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山贻湛法师诗词赏析

时间:2022-12-07 06:22:14 诗词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还山贻湛法师诗词赏析

  《还山贻湛法师》作品介绍

还山贻湛法师诗词赏析

  《还山贻湛法师》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12首。

  《还山贻湛法师》原文

  还山贻湛法师

  作者:唐·孟浩然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

  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

  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还山贻湛法师》注释

  1、湛法师:李景白曰:“湛法师,疑即僧湛然。陈思《宝刻丛编》卷三引《复斋碑录》:‘唐裴观德政碑,唐贾昇撰,僧湛然分书,开元八年立,在岘山。’而本诗中有‘墨妙称古绝’之句,可见湛法师精于书法。”(见《孟浩然诗集校注》)此说供参考。

  2、观此身:指观自身之正因。佛教称人虽有灵觉之性,而为烦恼黑暗所蔽,无了解诸法之力,故当观自身之正因,使灵性得显。

  3、心:指首二句“闻理”与“欲观身”。迹:指己之行事,即下句“崎岖多在尘”,与世俗相周旋。因“心”与“迹”相矛盾,故谓两者不能兼遂。遂,成。

  4、《无量寿经》下:“普为十方说微妙法。”佛法体幽玄,故日微;绝思议,故曰妙。

  5、清净因:《圆觉经》曰:“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本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俱舍必:“远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故名为清净。”全诗校:“近本无以上二句,下有喜得林下契,共推席上珍,念兹泛苦海,方便示迷津四句。”

  6、烦恼:《智度论》七:“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泛指一切与佛教宣扬的宁静、涅槃境界相对立的世俗欲求、情绪和思想活动。佛教认为烦恼是人生诸苦的直接根源。业:梵语称“羯磨”,造作之义。有身、口、意三业。总指一切身心活动。

  7、殷:盛。

  8、疑义:疑间难解之义理。陶渊明《移居》:“疑义相与析。”

  9、清真:清纯本真。

  10、墨妙:精妙的书法。古绝:古代少有。

  11、“平石”句:琴砚置于平石之上。

  12、冥灭意:全诗校:“一作意冥灭。”不见一物曰冥,绝诸相曰灭。

  13、海鸥驯:此谓无欲念,则可与海鸥为友。

  《还山贻湛法师》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还山贻湛法师》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59_12還山贻湛法師孟浩然

  幼聞無生理,常欲觀此身。心迹罕兼遂,崎區多在塵。

  晚途歸舊壑,偶與支公鄰。導以微妙法,結爲清淨因。

  煩惱業頓舍,山林情轉殷。朝來問疑義,夕話得清真。

  墨妙稱古絕,詞華驚世人。禅房閉虛靜,花藥連冬春。

  平石藉琴硯,落泉灑衣巾。欲知冥滅意,朝夕海鷗馴。

【还山贻湛法师诗词赏析】相关文章:

春遇南使,贻赵知音诗词赏析05-02

《山行》经典诗词赏析12-09

夜宿山寺诗词的赏析12-07

与诸子登岘山诗词赏析05-02

描写山的古诗词及赏析05-01

商山早行的诗词赏析12-09

望天门山的诗词的赏析12-09

《商山早行》的诗词翻译及赏析04-04

《独坐敬亭山》诗词赏析解读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