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哉“小红锤”?

时间:2016-10-22 11:52:28 原创文学 我要投稿

安哉“小红锤”?

某日,一群辽宁大连的游客去台湾旅游,已经游览完毕正准备高兴地回家,大巴车在去往桃园机场的路上突然燃烧——由于无法及时打开车门,那么多活生生的生命不能逃生!(除了老人其中还有可爱的儿童),就这样葬身火海,令人惋痛不已!

如果我们没健忘,不久前的某年,上海也曾有“公交车”燃烧一事,只因车窗密闭打不开,导致烧死若干乘客悲惨事件……

这种情况据公路报道也屡见不鲜。

其后,北京及国内多地的公交车吸取教训,在密闭的车厢里悬挂一把“小红锤”,以备意外时刻“砸碎玻璃逃生”,——再此后,这把小红锤迅速“流行”至各地。

——关键时刻使用这把“小红锤”真的可靠吗(?!)

这把绑在车上的“小红锤”,看起来很可笑(与现代科技和时代很不匹配),很原始,很笨拙,很无奈、很荒唐…… ( )

——真的再没有好办法了吗?!

2003年“非\典”在北京流行,绝大多数是通过呼吸互相传播的。其中,细窥一个细节:就是公交车密闭导致大量传染(拥挤的地铁也有此问题)(我说这话是因为我当时在现场,每天乘公车上下班的亲自观察。)

公交车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全部密闭了?为什么?是生产厂家的原因?还是用户的需求?(其他大型运载旅客的大客车也如此)科不科学合不合理?如果科学合理,私人轿车为什么不学它?而都留有可以摇开的玻璃窗?如果大型客车密闭合理科学和人性,那么,为什么驾驶员的那个窗口可以打开?(驾驶员需要呼吸新鲜空气,而更加拥挤的乘客不需要了??)

据我观察,大型客车制造的车窗全部封闭,产生于90年代之后。有三个主因:

一,日益增多的私人运输订户对厂家提出的制造要求(最初是为了免偷防盗减少车门与密闭起来车窗),其后大中城市的公交车也订这种车(并公交部门订车并没提出制造的异议);

二,随着“空调”车数目的增加;

三,生产厂家减少一两个车门可以缩小成本的利益驱动。

迁衍此后,市内公车、长途大客车等等,统统“密闭车窗”!(在此以前建国后的几十年里,大型的.公车都是三个门,并所有的车窗都是可以随时由乘客打开的,手拉动式的,这是完全正确的)直到多次事故反映出这个问题的危害与严重,——但至今问题仍悬如剑。

——应迅速改革我国一切载人客车车窗的设计,并建立新的《载人客车产品安全设计规范》硬性要求。凡是运营的客车(含大、中、小等各型),一律制造可以由乘客手动的,并且每一个座位旁可以随时打开的车窗(不可一辆车只有2扇窗户可以勉强打开)。

——另,现在不少公车、特别是长途运营的大客车,只有一个乘客上下车门,一旦发生意外引起燃烧等事故,人多门少很难逃生,非常危险!而且现在的车身越来越长,载人数量越来越多,上下车速度受到严重阻滞。所以,必须恢复为最少2个车门,最好3个,并意外关头可以由乘客手动打开逃生,(现有的一个车门仅仅是为减少司乘人员,缩小成本,加强车的防盗性等,仅仅保障了承运方的“单方利益”,没保障乘客利益)。

以上不能够仍以“空调车”等理由,继续采取密闭。而所谓“空调”“节油”等一切理由,一切跑运输户的需求,比起天大的乘客生命安全来,都是小小问题(!!)

现有的城市大客车、公交车、长途车、载人小客车等,应迅速退役(或回厂改造)。

最后,从人性化和健康角度说一句。密闭的公车,对于老年人,有疾病者,特别是心脏、脑血管、肺部疾病等,以及孕妇,婴幼儿,儿童,体质较弱的乘客都非常不利,甚至长期下去对所有乘客健康有害(你看,有限的污浊的空气你呼出来,我吸进去,整天循环不已) (而事实操作上绝大多数的“空调”车,为节油根本不会经常开空调,形同虚设,无法及时循环车内空气)。此外,我们国情里的城市公车,城际长途公车等,几乎全部长期超载,百分之八九十情况下拥挤不堪,根本不能仍按制造设计的座位来计算人数,或计算人均空间与空气占有量(要时时考虑我国的人口与大量惊人的流动量!)

【安哉“小红锤”?】相关文章:

1.锤子锤蛋锤不碎作文

2.壮哉,曹操

3.谢觉哉名言

4.玩流星锤作文

5.锤子锤蛋的作文

6.学习比锤绕口令

7.美哉,嘉兴名家散文

8.天负哉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