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画的感受文章

时间:2022-08-24 09:01:57 文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学习中国画的感受文章(通用9篇)

  中国绘画是一种经典的传统文化,他要求学习者必须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学好,否则是不会取得好的成绩的。本文是小编整理的学习中国画的感受文章,欢迎参阅。

学习中国画的感受文章(通用9篇)

  学习中国画的感受文章 篇1

  在没有学习中国画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国画就是画画山,画画水,最重要的是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根本就不懂中国画,或者说理解的很浅显。虽然说中国画这个课程仅仅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这短短的时间里让我来感受它、走进它、体会他,这让我的时间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我这个从来没有拿过毛笔的来画中国画,这叫我一开始就不知所措。幸好遇到了一位好的专业老师,他教我们画国画时要用意念来画,虽然说我现在还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真谛,但在我这些天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我了解到原来中国画光靠认真仔细是不行的,而是要靠心神一起,就像老师说的中国画里要有一种气,要有一种神韵在里面,画中国画就像在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反映着一个人的性格,表达着作者当时的一种心情。

  中国画画到现在我感觉到,要想把中国画画好就必须要用心来画,要把你的思想融会贯通到画里,画的要磊磊落落,要潇洒,要浑然天成。画中国画是一种享受,我到现在才明白过来,不享受的状态下画中国画是画不好的。尽管我现在的状态还不是很好,还没

  能够领会中国画的精神,但是在几天的学习中我领悟到中国画确实是最伟大的艺术,它是在塑造有灵气的画面,画中的山山水水具有灵性,活灵活现,从中能体现出作者大气磅礴的豪迈与洒脱。

  中国画的学习是我所学课程中最叫我放松的一门课程,虽然有时我不在状态,但是我会尽量把心情调节好后再继续进入状态,我认为不在状态的时候最好不要动笔,不然的话会越画越糟糕。中国画让我又一次找到了放松心情的良药,就如写毛笔字一样,虽然我没有写过毛笔字,但是我想应该一样吧。

  学国画到最后我才慢慢懂得李老师课上所说的话,心神一致,屏气凝神,专注又不失洒脱,大气又不失凝滞。再画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超脱自然,在笔墨之间把个人的情感个性在无形中流露出来,使个人与画浑然一体。但是在洒脱之余又要格外注意整幅画的笔墨布局以及视觉效果,我认为这是比较困难的。对中国画的感悟 在学习美术史后, 就知道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 一种是以再现客观世界为主的写实型 绘画,它以西方古典油画为代表;一种是以表现主观心绪与情感为主的浪漫、表现型绘画。 中国画就是以后者为其基本特征的。 一、 似与不似之间 中国画是一种抒发主管内心情感,不重形似,而追求一种形神兼备艺术,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中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经谈过中国画的艺术在于“似与不似之间” 而“绘画以 。 形似,见与儿童邻”也正是苏轼对先贤们艺术实践的理论总结。可以看出中国画的创作,高尚的品德,不为名利所动,有理想, 有见解,画要有书卷气,有了他,就有文野之分,就是说要有文明的素质,直接反映到画上 去,简单地说这样就是好画。而读书也可以明悟,能够辨识,这对于一个中国画者来说是非 常重要的。 中国画的发展是数千年文化艺术嬗变的积累和传承的结果。 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 宗 教的影响,哲学的影响,书法的影响,诗文的影响等都促进了中国画的积累,其中蕴涵的共同的中国精神品格引导着传统中国画一步步的自我完善。 在我国文化艺术的殿堂中,中国画是瑰宝,是国粹。长期以来,它以独特的表现形式,赢得了东方乃至世界画坛的赞誉。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各种画种画材影响着中国画的表现方法。但越是民族的,越是优秀的,我们可以学习了解其它画种来丰富自己,为中国画的创新服务,但不能照搬。马远、夏圭、范宽、倪瓒、石涛、扬州八怪、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等一批中国画大师,他们无不在传统的基础上发挥一种创新精神,他们的`创新之举,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就我个人长期创作的感受,学习中国画,临摹是必要的手段,在临摹过程中,可以学习了解古人的用笔、用墨、用水、构图等技法,了解古人是怎样将山水、树石、车船、屋宇、人物、动物等提炼到画面中的。书画同源,写得好才有可能画得好,但画得好,不一定都写得好。书法的学习对国画的作用意义重大,研练书法,使柔软的笔毫在纸上形成力度,以至力透纸背,这便达到了古人所说的“骨法用笔”的境地。吴昌硕擅写石鼓文,用肩力去写,功力深厚,后在任伯年的帮助下,将此笔法运用于画花卉的枝干上,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此外还要广泛阅读画论画史,学习诗词歌赋。艺术是相通的,诗书画是一个家里走出来的兄弟。一个优秀的国画家必需以古典文学作支撑,从中国的诗词歌赋中吸取丰富的艺术素养,形成高雅超越的胸襟,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画作具有深厚博大的文化之根。而要做到这一步,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长期作战才行。

  中国画的基本构成有笔、墨、纸、水,所谓点、线、面,墨分五色,与水的控制密不可分,墨通过水的调配以及落笔行笔的轻重徐疾,在宣纸上可达到千变万化气韵生动的效果,如此反复练习,可望熟能生巧。师法造化,亲近自然,这是艺术的规律。有了笔墨的基础后,还必须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写生是将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加以提炼,记录下来,同时寻找古人的表现方法。写生一般用钢笔、碳笔,我更喜欢用毛笔,把看到的景物加以自己当时的想法即时地在纸上表现出来。这使得以后进一步的创作因拥有第一手资料而方便得多。写生要与大自然交朋友,领悟大自然千变万化的神奇奥秘,它不但可以帮助你找到古人的绘画技法,还可以使你发现未表现过的素材。我在川藏高原写生途中,发现山有红色、黑色和紫色,水也有红色黑色,高大雄奇的川藏山体,各种山川式的地貌,要在古人皴法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学习中国画的感受文章 篇2

  齐白石画的虾栩栩如生,徐悲鸿画的马奔放豪迈,这一幅幅意味悠远的国画,无一不让世人惊叹。国画使我感到神秘、欣喜,今年暑假,我迫不及待地报了国画班。

  我刚进国画室,就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整齐的宣纸,散发清香的墨汁,墙上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山水画,配上高雅的乐曲,使人受到美的`熏陶。

  我一坐下,唐老师就开始教我画线条。咦?我的线条怎么总在跳舞,那么歪歪扭扭?我发布了三次命令,可都没有成功,原来控墨那么难。但我也不是吃素的,经过几天的刻苦学习,我熟练地掌握了墨的粗细。唐老师又教我画树,树干分单钩和双钩,树枝分鹿角和蟹爪。记住了这些要领,我便轻松掌握了树的画法。

  第十天,我就开始挑战自我。看着那些画,我不知所措,最后挑选了一张比较简单的——母鸡领小鸡图。开工了,我一会儿工笔细描,画出小鸡的细节;一会儿轻笔速写, 画出母鸡的动态;一会儿浓妆淡抹,给图画添色。我左看右看,总感觉有点不对劲。经过唐老师的大笔一挥,效果好多了,给人一种栩栩如生,妙不可言的感觉。唐老师告诉我,国画是我国的瑰宝,讲究的是意境,不要求极像,而是神似。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两个月的学习,我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画让我在淡淡的墨香里享受绘画的乐趣,让我在勤学苦练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习中国画的感受文章 篇3

  一、概述

  刚开始学习中国画我对它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被众多精彩的作品所吸引,感觉笔、墨、水结合会产生很美的意境,觉得非常的神奇。最初学习国画对笔墨的用法掌握不好,记得我的国画老师总会想出很多方式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先让大家在生宣纸上用笔随意转动,使用点线面相互叠加渗透,自由发挥,感受一下笔墨浓浓淡淡的变化,轻松地表现出几种不同的造型,把大家引入微妙的遐想当中。同学们都对这种无声的语言有很大的兴趣,用尽心思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种感觉是很美妙的。教室悄然无声,只有用笔尽情挥洒的声音。而如今我也站在讲台上教给学生学习国画,我也尽量用有趣生动的方法让他们感受国画的魅力。

  我们通过吸取前人的绘画经验,归纳出新的知识点,去学习、实践。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意识及动手能力。

  二、通过大师感受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掌握好笔墨的运用是最关键的,怎样用笔用墨作为初学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老师要求我们从起步就要正确学习笔墨的运用,不能落入俗套。因此,刚学画画,我们主要以临摹效仿古人佳作为主,学习古人的用笔用墨。我很喜欢吴昌硕 、郑板桥的笔墨,他们是中国画坛的巨匠,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对他们的画法也进行了一些学习,有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笔法的体会

  吴昌硕作画来自于石鼓文,他曾说过“且凭篆籀笔,落墨颇草草。”[1]他的画风带有很明显的石鼓气息,他是用石鼓文的笔势来作画的,这首先让我感到学好书法对自己作画是大有帮助的,元人赵孟頫所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也有人能会此,应知书画本来同”,[2]所谓书画同源此时才有真正的体会。吴昌硕的艺术,是从篆刻开始,由于长期的磨练,他的腕力功夫得到了锻炼,这种功力在他的用笔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笔力是靠腕力表达出来的,手腕功夫不好很难表现出有分量的线条,这在作画过程中是有感受的,长时间不练笔,就觉的画出的线会颤抖,没有分量感,吴昌硕的用笔有“钝刀硬入”之语,就像他的篆刻,腕部力量很大,几乎要把笔用秃,这种笔法有种开张拓展的笔意。吴昌硕擅长画花卉蔬果,都是他家乡常见的画材,表达着他对家乡的深爱之情, 而他画的画充满了很浓的金石气味,似乎也像是一幅篆刻作品,很有大气感,即使是画一幅小的作品也气势不凡。所以,我感觉情感和运笔是相互联系的,用笔的力度表现出情感的变化,如果对事物没有足够的情感,只是靠刻板的`描摹和无意的挥洒是表现不出事物的实质的,所以必须在平时多练习,多用心体会,才能在行笔上运出具有强大力感的线。

  (二)墨法的体会

  墨和线相比而言,线条主要是勾画轮廓,来表现物象的形体,墨不仅可以造形,更能表现出物象的质感、起伏等。笔墨不仅能达到酣畅淋漓,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最重要的是用墨能够营造出独特的气氛,表现人的心理感受。例如郑板桥画的《墨竹图》,[3]是他的一幅构思巧妙的作品,画面主要描绘竹竿和竹节,而竹叶只画了几片,墨色的描绘浓浓淡淡,干湿兼并,恰到好处。笔墨变化丰富生动,竹子画的虽然细但丝毫感觉不出微弱,而是坚韧挺拔,富有弹性,很有力度。画中将竹叶画的很肥,青翠感十足,使人能充分感受到竹的劲节,画面神完气足,神采俱佳,充分发挥了中国画笔、墨、纸、水的功能和作用,使整个画面富有情致,有傲然挺立,不可一世的气势。郑板桥之所以有这种创作体会,既来自于他数十年创作实践心得,也与他对传统名家仔细揣摩学习有关。这和画家高尚的修养,人品和见地息息相关。郑板桥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变之石,千秋不变之人”,[4]从中可以看出他坚韧倔强的品性。可见墨法的运用除了扎实的基本功之外和作者的修养是密切联系的。

  (三)气韵的体会

  古人作画很注重画面气韵的表现,老师也曾说过我们画画是要画出空气,让人看了画感觉空气在流动,给人以舒服的感觉,但空气是看不见的,怎样让别人在画中感受到这种气的存在是一幅画成功与否的关键。吴昌硕作画之前,心中已经有这种“气”存在了,等到画的时候,则能一气呵成。他用气推动笔,落笔大胆肯定,能够掌握全局,做到胸有成竹。等画即将完成时,他便开始调整,大胆落笔,小心收拾。他对整幅画布局的安排很到位,尤其是对气的把握,通过诗书画印的安排使整幅画活起来,气韵十足。例如他晚年做的一幅作品《葫芦图轴》,在写意花鸟课上我也临摹过,这幅画泼墨大叶草隶悬藤,满幅金黄色大葫芦次第而生,有些地方密不透风,有些地方却很疏松,信笔自如,气势旺盛。画的左下边有一行题款,左下角有一印,右上角再盖一个小印,这个印虽然小但相当重要,关乎整个气局。右上和左下相互辉映,左上角和右下角则空白,对角气贯全幅,全局皆活。吴昌硕这种独特的构思,诗书画印的巧妙安排将中国画的气息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我们在作画中应该学习的地方,在作画之前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态度,然后要对所作之画有全局的意识,把握好整幅画的构图,诗书画印的安排都要事先想好,需要别具匠心地去想去琢磨,不能草草了事。

  学习中国画的感受文章 篇4

  中国画是我们伟大祖国艺术文化中的瑰宝,中国画有可分为工笔画与写意画。在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在我们美术老师的影响下也有接触过写意,那时候年纪小,对国画也没有太多的感受,只是觉得画画很有意思,时隔多年,再次拿起毛笔学中国画,心中还是另有一番韵味!

  在大一的时候,看见学长学姐们画国画的时候,手痒痒的不行,那时就已经跃跃欲试了,这个学期一开学,拿到课表之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我家虽算不上什么书香门第,但有两个舅舅写得一手的好字,从小就受受到他们的影响,对书法也是情有独钟,不过可惜的是没能一直坚持练下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至于现在也没有什么收获。不过因为之前有拿过毛笔的经历,这对我学习工笔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周的工笔画课程在今天已经全部结束了,出了第一个礼拜的线条练习之外,只画了三张作品,其中一张四开的临摹和两张半开的写生。感触最深的还算是两张写生作业,第一张的时候,没有一点经验,在焦教授的细心指导下也还勉强的画完了,在整个的作画过程中就发现了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无奈工笔画几乎是不能出错的,一旦出错便是无法修改,所以就不断的积累经验教训,希望争取在下一张的时候能够吸取教训,好好的画一张更好的作品出来。在画第二张作业的时候,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又在教授的指点下,我尽量避免了之前所犯过的很多错误,心也变得更细了,严格按照作画的步骤,一步步的画下来,最后的效果自我感觉也还算不错,鼓励一下自己!在这门课程的第一节课上,老师就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小孩以及老年人都会比较喜欢画国画,他给我们的答案就是:国画它可以很简单,因为工具简单,而且写意画也比较随性;另一方面就是说国画的博大精深,即使一个人花一生的时间去探索也无法追寻到中国画艺术的最终真谛!我很赞同焦教授的观点。

  中国画是一门特别能够修生养性的艺术,它对人们作画的姿势的要求,工艺上的要求以及所达到的艺术美感可以让人们打到内外兼修的效果,特别适合在生活闲暇之余偶尔停下来好好琢磨一番。有些事情在你一旦接触之后,就会深深的爱上它,国画对于我来说,正是如此。在今后的人生中,我都会一如既往地画下去,无论我将来从事什么行业,它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学习中国画的感受文章 篇5

  做了十来年美术老师,说来真是惭愧。不会画中国画,谁听了都不会敢相信。不过这是事实,而且是一个普遍的现状,学画者普遍重油画而轻国画,这当中有很多原因造成的。说一个自己的切身所见。

  我那年考入师大艺术系的时候,系里正好进行教学试点试验,由原来的清一色油画班又增设了一个国画试点班,学制都是四年本科。那时的系主任是刘旦宅老先生、张培成先生是主管副主任之一,系里面有点社会影响的国画老师也不少,估计是这样的背景才有了国画班的试点。可是不知道是开班准备不充分还是招收的学生都是从西画中挑出来的原因,没出两年国画班已经名存实亡。当年国画班的同学在系里老师无奈的默许下全体叛逃去油画班里来,大家似乎更向往油画班的那种教学内容。当然这只是一个特例,里边应该还有其他因素,不过二十来岁年青人普遍不喜欢国画那是不争的事实。

  我和国画的真正接触也来自工作之后,因为教学的需要,自己只好东一块西一块的补缺少的东西,这样的过程即痛苦也苦恼。本来很希望参加郑老师的国画工作室,可能因为人数的关系最后没能如愿。所幸这次参加了郑老师的《中国画欣赏》,虽然是和各类学科的老师在一起的入门式学习,但我觉得还是收获颇丰。

  想不出具体该写点什么,就谈谈自己对“四僧”的理解

  十年前购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的《四僧画集》时,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髡残画得没有其他三位好,笔法狂野,很多画面上都是一叶小舟浪迹江湖。这种印象在多次看了上博藏画之后被彻底颠覆,我甚至怀疑我是否记错了人!髡残在这里原来是一个热爱“山”的艺术家,他的语言非常讲究,笔墨清新雅致,而且只要仔细研读他画作上的一些文字,就可以看出其心气道行之高绝。

  渐江的画这两年特别的喜欢,这可能和我喜欢莫兰迪有关系。两个处在不同时空不同纬度上的艺术家,在艺术的意趣上上尽然有如此的相像。渐江的构图总是那么险奇,笔法总是如此的干净,一块石头一棵松树都那么有精神,洗净铅华占尽风流。每次站在他的作品前面,人立刻会静下来,慢下来;他的笔有让人调匀呼吸的魅力,不由自主地随着他一起高古。

  石涛成就自然不用多讲,在四僧当中他的山水有一种特别的博大感,个人感觉也是四僧当中语言表达最好的一位。实在堆砌不出那些描述性的'词语。

  朱耷的作品一直就特别喜欢的,现在家里还挂着他的两幅小品(二玄社的复制品)。我认为他具有表现主义的气质,虽然南宋时期的梁楷已有逸笔草草直抒胸臆的“减笔”佳作,但八大身处的时代风云际会,国仇家恨集淤心头,让他的艺术多了一层凝重肃杀,多了一层桀骜不群,也就多了一层感人至深。XX年的时候,我和朋友特地参观过南昌郊外的青云浦,直叹服那是一个多么清净的世界,古木森然,三面环水,窄窄的半岛曾经庇护了一颗痛苦的心灵,也庇护了一颗伟大的心灵。

  画为心象,言为心声。“四僧”艺术的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只有当艺术成为个人唯一的寄情之物时,艺术才可能产生意义。充沛的强烈的感情会驱使艺术家去寻找和之匹配的表达方式,唯有这样,视觉语言的突变才有出现的可能。

  学习中国画的感受文章 篇6

  我参加的兴趣活动组有多很多,有钢琴、小记者、游泳,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国画学习了。

  在国画组,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例如:国画主要分为三大类:山水、花鸟和人物,平时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乡画了。那特有的形式描绘着一方水土,用写生的方式再现水乡地区的独特魅力。在学习国画时,我还收获到了耐心、认真、细心和专注。有时候,如果分神了,线条不匀称;用力描重了,可能会显得呆板,用力轻了,又会显得没精神。所以,在一次次的学习中,技巧进步自然不用说了,更可贵的就是懂得这些做事的方式和态度。

  每每接到通知要比赛时,我都会认真准备一番,刻苦训练,所以,我得奖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比如:连续5年拿春节即席挥毫的一等奖、香港的.国画比赛也拿了一等奖,“锦华杯”大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每次拿奖都是我前进的动力,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还让我在“高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国画技能。老师常说:好东西要与人分享。所以,我常常与同学分享学习国画的好处和进步,让更多人认识这中华艺术之瑰宝。

  学习中国画的感受文章 篇7

  我是绘画部副部长。国画知识博大精深,有讲不对的,请大家多给给我们意见。所以,我就讲日常用的三点。

  第一,是临摹。

  刚开始学国画时,因为我们对物象构图知识欠缺,我们想要有完整作品,很多情况下,都是去临摹他人的作品,从好的作品上汲取好的,从而收获更多的国画知识。但是,不是一模一样去临摹,而是在自己会的基础上加以改变。(所以,我画的这三幅画画都是去临摹他人的作品,来完成的,也是没有一模一样的)。

  第二,是图像主次。

  我们国画,是单单用墨的浓淡都可以构成一幅画的,还有是画像的集中或分散。在图像里面确定主和次的区分。例如,这幅画(它里面有石头、兰花、竹子,我们看到的第一眼是密集是竹子,兰花和石头是次。)大家可以看到石头在画中的链接作用,但是它用墨是偏淡,如果用的过浓的话,就抢画面的主次了。国画图它主要是写意而不写实,所以,它的画面也有简单的或复杂的,主要的在于能表现出它们本有的骨气。

  第三,是画面构图。

  国画构图,在我们日常构图中,一般是要注重留白,例如,把四个角空出来,如果物象需要画的.话,一般是用淡墨来画是的。例如(这四副画的四角留白,如果加上其他图像不上,可能会显的突兀。就好像是这个猫与蝴蝶,两者的位置构图好,才能更好的体现它们的互动)一般是山水画用到这四角。上面我们说到的临摹,也是要注意到它要临摹的位置在哪,我画的位置这样的构图。

  学习中国画的感受文章 篇8

  第十三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颁奖典礼暨获奖学生夏令营活动结束了,当提着行李离开北京的那一刻,这六天的生活却像一幕幕电影一样在脑中回放:颁奖典礼、开营仪式、参观天安门广场、故宫、天坛、清华大学、登长城比赛、学习制作中国的传统手工、体验蓝天城……这六天的生活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还和来自中国、美国、瑞士等世界各地的华人学生相识、相知。六天很短,我们来不及告别,来不及回味在这里的幸福生活,六天很长,给了我们一生美好的回忆。

  这次夏令营让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感动。感谢璧山县侨联,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实现了到首都北京这个梦想,给我提供了一个与世界各国华人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感谢重庆市侨联的侯老师、张老师,正是因为她们的精心安排和辛勤付出,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夏令营的生活才会如此舒适。六天下来,她们也很疲惫,但却从未埋怨,这种真心的付出,除了感激,你不可能找到别的感受来描述,感谢她们。

  在这六天的夏令营生活中,我们重庆代表团的营员们朝夕相处,认识了彼此,记住了彼此,让我们成为了一生的朋友。张楠、吕春荣、张诗雨……回想起我们一起吃饭、一起玩游戏、一起欢笑、一起努力的美好回忆,都是那么让人感动。短短的六天,我们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分别时的那种不舍之情深深地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这次夏令营活动,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收获了很深的友谊,总之不虚此行﹗

  学习中国画的感受文章 篇9

  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选择了“中国画作品欣赏与基本技法”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还学会了画工笔画,水墨画,写意牡丹等。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体会。我明白了赏析一幅中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与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很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一个人特别注重自己的气质修养,那么他的笔墨之间一定会少几分浮华,多了几分真美。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以上海为张大千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黄君璧等人。

  总之,学了这门课,我受益匪浅,既陶冶了情操,又学习了新知识。

【学习中国画的感受文章】相关文章:

关于刻苦学习的励志文章10-30

拥抱黑暗学习光亮励志文章02-10

现在的工作都只是学习经典励志文章02-13

向你讨厌的人学习励志文章03-04

学习瑜伽心得感受3篇06-09

实验小学参观学习感受范文02-16

正能量文章励志文章精选02-17

学习型党组织个人学习感受02-21

学习成功离不开专心高三励志文章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