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吟梁父

时间:2022-12-09 09:29:47 文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又吟梁父

(黑风夜话88 又吟梁父)

临淄郊外的农田里,湮没着一段封尘的往事,一座不起眼的碑石上刻写着“三士塚”。在古老的春秋时代,三位孔武有力的齐国武士,为了两颗桃子而甘愿受死。公孙捷、古冶子和田开疆自持功高简慢朝堂,君臣上下均有忧患之意。一日,身材矮小的国相晏婴用两颗大如碗、赤如炭的金桃赐给堪配此物的重功之臣。公孙捷捷足先登,古冶子当仁不让,两颗桃被他们纳入腹中。稍慢半拍的田开疆没得到桃子,而自诩的功劳又不比两位同仁低,一气之下竟拔剑自刎。公孙捷认为微功得桃非廉非勇,也自尽于剑下。古冶子见状血脉喷张,干脆都死吧,结果也追命而去。晏婴用两颗桃子除去了隐患,并为齐君觅得司马穰苴终霸一方。

这个故事被一首《梁父吟》经久传唱着:“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躬耕陇上的诸葛亮经常吟唱这首歌谣,一个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曾激发他的万千思绪,这是对人性弱点的思考。当他投身到火热的英雄时代时,便开始实践起当初的思考。一对(隆中对)二表(前后出师表)为报三顾情,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功成八阵图,戎马倥偬,岁月无情,留给诸葛亮的时间只有二十七年。他二十七岁出山,参加工作不算早,当又一个二十七年过去,已是秋风五丈原了。三分天下,中原实不可望,频繁出师,只为以战养兵不坐以待毙。可怜为君天下事,留得身前身后名。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终于要考虑接班人选了,他希望把担子交给因循守规的蒋琬、费祎,可当时的蜀汉集团中还有两位重量级的人物,杨仪和魏延。

魏延的资历很老,早在关羽战长沙时就立下功劳,但诸葛亮和他就是不来电,以他脑后长“反骨”为名要除掉他,辛亏刘备爱才得以保全。多年来魏延兢兢业业没少立功,甚至被提拔到本属张飞的汉中太守高位独挡一方。在诸葛亮屡出祁山的征战中他也功劳不小,他曾提出分兵五千出子午谷直取长安的建议,但诸葛亮认为太过冒险不予采纳。魏延勇猛过人善于用兵,同僚皆避其下,唯有杨仪不买帐,两人形同水火。杨仪也是关羽系的荆州旧臣,深得刘备赏识步步简拔,随孔明战祁山时已身为长史,节度粮草。诸葛亮常恨杨魏不和,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必将影响到蜀汉事业的成败,为身后的政权稳定计,必须设法除去后患。于是,诸葛亮为杨魏二人设置了一枚“金桃”,那就是自己死后三军的节度权。他表面上把这权利交给杨仪,魏延果然不满,不惜起兵反叛,结果被孔明布置好的马岱斩杀。而杨仪也最终失去信任,后被废为庶民自刎而亡。

以桃失士的一幕在历史上屡次出现,这是人性的弱点使然,正是人类无休止的追求才导致剧情一再重现。这桃可以是名、是利、是色、是财,甚至是江山、是天下。阿鲁威一首著名的元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曹操、孙权、诸葛亮这些盖世英雄们,何尝不是为争天下这颗大桃,结果他们都不能得到,和当年司马穰苴取代三士一样,最终三国归晋,摘取桃子的还是司马氏。 ( )

又吟梁父,往事千年。在二十世纪华文小说百强榜上,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位列十强,其中有一篇就叫“梁父吟”。小说以辛亥革命的开国英雄最终寂寞孤岛表达出“乌衣巷口夕阳斜”的共同主题,白先生以小说“纪念先父(白崇禧)母以及他们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奇怪的是,在那篇小说中除了标题外根本没出现过“梁父吟”这三个字。于是,评论者众说纷纭,多认为以三国人物象征辛亥三杰。其实我倒以为落实到“桃”上更加合理,难道“梁父吟”表现的不是因桃失士吗?

【又吟梁父】相关文章:

《赠梁任父同年》诗词赏析05-12

石梁飞瀑作文03-18

梁大山颂作文04-07

《枫叶吟》05-12

秋吟05-11

父与子05-10

44个与梁有关的成语05-08

父与子精选作文04-27

父与子作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