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外来务工子女文章

时间:2022-04-03 12:00:23 文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爱外来务工子女文章

  每一名外来民工的孩子,同样都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怀,更多的爱,让流动的花朵同样美丽。因此阳光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关爱外来务工子女文章的优秀例文,以供各位参考。

  关爱外来务工子女文章篇1

  兴泰中心小学位于闻名遐迩的里下河鱼米之乡——姜堰区兴泰镇。随着兴泰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批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兴泰来打工。而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打工者都携妻带子,作为这些弱势群体, 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心理氛围的改变, 他们的子女成长及教育已经成为十分突出和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我校研究的新课题。

  一、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和心理后进的原因

  在不断的观察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发现了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和心理后进的原因集中体现在家庭和自身两大方面。

  (一)家庭原因

  1、生活贫困,经济拮据。外来人员的收入普遍比较低,扣除掉每天必需的衣食花费后通常所剩无几。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劳动时间都比较长,劳动强度也较重,这样每天回到家里后几乎很少再有精力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小孩的学习方面的情况也就不了解,与孩子进行沟通和辅导的机会几乎没有。因此,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完全得靠自己。

  2、家长文化程度低。部分外来人员家长,其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通常都把对孩子的培养完全寄托给学校,寄托给老师,在孩子学习上极少能给予帮助。我们班许多家长跟我诉苦,不是我们不重视家庭教育,确实是因为我们文化水平低,孩子问的问题我们都答不上来,孩子的作业我们也没有能力辅导。

  3、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也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家长本身知识水平不高,不能采取恰如其分的教育方法。他们相信“棍棒之下出人才”,“不打不成才”似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凝聚在这棍棒上。家长的这种粗暴教育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父子(母子)之间的行为关系更加对立。

  4、思想观念滞后。 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员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即使读了书上了学,今后也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与其这样浪费钱财,还不如让孩子早点打工,早点赚钱,还能趁早结婚生子。

  (二)、孩子自身原因

  1、学习习惯差,不善学习。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懒于思考,胆小怕回答

  问题。课后作业马虎,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不交作业,少数同学从来不做家庭作业,课后从不读书复习。根据调查,能主动读书的不多,自觉复习的几乎没有。知识无法巩固,学习成绩不理想。

  2、卫生习惯差。个人卫生习惯不佳,不剪指甲,不常洗澡、不勤换衣服,甚至有几个学生还戴着“黑项圈”,影响了学生的精神风貌。果皮、纸屑乱扔,每天都在清扫,但保持不了一会儿,导致教室环境差。

  二、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方法

  面对这样的学生,身为教育战线上的教师,又该如何尽自己所能,为创造和谐校园添一块砖,加一片瓦呢?

  1、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学习和生活的成功乐趣。比如,从他们的作业中,可以看出,其实他们是很有灵气的。我挑选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业,贴在展板上,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出现令人惊喜的效果,这些学生被自己的作品吸引了,停留在前面不肯离开。某位同学一次考试成绩比以前有一些进步,我会在全班表扬他,把他作为榜样,要求同学们向他学习,并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他在今后的学习中比以前更加努力了。

  2、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当孩子的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3、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有付出才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 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所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

  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外来务工子女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加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外来务工子女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关爱外来务工子女文章篇2

  今年我担任的是二年级班主任,班中大部分学生是外来民工子女,为了让他们受到和当地孩子同等的教育,我特别理解、关爱、尊重他们,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学习成绩优秀。具体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 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全身心投入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处事要公正公平,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正确引导学生的品德和言行,努力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我班有一个外地学生叫潘成,身上衣服比较脏,好多天都不换衣服,还有一股怪味。他学习态度很不端正,上课经常走神,趁我不注意时还会帮旁边的同学窃窃私语。作业不会做,有时抄一篇课文的词语也要错好多个,字迹及其潦草。他不光成绩差,还经常有意去打骂同学,全班同学都讨厌他,甚至不愿意和他坐。对于这样一个特殊学生,我进行了家访。跟他父亲长时间的谈话中,我才得知这个学生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经济条件差。母亲很早生病去世了,父亲忙于工作,很晚才到家,造成他没人嘘寒问暖,作业更是无人关心,导致他自控能力差,纪律涣散,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我觉得这个孩子很可怜。在生活上,我像慈母一样关心他,我把家里儿子小时候穿的衣服拿给他穿。在食堂吃饭,我一直关注他,一碗饭吃掉了我让他再去盛,小组上的荤菜都吃掉了,我就有意识地去别组上拿过来给他吃,最多的一次,我亲眼看到他吃了两碗饭,两只鸡腿。在学习上,我经常特别关照他,作业本没了,给他几本。字写错了,我一遍又一遍地教他,直到写对为止。每篇课文我都要亲自听他背诵。有一些题目他不理解就帮助他一起读题,弄清题意,慢慢地他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这次期中考试,他居然考了97分,这样的成绩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我利用晨会表扬了他,还奖给他几本本子,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也感到无比幸福。从此,这个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和学习习惯。同学们看到他进步很快,都乐意和他做朋友,学习上你追我赶,我班的班风,学风越来越好,经常被学校评为“优质和谐班”。

  二、增进了解,学会理解、关爱、尊重学生。

  我利用班会课开展《外来民工对苏州贡献知多少》的主题班会,唱一唱《劳动最光荣》之歌。让学生课后搜集资料,了解到外来民工在我们苏州涉及诸多工作领域,餐饮、货运、建造高楼大厦等。他们在苏州工作,对我们苏州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值得我们尊敬的。现在我们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个关爱外来民工的大氛围,他们的子女在我们学校读书,甚至我们有缘就读于一个班级,这是我们的光荣。经过一段时间对学生的教育,我们班逐渐形成一个理解、关爱、尊重外来民工子女的班集体。平时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学习上互相帮助,碰到不懂的地方能主动问老师,我非常喜欢这些爱动脑筋的孩子,总是认真地给他们解答。在生活上,比如在食堂吃饭,我一直这样教育学生,铃声响,马上排队,吃饭是第一重要的事,只有吃饱了肚子,养好了身体,你才有旺盛的精力去学习,因此,我们班同学基本上都能把饭菜吃掉。现在是冬季,天气很冷,我就告诉他们,这些天我们要多穿些衣服,预防感冒。平时我经常督促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预防流感。下课了,带领同学们踢毽子,跳绳,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他们打成一片。放学做值日时,我和同学们一起扫地,拖地,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更加亲近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敬。

  三、耐心辅导,提高外来民工子女的成绩。

  外来民工的子女由于在原来就读学校所采用的教材不同,基础差,师资不同等原因,刚转入新的学校,往往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其实,这些外地后进生也有上进心,也能上进,但上进的过程中充满了反复。因此老师要反复抓,抓反复。进步了,那就应当表扬他,鼓励他。榜样激励,能使学生不断前进,走向成功。我班一名“杨恒”同学,他是一名插班生,一年级在老家读书,刚开始学习上碰到较多困难,例如,字音读不准,读书没有感情,写字不规范,作业题型看不懂,甚至好多题目不会做等。一开学,我就让他坐在第一排,经常受到老师的关注,使他能认真听讲。我在课堂上经常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答出来就给他表扬,哪怕读个词语,抓住他声音响亮及时表扬他,看到他满脸微笑坐下去的样子,我心里一阵温暖。有时他的平翘舌音字读不准,我叫让他先摆好口型,自己做示范,一遍又一遍地教,直到读准为止。在教学写字时,我特别关注他,总要走到他的身旁,耐心地指导他,有时还手把手教他。对于他的每一次进步,我都会用五角星作为奖励,增强了他的学习自信心,我感到很开心。平时利用课余时间,我经常找些阅读题的资料,不厌其烦地辅导他,教给他解题的方法,督促他看一些课外书,慢慢地,他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在这次期中考试中,语文成绩考了91分.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学期我班学生在二年级语文期中抽测中优秀率达到百分之一百,获年级里第一名,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

  从事教师生涯18年的风风雨雨,我也有烦恼,也有忧愁,更有很多的委屈。我甘愿吃苦,乐于奉献,全心全意地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当然,每一名外来民工的孩子,同样都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怀,更多的爱,让流动的花朵同样美丽。

  关爱外来务工子女文章篇3

  近日,由国际救助儿童会和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你好,寒假!” 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研究全国论坛在沪举行。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14个省市的92所学校代表参与到了此次活动中,南至广东省湛江市,北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至上海市,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可以说是一次打破地域界限的五湖四海的“研究共同体”。

  据了解,2016年年底,救助儿童会与华东师范大学“生命﹒ 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共同发起“你好,寒假!”学生假期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研究活动。一改以往个体式、学校主导式的学生寒假作业,此次活动中,主办方通过新媒体渠道引领在校学生寒假生活的设计、实施、学期初生活,融入学生、家长、学校三方的共同参与。

  “你好,寒假!”的全国研究共同体微信群里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们分享的小朋友们丰富有趣的假期生活。主办方惊喜地发现,小朋友们的寒假作业不再是个体的作业,而成了群体性的生活。小朋友们和家长们一起走进社区、发现生活、融入自然。同时也意外地发掘到了以“学生立场”为主的寒假作业设计,展示了小朋友们丰富的创造力,在思维的火花碰撞之间迸发出无限的可能性。比如,假期中的“玩伴团”,上海民办随迁子女学校的小朋友们利用过年回老家的机会,把在学校学习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教给了老家的小伙伴们,比如正确洗手、正确刷牙等等,通过知识的分享,幸福也在其中传播。

  活动中,“假期健康生活”、“假期安全教育”、“年味”、“民风民俗”、“走进自然”等关键字则是各地区学校普遍关注的主题,如何使用“过年”这个假期,增进亲子之间的互动交往,改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许多学校、家庭关注的热点。在本学期初的生活中,学校也深入探讨挖掘寒假资源,开展了精彩纷呈的学期初生活重建工作。

  作为此次寒假活动的总结与分享交流平台,论坛包括了一天的研讨会和半天的学校现场学期初生活重建参观活动,参会人员能够倾听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声音、观点,深入探讨“学生立场”、“育人价值”、“批判性思维 ”、“家校合作”、“互联网+寒假生活”、“社区资源开发”等学术研究领域;聆听来自教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的趣味寒假生活感悟和反思。

【关爱外来务工子女文章】相关文章:

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05-08

关爱的文章-关于关爱文章04-11

有关爱岗敬业的文章精选05-07

有关爱岗敬业的的文章05-07

有关爱岗敬业的文章05-07

爱心的文章-有关爱心的散文04-10

有关爱情的优美文章05-01

有关爱情的伤感句子及文章05-09

2018关于父母关爱子女的名言05-12

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总结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