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4-01 03:41:02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是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是现代人才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体正常学习、生活与成才,而且还影响到我国新世纪人才群的总体质量,影响到“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实现,影响到中国综合国力能否有效提高,影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料,欢迎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开展严重不足

  根据教育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调查可知,在诸多的高校中这个课程多数被定性为选修课,学时数不高。根据这些学时分配,教师只能围绕着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自我意识、大学生的学习,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恋爱与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开展,一些心理知识无法在课堂上过多涉及。高校也并没有真正地将其纳入到课程体系建设中去,与其他公共课的地位相比,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所得到的重视远远不够,心理健康课程的课时不够容易,导致师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少师生认为心理健康课程的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教学教得不认真,学生学得不认真,这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教学方法偏重于知识型内容的传授,且教学方法单一

  在高校,很多专业课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依照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单纯的.知识教学。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是不同于专业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具体的技能和本领,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目前,教师们往往采取专业学科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表现为过多地给学生传授心理学概念、原理,注重其系统性。在教学方面,由于课时和学生选课人数、场地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是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有些教师虽然使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形式上看起来很丰富,很多样,但以教师为中心的本质没有改变,教学主要以讲授、提问、论证的方式进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形成了对立,学生感觉枯燥,没有新意,参与程度不高,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三)任课教师教学业务有待进一步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不同于学校其他的教育教学工作,它的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需要具有真正专业化水准的教师,据调查,实际教学中,真正能胜任此课程的教师数量却很有限。部分教师专职人员是半路出家,通过自学而来,没有经过全面的、系统的学习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且没有临床实践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这就导致有的任课教师心理学专业知识贫乏,照本宣科,讲授的案例大多来自书中,缺乏鲜活的生活案例,不能够结合临床实践将具有应用价值的、并与学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深入浅出的阐述表达,理论脱离实际,不能达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目的,也没有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宗旨。

  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A.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1.人际交往问题

  现代大学院校,被誉为“小社会”.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形成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能够灵活处理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实际上人际交往是一种心理上双向互动,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那么,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出现了,“如何建立顺畅和谐的人际关系”. 但是大学生个性特征不同,青春期固有的敏感和冲动,待人接物态度不同,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各种难题,从而产生焦虑、烦燥、困惑、甚至仇视社会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自由成长.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交往需要是指一个人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需要,它是精神需要的重要内容.某高校一位大学生,竟离校出走,消息全无.原来这位大学生一连多日都呆在一家网吧里和网上的人倾诉苦闷.因为在现实世界中,与同学交往平淡而倍感孤独、压抑找不到真正的知心朋友.只能在网上倾诉.

  2 学业期望问题

  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任指导者,但是大学生本身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就是学习的自主性,所以大学生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学习内容的很大转变,这些大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评估.大学里的学习成绩会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甚至影响到学生们的未来,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的这些压力,也容易激化固有的矛盾.

  3 求职与择业问题

  这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 在进入社会时,他们经常面对很多的困惑和担忧.比如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能够适合自己,如何长远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求职时要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这些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忧虑.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意识导致了思想体系里价值单一取向、很多不合理的.职业歧视也屡见不鲜.毕业生和家长的期望大多是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到热门行业,并从心里抵触蓝领文化.这样就造成了部分行业人才过剩,部分行业人才短缺的社会现状.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矛盾心理、依赖心理、自傲心理、畏惧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等等方面,并通过很多的情绪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就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征息息相关,也与当前整个社会就业环境有很大关系. 部分大学生就业心态变得狭隘,择业的多样化和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

  B.针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相应的措施:

  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机制

  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巨大心理负荷的大学生,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

  加强校内宣传橱窗的建设,广播电视、校园网等的建设力度要加大,广播电视和校园网要面向大学生群体,多展示学术知识和高层次的文化知识.开展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建设好集服务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等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规划、建设好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首先要加强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其次要加强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是指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领导与教职工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应该设置校长信箱、心理咨询信箱,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进一步丰富同学的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素质.再次可以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建立校、院分层次管理体系,开展学生的社团特色活动.

  2.加强系统的管理制度

  通过院系领导、辅导员、学生团体、班级干部等多层次管理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长效维护管理。目前不少高校没有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考核机制,而实践中的许多漏洞,大多是由于缺乏制度的保障.应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如心理咨询人员的进修制度和培训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和正规的发展.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关键场所,理所应当地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高校应该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分保障课程的学时和学分,不能出现把心理健康教育课流于形式的现象,要充分保障这门课程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教学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分析自身和同学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在课程的考核中,除了看学生的成绩,还要重视学生从课程中收获了什么,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技能,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开通精神健康就诊绿色通道,并邀请专家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讲座.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渐复杂,特别是涉及围绕大学生根本利益的各项改革 措施的实施,使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和负担越来越重,严峻地形势和挑战不可避免地会生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待疏导和调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和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虽然早已蕴涵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当中,但系统的研究却真正始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尤其是在 2000 年以后,国家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愈加重视,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对其进行明确规范并加以 正确引导,为全面顺利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关心、学校加大资金投入的情况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逐步由形式化、随意化、简单化、陈旧化向规范化、常态化、专业化、科学化过渡和发展。 即便如此,在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高校认真加以探索和研究,以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 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教育涵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成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想深入地去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首先就要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标准以及重要性。

  2.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戴尔·卡耐基(Dell·Carnegie)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们的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5%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机关系。重视心理健康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且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事实上心理健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因为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之间到观点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心理建康也就有不同的认识。

  精神病学家孟尼格(Menniger)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有满足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兼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合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令人愉快的气质。”然而,心理学家英格里希(H.B.English 1958)给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人在那种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力,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社会学作者玻肯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种社会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自身带来快乐。

  综上所述,通常可以把心理健康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界定。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高校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也是维护和增强心理素质,提高社会能力,预防和消除心理疾病,使心理处于最佳状态的一个科学领域。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总之,心理健康是一种合乎某种社会水准的行为,一方面个体的行为能被社会所接受。

  另一方面,它能为个体本身带来心理上的自我完善和积极的发展。

  2.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

  国外学者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体现在:美国学者坎布斯(Combs)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四种特质:积极的自我观、恰当地认同他人、面对和接受现实和主观经验丰富。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和米特尔曼(Mittelman)曾提出测量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十条经典标准:包括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是否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生活和理想是否切合实际等。国内学者郭念锋在《临床心理学概论》一书中归纳提出十条标准:周期节律性;意识水平;暗示性;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活动耐受力;心理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自信心;社会交往;环境适应能力。

  综观不同学者的观点,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大学生特定社会角色的要求,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第一,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大学生在学业期间要懂得珍惜时间,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大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每天过的既充实又愉快,不要在碌碌无为中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要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学习中体验到获得知识的快乐和满足。

  第二,具有正确的自我认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与体验。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客观的评价自我,接纳自我。既不要妄自尊大而做自己理所不能及的事情,也不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胜任工作。

  第三,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的能力和正确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能力。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在环境改变时正确面对现实,对环境做出客观公平的判断,而不是怨天尤人。大学生要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并且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是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协调一致。

  第四,具有控制情绪和善于交往的能力。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使自身轻松愉快,为人处事不会轻率急躁,善于调整和保持良好的情绪,拥有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才会有幸福感和安全感,乐于结交良师益友,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善于与集体保持协调关系。

  第五,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和符合年龄特征的行为。人格是指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言行能够一致,知道自己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并且能够为之付出行动。另外,言行举止要符合所处年龄段的特征,不可过于幼稚或老成,甚至过分依赖他人。

  总而言之,当具体判断一个人心里是否健康时,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看一个人的言行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比较全面客观的判断,而不是用某一个标准去生搬硬套。

  2.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根据教育部2002年4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是大学生认识自我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2)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是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4)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从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概括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及心理与行为的训练辅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学者和机构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地去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可以借鉴的资源,当然由于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不同,有些结论还有待检验。

  3.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191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就把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列入了大学法案。1931年之后,日本多次召开全国性的大学生心理保健会议。195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召开了第一次国际学生心理卫生会议,从而使得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在全世界得到极大的关注。继而,许多国家相应地在众多高校内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为无数的大学生预防心理疾病和解决心理问题做出了贡献。国外的一些学者在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心理咨询等论著中阐述了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考政策的改革和大学连续的扩招,大学生打架、自杀、患抑郁症等事件频频上演,因此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中有些学者认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虽然早已蕴含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之中,但系统的研究却开始于1980年代中期。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学心理健康取得一些成就,学术界一致认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这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石国兴教授认为,目前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著和教材可谓汗牛充栋。应该说,这些专著和教材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特点,讲授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传授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3.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当今时代已然是经济水平加快发展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一些学者根据各自的经验和体会,从而展望心理健康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刘世清归纳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四大发展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认定的职业化、高学历化取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综合化、途径的多样化与整合化取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养的专业化、实践化与研究化取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取向。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研究起步于从1980年代中期,到现在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樊富珉(2002)对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观点是面对21世纪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进一步发展,并总结出九大发展趋势: 第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渗透在教育、人才观和学生观中,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在要求;第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一个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第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一个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第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将从补救性为主转变为发展性为主;第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将从学生转变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学校环境;第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将从人格辅导扩展到学习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第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将从心理适应教育转变为潜能开发;第八,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将从个别辅导为主转变为团体辅导与训练为主,网络等新技术将被广泛采用;第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将从兼职为主转变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

  4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4.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虽然国家曾经下达过许多官方文件要求各大高校重视大学生健康教育,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但是一些高校只是在形式上建立了学校心理咨询室,实际效果却是非常有限的。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成了皮囊,内在却没有真正解决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他们就让学生做一做心理问卷,然后进行一些简单的心理测量,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心理问题的所在,给学生也没有实质性的建议。

  第二,多数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设置不规范,机构隶属关系不明确,成了无人管理和无人监督的机构。而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综合的系统,这就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各个学科之间也要相互协调、相互渗透。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中的从事心里想咨询和辅导的人员兼职居多,有的咨询师并不是专业人士,而是经过短期培训之后上岗,并没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熟悉心理辅导的方法和内容。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和针对性很强的课程,但是某些高校设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陈旧,上课枯燥无味。心理健康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老师在课堂上按照课本一节一节的讲授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而没有真正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根本没用,没有必要去上课,因为觉得老师讲的太过于理论化,抽象化,并不贴切实际,到最后还是考的书上的一些理论知识而已。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各学科相互协调以及各学科的全面渗透。然而部分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孤立化教育现象,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几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显然力量不够。单是依靠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在现实工作中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让,怕麻烦的现象时常发生,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部署,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落到实处,整体的教育力量尚未充分发挥。

  4.2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否有效合理的实施,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是否正常的发展。综观上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各大高校进行有效的解决。

  首先,各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应专款专用,要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配备必要的场地设施、仪器设备、 图书音像等参考资料,并不断补充更新。心理健康咨询师和辅导人员要认真负责地为每一个前来进行咨询心理健康状况的大学生进行治疗,不能马虎对待,要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次,高校必须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领导小组,实行领导负责制,遵守小组提出的相关规章制度。另外,高校应招聘对口专业和有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聘用的心理咨询师专业知识必须过硬,还应持有心理咨询师证。要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工作体制。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要与时俱进,一方面需要心理教育专家们编写出符合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教材。另一方面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应严格管理心理教材的出版,避免功利化倾向。学校仍需通过举行各种专题报告会、讲座、运用广播电视、校报橱窗等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师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创新。心理健康教师的讲授不仅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课程的需要,也要重视大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及开发。

  最后,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整体教育之中,利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紧密联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要发挥学生会、学生干部和相关部门的作用,建立宿舍、班级、学院一体化的工作网络,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训练、辅导、暗示、感染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5 结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基础工程、系统工程和创新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既是以前的应试教育遗留给我们的问题,也是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国家教育各级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在全面分析、把握和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和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真思考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途径。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容应对心理困扰。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智力发展和塑造优良品德。最后,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开发学生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由于笔者的研究能力及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限制,本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尚且浮浅,有待深入,提出的各项具体措施还不够全面和成熟,在实践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考察,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探讨,加以总结和完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相关文章:

分析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低效问题及改善方案论文05-12

分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04-12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论文05-12

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5-11

招聘面试存在的主要问题11-17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05-12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调查05-1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05-09

0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对策论文04-12

留学申请的推荐信存在的问题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