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堂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3-03-09 12:10:54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新课堂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是门大文化。从古希腊数学发展至今,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数学教学就是要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的丰富文化资源,实现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和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重知识,重结论,忽视蕴藏在其中的情感因素,人文价值,表现为教学中过于直截了当。新课程标准将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写了进去。课堂文化建设也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教学 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最新课堂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一、 教学重心要转移,多互动,少指令。

  灵动课堂的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学生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所以,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教学课程标准》所言“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它必然基于情景,给予学生的经验的,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与交流的。这就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在范围,题材和呈现方式上更多地反映社会现实,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数学的现实和历史,这就要求数学的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是“对白式”的,而不是“独白式”的。

  当前,对“学生主体”谈得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而缺乏操作层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仅此而己,实际上是把“主体”虚拟化、抽象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而常见的数学教学却是匆忙地将具体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转化为“用符号表现的专门知识。”这正是杜威坚决反对的把“学生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为此,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

  数学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要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二、数学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还应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允许错误,不要责怪。增加鲜活内容,减少机械作业。

  比如:教学梯形的面积. 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探索能力,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动手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自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首先让学生猜想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再通过“拼、剪、割”的动手操作活动,看一看能转化成什么图形,然后学生思考讨论:想想转化的图形与原梯形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讨论,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主动操作、讨论,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达成了教学目的。

  三. 在数学教学中凸显灵动课堂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现象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问题情景,问题情景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见度越高,问题激活思维的程度就越好。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沟通知识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发现,使学生对数据的整理有深刻的体验,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具体有以下特点:

  1、以生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位教师的课都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教学内容更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

  2、以问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3、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总之,构建生活化的灵动数学课堂,就是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了他们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就能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最新课堂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0-31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2-11

英语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2-23

构建高效课堂心得体会01-24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2-07

学习智慧课堂心得体会12-14

学习卓越课堂的心得体会12-14

化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2-14

学习高效课堂心得体会09-18

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