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而美为题的文章

时间:2020-10-09 12:36:23 文章 我要投稿

因水而美为题的1000字文章

  从西陵二路横跨三江、经过西坝再横跨大江至江南点军的这座至喜长江大桥是宜昌今年刚建成通车的第6座长江大桥,这座桥除了是至今为止宜昌市政建设的投资之最,主跨838米的大江主桥是世界第二座钢混结合梁悬索桥之外,还是替代葛洲坝的坝顶公路,保障三峡工程安全运行的重大战略项目,属于长江三峡后续配套工程,因为对确保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座位于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2.7公里处的大桥也被称为反恐大桥;同时该桥位于中华鲟核心保护区范围之内,设计中采用一跨过江方案,不在水中建桥墩,既可以让中华鲟洄游不受影响,也保证了长江航道不断航,于是又被称为生态大桥。

  走上这座全长3234.7米,由大江桥、三江桥和南北引桥共同组成的至喜长江大桥的上桥楼梯时,不由得想起了媒体上传播的一些故事。说的是这座大桥规划之初,有人建议简单的延长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仅连接宜昌主城区与西坝的葛洲坝三江桥即可通达江南点军,但考虑到中华鲟的产卵区恰好位于大桥的正下方,所以方案被否。后来,后移的桥址因江面太宽需在江中架设桥敦,依然会对中华鲟的繁殖造成影响,所以再次被否。最后采取的这套一跨式过江方案,由于施工难度增大,投入也就被迫增加了约2亿元,有关方面最终批准了新方案。

  其实故事根本不是这样的。首先,葛洲坝三江桥原本就是工程用桥,后来改为民用是因为宜昌当时没有能力再新建一座新的大桥不得不沿用至今;而现在既然要重建,桥址自然要后移;另外,有关中华鲟的洄游受阻的课题早在葛洲坝工程完工以后就矛盾显现了,位于小溪塔的我国首个因大型水利工程兴建而设立的珍稀鱼类科研机构中华鲟研究所至今已累计人工繁殖并向长江放流了多种规格的中华鲟近500万尾,有效地补充了中华鲟的种群数量,使得这一珍稀物种不会因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的'建设阻断其洄游通道而灭绝。所以,为中华鲟让路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走在那座2015年合龙的由葛洲坝五公司承建,主跨跨度210米,宽33.5米,双向六车道的新三江桥时,想起了以前在桥下经过经常所看见的复合式牵索挂篮施工技术,就是不知道施工方在这座桥上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张拉和压浆技术,以保障预应力的施工质量;而在同类型桥梁中,他们所采用的单个节段重660吨且左右不平衡在国内也属于首次。莫名其妙的想起了2010年那个率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点军庙咀长江大桥选址地调研大桥前期准备工作的宜昌前市委书记如今还不知道在哪里吃牢饭。

  红色的塔柱、银色的箱梁、黑色的路面、白色的斜拉索,在从西陵二路上桥处走向一江之隔的西坝下桥处的大桥人行道上的那一天,正是宜昌因为雾霾而经常在全国重度污染榜上有名、甚至有一天名列榜首的时候,不远处的老三江桥有些朦朦胧胧的,更远一些的葛洲坝三号船闸在黄色的雾霾中就看得更不清晰了。想起了憧憬中的“江穿城、城镶山”的峡江美景,想起了大桥因此而得名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人至此而喜”的那幅鼓吹中的城市画卷就有了些好笑。

  有趣的是,从筹建到动工,就连国家发改委的批文上,这座长江大桥一直都是以宜昌人所熟知的西坝庙咀长江大桥而命名,可不知为何,有关方面的领导却被一些专家学者说服,相信了宋朝的那个大诗人欧阳修专门为至喜亭所写的《峡州至喜亭记》里的话:“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以为行人之喜幸。”说的是川江上的船工们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历尽千辛万苦,出峡抵达宜昌之后心情舒畅的真实描写,头脑一发热,大桥因此而改名,这就是典型的领导决策。

  不想就是一个庙咀、一个至喜,大桥名称之争却引来各方的无数的责难,综合说来,大家都认为宜昌的桥还是应该多考虑一下宜昌本地人的感受,也要有些本土文化。西坝庙咀不仅宜昌人知道,连长江上下游的不少人也知道;欧阳修的那座修建在西坝的至喜亭早就无影无踪,而上个世纪宜昌的那家农用车生产厂家就是用的是至喜的牌子而最后垮掉了的。所以,只要提到至喜,就会让人联想起三游洞那个丑得很的亭子和那家早已垮掉的企业,加上至喜还有“窒息”的可能语误,大家的一致看法是,谁决定把庙咀长江大桥改成至喜长江大桥,一定是脑壳被驴踢了!

  想到这里不禁哑然而笑:有人为此辩护解释说,庙咀是个小地方名称,名称过土,登不上大雅之堂,可笔者其实早就提议过,将这座长江大桥命名为峡州长江大桥,一则高大上,二则名称响亮,三则从江南飞跨西坝进入城区而来的这座峡州大桥恰好穿过西陵二路,接着了这座城市外环线上的峡州大道,那就是顺理成章,可惜提议最后没人理睬,这就是本土文化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