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

时间:2022-11-22 06:47:31 文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年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

  坚持一万小时:就是你出现奇迹的时刻,相信这句话没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7年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

  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篇1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今天一个朋友打电话对我说,以前是没用心对孩子,但这个学期用心了,孩子还是不进步,很泄气。问我咋办?我说你已经找到办法了,他一头雾水,再三追问我咋办,我也只好实话实说:你已经凉拌了!其实。不止是他,经常会有朋友对我说,这段时间我对孩子很好,我尊重他、宽容他、鼓励他,感觉自己做的很好了,为啥孩子进步不明显?

  其实不用我回答,分析一下他们的表现,再对照一万小时定律,你就找到了孩子进步不明显的原因。如你所说,这段时间你对孩子好了,这段时间是多久,足够长吗?1000小时还是5000小时?但现实中我们又是咋做的呢?更多的'是忽冷忽热型,坚持了没多久,没看到孩子进步,马上就冷下来了。我们都知道汽车从发动到前进再到加速都需要时间,类推到孩子身上,从接收到接纳你的积极信息、进而内心受到触动再转化为行动,是不是需要过程?遗憾地是我们很多家长,还没等到走完这个过程就放弃了。

  我毫不谦虚地说,当爹以来,我是每天至少八小时,每周七天,坚持了十七年多,直到今天。

  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篇2

  今天读了这篇文章感觉收获很大,人实际上都是平等的,从一出生下来都一样,关键是要看后天的努力。也许我们大家都羡慕那些有钱人,科学家,运动员,那些远远高出我们的人,实际上人都是平等的,他们也是平常人,也要一日三餐,为什么他们那么出色呢?就是因为他们比我们付出精力和毅力多的多,也就提到了一万小时定律,他们肯花一万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训练和学习积累,比我们付出的辛苦要多得多。比如在NBA打球的那些明星,他们每天要做成千上万次投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之所以这样,他们才能取得比我们常人要高出许多的成功和荣誉,如果人们也想像那些杰出人物一样出类拔萃,就不要埋怨自己没有机会,不能成功,而是先问问自己功夫下得够不够,有没有付出过一万个小时的努力。所以我们对待每个工作,每件事情要有一份热情,热爱的态度和勤奋,再有这一万个小时的苦练打底,你就会成为自己所在行业的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佼佼者,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万小时”就是通向成功的一道门槛,迈过去就是成功。

  坚持一万小时:就是你出现奇迹的时刻,相信这句话没错。

  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篇3

  趁着放假的时光,我忙里偷闲,向着知识的旅途义无返顾的进发。在这次心灵的旅程中,我结识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本书.这本书包括了基于埃里克森和赫伯特.西蒙的“十年法则”的标志性理论,但是这本书的内容是关于髓鞘质的,作者把髓鞘质称为才能密码。它对于我而言是全新而陌生的,我怀着一探究竟的心情慢慢地走进了它的世界。

  通过阅读,我认识了许多原来并不认识的朋友,并发现了他们的神秘面纱:

  1. 髓鞘质,髓鞘质给神经回路包裹上绝缘体,髓鞘质越厚,绝缘性越强,我们的动作和思维就越加精确和敏捷。

  2. 髓鞘质的重要性:普遍性,通用性和无形性,只有清楚的了解了髓鞘质这个新模型,才能清晰的理解技能。

  3. 训练中,沿着神经回路产生精确的脉冲,发出信号把那条线路髓鞘质化。训练完成后就拥有了超强的线路。

  4. “髓鞘质是交流,阅读,学习技能,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关键”——髓鞘质。

  5. 脑科学洞见第一条:所有的动作都是神经纤维间沟通的结果。

  6. 脑科学洞见第二条:技能线路锻炼的越多,使用的越自如。大脑能够创造出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幻觉:一旦掌握一项技能,就会感到收放自如,仿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

  7. “信号必须以合适的速度传输,在正确的时刻到达,而髓鞘质正是大脑控制传输速度的方法”,菲尔茨博士说,“突触的变化仍然是学习过程的关键,但髓鞘质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起着巨大的作用”

  髓鞘质原理

  8. 回路放电至关重要,这种生理机制只能靠行动,真真实实的电流脉冲传过神经纤维,它只钟情于重复。精深练习的动力来自原始状态,即时刻警惕,忍饥挨饿,目标明确,甚至绝望挣扎的状态。

  9. 髓鞘质包罗万象,以不变应万变。

  10. 髓鞘质无法逆转,一旦技能回路包裹上了绝缘体,你就无法去除这层绝缘体,这就是为什么习惯很难打破。改变旧习惯的唯一办法就是重复新动作以养成新习惯。

  11. 髓鞘质与年龄,髓鞘质一直生长至30多岁,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轻松掌握新技能的关键时期。此后,髓鞘质继续生长,直至50岁,损失的速度将超过生长的速度,但人的一生都能够髓鞘质化。

  12. 髓鞘质公式:精深练习×一万小时= 世界级技能。

  三大秘技:组块化,重复练习,尝试体会。

  13. 组块化:1. 整体吸收,花时间观察你想学的技能,比如一首曲子,一个动作,挥杆击球,而且是以连贯的实体方式,基本上相当于在脑中把技能具象化。2. 分拆组块,采取分解到极致的训练方法。3. 放慢练习,放慢练习节奏让你更加关注错误,每一次都提高了精确度,对于髓鞘质的生长而言,精确就是一切。放慢练习也给练习者更重要的东西:技能的形状和节奏。

  14. 重复练习:一个人每天进行多久的精深练习似乎是有普遍限制的,埃里克森的研究表明,世界级专家,无论追求何项技能,每天练习3-5小时。许多冠军,甚至更少。

  15. 尝试体会:描述最有成效的练习的感觉,往往是“注意力,连接,建立,完整的`,警觉,关注,错误,重复,疲劳,边缘,唤醒”,库尔茨在他的《练习》中谈到,“练习就是每天弹奏同样的音符,人类的基本姿态,为一个想法努力,为你渴望的伟大成就努力争取,然后感觉它与你失之交臂”。

  伟大的伯乐

  16. 我遇见的教师大多比较安静,气质内向。他们拥有同样的目标:坚毅,直入人心,坚定。倾听的时间多于说话的时间。他们似乎对于打气和励志演讲并不感冒,却会花大量的时间纠正细小而有针对性的具体问题。

  17. 篮球总教练伍顿常用的教学形式是三段教学:先示范正确动作,然后是错误动作,最后再示范正确动作。指导中,75%的是纯粹的信息:该怎么做,怎么做,何时强化。

  18. 使伍顿成为一名伟大教练的武器, 不是表扬,不是指责,更不是打气,他的技能在于给出球员建议,如机关枪一般,同时具有针对性。“这样,不是那样。这里,不是哪里。”他的语言和姿态是一种简短准确的冲击,告诉球员正确的动作,找出错误,改正错误,启动他们的回路。

  19. 伍顿可能并不知道髓鞘质,但他深刻理解其作用。他用组块的方式教授特定的动作,他自称为“整块法”——先教球员完整的动作,然后分解,练习每个步骤。他制定了学习法则(髓鞘质法则):讲解,示范,模仿,纠正,然后重复。

  20. 伍顿在自传中写道,“不要期望一下子取得大幅度的进步,尝试每天进步一小点,这是必经之路,可一旦开始进步就会持续前进”。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

  21. 伍顿的成功不单单是性格所致,更因为由性格推动所创造的训练方法——以错误为中心,计划周密,信息丰富。

  22. 许多一流人才,尤其适合钢琴,游泳,网球方面的人才,他们一开始接触的老师似乎很普通………….但他们在启动热情,然后把小火花培养成熊熊之火,他们教的是热爱。“第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似乎是让学习者参与,并且沉迷其中,使他们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和专业知识”。

  23. 伯乐的四大优势:知识矩阵——伯乐的杀手锏;洞察力——鹰的视力;简明的指示——神奇的教鞭;气质与诚信——不可阻挡的魅力。

  技能回路

  24. 技能回路的本质,每项技能都尝试建立技能回路,优秀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启动更多正确的回路。技能回路如同电路,功能决定形式,不同的技能需要不同的神经纤维链结构来控制肌肉。

  25. 诸如足球,写作,表演这样的技能,需要灵活性的神经回路,需要学习者在脑中形成数千条回路,这样可以轻松找到一条回路,可以让他绕过变化无常的障碍物。

  26. 拉小提琴,高尔夫,体操这些技能,需要建立一致性神经回路,依靠扎实的技术基础来重现一场完美表演。

  27. 伟大的教师都是一样的:把学员推向精深练习区,最大限度的释放,促使特定髓鞘质生长,最终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学生可以自己教自己。

  不同领域的实践

  28. 教育:早教光盘不会使孩子变聪明,反而会使他们变笨。因为它们没有提供精深练习的机会,相反,占用了那些可以用于锻炼神经回路的时间,有效阻止了精深练习的进行。

  29. 商业组织:重要的不在于提出新想法,而在于不断取得细小的进步,丰田法。

  30. 心理学:人们感到害羞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社交技能,而是因为训练不足。电话交流是一种可以学会的技能,关键是得待在那个令他不安的领域,学会忍受那种焦虑,勤加练习,您就能得到随心所欲的水平。

  31. 老化:髓鞘质化的过程30岁就结束了,但总髓鞘质数还在增加,直至50多岁,而且人能始终能通过精深练习来增加髓鞘质。

  32. 家庭教育:世界上为人父母者该做的事情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件:留心你的孩子着迷于什么事情,并且表扬他们的努力。

  最终,我们是髓鞘质人,“我一定要练它几千次,几万次,我一定会变得超级棒!”

  经过以上的梳理,我对于这本书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只是皮毛。其中我想对于一万小时法则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万小时法则

  埃里克森出生于1947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北部的郊区,他从小仰慕著名的探险家。然而长大后,埃里克森的梦想遭遇挫折。人类的足迹似乎早已遍布所有的疆界,地图上的空白早已被填满。他虽然数学不错,但是不擅长足球、篮球、语文、生物和音乐。15岁那年,埃里克森发现自己国际象棋下得不错,常常能在午休时候的比赛中打败同学。他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所在,可惜只维持了几个星期。有一个男孩曾是组里最差的棋手,棋艺竟然突飞猛进,每次都大败埃里克森。埃里克森气疯了。

  他还很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之前的手下败将,现在能轻松击倒我呢?我知道他在学习,参加国际象棋俱乐部,但是到底这背后发生了什么事?从那以后,我刻意避免深入钻研某项技能。我逐渐痴迷于研究高手,而不是成为一名高手。”

  20世纪70年代中期,埃里克森在瑞典皇家工学院学习心理学。此时,瑞典正在享受其艺术和体育的黄金时代:瘦弱的无名小卒比约恩·博格技压温网群雄,英格玛·伯格曼统治世界电影界,英格玛·斯滕马克统率各路滑雪英豪,阿巴合唱团占领了流行音乐领域。埃里克森相信,所有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信息混合在一起,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那样东西:一片全新的冒险之地。什么是才能?是什么东西造成了成功人士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异?大师从何而来?

  从此埃里克森在“人才”这个王国里流连长达30年,他探究技能表现的方方面面,观察各种职业——护士、体操运动员、小提琴手、标枪选手、拼字选手、打字员、特种部队官员,并对这些职业技能加以研究。他没有观察髓鞘质(他是一名心理学家,不是神经学家。何况观察髓鞘质所需的成像技术还未出现),相反,他从一个同样重要的角度研究了技能学习过程:练习。具体来说就是,测量了练习的时间和特点。

  埃里克森与该领域的同事们一起奠定了杰出的成就基础理论(这个理论收录在数本书中,最近收进了厚如圣经的《剑桥手册之专门技能与专家表现》。其核心原则就是一项统计数据:

  任何领域的任何专家都要经过10000小时专心致志地练习。

  埃里克森同赫伯特·西蒙、比尔·蔡斯等研究人员共同验证了诸如“十年法则”之类的标志性理论。那是一项有趣的发现,可追溯至1899年。该法则认为,在任何领域要想获得世界级的专业能力大概需要10年时间专心致志地练习。象棋神童鲍比·菲舍17岁就奇迹般奠定了大师地位,但在这之前他也投入了10年时间的艰苦训练。这一法则通常用来确定合适的启蒙时间:比如网球女运动员的体力顶峰在17岁,所以她们应该从7岁开始;男运动员的巅峰来得较晚,所以9岁也行。但是10年一万小时的法则含有更普遍的含义。它意味着所有的技能都可以通过同一套基本生理机制获得,并且进一步指出该生理机制有其生理极限,无人能幸免。

  有人也许会拿莫扎特来反驳:年轻的莫扎特才华冠世,听一次就能抄写下整首乐曲,这是怎么回事呢?在《解读天才》一书中,塞特大学的迈克尔·豪博士估计,莫扎特在六岁生日之前,他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小时,这一点足以让他的音乐记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埃里克森总结道:“天才拥有的细胞类型,我们其他人也拥有。”

  有了精深练习、髓鞘质、一万小时等概念之后,我们就如同带上了X光眼镜,可以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但是更有用的是,我们通过这个视角看清了天才理论的运作机制。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工作了12年,已经超过了10000小时,但是回看自己工作的痕迹,回想自己的工作历程,它没有画出深刻的痕迹,也没有出色的业绩,除了要继续努力没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在教育的领域里,我认为我就是一颗细小的沙粒,汇入在教育的流沙之中。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平凡的教师,但是只要坚定信念,不断的努力、奋发向前、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不间断的反思、学习,总有一天我会成为教师中的佼佼者、成为教育大军中的主力军、甚至成为无数天才里的一员,虽然它离我还很遥远,但是我会和我的梦想一起成长!

  让我们一起努力,但愿我亦是你的奇迹的见证者!


看过“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的人还看了:

1.一万小时天才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一万小时定律的作文】相关文章:

Q定律的高中作文11-25

人生的定律经典美文12-03

有关跨栏定律经典美文12-04

关于墨菲定律经典语句02-22

生活的定律经典美文摘抄11-21

左右命运的8条黄金定律11-23

精选“焦耳定律”课后习题及答案12-09

一万小时天才定律-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一万小时定律图片11-22

高考物理楞次定律知识总结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