林、兵地、运输通道等的不协调,造成漏检严重,给有害生物的入侵带来隐患。计划今后与联合工商、税务部门增强沟通建立对调运苗木及林产品公司进行联合执法,对不遵守复检或逃避复检的给予处臵、吊销营业执照。

  ㈢ 林(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开展情况

  1、预测预报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础性工作,为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今年我们结合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在测报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突出重点,加大监测力度;各县(市)积极利用近年来配备的虫情监测台,设立固定监测点,以我区林果上主要发生的“三虫一病”为重点,全面开展调查监测,同时加强近年来发生呈上升趋势的枣瘿蚊、小蠹虫、缀黄毒蛾、腐烂病、沙枣跳甲等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布测报,科学指导防治,上半年全地区共发布预测测报85期,有效指导了基层适时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二是全面开展自治区级测报点及监测点的建设和自查工作,组织各县市认真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果)业有害生物测报站(点)建设标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果)业有害生物测报点管理办法》,要求各县市高度重视,认真担负起领导责任,严格认真的开展各级测报网点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尤其是要求2008年自治区在我区投资新建的英吉沙县和疏附县两个自治区级测报点以及补充建设的岳普湖县、叶城县、莎车县和喀什市4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要按自治区的要求严格开展自查工作,力争全面达标。三是结合我区正在开展的经济林详查工作,全面开展林果有害生物普查和检疫性害虫调查监测工作,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在全地区各级森防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截止6月底全地区实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面积总计2705.44万亩,监测覆盖率91%。

  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⑴ 林果有害生物监测的覆盖率仍很低,监测网络体系不健全,监测数据难以及时科学的处理与应用。建议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体系,提高监测数据的客观准确性。

  ⑵ 县乡两级测报机构尚未成立,测报人员也未落实到位,尤其乡级测报站点的系统观测人员等还没有具体落实到位。测报工作全部由县森防站工作人员完成,测报工作量很大且测报数据存在局限性,建议尽快增加县级测报员编制,建立乡村级测报监测,定人定点进行测报。

  ⑶ 各测报点缺少必要的运转经费和常用设备,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建议自治区能够给予测报设备的专项资金,保证测报信息的传递及时。

  ⑷ 测报人员培训力度不够。目前各测报点人员素质不一,对病虫害的识别、诊断及调查方法、标准有较大的差别,需要进一步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目前缺乏针对县乡两级测报站点测报人员对病虫害预测预报具体工作的培训,且技术培训资料也不够丰富。建议自治区加大对县乡村测报员进行定期培训。

     三、开展了主要林(果)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

  ㈠ 林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受暖冬及干旱气候影响,今年我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期提前,发生危害严重。为此,喀什地区各县(市)加大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力度,去年冬季全地区有203万亩的果树全部进行了涂白,各县(市)积极筹措资金购置石硫合剂2560吨,对164万亩的果树进行了清园,提前预防蚧类、螨类及腐烂病。各县(市)针对去年冬季暖冬,林业有害生物呈严重危害的趋势,积极按照在岳普湖县召开的地区林业春季现场会安排,及早动手,提前做好了春季防治药剂药械的减灾防灾准备工作,对去年春尺蠖危害严重及果园周围的防护林开展了捆扎塑料薄膜防治春尺蠖成虫上树产卵的防治措施,预防面积达99.4万亩,特别是叶城县就对56万亩的核桃及防护林高标准地采取了捆扎塑料薄膜预防春尺蠖危害的措施,上半年各县(市)先后对去年冬季未进行清园的果树喷施了石硫合剂、融杀蚧螨和其他防治药剂进行春季补防,根据县(市)森防部门发布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预报适时对各阶段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开展了防治工作,根据各县(市)林业和森防部门的调查统计,上半年喀什地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117.6万亩,全地区共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达103.95万亩,其中,生物防治41.64万亩,化学防治22.35万亩,人工防治19.35万亩,最大限度减小了春尺蠖、蚧类等林业有害生物对喀什地区林(果)产业的危害。

  ㈡ 天然胡杨林春尺蠖飞机防治工作情况

  2008年自治区拨付640万元专项防治经费用于2009年喀什地区巴楚县两个天然胡杨林场实施50万亩胡杨林春尺蠖飞机防治项目。在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下,通过自治区、地、县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经过县林业局与两个胡杨林场的积极组织实施,地县森防技术人员至始至终按照作业设计和实施方案,积极提供虫情监测、药剂使用指导、药效调查等技术支持,完成项目技术材料的分析建档,技术报告的编撰,确保了2009年喀什地区巴楚县胡杨林场春尺蠖飞机防治项目的实施组织有序,技术保障,安全实施,防效显著,该项目被自治区林业厅检查组确定为优秀工程。

     四、社会防治服务队建设现状、管理模式、今后发展思路与运行机制

  ㈠ 社会防治服务队建设现状

  为加速推进我区特色林果业发展,近年来我区11个平原县陆续建立了规模不等的乡级林果技术服务队,每个乡级林果技术服务队有100—200人,服务队人员主要由乡村党员、民兵、林果大户及农民技术员组成,主要是在乡政府的组织下,由乡林管站带领为农民提供果树修剪、嫁接、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技术服务,乡政府通过减免义务工,在农业生产大忙季节组织乡村其它农民帮助技术服务队人员的家开展一些农业生产,优先安排低保或一些补贴,林果技术服务队为农民提供的林果病虫害防治均为无偿的,农药及机械由县政府或乡政府购置,在个别林果效益好的村收取一定的农药及机械维修费用,林果技术服务队正成为林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主要力量,明显提高了林果业的综合生产水平和效益。

  ㈡存在的问题和

  1、技术服务队人员待遇无保障,各县市只是免除了一些义务工,林果技术服务队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因此造成人员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

  2、由于技术服务队人员相对不固定,技术培训难度大,加上无专项的技术培训费,技术服务队总体技术服务水平低。

  3、由于目前林果业效益还未充分显现,林果技术服务队难以开展有偿服务,药剂、喷雾机械大多由乡政府或各县(市)林业部门购置,防治药械严重不足,加之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和使用频繁,损坏严重,服务设备不全。

  3、林果服务队还未完成体系建设。服务队人员在田间的预测预报是我们防灾、控灾的工作基础,可减少防治工作的盲目性,他们的服务模式对促进全地区各县(市)特色林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果园增效,加快现代林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种种原因造成服务体系建设不能稳固的建立。 林果业生产劳动力投入大、费用高的根本现状还依然存在,希望自治区对喀什地区林果生产机械化服务队的建设多给予设备、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关心,以保证服务队能长期稳定为林果业生产服务。

  ㈢建议

  1、由各县(市)林业工作站为技术基础,在原有林果科技服务组织的基础上,组建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队。加快对操作简便、经济适用林果机械的推广,提高林果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探索林果生产机械化服务模式,逐步尝试开展有偿服务。

  2、相关职能部门利用科技之冬和专题培训班的形式,对服务队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水平。各县(市)县林业站、森防站针对果树剪枝、病虫害防治等为服务队制定技术操作规程,并长期不定期的进行技术跟踪指导。

  3、根据我区各县(市)林果业发展布局,在果树较集中连片,由林果业协会组织或农机协会,组建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队。

  4、结合农机购买补贴,对服务队购买果树病虫害防治等机具优先给予补贴。

  林木有害生物调查报告 4

  廊坊市农林局为进一步搞好全市的林木种苗建设,规范苗木市场秩序,加大林木种苗行业管理力度,推动全市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于20xx年xx月,对全市种苗生产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全市林木种苗的发展布局和对策措施。

  一、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苗圃处,育苗总面积万亩。其中今年新育万亩,可供今冬明春造林用苗万株。按所有制划分:国有苗圃处,育苗面积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产苗量万株,占全市总产苗量的;集体苗圃处,育苗面积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产苗量万株,占全市总产苗量的;个体苗圃处,育苗面积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产苗量万株,占全市产苗量的。

  二、林木种苗生产的主要特点

  (一)呈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趋势。

  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加之西北及京津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有力地拉动了廊坊市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各地紧紧抓住苗木紧缺、种苗价格上扬的契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全市苗木生产呈现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趋势。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百亩以上苗圃个,亩以上苗圃个,亩以上苗圃个。其中,个体私营育苗已成为廊坊市育苗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安次区葛渔城镇村成立了苗木公司,实行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产、供、销一条龙,在亩土地上发展林地面积达亩,其中苗圃面积亩,不但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用材林苗木生产基地。永清县个体茶庄老板王刚今春投资多万元承包曹家务乡沙荒土地亩,采用先进的喷灌技术,聘请有育苗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发展速生杨新品种,成为全市个体育苗的排头兵。

  (二)高标准组织生产。

  一是各大苗圃水电基本配套,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被应用到生产中。二是通讯设备被普遍利用,育苗户能够迅速、便捷地获取市场信息。少数育苗大户还购买了计算机,自费上网,及时掌握了各类苗木购销信息和先进的育苗技术,站在了市场的前沿。三是高科技育苗手段得到应用,组培育苗、容器育苗、全光雾扦插育苗等育苗新技术已在重点苗圃引进应用。市农林局中韩示范农场投资万元人民币,初步建成了河北省占地面积最大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实现了苗木生产自动化、规模化。

  (三)育苗品种良种化。

  去冬今春以来,廊坊市大部分苗农认识到林木良种的市场优势,并采取多种渠道,积极到科研院所及种源基地采购种条(苗)。特别是随着去冬今春杨树第四代良种的问世,种条的采购战、价格战到了白热化程度。由于种源紧张,原来几角钱一根的种条到育苗季节竟达到了几元,甚至十几元一根。在廊坊杨持续几年“火爆的基础上,欧美杨⒎⒏、中林系列杨再度为苗木市场加温。今春苗圃调查数据显示,我市发展欧美杨亩,欧美杨亩,杨亩,廊坊杨、中林杨共亩。全市名特优新良种率达到了以上,创历史最高记录,基本形成了以欧美杨7.⒏杨等第四代速生杨品种为新秀,乡土品种为主力的良性苗木市场结构。

  (四)经营形式灵活多样。

  我市苗圃经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国有育苗。国有苗圃依然起着龙头示范作用,它们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继续发挥着骨干作用。

  ②乡村集体苗圃。这部分苗圃主要是村集体育苗,所占比例不大。其主要经营方式是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出地、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优点是充分发挥了集体优势,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壮大集体经济。缺点是责、权、利不明确,成本高,浪费大,效益较低。

  ③个体育苗。个体育苗又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个人独资育苗,通过投标竞买、开发沙荒、租赁土地等形式,利用兴办其它产业盈利资金投入育苗生产。二是股份制育苗。通过技术入股、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按照股份制形式育苗。这种方式弥补了个人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不足,集中力量,共同兴办,收益按股分红。从经营体制看,廊坊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国有苗圃为龙头,乡村集体苗圃为骨干,个体育苗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合营一齐上,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县、乡、村四级育苗网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苗生产与造林用苗不相适应。

  最突出的'问题是产种(条)率高于产苗率。由于良种种条价格较高,群众急功近利思想严重,造成大部分苗圃的育苗方式是以产种条为主,一二级良种壮苗供不应求,大胸径苗木紧缺。

  (二)种苗质量监督管理与种苗市场不相适应,乱引、滥繁现象严重。

  由于种苗质量监督检验机构不健全,一些良种没有经过鉴定就流入了市场,造成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严重,给未来的苗木销售造成困难,同时也会影响到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

  (三)国有苗圃示范带动作用差

  由于国有苗圃管理体制僵化,加之长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员素质不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发挥龙头和骨干带动作用。

  (四)苗木品种缺乏竞争力。

  由于用材林、防护林苗木育苗方法相对简单,苗木成活率高,见效快,成为了农村大部分群众繁育的首选品种。但用材林苗木的应用对象主要是本地农村和周边地区,不适宜大批量长途运输,给苗木的销售带来了很大局限性。同时,由于树种单纯,也容易导致大面积的病虫害发生。

  (五)育苗常规技术普及率低,苗圃集约化程度不高。

  今年新发展的私营苗圃,经营人员原来从事的行业较杂,大部分没有育苗经验,加上又没有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技术应用不到位,管理粗放,出苗率及好苗率均较低。

  四、我市苗木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布局。

  针对全市种苗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市种苗工作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种苗质量为中心,进一步优化布局,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种子法》,强化种苗市场管理,搞好良繁体系、市场信息体系、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有苗圃的龙头和示范带动作用,推进苗木生产的现代化、基地化和产业化,为全市及京津市场林业建设和绿化要求提供数量充足、品种对路、质量优良的种苗。

  (二)发展目标。

  到20xx年,苗圃种植面积达到万公顷,年产苗木万株,基地供种率达到以上,苗木合格率达到以上,良种使用率达到,商品苗率达到以上,出圃苗木合格率达到以上,年创产值亿元以上,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苗木繁育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

  (三)总体布局。

  根据全市各地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绿化美化的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苗木生产,将全市划分为三大种苗生产区:北部三河、大厂、香河三个市县,土质比较好,毗邻京津,应建立名优苗木基地、高效设施林业苗圃基地,满足当地及京津绿化需求;中部广阳、安次、永清、固安四个区县,由于沙荒地和沙质土壤比较多,土壤较薄,本区域绿化任务较大,应以发展用材绿化苗木和经济林苗木基地为主;南部霸州、文安、大城三个市县,该地区地势比较低洼,偏盐碱土壤较多,应大力加强用材林、牧草、紫穗槐等苗木基地建设。

  五、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搞好行业服务

  各级林业部门要站在市场前沿,学习和掌握先进育苗技术,广泛收集各类种苗信息,通过举办各种技术培训或电视讲座,将新信息、新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家中。市县两级林业部门要积极搞好林木种苗业的宏观管理和行业服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出中、长期育苗规划实施方案,做好苗木的宏观调控,为造林绿化工作把好第一道关。

  (二)以国有苗圃带动辐射为动力,实现质量和效益双提高

  面对种苗市场“千帆竞发的局面,国有苗圃要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和信息优势,发挥“龙头作用,与粗放性生产的育苗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走“公司农户的联合路子,实现集团式发展和低成本扩张。

  (三)搞好良繁和信息体系建设。

  一是尽快确立市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并为其挂市里统一印制的“市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标志牌,在新品种引进、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二是各区市县也要在市级评选的基础上,确定县级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从而形成市县两级林木良种繁育体系,以加快全市林木良种繁育步伐,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在抓好安次区葛渔城、固安南王起营、香河农业开发区、三河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同时,全面提升我市育苗的总体水平。四是建立种苗信息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配合省种苗站建成上下一体信息畅通的网络体系,做到种苗生产和造林绿化的有机结合。

  (四)建立健全种苗执法和质量监督机构。

  应把林木种苗执法工作作为种苗管理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一是深入贯彻《种子法》,严格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的管理、发放制度,使每个种苗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做到凭证生产和经营。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检查和舆论监督,严禁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林木种苗。三是建立市级和重点县质量监督检验站,配备设备,培训人员,层层把好质量监督检验关,杜绝假冒伪劣种苗用于造林绿化。

  林木有害生物调查报告 5

  一 、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是市级规范化校园,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黄土不见天,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树荫下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北中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我们七年级生物兴趣小组决定对学校各种花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

  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植物。(野生类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

  20xx年5月到20xx年7月

  五、研究成员

  生物兴趣小组

  六、指导老师

  李志勇

  七、研究过程

  1、 实地调查 :由指导老师分次带领各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 采集标本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 采访讨教: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学校花工师傅,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还请花工师傅到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4、 查阅资料:与电脑老师联系,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树名、科名、习性与特点等)。另外,小组分工回家查阅有关资料。

  5、 核准资料:经过以上各项活动,学生对校园树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认识更科学、更准确,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组分工核准,使我们的资料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

  6、 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学生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7、 制作标牌:将资料打印,制成小卡片。每张卡片上正面标明树名、学名、科名、英文名、习性与特点等。反面标明责任班级,将标牌固定在标本上。

  8、 展示陈列:按班级分成小组,将各小组所制标本置于实验室内,参观交流。

  八、研究成果

  1、 七年级学生对校园植物的种类、科属、习性与特点、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确认校内树木有43个种类,26个科属,大小花木约1万多棵)

  2、 为今后植物学教学准备了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调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意识有所增强。

  5、 为学校绿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6、 校园植物名录表附后。

  九、体会和感想

  1、遇到的困难

  首先,在选题方面有点忧郁,不知道从大的方面入手,还是从小的方面入手,由于时间的有限,要赶在树木落叶之前完成本项活动,决定只认识树木名称、科属及分布。

  其次,在实地调查方面,刚开始对校园植物的认识很少,多数学生对此一窍不通,并且由于后期已经到了冬季,有些树叶已经落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无法辨认。后来在学校养花师傅的帮助下,大致有了一些了解。再经过寻查相应文字资料,根据植物的树皮颜色、纹路等特点将植物介绍与其实物对号入座。

  第三,学校植物分布比较零乱,必须实地了解、调查、记录。并一一确定它们的位置,加上班级活动时间不一致,做事不免重复,所以,需要多次进行实地了解,加深印象。

  第四、学校没有可供查阅的文字资料,必须到外面借资料,还算幸运,网络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大部分资料都是网上找到的,但为此花去了很多时间,而且各网站的资料也各有说法,难以确定。

  2、感想

  在两个多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校各位领导、年级主任、各班班主任及其他同仁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回想我们的路程,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研究成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我们也感到欣慰。

  一位学生颇有感触地说:“啊,以前我们对学校植物一点都不熟,每天来来往往,看着那么多的绿色植物在眼前晃过,我们却对它们是那么无知,现在,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学到了好多,也懂得了很多。

  3、今后的打算

  (1)下一步,我们将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创建《校园绿色植物网》,将我们调查的植物实物拍摄制成图片,并附以文字简介,制作校园植物分布简图等。

  (2)等春暖花开时,再次认识植物,将所得资料打印、过塑,制成制作标牌(个体较小的且数量大的植物,制作一个较大的标牌),每张卡片上正面标明树名、学名、科名、英文名、习性与特点等,反面标明责任班级。

  (3)分工挂牌:按班级分成小组,由学生亲自给花木挂牌,并按标牌反面所指定责任班级对花木进行长期保护。

  林木有害生物调查报告 6

  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林业要发展,种苗是关键。为进一步搞好我省的林木种苗建设,推动我省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组织力量对全省的林木种苗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据此提出了几点意见,现分述如下:

  一、我省林木种苗建设基本情况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省不断加大种苗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立了一批林果良种繁育基地

  七十年代以来,我省采取自筹和部省联营等多种形式,先后建设了油松、落叶松、毛白杨、刺槐、板栗和金丝小枣等良种基地处,共亩。其中优树采穗圃亩、母树林亩、种子园亩,年产种子园种子公斤以上。其中:油松良种基地三处,面积亩。其中,优树收集圃(兼采穗圃)亩,收集优树资源个。种子园亩,母树林亩,对比试验林亩。通过子代测定评选出个优良无性系,年产油松种子园种子公斤以上;落叶松良种基地一处,面积亩。其中,优树资源收集圃亩,收集个无性系(家系)。种子园亩,母树林亩,试验林亩。通过子代测定评选出个优良家系和个优良无性系,年产落叶松种子园种子公斤以上;毛白杨良繁基地两处,面积亩。其中,收集圃亩,收集毛白杨优良无性系个。采穗圃亩,繁殖圃亩,测定林亩。已选育出毛白杨优良无性系个,杂交培育出三倍体毛白杨7个系号。年产良种苗木万株,种条、接穗等万根以上;白榆良繁基地一处,面积亩。其中,收集圃亩,收集优良无性系个。测定林亩。已选育出白榆优良无性系9个,并育出抗虫榆1个;刺槐良繁基地一处,总面积亩。其中,收集圃亩,收集个无性系。采穗圃亩,种子园亩,测定林亩。选育出个优良无性系;板栗良繁基地一处,总面积亩。其中,收集圃亩,收集板栗品种(优系)个。良种示范园亩,繁殖圃亩,试验林亩。已选育出6个优良品种。可年产良种接穗万根,良种苗木万株;金丝小枣良繁基地一处,总面积亩。其中,收集圃亩,收集枣树品种个。采穗圃亩,示范园亩,良繁圃亩,决选圃亩。已初选出个优良品种,可年产良种接穗万条,良种苗木万株。这些基地的建立,为选育、引进、繁育和推广林果良种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育苗和国有苗圃生产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林木种苗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迄今为止,全省已有国有苗圃个(包括林场下属苗圃个,非林业系统的某个),集体苗圃个,个体苗圃个。全省每年育苗面积保持在万亩,其中新育苗万亩。全省年生产苗量8亿株,其中良种苗木亿株基本上能够满足全省造林绿化的需要;在国有苗圃中,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所属国有苗圃个(包括省厅直属苗圃1个,市属苗圃5个,县(市、区)属苗圃个),总面积万亩,其中可育苗面积万亩,年产各种苗木亿株。随着林木种苗事业的发展,在国有苗圃建设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威县苗圃坚持以育苗为主,积极开展良种繁育,依靠科技进步,创造了一流业绩,为当地经济和林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赞皇县苗圃通过苦干实干闯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赞皇大枣和优系核桃繁育为突破口,以服务太行山绿化为重点的科技兴圃新路子。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个体育苗户迅速增加,育苗面积不断扩大。

  (三)种苗行业管理趋于完善

  一是建立了行政执法队伍。全省共有人通过培训考核,获得了各级人民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其中:省站7人,市级站人,县级站人。二是种苗法规建设有了新进展。《河北省林木种苗管理办法》目前正在修改完善中。三是建立了种苗质检机构。为加强种苗质量的监督与管理,经省编委批准,年月成立了《河北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于同年月,通过了省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并已行使监督检验职能。四是成立了良种审定委员会。年月成立了河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制定了《河北省林木良种审定办法》,建立起林木良种审定制度。几年来,我省共审定林果良种个树种个品种,其中有9个树种个品种通过了国家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为实现我省林木良种化奠定了基础。这些机构的成立及各种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省林木种苗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一个依法治种的局面正在形成。

  (四)种苗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为实现林木良种上的突破,从年开始我厅实施了林木良种工程。按照《河北省林业厅林木种苗工程实施方案》,引入竞争机制,对工程项目进行了招投标,从个投标单位中择优确定了个省级林果良种繁育推广示范苗圃、个市级示范苗圃建设项目和个林果良种引种试验项目。省厅分别与中标单位签订了《引种项目合同》和《示范苗圃建设协议书》,省种苗管理站按合同实行项目管理。从今年月份省厅联查评比小组对个中标单位进行的联查评比结果看,各苗圃都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建设任务。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超额完成任务、经营管理水平普遍提高、形象建设明显改观,特别是苗木生产的良种繁殖率达到以上,高的达到。在种苗工程建设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是林业建设史上的一次大胆改革,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的效能,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单位和管理部门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促进了种苗事业的发展。

  二、种苗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林木种苗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不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林木良种基地数量少,结构需要调整。全省只建林木良种基地处,不及先进省份的三分之一。除油松、落叶松、毛白杨、刺槐、白榆、金丝小枣和板栗少数几个树种外,其它大多数树种都未建良繁基地。尤其是经济林树种的良繁基地更需要增加。由于我省新品种育、繁、推脱节,良种苗木繁育、生产、供应滞后,影响了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另外,原有基地的树种单一,不能有效的满足市场需求,难以抵御市场经济的风险,急需调整结构。

  2、林木良种投入不足,难以进一步提高。“八五”以来,国家每年给我省的林木良种建设投资只有xx万元,加上省财政的配套资金,也只能维持原有的生产水平,不可能发展和提高。如油松种子园还处于初级良种水平,急需建设代种子园。同时,由于林木育种周期长,见效慢,经济效益低,致使大多数林木育种专家纷纷转攻其他课题,造成了人才流失。

  3、针叶树良种的推广难度大。育苗对比试验和试验林测定结果表明,用普通种子育苗造林年成材,用种子园良种造林年即可成材,而且干形好。然而,由于良种的生产成本高,林木生长周期长,加之群众缺乏长远观念,所以推广难度大,有时出现良种少而有余的现象。

  4、国有苗圃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效益低。据我们调查:在全省国有苗圃中,经营状况比较好的、有盈利的苗圃占xx%;能够维持正常生产、收支大体持平的占xx%;贫困亏损的占xx%。原因是国有苗圃经营机制不灵活,历史包袱重(离退休人员多),育苗成本高,苗圃土壤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缺少启动资金等。

  5、依法治种的力度不够。除了国家制定的《森林法》、国务院颁布的《种子管理条例》外,我省尚没有关于种苗方面的法规;林业主管部门与工商、税务等部门还没有形成合力,种苗流通渠道不畅,市场建设不规范;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种苗管理机制和约束手段,社会上无证生产和经营的现象仍相当严重。

  以上这些问题已影响了我省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三、关于我省种苗发展的几点建议

  根据我省林木种苗工作现状和全省造林绿化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我省种苗建设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加强、完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原有良种的利用、提高为依托,求稳步发展;加大引种工作力度,引进、选育、推广并重求创新。坚持科技兴种,依法治种,盯住市场,以优取胜,把种苗崐生产发展成为我省林业的一项新兴产业。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和完善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林木良种壮苗是科技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高,贡献大。良种繁育基地是良种工程的基础和出发点。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要在保护、利用好现有良种资源的前提下,建设新的良种繁育基地,重点抓好优良资源的收集、繁殖和推广,提高种苗对林业的贡献率。对现有林果良种繁育基地要实行分类指导,在完善功能和提高效益上下功夫。要加大改革力度,调整结构,扩大规模,继续贯彻“多树种、多品种、多世代、多功能、高效益”的十五字方针,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高效、特色林果良种基地。按照“盯住市场,以优取胜”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繁殖和推广力度。实现林木良种引进和选育的突破、应用高新技术高效快繁林木良种苗木的突破和良种推广的突破。

  (1)在良种选育上,要紧紧围绕林业两大体系建设和“两高一优”林业对种苗的需求,以良种基地为依托,与科研、教学等单位联合攻关,调整、完善种子园经营方案和高世代育种计划。建立落叶松人工杂交种子园或由两个无性系组成的自然杂交种子园及油松代种子园。进一步定向改良,使良种遗传品质边利用边提高。

  (2)进一步完善优良资源的扩大繁殖技术体系。对能大规模无性繁殖的树种,要嫁接、扦插、组培等多种手段一齐上,并创造条件,使之向工厂化育苗方向发展;对于既能有性繁殖,又能无性繁殖的'树种要开发有性、无性繁殖相结合的配套繁殖技术;对于只能有性繁殖的树种,要重点抓好种子园无性系的选择经营、人工辅助授粉、使用满果粉等低成本、高效益的种子生产技术,从而加快良种繁育步伐。

  (3)要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力推广经部、省审定或认定的优良品种。坚持从宣传、示范入手,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建立激励机制,实行优质优价,调动广大群众使用良种的积极性。要加强组织协调,结合种苗调剂、调拨,优先安排使用良种,搞好种苗生产与造林计划的衔接,尤其是要与工程造林相结合。

  (4)针对我省林果良种繁育基地数量少、档次低的情况,积极筹建一批林果良繁生产基地。尤其是要增建经济林和果树良种繁育基地。以“提质增效”为中心,搞好经济林和果树发展的宏观调控与指导。太行山区以柿子、枣、核桃为主,平原地区及浅山区以发展苹果、梨、桃、杏、葡萄、枣、李子等为主,促进名、特、稀、优果品良种向规模化、高档化方向发展。憖

  2、明确引种主攻方向,大力开展引种工作

  引种是丰富林果发展所需树种(品种)的快捷途径。应加大从外省、外国引进林果良种的力度。我省引种工作的主攻方向应该是:确定树种,引进资源,营建试验林,尽快完善扩大繁殖技术体系。引种工作要严格按照科学的引种程序进行。要根据引种地区与引种来源区生态条件、现代植物区系及引种历史渊源的相关性,确定引种树种。年我省重点引进班克松、落矶山黄松和美国野红樱三个用材林树种;在坝上地区及适合油松、樟子松等生长的地区,重点引进班克松,在冀西山区、冀北山区适合栎类生长的地区重点引进美国野红樱。同时,引进一批经济林和果树的良种资源。引进资源起点要高,速度要快,材料要多样,崐要建立布局合理的引种网点,协调好网点间的分工合作,尽快建立起成熟的繁殖技术体系,制定合理的定向改良计划,以提供充足的试验用苗、迅速占领市场,在引种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推广种植。

  3、抓好国有苗圃建设,加快育苗速度

  目前,我省造林绿化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全省六大生态工程建设及果品基地建设,需苗量大,苗木要崐质量高,迫切需要采用新技术,建立稳定的育苗基地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抓好国有苗圃建设,发挥其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

  (1)建设个大型现代化示范苗圃,做到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生产高科技,示范高效益。实现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试验、示范、推广一条龙,使之成为国有苗圃示范的龙头。

  (2)加强对国有苗圃的管理。重点在苗圃领导班子建设、技术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和苗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在苗木生产的树种、品种、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强化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市场、以质量求生存的市场竞争意识,不断调整苗木生产结构,培育出名、特、稀、优、新的市场急需的高质量苗木,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3)在苗木生产中,要与造林单位密切配合,制定种苗生产计划,搞好种苗生产与造林计划的衔接,尤其是与工程造林相结合。积极推广使用良种,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实行科学育苗,采用先进的育苗技术,重点抓好容器育苗、大棚育苗、全光喷雾扦插等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生根粉,实行育苗全过程质量管理,层层把关,严格管理,提高育苗质量。

  (4)做好国有贫困苗圃的解困工作。目前,我省还有相当一部分苗圃处于贫困状态,解困任务还很重。因此要尽快制定贫困苗圃脱贫方案,加强管理,积极引导苗圃通过“四换”,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提高适应和驾驭种苗市场的能力,使其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开脱进取求发展。同时,要积极争取脱贫解困启动资金,尽快实现全省贫困苗圃的脱贫致富。

  4、加强依法治种,强化种苗质量管理

  (1)加强种苗法规建设,搞好调研,尽快出台《河北省林木种苗管理办法》,争取在地方立法上有新突破。实行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规范种苗生产经营活动。加大种苗执法力度,依法整顿种苗市场,严厉惩治经营伪劣种苗,坑害国家和林农的违法行为,使我省种苗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强化种苗质量监督,建立种苗质量抽查制度。目前我省林木种苗还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尤其是飞播造林种子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飞播造林成效。因此,要进一步强化质量监督,充分发挥省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的监督职能,加大种苗质量抽查力度,对全省飞播造林的种子和工程造林亩木进行全面的质量抽检,使抽检率达到xx%并将抽检结果通报全省,禁止不合格种苗用于造林,提高造林绿化质量。

  (3)各市和重点林业县要建立健全种苗管理机构和监督检验机构,配备必要的检验仪器设备,安排专业检测人员,形成以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为龙头,以市种苗站为骨干,各县林木种苗检验员为依托的种苗质量检测体系,对生产、流通和使用中的林木种苗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4)加强林木良种审定工作,科研成果经过鉴定后,必须报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经审定(认定)为良种后,方可推广,未经审定或虽经审定但没有通过的品种,不准推广使用。

  5、加大种苗建设投资力度,提高投资使用效果

  种苗工作是林业建设的基础,是影响林业建设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因素。因此,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和支持林木种苗工作,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要建立全省林木种苗发展基金制度,投资的重点是林木、果树、花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现代化示范苗圃建设,良种的引进和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体系的建设。在资金的使用上,要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在种苗工作中采取竞争招标、优胜劣汰、“以奖代投”、“以购代投”的方式。一是建立种苗工程奖励制度。对种苗投资实行“以奖代投”,重点补助。奖励在科研、引种、繁育、推广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二是建立“以购代投”的扶持方式,加快良种推广应用的速度。三是建立飞播造林用种储备金制度。达到平抑物价,均衡供种的目的。使有限的种苗投资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质保量的完成我省种苗工作各项任务。

  6、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把种苗工作抓紧抓好

  种苗是林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保证造林绿化进度、提高营林质量,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真抓科技,就要真抓种苗。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一定要把种苗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切实做到“下大力气抓种苗,超前抓种苗,一把手抓种苗”。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制定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检查,逐级考核,奖优罚劣;要加强种苗机构和队伍建设,保持机构和队伍的稳定,切实搞好种苗的行业管理和组织生产,推动种苗事业健康发展;要配备得力干部,明确专人,从事种苗工作,以充分体现“优先发展种苗”的方针,使种苗工作得以有序、稳定、健康的发展。

  林木有害生物调查报告 7

  廊坊市农林局为进一步搞好全市的林木种苗建设,规范苗木市场秩序,加大林木种苗行业管理力度,推动全市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于20xx年5月,对全市种苗生产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全市林木种苗的发展布局和对策措施,林木种苗生产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苗圃1829处,育苗总面积9.94万亩。其中今年新育6.97万亩,可供今冬明春造林用苗7132.1万株。按所有制划分:国有苗圃12处,育苗面积2264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2%,产苗量659万株,占全市总产苗量的2.7%;集体苗圃28处,育苗面积3135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3.2%,产苗量811.4万株,占全市总产苗量的3.3%;个体苗圃1789 处,育苗面积94075亩,占全市育苗面积的94.6%,产苗量22932万株,占全市产苗量的93.6%。

  二、林木种苗生产的主要特点

  (一)呈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趋势。

  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加之西北及京津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有力地拉动了廊坊市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各地紧紧抓住苗木紧缺、种苗价格上扬的.契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全市苗木生产呈现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趋势。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百亩以上苗圃205 个,50亩以上苗圃380个,20亩以上苗圃1283个。其中,个体私营育苗已成为廊坊市育苗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安次区葛渔城镇村成立了苗木公司,实行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产、供、销一条龙,在6688亩土地上发展林地面积达5800亩,其中苗圃面积xx亩,不但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用材林苗木生产基地。永清县个体茶庄老板王刚今春投资150多万元承包曹家务乡沙荒土地1000亩,采用先进的喷灌技术,聘请有育苗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发展速生杨新品种,成为全市个体育苗的排头兵。

  (二)高标准组织生产。

  一是各大苗圃水电基本配套,喷灌、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被应用到生产中。二是通讯设备被普遍利用,育苗户能够迅速、便捷地获取市场信息。少数育苗大户还购买了计算机,自费上网,及时掌握了各类苗木购销信息和先进的育苗技术,站在了市场的前沿。三是高科技育苗手段得到应用,组培育苗、容器育苗、全光雾扦插育苗等育苗新技术已在重点苗圃引进应用。市农林局中韩示范农场投资400万元人民币,初步建成了河北省占地面积最大的现代化温室大棚,实现了苗木生产自动化、规模化。

  (三)育苗品种良种化。

  去冬今春以来,廊坊市大部分苗农认识到林木良种的市场优势,并采取多种渠道,积极到科研院所及种源基地采购种条(苗)。特别是随着去冬今春杨树第四代良种的问世,种条的采购战、价格战到了白热化程度。由于种源紧张,原来几角钱一根的种条到育苗季节竟达到了几元,甚至十几元一根。在廊坊杨持续几年“火爆”的基础上,欧美杨107、108、84k、中林xx系列杨再度为苗木市场加温。今春苗圃调查数据显示,我市发展欧美107杨11823亩,欧美108杨1785亩,84k杨735亩,廊坊杨、中林46杨共38878亩。全市名特优新良种率达到了95%以上,创历史最高记录,基本形成了以欧美杨107、108、84k杨等第四代速生杨品种为新秀,乡土品种为主力的良性苗木市场结构。

【林木有害生物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有关我省林木种苗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05-09

关于我省林木种苗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推荐05-09

森林木屋初中作文04-19

林木生产教育专业介绍04-24

迷人的森林木屋作文05-10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03-30

迷人的森林木屋初中作文03-26

林业类林木育种学实习报告03-26

林木采伐更新承诺书范本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