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苏公塔

时间:2023-03-09 17:34:23 文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风情苏公塔

(黑风夜话93 风情苏公塔)

沐浴着阳光的苏公塔古朴神秘,土黄色主基调不参柔任何杂色,浑圆的柱体塔身自下而上逐渐收缩,塔身表面砌叠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几何图案,体现维吾尔族传统的风韵。与塔相连的是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可容纳千人礼拜,门楼上方的拜克楼每天清早礼唤着穆斯林信徒。塔门旁的碑记用汉、维两种文字书写,二百多年前吐鲁番二代郡王苏莱曼为纪念老郡王修成此塔以垂永远,碑文表达了对乾隆皇帝和真主安拉的盛感之情。此塔因苏莱曼所建,故称苏公塔,但因是纪念他的老父亲额敏和卓,也叫额敏塔。塔前有一尊巨大的额敏和卓雕像,老人须发冉冉,目光炯炯,手举册封,凝定山河。他们有理由不朽,因为他们有幸见证了历史上的盛世之巅,并为它作出了贡献。

中国古代有过汉、唐盛世,时间最长的是康乾盛世,跨度一百三十多年。所谓盛世就意味着对过去的超越,这种超越应该是全方位的,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疆土。中原政权和西域的联系从张骞出使、苏武牧羊起就若断若续,虽有过西域、安西等都护府的设立,但王朝一经内弱便失去控制。直到乾隆平疆,西域便成为中华版图牢不可分的一部分,即使鸦片战争后连续的割土失地,那里也不再丢失,它叫新疆。

盛世之巅的那一年是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平疆捷报传到了太和殿,年近半百的皇帝悲喜交加,祖孙三代领导人七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乾隆马不停蹄地拜谒景陵和泰陵,爷爷和老爸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相隔几百里路,好在儿子年富力强,乾隆迫不及待地把喜讯传达到先灵。

骁勇彪悍的准噶尔蒙古部落长期盘踞西北,明朝时他们称之瓦剌,土木堡一役把大明皇帝变成俘虏。清兵入关,这一部落崛起于天山南北,建起了准噶尔汗国。康熙虽然平定了葛尔丹,但他的继承者又强大起来,整个雍正王朝,西部战火连绵。1720年,汗国中的额敏部归顺清朝,西迁甘肃。要说乾隆的运气真是不错,1753年,平静的西域突起波澜,准噶尔汗国的三小首领(三车凌)率领三千户一万多人口投奔大清,他们离开世居的额尔齐斯河流域,顶寒风赶牛羊,长途跋涉十多天来到乌里雅苏台,驻守的将军府不明就里急报乾隆,皇帝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从三车凌口中得知准噶尔老汗王死后几个儿子大打出手,内部正四分五裂,于是果断地决定平定准噶尔。他不管朝臣的一致反对,也不管粮草来不及备齐,1755年,清军出师西域,乾隆要完成爷爷“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的遗梦。

在西征大军中有一支队伍熟门熟路,他们的首领就是已年过花甲的老额敏。额敏父子随军作战一直打到伊犁,消灭了准噶尔头领达瓦齐。额敏由镇国公晋封贝子,迈入了贵族的行列。可好梦不长,等平准大军撤回中原,本来已经投降的准噶尔部落又一次反叛,这一次杀伐更重,几乎把不多的留守清军全部消灭,他们的首领就是被称为大小和卓的波罗尼都和霍集占兄弟。乾隆被迫再次出兵,兆惠领军,额敏又一次随军,任参赞大臣。战争异常激烈,64岁的老额敏身先士卒、以少敌强,陷阵负伤仍坚守不退。 ( )

经过前后三次进兵,清军终于获得了平准的最后胜利,传说中霍集占的一位爱妾被乾隆收为嫔妃,那就是香妃,今喀什还有香妃墓古迹。乾隆为防止准噶尔部落的反复无常,开始了惨绝人寰的灭族屠杀,先后有一百万人遭受杀戮,西域许多地方千里无人烟。为填补空缺,各族人口进入新疆。征战有功的老额敏晋为可以世代承袭的郡王,负责统领吐鲁番及周边地区。

老额敏享年83岁,为纪念老人的丰功伟绩,继承的郡王苏莱曼用七千两白银修建了洋溢着伊斯兰风情的高塔。

大清王朝从盛世之巅迅速跌落,在丧权辱国中被埋入尘埃,古老的民族也在追求解放中走向共和,并迈向伟大复兴。二百多年前盛世之巅时的国土面积是1453万平方公里。重任在肩,时不我待,南海、钓鱼岛都是不容闪失的,更何况美丽的宝岛。民族正进行着又一次伟大攀登,也许会有另一尊高塔在等待着人们的见证。

【风情苏公塔】相关文章:

各国植树节风情和风情12-09

手帕风情经典美文11-23

乡村风情作文03-02

鲁山风情经典美文11-15

古风情话句子12-01

古风情话短语12-09

风情文字的优美诗歌11-20

我家乡的风情作文12-02

边塞风情的唯美诗句11-30

优美古风情怀的句子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