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杂谈经典散文

时间:2018-10-03 12:00:01 杂谈 我要投稿

人生杂谈经典散文

  一、四十岁,别急着总结

人生杂谈经典散文

  人到四十,心里总是装满了急躁和懊恼。这种情绪,不是来自事业的低落,也不是来自财富的寡淡,更不是来自情感的纷扰,“四十不惑”,人生的一切似乎变得越来越透彻了。正因为透彻,对人生才充满了莫名的恐慌。

  如果按照统计学上人的平均寿命,四十岁,很多人已经走到了生命历程的中途。这就好像一个向往浩瀚大海的孩子,当初义无反顾地冲向大海,在风浪的历练中,尽管各种经验和技术不断累积,谙熟了大海的习性,可是他现在却正好处在此岸和彼岸的中间点上。“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周无《过印度洋》)环顾四野,多少有了些孤单和怅惘。

  遥望彼岸,看见更多的是衰老和死亡。当初只顾了美好愿景,觉得大海的中间一定充满了乐趣,幼小和年轻的心灵从来就没有预见这种种的不堪。所以,到了这个年龄,不自觉地就开始怀念起从前的年轻来,生出些畏惧,想止步不前了。回忆,总结,就顺理成章地浮现在眼前。

  还是先不要急着回忆和总结吧。时间的湍流一直向前奔涌不息,身处漩涡的中心,停滞不前是一种相当危险的抉择。孙子说得好:“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在这个生命已经一半渡过时间海洋的时刻,我们很可能会因为放慢奋进的速度,被人生的羁绊所击溃。

  在种种急躁的情绪中,很难觉察出什么真谛。对事业、财富、情感,四十岁的人似乎不再像从前那么看重,而是逐渐关注生命本身,回忆和总结也就变得稀薄了很多。“如果还年轻……”是回忆和总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这些假设,并不是人生的.未来。

  “团结一致向前看”,才是四十岁的人应该坚持的信念。时间还有很多,为什么非要像苏东坡那样发出“人生如梦”的喟叹呢?四十岁,不是“知天命”的年龄,也不是“耳顺”的沧桑,把那些总结和回忆暂时放一放,留给遥远的未来吧。现在,不是总结的时候,因为,生命的时间还有很多很多,一切都还为时未晚。

  二、诗意的生活有多难

  大凡有点儿文化的人,都把“诗意的生活”定为人生的追求目标。由此看来,得到了这样生活的人,应该不在多数。

  什么是“诗意的生活”呢?一个人可能会有一个人的认识,似乎没有确切的答案。有人说,诗意的生活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把现实生活中琐碎的情感升华为美好情感的过程。尽管有些抽象,还是有道理的。

  在我的印象里,诗意的生活应该是一种朴素、安静、恬淡、和谐的生活。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或如苏轼“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乡村式生活。

  与古人相比,现代人追求的“诗意的生活”,却多半落在一个人的狭小氛围中了。就像前面那个概念一样,现代人更注重独处思索,悄悄地“把现实生活中琐碎的情感升华为美好情感”。这样的生活,更像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少了很多深入参与生活的实践。

  这怨不得谁。大批乡村的原住民纷纷舍弃了拥有的安静,涌入到喧嚣的都市里去了。田少人耕、地少人种的现象正在发生。农事繁忙的季节,“白发谁家翁媪”都在劳作,青壮年的身影变得越来越稀疏。在此背景下,你要那些城市人“上山下乡”,其实勉为其难。

  如果真的要追求诗意的生活,并不是叶公好龙式的自我标榜的话,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时机。到附近的乡村里认领一块土地,或者替人看守一座空院子,种些花花草草或者时令蔬菜,一定会比在套房的走廊或楼顶种植物有趣得多。如果时间有余,再养一条狗、几只鸡,就更富有生机了。

  只是很少有人去这么做。他们宁愿把自己短暂地关在房子里,或者偎在酒吧、咖啡厅,也不愿意走到真正的诗意的生活里去。诗意的生活有多难?难就难在这个世界没有了那种浓厚的田园文化氛围,人们的功利心和虚荣心都太重了。“小资情调”,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诗意生活。

【人生杂谈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1.杂谈经典散文

2.杂谈人生散文精选

3.人生杂谈的散文

4.人生杂谈经典好文

5.老街杂谈经典散文

6.午夜杂谈经典散文

7.人生杂谈散文随笔

8.我的人生杂谈短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