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的散文

时间:2020-11-12 19:35:51 我要投稿

乡情的散文

乡情的散文1

  何为乡情?乡情是父母唤你回家时的那份急切,乡情是走在田间小路上享受微风时的那份惬意,乡情既是你对家人的爱,也是你对这片土地的爱,乡情还是??

乡情的散文

  李白曾仰望星空,写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脍炙人口的诗篇已流传了数千年之久,李白对家乡的爱便可见一斑,我亦对家乡有着无数的爱。

  一提到家乡,我便想到那白山黑水,潺潺的松花江流水声,清新动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峰峦叠嶂,整个被白雪覆盖了,有山有水,这岂不是名画家笔下的山水画?金黄的麦子整齐排在一起,被微风一吹,便形成了金黄的海洋,丰硕的玉米早已挣脱了叶子,个个玉米粒甜美多汁,远处夕阳下隐约有老农民拿着镰刀收割农作物呢!

  这里的人们的热心程度肯定不比其他地方的人们的逊色,人人都是热心肠,所以说旅游者可以放心地来我们这里旅游了,完全不必担心会遇到什么坏人,当你一需要帮助,这里的人们会毫不犹豫的向你伸出援手。

  我十分爱我的家乡,这种爱比小孩子爱吃糖果更甚。

乡情的散文2

  我是一朵望乡的云,飘飘散散,随风轻舞着身姿,倦鸟盼归巢,月是故乡明,几曲离殇,写不尽这二十余年的乡情。

  我出生在蝶舞飞扬的秋天,中秋节的前一天,自然骨子里有着秋季的忧伤与怅惘。在农村,我是一个受到命运诅咒的孩子,成长的足迹被献上了苦难的厚礼。我的家乡在虹溪,我喜欢我的家乡,喜欢大自然赋予它独特的美,在这片土地上,我可以尽情挥洒孩子气的青春,可以尽情奔跑于马草塘边,不问归期,不盼花期,只愿徜徉在它的怀抱里。却不知从何时起20岁的青春,显得这么多愁善感。

  秋夜的远处,蛐蛐声不绝入耳,不时传来声声车笛,我的心微微颤抖着,躲在被窝里,肆意地敲打着手机键盘。

  我家在北门,是虹溪镇的一条主街道,连接着车站、公路、三中,自然夜深人静也会有车经过。尽管躲在被窝里,可是我还是能听到学校学生读书的声音,以及上下课的铃声,从小在弥勒三中旁生活,我也不由自主地被学生的作息时间而感染,当然,我在三中上的六年学,初中和高中,足以可以让我去感受古老三中的芳华。沧桑的岁月涂抹肆意妄为的青春,在追梦的路上,我们又是否失去了些什么,从小,我和我的伙伴们就爱说,“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那个我们口中的“城门”就在我家下面,弥勒三中旁边,只不过它已年老色衰,荒草丛生。站在城楼处,可以看见整个虹溪的全景,美哉!不过,城楼现已经封锁,很少有人能够上去,记忆中我上去的时候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旁边的观音寺请法师来超度,我和我奶奶上去过一次。

  小时候,再经常去的地方便是马草塘了。现在的马草塘已今非昔比了,不仅风景秀丽,而且还是全镇人民的健身场所,实在是政府的一项惠民工程。无论是童年还是现在,我都对马草塘怀着憧憬,未来,我相信它会变得更好。

  我是一个游子,我潜伏在悲情泛滥的栅栏边,看尽世间繁华,坐看四季,家乡永远是最美的春。家乡,是多少游子无法摆脱的概念,如果给你一个名词解释,你能答出答案吗?看尽繁华碎落,春去秋来。那些与故事有关的事物不约而至。时光怂恿了多少深爱的人放手,曾几何时,我和奶奶曾在马草塘边割猪草,那时的奶奶还能勉强干点农活,而现在的奶奶却已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在时光深处,我的奶奶却是这个世界陪我走过马草塘最多的人。曾多少次,一个人在无从适从的城市里,我们走过那些陌生,却为了去熟悉那些陌生,我们在灯火阑珊的街角处,一个人,带着浓浓的乡情......

  这次趁着考试回来的时间,出去街角走走,看看年复一日的变化,看看那些坐在街角的老人还有多少尚在人世,看看我们是否长大了。相聚离开,有时候,却是一种爱,在世俗面前,无论何时,我们都有自己所要面对的方向,唯一期盼的是你爱的人有机会等着你回来。

  在虹溪小镇,你会有一种复古沧桑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它年代久远,更是因为它让你想到了人生,想到了久违而不见的人。其实,我们一直都在错的时间和对的时间交叉徘徊,我能做的便是我所深爱的奶奶可以在小镇的庇护下健康长寿,希望小镇可以带给她好运。

  大家总说,爱文字的人总是悲伤,寂寞在作祟,可是,我并不满足于上述解释,或许只是我19岁以前的人生,以后我遇到了一个叫左二狗的人,后面我的人生便慢慢阳光起来。

  浮生情欢,细水长流。或许我只是舍不得在乡愁中出现的那个人罢了。

  末了。虹溪的夜起风了。

乡情的散文3

  今晚的北京火车站,灯光格外灿烂,柔柔的光辉,轻轻洒在我们的身上......我满怀喜悦乘上北京至日照的K51次列车,与送站的女儿,相互叮咛了一番。然后,我催她说:“你下去吧,车就要开了。”在我的催促下,她快步下了火车。

  一声汽笛长鸣,列车缓缓地启动了,我回故乡的心也随着列车启动了。女儿在站台上,向我挥手,嘴里还说着什么,我已经听不见了,她的话被北京的风带走了。我的心神被乡愁带走了。

  我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稳了一会儿神,然后从兜子里掏出一本旧《诗刊》,随意翻看了几页。不大会儿车厢里的灯熄了,车内一片昏暗,仿佛是在告诉旅客们该睡觉了。这时的我一点困意都没有,但是我还是把书放在枕头边,随却躺在窄窄的卧铺上,心里想着故乡的很多往事……每天下午放学之后,都要约上几个要好的同学,男生女生都无关紧要。我们在村前的小河边,玩耍嬉戏;一会儿采摘茅草根和它的白绒绒的嫩穗,用手擦一擦根上的泥土和穗上的灰尘,放在嘴里嚼出了春天香甜的味道;一会儿在软绵绵的沙滩上翻跟头,累了就坐下来挖沙坑……快乐极了!仲春时节,我们女生们就像蝴蝶一样,在草丛中飞来飞去,采撷春意盎然的五颜六色的小野花儿,各自插在发辫上,相互对视,然后美美的笑一笑。忽然听见有伙伴在哈我的名字…… 惊醒时,便是第二天早晨6点多钟了。买早餐的服务员正在招呼着旅客们买他的早餐,推车里装满:鸡蛋、米粥、咸菜和馒头。晨曦越窗而过,车内格外的明亮,惺忪的眼睛也随却亮了起来。在这温柔的晨曦中,心里还在享受着少年时代的乐趣。便自然地想起了诗人庞德的一句话:“记忆犹如一个沿着海滨行走的孩子,你永远无法知道他会拾起哪个小石头珍藏起来。”

  吃过早饭,临窗望着外面越来越清新的景物,迅速地往车是后躲藏,像和我一起捉迷藏的孩子,但我来不及寻找他们,因为我要去欣赏前面更美的风景。

  我的心随着列车朝故乡的方向飞奔,越过了一道道山、一道道水、一座座城镇、一个个村庄、一道道风光!我望着铁路两旁如诗如画的景色,在想:为何这景色,越来越明艳越来越感到温馨呢?

  于是,我将额头上的刘海用手往一边理了一下,注意看着外面迅速闪过的一个个站牌,细细地辨认着,希望找到这奇妙的温馨来自何方。原来列车已经进入山东的地界。此刻,压抑不住心中的惊喜!途经沂河的时候,我望着那宽阔而明亮泛着层层涟漪的河面,在春阳的照耀下,像一面巨大而古老的有生命力的银镜,这镜中反射出来的光芒里,一定蕴藏很多美丽的故事。

  山东的大地,已经山青水秀、披红挂绿了,像一个青春靓丽妖娆的少女!我的眼眸疾速地紧跟着外面的山山水水,花花木木……点点滴滴不舍错过。这时我的耳边响起嘹亮的沂蒙山歌:“我的那家乡沂蒙山,高高的山峰入云端。泉水流不尽,松柏青万年……”听着这熟悉委婉的歌声,仿佛一股凉爽甘甜的泉水涌上心头。

  列车突然停了下来,我赶紧把头探出窗外,仔细观看,哦,列车已进入临沂车站(日照原来属于临沂地区)。

  “临沂车站”四个醒目的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溢着春天的温暖。眼前的这个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城市,使我联想到临沂诗人邰筐开的“一味茶坊”。我想象不出那里境界是多么的幽雅而清静,但我知道那里肯定是现实生活中的世外桃源。“来皆座上客,往来无白丁/ 曲终人不散,人走茶不凉......”这是诗人邰筐的淳朴清丽的诗句。南来北往的诗人们,在此边品香茗,边谈诗论道……想到这,我不禁心驰神往了!

  列车驶出临沂车站,仍然是一路秀丽的山水,一路芳菲的花木,一路风光旖旎,美丽无边的春色,令我目不暇接。火车带着春风,从迷人的景色里迅速穿过,不到两个小时的,便驶进了日照大地——我的故乡。此时,无边的喜悦涌上心头!

  我在心暗暗地高呼:“到家了!到家了!”

  在这快乐的时刻,紧接着的是,一阵凄伤袭上心头,我眼睛即刻湿润了。虽然又回到家乡,可我的家今不同昔,已经物是人非。虽然家里有兄妹及其他亲人,可是,谁又能代替了父母啊!

  从前回家,父亲、母亲知道我要回来,就早早地在大路旁等候着。当我一下车,就有一股春风般的温馨扑面而来;锅里早已做好了我最喜欢吃的饭菜……当一脚踏进大门槛,那浓浓饭香风一样扑进鼻孔!如今,我挚爱的父母已去了另一个世界;然而,我却不知道这浩瀚的宇宙之间,是否有另一个世界。如果永远找不到答案,我会永远的悲伤下去!

  每每都是高高兴兴的回家,可到了家就会触景生悲。但明知道会这样,却还是想回家!

  看看旅伴们脸上都洋溢着回家的喜悦,我就更加心痛,刚才属于我的那份喜悦,顷刻间杳无踪影。

  铁道旁边的柳树抑郁的垂着头,如一床床鹅黄色的单薄稀疏的珠帘,随风懒懒地飘动;山坡上悄然绽放的杏花,带着淡淡的春愁,在风中漫不经心地舒展着,像低飞的片片云朵,它们仿佛懂得我此刻的心情。路边高高的白杨树,依然穿着一袭冬天的旧衣裳,苍白的枝桠上托着一个空空的鹊巢,附近却不见一只喜鹊;仿佛我家门前白杨树上的那几个鹊巢,鹊巢很快被火车抛向后面,而我的心,却依然停留在那个鹊巢上……

  一位50多岁的列车员,他突然大喊一声:“你在想什么——想家了?到家了还想家?!换票了。我喊了你好几声,也听不见。”我赧然地笑笑,并连忙向他道歉:“对不起!我确实没有听见。实在抱歉!”我不好意思的又冲他笑了笑。他也冲着我温和的笑笑,没再说话。他高高的个子,红红的脸膛,五官端正,一脸的正气。他笑容使我感到很温馨,有几分家人的亲切!他的笑容,使我忘却了刚才的不快,并告诉我你已经到家了!——一个微笑,有时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今天是20xx年4月1日,我又回到了生我养我日夜思念魂牵梦绕的故乡!

  我把被子叠整,把枕头放平,然后从行李架上取下皮箱,一切准备就绪。火车慢慢地停了下来。那位列车员大声喊着:“终点站到了……”——我夹在旅客们中间朝着车门走去。心里默默地重复着:“终点站到了......”然而,我对父母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永远都没有终点!!!

  村前的那条弯曲的清澈的小河,泛着层层乡愁,和着亲切的乡音缓缓流向前方!

乡情的散文4

  回老家过年,带了些挂历作礼物。遇上或拜访父老乡亲,都给一份。当然,对于比较亲的老人,多少还带点吃用的礼物,以表示年节的慰问。同时,由于平时很少回家,回家也因工作忙,常常来去匆匆。所以,回家过年,多少给他们点钱,表示平时很少看望他们的歉意。

  我深知,对于来去匆匆的我,很多人都在打听我何时离开。问到我时,我只能撒谎说明天。其实,当天晚上就得走,因为不放心城里的家。我迁居六年,三次被盗、一次被抢。案报了,总无结果。也许事不算大,不足以引起重视的缘故吧。所以,上午到家,晚上吃过年夜饭就走。走的时候,除了父母兄弟,我没跟其他人告别。因为一旦告别,你送这,我送那的,这人情太浓,我又怕带东西,但又不好推辞。你要是不收下,就有嫌弃之疑。要收下的话,上下车时,东西多了,不好拿。但是,隔壁邻居,好像随时都在注意我的动静,刚一出门,一路上,送血豆腐、送粑粑、送自种大白菜、送香肠、送鸡的都有,结果不得不满载而归。

  身患风湿病的四奶奶,作为这一辈的最后一位老人,每年春节我都要去看望她,送些糖食果品,给点钱表示敬意。毕竟四爷爷和我爷爷是一奶同胞的弟兄。每次看望她,她老人家都要千恩万谢,并说很多祝福的话。临了还要把她觉得最好的东西给我带给孩子吃。四奶奶对儿子、媳妇和上高二的大孙子爱念叨,对小孙子特好。她说小孙子听她的话,叫做哪样就做哪样。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四奶的儿子存法在广东打工几年,花了十几万块钱,自己在老家建了一栋别墅式的房子。虽然只有一层,160多平方,但外贴瓷砖,内铺地板,家用电器样样都有。在安顺当了两年的保安,现在学会承包水电工程来做了,据说很赚钱。存法叔的妻子香娘在广东打工。说是打工,其实是给她兄弟搞管理。因为那个厂是她亲兄弟开办的,据说一个月四、五千块钱,收入不错。所以,过年了,都回了家,而且所办的年货,应有尽有。只是,他们离家远了,为了挣钱,很少回家看望老人,所以老人爱唠叨他们。

  前些年,族中的不少兄弟,因孩子多,并且还在上学,经济来源有限,生活上有些困难。我送东西给他们,他们总是有些不好意思。现在,孩子大了,都在外打工挣钱了,经济宽余了,过年了,腊肉香肠挂满炕,血豆腐、盐豆腐也摆满炕笆。

  曾经因父母重病、做生意折本等在经济上最困难的三林兄弟,现在,大的两个儿子到浙江绍兴打工,每月各自都能挣两三千块钱。只有小儿子还在读书。家里杀了一头肥猪卖了,还杀了一头来炕腊肉、筑香肠、做备豆腐。在他家烤柴火时,看到他家炕的腊肉、香肠、豆腐密密麻麻的,在燃烧的火焰上,油真真的滴着油,让人馋涎。柴火上还架着一个大沙锅,锅里卤着猪耳、猪脚、鸡脚、猪头肉、鸡翅等,卤味飘香。三林叫回家过年的儿子拌饲料喂牛马。我问他养了多少牛马?他说两头水牛、一匹马。而且是刚买的。马买着3600多块钱,大牛5000多,小牛也是3000多。准备喂养肥壮些后,能赚几千块钱再卖。

  年已七十有七的存宽伯伯,听说是在老四家生活,我前去看望。到了老四家后边的公路上,见老四骑摩托车带一坨烟花炮竹和年货回来,我帮着他抱回家,找到大伯,表示年节的慰问后,坐在炉火边抽烟聊天。老四没好好上过学,大伯也不识字,因此请我算算大伯现在有多少岁,并说是属猪的,比我叔大一轮。我说那就是77岁了。

  我问老四现在以哪样为业?老四说,前几个月在外打工,现在趸洋芋卖。从安顺用东风车拖到补郎,租房子卖。房租一个月500块钱。每斤洋芋连运费在内,成本合五角钱,可卖六角一斤。如果一个月能卖一车,那就能赚几千块钱。老四说大儿子不听话,在外打工挣到的钱,到处谈恋爱,钱花了,没一个成功的。小儿子在家帮着放牛看马做农活。他准备带着小儿子学做生意。做农业苦,收益折钱来不滑算。

  看来,老四家的日子也在奔好。说话间,炉火上盖好口的大锅里,发出了沸腾的响着,并且飘出一股清甜的香味。我揭开一看,原来是准备年夜饭的一道菜——一大锅满满的排骨炖萝卜。那乳白包的汤汁让人看了馋涎欲滴。

  乡村的年夜是最注重团圆饭的。家家户户敬了菩萨,放了鞭炮,供了祖宗烧了纸钱,就把准备好的美味佳肴端上桌子,倒上红酒、白酒,一家人围炉而坐,开始一年到头的团圆盛晏。谈天说地话家常,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乡情的散文5

  乡情如一缕轻烟无形无味但却让我魂牵梦萦,在外地三年零十五小时三十五分四十七秒,我无时无刻不与它同在,它使我一遍又一遍在脑中放映那葱郁的丛林,高耸的山峰,清澈的河流,绿油的草地。故乡仿佛有那么久都磨灭不掉的魅力,纵使是山涧屹立的一棵枯枝也令我心潮澎湃。

  春日,走在林间,枝头的鸟儿唱起欢愉的乐章,清风与绿叶也应和着奏起大自然的交响曲。脱下束缚的鞋子,踏在溅溅流水中感受着水流细腻的轻抚,鱼儿的亲吻。即使是在梦中,它也是如此的真实,一遍又一遍的呼唤,召唤我回到故乡,这,也使我不能不回到故乡。

  乡情,细腻如丝,它缠绕在我的脑海中,与我同眠,高山低谷与我低语,他们诉说着无尽的乡情。

  乡情是一位漂浮的少女,她常顽皮的钻入我的臆想中,用它那辽阔纤细的臂膀拥抱着我挽起我的手与我共舞,我沉醉在她甜美的气味中;她催眠曲般低细的歌声中;她温和如风清澈如流的眼眸中。她的脚步引领着我的心绪,迈着轻盈的步履踏上归乡的归途。

  那清新的草香,诱人的果香,沁人心扉的花香伴随着归乡的脚步萦绕在我的身边,轻轻的吸了一下使还能感受到那带着露水的空气深深的刺入了我的神经。

  我的故乡,您伟大,神奇,引领着这片土地上的儿女桌越成长。您身上无尽的姿彩终有一天会成功召唤您所有的儿女回到这片土地,回到你的身旁!

乡情的散文6

  故乡,一个温暖的字眼,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故乡的点滴故事,时不时的这些故事画面像微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播放。

  一次和朋友闲聊谈起了家乡冬天烤火用的火桶,也许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吧,呵呵,这可是我们家乡的发明。我们处在湘西山区,冬天寒冷,由于山区林木繁多,所以烧制木炭方便,家家都喜欢用木炭取火 ,很温暖,所以木制火桶也就发明了。一个长方形的大木头箱子,里面很深,有一层木栅栏隔开,下面可以放火盆,里面是燃烧的木炭,人坐在火桶里边很舒服,盖着一床棉被挡风,暖气都被围在火桶里边了。一家人围坐在火桶的方形条边上,脚放在火桶里取暖,然后嗑瓜子,看电视,聊天,打扑克,真是很开心,那温馨的场面这一辈子也忘不了。人少就干脆窝在火桶里边睡觉,对了,还可以把红薯和土豆、花生、板栗埋进木炭的热灰里边煨熟,吃起来那个香呦,比山珍海味还香甜。

  我二姐最喜欢窝在火桶里打瞌睡了,每次睡觉之前都要躺在里面睡个舒服,全身烤得暖呵呵的才肯上床去睡觉,要是谁把她吵醒了,还得挨骂呢,嘻嘻。老爸很疼我,为了方便我写作业,做了一块活动木板正好架在火桶上,这样我就可以搬个小板凳坐在火桶里边写作业了,一点都不冷。可是有时候我也偷懒的,我把书皮套在小说的外面,偷偷看小说,有一次看得正入迷呢,被老爸发现了,气得他把书扔到外面的院子里去了,当时吓得我还以为会挨揍呢,兴亏有老妈当挡箭牌。我们家的火桶是暗红色的,老爸买来油漆把火桶仔仔细细的刷了几遍,漆的油光发亮。那油漆的光亮一直在梦中萦绕,温暖的火光一直照亮着我的心。

  过年去大山里的姨妈家里过年,以前没有汽车的时候要走两个小时崎岖的山路才能到达姨妈家。走累了,就在路边的石头上坐下来休息一下,看看路边的风景,一片原生态的森林郁郁葱葱,一眼望不到头,时而有野兔和山鸡从草丛里窜过,肥肥的,可爱极了。野兔胆子挺大,还敢停留在离人不远的地方回头好奇的张望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口渴了,不用自带矿泉水,这山间就有一股清冽的山泉水能解渴,井边有好心人放着的木瓢,用来勺水喝。夏天,清凉甘甜的井水喝到肚里,凉爽极了,整个人都精神百倍,疲倦一扫而空。不时有山里人背着土特产从大山里出来,他们是到外面的镇子上去赶集,卖了钱就换些生活必需品。他们走惯了山路,不曾觉得累,也不用休息,脚步如飞,赶着回家干农活呢。也有那牧童牵着牛儿来放养,牛儿怡然自得的吃着草,十来岁的牧童就在一旁玩耍嬉戏。歇息够了,我们继续前行,终于看到村口的那颗大松树了,每次经过这棵松树,妈妈都叫我作三个揖,她说这松树公公会保佑我长命百岁的。

  姨妈家的房子是用山上的杉树做的,有上下两层,冬暖夏凉,整个楼房的木板都用桐油漆了一遍,姨父说防潮防虫蛀,隔个几年又重新油漆一遍,再经过风吹日晒,木板呈现出一种古铜色。楼上的阁楼很通风,姨父在哪里养了一群蜜蜂 。说起姨父来还真是挺能干的,他是大队的干部,能读会写,会养蜂,会做米糖和麦芽糖。

  小时候我最爱吃那白白糯糯的米糖了,还有那黄黄的麦芽糖可以拉扯的很长很长,亮晶晶的,嚼起来很有韧劲。姨父家里还种了花生、紫薯、和板栗,那些紫薯很甜很粉。有一次我们去摘板栗,高高的板栗树上结满了开了口的板栗。板栗外面是一层带刺的壳,用棍子一敲,板栗就掉下来了,我没摘过,直接用手去捡板栗,谁知道那壳扎手,哎呦,那个疼,眼泪水都出来了。表姐和表哥都笑话我,他们给我一个特制的夹子,用来夹板栗,这样就不会扎手了。姨妈家的板栗很大一颗,除了留一些自己吃,其余的都拿去集市上卖掉。背着满满一背篓的板栗回家,我们把板栗,花生、红薯扔进火坑里用材灰埋起来,带壳的板栗发出一声声爆响,噼里啪啦的像放鞭炮。姨妈家的火坑和我们家烤火的火桶不一样,直接在地板上挖一个四四方方的坑洞,就行了,烧的是材火,山里的木材多。大家围着火坑吃着香香的板栗,红薯、和花生,有时候还有烤鸡蛋和土豆,别提多开心了。过年的时候,就在厨房的火坑上面挂上自己家里杀的猪肉熏烤腊肉,切成五六斤一块抹上盐,风干后用铁丝穿起来挂在火坑上面用橘皮、茶壳,木屑熏烤十几日,烤得直冒油,烤的黄黄的,香香的土制腊肉就制好了,可以放上几个月也不会坏的。

  过年前的几天,家家户户还要做年糍粑,用自家种的上好糯米放到锅上用大木屉蒸熟,然后放到石臼里用一根大木棒使劲擂,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汉轮流上阵,是个费力气的活。寒冬腊月,大家打着光膀子轮番上阵,喊着号子,嗨呦!嗨呦!全身直冒热气,那场面真是一副最美的写真照片,男子汉的力量美都展现了出来,可惜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条件,不能用相机记录下来。通常要几个小时,糍粑才能做好,等糍粑做好了,女人们也把饭菜做好了,男人们围着桌子喝酒吃肉,兴高采烈的谈论一年的丰收,女人孩子也高兴的穿上新衣去放鞭炮了。刚出炉的糍粑软软糯糯的,直接可以入口,又香又糯,好吃极了。放硬了以后可以泡在水缸里储存很久,只要经常换水就行了。还要做一个磨盘大的糍粑,中间有一个洞,可以用绳子穿起来挂在墙上,这是庆祝丰收的意思。要吃的时候用刀切一块下来煮熟就行了,糍粑有很多种吃法,可以烧烤、可以油炸、可以放白菜猪油煮着吃、也可以撒上白糖吃,或者是包上霉豆腐和酸菜、萝卜。不管哪种吃法都深受大家喜欢,所以过年做糍粑的习惯一直保留了下来。

  表哥结婚的时候,我也去了,他们是按当地的风俗习惯拜堂成亲的。我记得那年下着大雪,婚前几天,表哥带着未过门的新娘子和我一起去集市上买一些生活用品 。路上下起了大雪,林子里一片雪白,那一片片厚如棉絮的白雪让我们都不忍心留下脚印。雪很大,一会儿,松树枝就挂满了雪花,很美,见过雾凇吗,美的触目惊心,虽然没有相机,没能留下最美的照片,但是那一副最美的图画留在了我的脑海里边。我们三个人童心大发,拾起地上的雪搓成雪球打起了雪仗,玩累了就直接往雪地上一躺,仿佛天是被,雪地是柔软的席梦思床,强烈的白光让我眯起了双眼,真惬意啊,正在享受的时候,忽然从树上飘落一层雪花,落在我的脸颊上,脖子上,凉丝丝的,睁眼一瞧,原来是调皮的表哥摇落了松枝上的雪花,要结婚的人了,还这么顽皮,我说我回去告诉姨妈去,表哥笑嘻嘻的说:“好妹妹,你不告状的话,回头到了集市上我帮你买新衣服穿,怎么样阿?”我气鼓鼓的说看在新衣服的面子上就放你一马吧。

  到了集市,果然热闹非凡,我第一次逛这种小镇上的集市,做买卖的,买东西的都是农村人,大家讨价还价,热火朝天。集市不大,就是一条街道两边摆满吃的、穿的、用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价格便宜。表哥没有食言,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和一双雨鞋,因为来的路上我的鞋子被雪水打湿了。逛完集市,买了该买的东西,我们回家了,一路上依然嬉笑打骂,闹个不停。

  第二天是结婚的好日子,我和娶亲的队伍走了很长的山路来到了新娘子的家,这个家看起来和姨妈家差不多,也是木头房子。吃了早饭,长长的队伍出发了,因为要赶在中午之前拜堂成亲,大家都急急忙忙的赶路,怕错过拜堂的好时辰。在鞭炮声中,队伍穿过村口的水井,回到村子。井边栽种了两棵柿子树,这两棵柿子树总是结满又大又甜的柿子,让人眼馋。新郎倌和新娘子牵着一条打着同心结的红绸走到堂屋,向两位老人实行礼拜,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老式婚礼。新郎官和新娘穿的都是老式婚服,新郎官头戴礼帽,新娘子头盖红帕头,新郎官满面春风,新娘子则是娇羞动人。在大家的喝彩声中,主持人开始举行仪式,三叩首,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双方就算礼成。

  我们簇拥着新娘子回到洞房,洞房布置得很喜庆,大红的喜字贴满了墙壁和衣柜,木板墙上和地板上都用新的塑料布蒙了一层,很好看。双人床上整整齐齐的摆满了陪嫁的新被子,有十几床呢,红的,绿的,花的,手工刺绣被面煞是好看,上面绣着龙凤图案,预示百年好合。床的中间洒满了红枣、花生,意思是早生贵子,民间都有这风俗的。铺床的大嫂都是家庭和睦,生过几个孩子的,新娘子坐在床上等待新郎,而新郎这时候出去敬酒去了。等新郎回来的时候,大家还要闹洞房呢。大人闹,小孩子吵着要吃糖,真是把耳朵都要吵聋了,不大的房子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新婚就是图个热闹,越闹越好,没办法,新娘子还不能生气。俗话说新婚三天无大小,无论是大人小孩都能开新娘子的玩笑。

  婚礼结束,我带着姨妈送的板栗、腊肉和糍粑回家了。記得那时候我背着重重的背蒌爬了两个小时的山路,再坐公共汽车回到家中放下背篓的时候,我累哭了,坐在地上撒泼,老妈望着我任性的样子哭笑不得,直说,你这个傻丫头,将来怎么出嫁哊?童年的故事真的是说也说不完,家乡的点滴记忆早已汇流成梦中的河流,经常流淌在我的梦里,永无止境。

乡情的散文7

  乡下年集,异常热闹。

  豁牙子在热热闹闹的年集上,正巧碰见了盐河北的刘驼子,两人是尚未过门的儿女亲家,碰到一起,话虽不多,但,句句贴心靠耳。

  谈到正题时,豁牙子把刘驼子扯到一旁的沙岗上,两人盘腿坐在沙岗的太阳地里,一人一只烟袋锅,不紧不慢地吸着。

  豁牙子口齿露风,旧话重提,说:"孩子都不小了,年前年后,就把他们的喜事给办办吧。"

  豁牙子家的大奎和刘驼子家的玉凤订亲三四年了,按理说,早该给他们拾掇到一起,可那个鬼精的刘驼子,拿个闺女当了聚宝盆,推三阻四,只等着豁牙子这边年呀节的,往他家送彩礼,愣是不把玉凤嫁过来。为此,豁牙子几次找到刘驼子,商议儿女的婚事。

  刘驼子深深地吸着手中的叶子烟,故意把声音拖得长长的,说:"行呀,那就办吧。"

  豁牙子问:"你看,需要个什么条件?"

  乡下人娶亲,送彩礼是"小儿科",关键是要送"票子",还有讨骡马、牵牛羊的,更有离谱的,连人家祖宅里的树木、花草都要,悬着哩!豁牙子问刘驼子:"你出个底价吧?"

  刘驼子眨巴着一对韭菜叶宽的小眼睛,绕了个弯子,说:"俺家玉凤一去你家,剩下我一个孤老头子,往后缝缝补补的该怎么办?"刘驼子老婆死得早,这些年,家里家外的就他和玉凤父女俩人过活。

  豁牙子说:"十里八里的,又不是太远,说回就回去了。"

  刘驼子说:"那也不方便。"

  "那有什么不方便的?"

  刘驼子不吭声。

  豁牙子说:"要不,让大奎早早晚晚的多往你那儿跑几趟,把你平时要换洗的衣服抱回来。"

  刘驼子埋头不说话。

  豁牙子催促他:"你倒是表个态呀!"

  刘驼子低头寻思了半天,忽而半隐半露地说:"俺玉凤要是过去了,你看看能不能叫奎他娘来帮帮我?"刘驼子说。凤她娘死得早,这些年,他做梦都想找个焐脚的。

  豁牙子一听,刘驼子那话有些"下道儿",恶狠狠地剜了他一眼,问他:"你这是什么话?"

  刘驼子深深地埋下头,但他不卑不亢地回敬豁牙子,说:"什么话,你自个儿去想吧!"说完,刘驼子把烟锅往鞋底上重重地磕了磕,起身走了。

  豁牙子盯着刘驼子的背影,说:"你!你个老王八!"

  豁牙子说刘驼子是个"老王八",刘驼子可能没听到,但,刘驼子背后扔给他一句话,豁牙子却听得很真切。

  刘驼子说:"你还怕俺凤儿嫁不出去不成!"听那话音,你豁牙子不答应他刘驼子的条件,就别想讨到他家玉凤做儿媳。

  豁牙子心中那个气哟!以致刘驼子走出好远了,他还在那儿暗自痛骂刘驼子这个老王八。同时,豁牙子也恨自己养了个没有用的儿,要是他家大奎有能耐,就凭刘驼子那德性,他豁牙子能跟他做亲家吗?

  当晚,豁牙子从集上回来,饭都没吃一口,便和衣躺下了。第二天,第三天,一直到奎他娘要去给他请医生,豁牙子才把他压在心口的话,如实说给女人。女人当场就哭了,女人不依不饶,骂刘驼子,骂豁牙子。

  早已经想明白的豁牙子劝女人,"你哭个球,人家的一个黄花闺女都给了俺奎,你个大老娘们儿,还穷在乎个球哩。"

  女人骂豁牙子拿她不当人,要喝药、上吊,要到村外跳盐河。豁牙子只问她一句:"咱还要不要给儿子娶媳妇?"

  这一问,女人哭声明显变小。

  豁牙子说:"去就去呗,十里八里,又不是去了回不来。"

  女人说:"丢死人啦!"

  豁牙子说:"外人怎么会知道呢?"

  豁牙子说:"等俺家大奎把他家玉凤娶过来,咱们两家就是正正当当的儿女亲家了,来回串亲,那是正常事。"

  豁牙子说:"转过年,俺大奎就二十七了。"在乡下,二十七八岁的男人,是很难讨上老婆的。

  豁牙子来回这样一劝,女人的心软了,泪水也干了。可真到了要去换亲的那一天,豁牙子也觉得没了脸面。他选在一日黄昏,小村里家家户户正做晚饭的时候,不声不响地牵出自家的毛驴,木木几几地扶女人坐上驴背,扯着驴绳,头都没抬地走出家院。

  小街上,有人问他们:这么晚了去哪儿?

  女人裹着一条灰乎乎的毛巾也不说话。豁牙子却强打着精神,谎说是去闺女家。可熟悉他们的人,都很纳闷:大奎唯一的姐姐住在盐河南,豁牙子领着婆娘怎么往盐河北岸走哩?!

  好在那时天已经黑了,看到他们的人并不是太多,豁牙子走在前头,猛劲儿拽着毛驴引路。女人歪歪扭扭地坐在驴背上,两只大脚吊挂在驴肚两边,如同两只大萝卜,悠搭、悠搭地远去了......

乡情的散文8

  雨中,我们来到西双版纳的首府景洪市。

  在车上,导游为我们讲述这个城市的由来。古时候,有一个王子到山上打猎。期间,击伤了一只小鹿,小鹿逃离,王子在后面追,终于小鹿被追赶到美丽的澜沧江畔,眼看无路可逃,小鹿无奈纵身一跃投入江水,刹那间,江水泛起一道红光。此时,正是黎明之际。所以,景洪这座城市被称为黎明之城。

  景洪做为西双版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座典型的边陲民族小城。我们随车来到了勐泐大佛寺,这座寺院在东南亚享有极高的盛誉,这是因为它供奉着一尊49米高的镀金观音佛像。脚踩莲花宝座,远观金三角地区,面目慈祥和蔼,佛光普照。

  我们乘坐电瓶车直接来到了山顶。山上有几座金碧辉煌的金塔,给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

  当我移步来到了第二层平台,看到一尊佛陀,正在打坐。他的身后是一只眼镜蛇雕朔。据说,佛陀在诵经的时候,眼镜蛇为他遮风挡雨,为此感动了佛陀,将它点化成如今的独角龙。

  这时我才回想起,在曾经走过的台阶两侧,可以看到一条卧龙在盘旋,龙尾朝上,龙头在下边,十分显眼。

  来到半山腰,在这里看大佛需要仰望,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中,金色的大佛屹立其中,接受信徒们的礼拜祈祷。这里也是孔雀东南飞的景区,下午2点半,有200多只孔雀,从山上往山下飞来,其景象颇为壮观,也引起众多游客的欣赏。人们纷纷走近孔雀并与之合影,祈福吉祥幸福。在大佛寺游览,我仿佛置身于东南亚的泰国,感受异国风情与浓郁的民族特色。

  走到山下,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傣族泼水广场。泼水节的由来,是因礼佛、浴佛而形成,每年四月,傣族人都要举办泼水节,在泼水的过程中,给佛“洗礼,已成为每年非常隆重、欢快的仪式,通过泼水,展示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喜悦情景,传递傣家人的欢快热闹的场面。

  看着傣族年轻小伙和姑娘与游客在尽情的泼水,尽情的`挥洒浪漫风情,我不禁回忆上一次来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的场景。穿着黄色的衣服,蓝色的裤子,头扎黄色的丝带,手里拿着一个盆儿,与朋友们在泼水广场欢笑泼水的画面。结束时,我虽然已经成为落汤鸡,但心中那份惬意实在是无法形容。

  夜暮降临,笼罩着景洪港。我们登上国际邮轮,开始在澜沧江夜游。

  夜色中,江水微波荡漾。船舱口,傣族男女青年,用传统的欢迎仪式,迎接我们。在三楼的客舱演艺大厅,欣赏着异国红顶艺人的表演。那漂亮的面孔,那婀娜多姿的身段儿,那优美动人的舞姿,吸引了游客的眼球,赢得了一阵阵欢呼的掌声。下半场是民族歌舞表演,更具异国风情和少数民族特色。游船里,洋溢着民族大团结的氛围,彰显着诗一样的美妙画卷。

  来西双版纳,一定要去傣族人家家访,这也是我西双版纳之行的一个课题。

  次日上午,我们来到了曼洒村寨。一位傣族的姑娘接待了我们,首先来到了“曼洒傣家大佛寺”礼佛,这座佛寺,有1300年的历史,由此可见,这个村寨,信仰佛教历史悠久,百姓的信仰虔诚浓郁。

  眼前这位只有高中水平的村寨“文化代表”,给我们讲解了傣族人家的民风民俗。她说:傣族人家的小孩6~7岁的时候,便到寺院修佛及学艺,它的民俗是“文化传男不传女,财产传女不传男”,也就是说这里是女权社会,女子在社会有地位,在家有至高无尚的权力。来这里礼佛的人,对信仰比较虔诚,对佛非常崇敬。这也许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基础吧。

  “文化代表”,把我们领到了她家的吊脚楼。这是第二代的吊脚楼,材料是木质结构,不像第一代的竹楼。一层是没有人居住的,养一些牲畜或放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同时,傣族人怕感染风湿和蛇的侵袭,所以都住在二楼。

  踩着木制的楼梯,我们来到了二楼客厅。坐在竹制的矮凳上,品着主人的自制茶水,听她讲起傣族人的历史以及风俗趣事。一个多小时的讲解,我对傣族人的风俗习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下楼后,我们又去村寨的制银品加工厂,亲眼目睹银首饰的制作过程,我为傣族人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为少数民族银文化历史的传承而钦佩。

  中午时分,我们离开了傣家族村寨。坐在车上,看到街上金黄色主打色调的建筑风格,看到街上一排排椰树和槟榔树,让我对这个边陲小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傣文化的历史又有新的认识。我深深懂得,对于的少数民族的文化要充分的尊重,要弘扬优良的民族传统,找到历史的融合点,更好地发扬光大。

  短短的四天版纳之行,我百感交集,我心潮澎湃,我沉醉黎明之城,我更加喜欢美丽的西双版纳。

乡情的散文9

  于酒,我自是不敢说贪好,但兴致来时,也每每会烧几样小菜,或浅尝轻泯,或索性约上三俩好友呼杯换盏,不求大醉,唯想一品酒入喉肠后心里那团烘烘暖意,至少,我觉得,酒,且不论它香浓几许,亦莫论它价高几何,有一种感觉铁定是尝过酒的人都无法抗拒的——喝酒时的那种飘然、那种神怡、那种带着温软将身心全部释放后的回归!

  收入的原因,我喝酒不多,更不追求酒的档次。先早在乡下时,喝的是那种零售七块钱一瓶的扁瓶信州春,更早时,喝的还是信州春,却是圆瓶装的,约略记得,那种酒约莫售价四块五毛钱,甚至还记得,我父亲50寿宴上用的酒就是那种圆瓶装的信州春酒,52°,性甚烈,但口感极好,寿宴时,一大桌外地来的战友把桌上两瓶份内的喝了不算,还让管酒的相帮端来整半箱子酒,一个个喝的酩酊大醉。在我的记忆中,那次醉酒,在我战友群里应该是最厉害的一次,原因其实很简单,父亲50岁时,正是我从部队退伍回来后的一个礼拜,这般战友在杭州喝了三年客乡酒,乍一回来,突然有了乡味,地道的信州春酒,怎不让我们这般离乡太久了的孩子大胆放纵!

  这一回,我便隐隐有所察觉,酒里,其实一直是裹着乡情的。

  前不久,我生命旅程里第一次收到了一份价格比较高昂的礼物。三清女子文学会的毛姐让会里的吴苹苹给我送来了两瓶酒,说是我来饶半年了她一直难得有空和我聚聚,碰巧有人送她几瓶酒,便让人给我送来,毛姐说:“红粉送佳人美酒赠文士,”两瓶酒,算是为我接个小风。毛姐的礼物本来就给了我一个欣喜,打开一看,透明塑钢外壳里的酒瓶更是让我狂喜,酒瓶通体晶莹透彻,不含一点瑕疵,西湖浮屠造型,显然也煞费了设计者的一番苦心,圆润、修长、丰满、这一堆用来形容女性风姿的词汇,用在这儿一点也不会觉着不妥,瓶儿上的篆书“信州春”,更极具上饶男人的清秀和上饶女人的温婉,一瓶酒,满透出了雄性的刚、阴性的柔、儒家的圆。上饶人的兼容,上饶人的通达,居然被这一用来装酒的瓶儿表现了个透彻,着实让我啧啧赞叹了一番。瓶里的酒,则清澄似欲化未化的冰凌。不用开盖品尝,单是看着,已经有些微醺了。这时,我已经清晰知晓,毛姐送我的这两瓶酒该是多么价值不菲了。

  与毛姐相识,是因为文字,与毛姐相处,更是缘于文字。一年前,我的一篇《苍凉陈坊》的小文章,竟无意间勾起了原是陈坊人的毛姐共鸣,于是,我与毛姐有了交流,之后,蒙其抬爱,我还在她们文学会小住了一段日子,只可惜,我终于是个不愿离开山水乡村的懒人,不久,我便在对妻儿的不尽思念中为自己找了个借口,把自己骗回了远离饶城百公里外的山村。那时,毛姐说:她有些抱歉,没有让我能在饶城扎下根的条件;而我知道,其实是我辜负了毛姐,我对文学的理解和创作上的能力实在还帮不了毛姐的忙。

  我始终不敢以文人自居,毛姐却显然总是把我以文友相待的。在今年一次小聚中,毛姐就直白说:怎能没有酒,怎能不喝酒?嵇康、李白、陶渊明、苏轼、欧阳修……哪一个不是一身酒香,文字里也多得是满篇酒味,所以,但喝无妨,不但该喝些酒,还应该尝试也能达到斗酒诗千篇的境界哩。她自己不喝酒,却一直是舍得请文友们喝酒的,而且,她看着文友们喝酒时的神态,也从来都是带着欣赏、羡慕的眼神。

  这也难怪,果然文人大都好酒。嵇康骨格清奇英俊潇洒,却一生放浪形骸与酒为伴,其《与山巨源绝交书》等千古绝唱不仅让读的人分明觉出酒味,那通酒后绝骂,更能让人全身血脉沸腾,为其高尚人格和伟大情操而震撼;陶渊明洁身自爱,宁东篱采菊躬身稼田也不为斗米折腰,可无酒,他怕是也难清心,是以,“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他便欣喜若狂,有酒,则陶公方能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名篇传世……

  酒,从来都是能让人心机洞彻灵感频来的。饮酒后那份毫无拘谨羁绊的心境,正如幼年时躺在母亲的怀里一般,心情绝无杂芜,“此生不屑事权贵,只将醉身付老庄”的嵇康也好,“天子呼唤犹不应,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也罢,还是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欧阳公……一个酒字,酣畅淋漓地把他们的洒脱豪放表现个极致。

  我却有个发现,历史上与酒瓜葛最紧的一干文人大贤门,通常都是在仕途受挫之后才真正痴迷于酒的,嵇康是不屑于仕,陶渊明是不满于仕,李白是不合于仕,苏轼、欧阳修等都无一不是在仕途遭斥后迷恋了酒。于是,这些无意眷恋官场的文士们,不但成就了他们的文章大事,也塑成了他们的酒事。“不慕凡尘笙箫舞,唯羡旷野有空灵,半壶清酒当车马,一路逍遥到天明。”酒,居然成了躬送他们回梦里故乡的车马,让他们并未真正抛开世俗的心得到抚慰。是的,疲惫了,倦怠了,还有比生养他们的家乡更好的去处么?又有什么地方能比家乡更让人觉得温馨可靠!亦唯有生养过自已的故土,才能让自已心境澄明,无圬无垢。可叹,家离他们偏偏总是太远,他们只能籍酒酣醉,在醉梦里回归家园。

  当然,这时,如果有盅家乡的醇酒,那么梦回故乡就更近了。我便有这种感觉,当兵时也好,在义乌飘荡的几年也好,那会,想家想得苦了,便花钱买醉,且买的大多是家乡的醇酿,四特、全良液,最多的还是信州春,有乡人回乡,也千叮万嘱要其莫忘带回一两瓶家乡的信州春,因为“信州春”来的亲近——我们本就信州人,信州春,恰恰能让我们在醇酒的缠绵中找到家的味道,让我为它乡风尘渍重的心灵得到片刻轻松。

  文人尤累,丰富的情感和满腔抱负注定他们要饱受侵扰,因为,这个世界太于噪杂太于现实!一位影响我生命的知己曾与我就中国文人的避隐和嗜酒做过探讨,他说,他认为那是文人们源于无奈而选择的逃避。闻及此,我无语。我不得不悲哀地从心里接受知己的论断,然而,我也无法不认可文人这种用避隐和嗜酒的逃避方式,的确,他们本来就是别无选择,难道,我该去赞同他们抛却骨气随波逐流么!难道我该认同那些用虚伪堆砌一通华藻去换取荣华的行径么!嵇康等先贤都醉了,醉得可以敞胸露体与天地相通。

  我以为,这种境界是舒畅的,最少,那一刻,他们不需为任何事情骚扰,能尽情将自己的灵与肉尽付于自然,不需焦躁,不需自抑,就像久别家园的游子回到梦魂萦绕的故乡,有的只是无尽的亲昵和尽情的释放,自己早已不堪重负的四肢百骸,就此洗得一个轻轻松松,这有何不好!何况,接着,他们还会趁此一刻难得的洁净写下一篇篇可以流芳千古的干净文字,这,即便是逃避也逃得极有价值!

  酒,原来始终都有着促人回归之效的,让人卸却重负轻易归家。突然明白毛姐送我“信州春”之意了,原来,毛姐果真是把我当作文人相待的,除此之外,我想,送我信州春酒还有一层深意:毛姐是嘱我莫忘故土,本性长存。这两瓶酒,我想我是舍不得开了。其实也不用开,这用哺育了七百万饶信人民的信江水酝酿的美酒,还能不香甜甘冽么!

乡情的散文10

  晨曦微露,我被梦想唤醒,走在去厕所的走廊上,淡淡的雾气氤氲整个村庄周围,清冽的空气里有淡淡的拖鞋味,迎面而来的风里,依然带着丝丝的凉意,可能是昨晚了一整晚雨的原因,让人格外清爽,知名或不知名的鸟儿已经在叽喳欢唱,仿佛要把酣睡了整个晚上的村庄从拖鞋堆中唤醒。

  第一次目睹跟我们共度十天漫长光阴的孩子们,孩子们排排站,犹豫麦田里的小麦一样,你就好像置身在麦田中,充当他们的守望者。此时,继续站在麦田中的我,感到我和我的同伴无比的高尚,想想开班仪式过后就要为人师表了,为人师表,祖国后花园最伟大的守护神听首歌吧!呃,看首歌吧!!来自李健的『风吹麦浪』。

  远处蔚蓝天空下

  涌动着金色的麦浪

  就在那里曾是你和我

  爱过的地方

  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

  吹向我脸庞

  想起你轻柔的话语

  曾打湿我眼眶

  嗯啦嗯啦

  我们曾在田野里歌唱

  在冬季盼望

  却没能等到这阳光下

  秋天的景象

  就让曾经的誓言飞舞吧

  随西风飘荡

  就像你柔软的长发

  曾芬芳我梦乡

  嗯啦嗯啦

  远处蔚蓝天空下

  涌动着金色的麦浪

  就在那里曾是你和我

  爱过的地方

  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

  吹向我脸庞

  想起你轻柔的话语

  曾打湿我眼眶

  嗯啦嗯啦

  我们曾在田野里歌唱

  在冬季盼望

  却没能等到阳光下

  这秋天的景象

  就让曾经的誓言飞舞吧

  随西风飘荡

  就像你柔软的长发

  曾芬芳我梦乡

  好听吗?听话,看到这就把耳塞带上,听听这首歌,也允许你跟着哼两句,但不能跑调,绝对不允许您跑调。

  开班仪式过后,祖国的花朵们回到教室上课,我去围了个观,教室不是我的主场,运动场才是,所以我上去逛两圈,高年级的班里有几个大佬坐一下就闪了。回到后勤组,帮忙煮了个饭,吃完睡了个觉,睡醒了又去帮忙煮了个饭,边吃着美味佳肴边讨论着南海战事,滴答滴答时光在飞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