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采茶戏-生活杂谈

时间:2018-06-14 12:11:37 杂谈 我要投稿

吉安采茶戏-生活杂谈

  二人台流传于内蒙古西部及山西、河北和陕西部分地区,相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各地的二人台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人们通常以呼和浩特为界,分为东路和西路。西路二人台最初叫“蒙古曲”;东路二人台初名“蹦蹦”或二人台。东路和西路二人台,经常演出的剧目共有100多个。《回关南》、《拉毛驴》、《摘花椒》、《卖麻糖》、《兰州城》等,是东路独有的剧目。西路二人台有《打金钱》、《打樱桃》、《打后套》、《转山头》、《阿拉奔花》等剧目。

  二人台的表演形式,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表演唱。二人台的唱腔相当丰富。西部吸收戏曲和蒙族音乐营养较多,如《走西口》的`唱腔已向板腔体发展。唱法主要有真假声结合和高打低唱两种,东路受“道情”、“咳嗽腔”的影响较深,如〔卖药〕、〔十不足〕等的曲调,几乎是全盘移植而来。西路二人台在演出前合奏牌子曲。曲目有百余种,来自戏曲、曲艺吹腔、佛曲和蒙族民歌,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

  东路二人台的牌子曲大多来自戏曲,配合剧情进行演奏。建国以来,一批传统剧目如《走西口》、《打金钱》、《卖碗》、《拉毛驴》等以新的面貌登上舞台,同时还编创了许多反映历史题材和现代生活的新剧目,如《方四姐》、《闹元宵》、《杨柳青青》、《烽火衣》等都颇受群众欢迎。

  清中叶,在吉安府的中部和北部几县农村流行一种由灯歌演变而成的花鼓戏。一个戏仅有一旦、一丑、一生三个角色,故又称“三脚班”或“三小戏”。伴奏乐器有竹木邦、小锣和正反手胡琴各一件,演出剧目多为表现劳动人民的劳动和爱情的单头戏和“三小戏”。

  清末叶,一度在永丰、吉水、吉安盛行的宜黄戏和汉剧相继衰落,许多宜黄戏、汉剧艺人加入花鼓戏班,使花鼓戏在唱腔、行当、角色、演奏等方面均得到充实,发展为“七唱三打”的半班,增加了青衣、正生、花脸等行当角色和唢呐、笛子、堂鼓、锣、钹等乐器,并能演出整本大戏。花鼓戏、三脚班、半班既是同一剧种,又有一些差别,后来统称吉安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的传统剧目很丰富,分为三大类:单头戏、三脚班戏、半班戏。吉安采茶戏的唱腔和表演具有鲜明的吉安地方特色,唱腔吸收了山歌小调的素材,粗犷、朴实、易于表现现实生活,共有曲调100余种;表演保留了灯彩的风格、诙谐、欢快,如小丑坐矮桩、走矮步,小丑走小脚步,小生耍折扇等。

【吉安采茶戏-生活杂谈】相关文章:

1.聆听生活-生活杂谈

2.生活杂谈-生活多彩

3.感悟生活-生活杂谈

4.生活街头-生活杂谈

5.生活杂谈散文

6.生日-生活杂谈

7.人模狗样-生活杂谈

8.生活杂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