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章读后感

时间:2022-04-03 02:02:18 文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文章读后感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下面就有阳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教育文章读后感的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育文章读后感

  教育文章读后感篇(一)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意大利作家亚米契的《爱的教育》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通过一个小学生记日记的形式,讲述了很多小故事,从中使人感受到了人类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呀,而这种关心、理解,都离不开一个最核心的东西——爱!

  整部小说,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卖菜妇女、卖柴人、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师……等等。

  这些平凡的小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故事,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感情的涟漪。尤其是那些讲述同龄人的故事,如“我”的好朋友卡罗内,他不仅品学兼优,而且乐于助人。当一个同学丢失了买笔记本的钱,站在大街上哭时,他就把自己的钱给了他。卡罗内更是个同情弱小、能为朋友敢于牺牲自己生命的人,他常常斥骂甚至动手打那些欺负别人的人。他非常爱他的母亲,他会花几天时间给母亲写一封长达八页纸、四周还画上花边的信,作为生日礼物献给母亲。这是一个充满着爱心的多么可敬的孩子啊!还有那个年仅11岁的爱国少年,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拒绝施舍(尽管他十分急需那些钱);还有为救最低班的小学生而被车压碎了脚骨头的洛贝谛;还有那个既热爱学习、又热爱劳动,把劳动当作娱乐,善于利用时间的可莱谛,还有……这些平凡而朴素的小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生活充满爱,为他人奉献爱。正因为他们的爱,“我”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

  读着《爱的教育》,我思绪万千;合上《爱的教育》,我心潮起伏。书中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正站在我的眼前,时时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时,我自己仿佛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看看他们,想想自己,我感到自愧不如。记得有一次,我遇见一个伸手向我乞讨的小孩子,我竟然冷漠地在他面前走过。和卡罗内一比,我感到自己是多么残忍,多么渺小呀!虽然我上前掏尽所有的零钱给他,也挽回不了他那残酷的生活现实,但至少可以给他灰冷的前途送上一丝温暖吧。在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上,我有时也会因为小事而与他们吵架。

  中国的大文豪孔子曾说过:“仁者爱人。”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必须具有一颗美好的爱心。朋友们,让我们学学卡罗内、洛贝谛他们吧,多献出一点爱,用爱的钥匙,去打开人们的心扉,那么阳光将照耀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教育文章读后感篇(二)

  在四月里,阅读了由北师大出版的《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一书。该书就幼儿园教学反思与评析这一热门话题,以“体现课程改革的整体性”、“体现教师课堂教学探索的丰富性”、“体现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过程性”、“体现教学的知识、策略及技能的个性与共性”为目的,选取了近三十个真实案例,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评价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多个领域的活动组织过程,以及反思与评析。

  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强,所举的近三十个案例生动而务实,都来自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如有对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价值评价并形成教学主题的《蜗牛》;有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整合各领域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美丽的蝴蝶》;有让墙饰反映幼儿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秋天的故事》;有通过适宜的材料投放支持幼儿跨越学习难点的《赶小猪》;有迁移已有经验让幼儿在主动学习中熟悉新材料的《七彩橡皮泥》等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充分发挥墙饰的教育和互动功能的《采摘前后》。活动的展开与墙饰的布置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在活动前让幼儿猜一猜说一说玉米、花生等农作物长在哪里?长什么样?怎样采摘?,再把猜想画下来布置墙饰“采摘前的猜想”,然后带着问题去田间采摘农作物。回来后对比猜想进行验证,并把新经验画下来,形成第二面墙饰——“采摘后我们知道”。第三步,引发“它们做成什么?怎么吃?”的新问题,让幼儿去超市了解农作物在生活中的用途,形成第三面墙饰“它们可以这样吃”。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将科学探究的线索,贯穿于整个采摘活动,通过猜想验证、整理信息、分享经验,充分发挥了墙饰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作用。这样一个活动,每个环节都相互支持、相互衔接,幼儿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在三面墙饰不断充实的过程中,不仅扩展了幼儿的学习空间,还有机地整合了科学、社会、数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所举的近三十个案例中,从每个活动的生成背景到组织过程,再到成果呈现都非常的详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活动后分三个层面的反思与评价。首先是执教者作为当事者对自身教学组织的梳理与反思,然后是同伴作为旁观者对活动的评价与建议,最后是专家理性的总结与指导。如果说执教者的反思多停留在实践层面的话,专家的总结则更具有理论的高度。这样分层次的评价,既清晰又全面,引导我们能够从多个层面去认识和思考教学的价值,既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对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也有很大的启发。

  合上书本,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因为这些案例的设计理念新颖,环节清晰,方法灵活,我们不妨根据书中的建议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加以适当的改动,也尝试一下,我想,在实践中去理解书中的理念,应该会更有成效吧。

  教育文章读后感篇(三)

  《“等待”让教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读后感

  一读到这篇文章,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以前自己班里的“特殊学生”——于海群。正如作者所说,我们老师经常会碰到被认为“无可救药”、“十恶不赦”的学生,但我们的教育只要经得起“等待”,我们的学生其实都可以教育的。

  对于教师而言,每一个学生都是降临在这个世界的天使,在老师精心的呵护与关爱下,挥动着那双隐形的翅膀,幸福快乐的生活。在班里37位小天使中,有一个孩子与众不同,虽然我在讲话时他也会偶尔用眼睛望望我,但从他的眼神里我看不到光泽与神采,所流露出的只有事不关己的漠然,让人无可奈何,他就是于海群,一个断了翅膀的小天使。

  打从一年级接班起,我就和海群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他还叫于奥的时候,这个小家伙就已经让我焦头烂额了。从刚开始时的自信满满到碰壁后的灰心不已,从满腔热情认为只要凭借自己努力就能够转化他到后来绝望地认为这个孩子已经无药可救甚至想要放弃他,我和海群以及他的父母之间有交流也有隔阂,有沟通也有矛盾,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言难尽啊。慢慢地,在与老师们和校长的交流中,我逐渐意识到:其实自己太“急于求成”了,总是想尽快地转化孩子,让海群达到和其他学生一样的水平,而没有顾及到孩子的实际情况,所以拿对待其他学生的标准来要求海群,当他达不到时便会生气、恼火,进而失望,最后产生放弃他的念头。渐渐地,我也学着换个角度来看待海群,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肯定他一点一滴的进步,加强与他父母的联系与沟通,不知不觉间,海群又长大了一岁。

  上了二年级的海群不再随便骂人了,向同学们吐口水的现象也没有了,尽管上课还是无法集中精力地听讲,但能够在我的课堂上安稳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影响他人学习,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特殊学生”只是处于“特殊时期的孩子罢了”,他们的成长遇到了困难,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如果我们能在这个时候帮他们一把,拉他们一把,给他们一个成长的空间,帮他们渡过这个“特殊时期”,他们就是正常的孩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我们耐心的等待。

【教育文章读后感】相关文章:

关于教育的励志文章04-06

教育实习心得文章05-04

励志教育文章范例精选05-03

快乐家庭教育文章05-02

三篇教育的励志文章04-06

三篇很短的教育励志文章04-06

“奥运故事”是最好的励志教育文章05-09

励志教育文章:细节决定成败05-03

梦想文章励志文章04-08

销售文章励志文章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