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时间:2023-01-08 08:39:10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1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15篇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1

  邹平县农民现金收入一季度实现了双增,尤其是农户财产性收入实现了大幅度增加。据110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邹平县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14元,较去年2427元,增加287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现金支出XX元,同比增加396元,增长24.7%。尤其是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同比增长61.9%,是历年来增幅最快的一次。

  1、工资性收入增幅放缓。一季度,邹平县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844元,同比增加96元,增长12.7%,增幅回落4.6个百分点,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减缓。其中:外出打工收入人均仅增加3元,增长1.9%。通过农户记帐资料结合农民工检测调查,以及深入走访调查户得知,增幅减缓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事了其他行业,例如:尹家调查点的大部分女劳动力,有着去淄博周村纺织厂打工的习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下降工资降低,返乡农民工有的从事服装生意、有的从事人寿保险,还有的直接在家从事家务;二是县域内的几个大型的企业集团,延长了春节假期的时间,工人的生产时间减少,收入也就随之下降。因此,金融危机是直接导致农民工收入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2、一产业现金收支有较大增长。调查数据表明一季度,农民从第一产业得到的现金收入1111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2元,增长13.5%。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春节期间,农户用于生活消费的开支与春耕备播的支出加大,促使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数量增加,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出售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人均增加44.7公斤、31.7公斤、3.1公斤,增长107.4%、36.9%、31.4%;虽然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15.4%、24.9%;但是,由于出售数量的绝对增长,还是拉动了农民一产现金收入的增加。同时,农户用于农业生产支出人均达到433元,同比增加88元,增长25.3%,由于农业各种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拉动了增幅比上年增加7.7个百分点,从增长幅度对比分析,基本实现了收支同步增加,支出增长过快、符合当前全县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3、农户家庭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二产业现金收入大幅度下滑。随着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面的不断扩大,导致了家庭小型企业惨淡经营、举步维艰的局面。从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得知,全县110个调查户中,有1户常年经销木材、1户从事面粉加工的工商户,因为今年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的原因,转行出去打工或者从事了三产行业。调查资料表明一季度,家庭经营第二产业的现金收入人均212元,较去年同期的252元,下降了40元,减少15.9%,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3.7个百分点,是近几年来减少幅度最大的时期,与全县的工业发展大趋势相符合。

  4、三产业受二产业的影响,首次出现下降。一季度,由于受全县工业生产严重下滑形势的影响,三产业的增长历年来首次出现了收入下降局面。调查数据表明,前三个月,农民人均三产业收入达到181元,较去年同期的209元,下降了28元,减幅13.6%。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工业发展不景气的影响,企业物流效益下降,导致了交通运输邮电业人均收入下降39元,减幅31.8%;二是企业的效益降低,工人的工资收入减少,大量外地务工人员回乡,影响了批零贸易餐饮业人均减少10元,减幅29.6%。此外,个别三产经营农户的转行也是导致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5、非生产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带动农民现金收入增加。近几年,农户从占有财产带来的收益不断增加,尤其是出让土地带来的各种补偿,随着粮食价格的上涨而增加;其次,由于农户在外人口的独立生活,农村人口的逐步老龄化,离退休、养老金、赡养费等标准提高,拉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逐年增长。调查资料显示:邹平县一季度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244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3元,增长61.9%,导致本季度增长幅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后芽村调查点的大部分农户,下半年,耕地被企业占用,春节前企业按照吨粮,结合当时的市场粮食价格把补偿及时兑现给农户,带来了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达到224元,增加93元,增长71.3%;人均转移性收入达到122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元,增长39.7%,主要是退休金与农村赡养费增长的拉动。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失地农户的收入要大大高于农业户,一方面是打工人数多,打工收入高;二是从事二三产业的户数多,收入高;三是没有农业收入也没有农业投入,但是非农业的收入高,尤其是财产性收入高。

  6、期内农户现金支出大幅度增加。邹平县一季度,农户用于农业生产的费用、扩大二三生产规模、购建生活用房的支出加大,分别达到了人均366元、61元、440元,同比增加34元、23元、368元,分别增长25.3%、58.8%、五倍多。其中,由于农户直接购买商品房以及房屋装修支出的剧增,拉动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449元,同比增加305元,增长了26.7%。

  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不难看出,邹平县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农户出售农产品数量的增长、农户占地补偿增加的拉动,二者带动了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78.4%。然而,这不是真正意义上拉动农民增收的方向,其一是虽然农产品价格下降,但是出售量增加不合理,不是真正的农民增收,只能视为生产、生活需要;其二是土地占用补偿的增长,只是偶然之下的必然,从全年来看不会对农民增收拉动太大。因此,要理性的分析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真正原因,正确把握农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认识到现金收入增长之下掩盖的问题:

  一是工人的月收入已经明显下降;

  二是新的就业岗位虽然增加,但是进厂的门槛提高,对年龄、性别、学历有了新要求,相对限制了农村“40-50”劳动力的转移力度;

  三是房地产行业进入低谷,农民工灵活就业者的门路变窄;

  四是资金缺乏,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起步阶段更加困难。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2

  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目前似乎都集中在提高农民收入上面。但是,在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上,各社会层次上的人士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一些经济学家看到了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缺陷,认为只有发展农村金融,才能保证农民有条件进行再生产。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农民收入太低,是因为存在着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剪刀差问题,只要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就能增加农民的收入。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同时随着近几年炒房炒楼、炒绿豆、大蒜的一些“专业”人士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依然不见乐观。

  在我们看来,当今中国农村问题千头万绪,但归纳起来大体上形成三大矛盾:

  现代化农业要求规模化大生产,而家庭联产承包制决定了,在中国大多数地区不可能实行规模化生产。“席地经营”不可能获得高额的回报。除了在山东等一些地区农民通过塑料大棚生产,获得相对较高的农业收入以外,绝大多数从事粮食作物生产的农民都不可能从承包田中获得丰厚的回报。虽然国家一再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并且千方百计地降低农民购买生产资料的费用,但是,农民从农业耕作中所获得的收益仍然远远低于出外打工所获得的报酬。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其他国家,农业效益递减也是一个整体趋势。与其他发达国家规模化生产的农业相比,中国的农业没有比较优势。和中国的其他行业相比,中国的农业投入产出之比也不高。这其中固然有中国农业的技术含量低、生产力低下、农民负担较重等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长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

  作为阶段性的改革成果,家庭联产承包制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看来,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因为从制度基础上来看,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集体所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转型时期的特殊生产分配关系。由于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家庭联产承包法律关系主体具有虚拟性质,作为发包方的集体所有制组织与承包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的问题。当集体所有制组织的利益与土地承包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集体所有制组织会毫不犹豫地破坏业已形成的土地承包关系。农民作为土地的承包者,虽然可以通过村民自治组织来保护自己的.权利,但由于自治组织同时也是发包人,这样就出现了农民无法通过农村内部的组织机构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问题。近年来,虽然不断有学者呼吁,通过合作社或者农会的方式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但现有的农村生产关系阻碍了农民的联合。更重要的是,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中国的土地承包合同关系不得不经常性地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在农村承包经营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系列制度都面临失效的危险。一些地区农民撂荒土地,其实是想用一种非常消极的办法来摆脱目前中国农村所面临的矛盾关系,但由于他们的农民身份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完全脱离建立在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一系列法律关系。中国的农村承包责任制已经变成了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制度设计。

  改变这种状况当然不能操之过急。在没有更好的制度加以替代的情况下,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通过农村互助组织逐渐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并且自发地与市场接轨。在一些商品化程度比较高的农村地区,农民内部之间的分工已经非常普遍,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也基本上实现。政府部门应该在稳定现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农民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发展道路。

  面对国际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中国建立在家庭联产责任制基础上的农业耕作规模过小。今后应该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

  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必然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失去土地的农民。这些农民要么涌入大城市,要么被就地安置。近年来,关于城市化和城镇化的争论,其实质就是关于农民安置方式的争论。城市化固然能够一步到位,但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成本是发展中国家难以承受的。在城市化的背后,是城市布局的合理性问题,更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吸纳能力的问题。当城市控制在合理的规模状态,并且能够在一定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布局,那么,城市化和城镇化之间没有大的区别。我们应该抛弃这样的思维模式:那就是在现有的不合理的城市布局前提下,各执一端,讨论城市化还是城镇化的问题。在我看来,中国现有的城市布局并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广大的乡村普遍缺乏资金流动、信息流动和实物流动密切结合的小城镇,因此,今后应该更多地建设符合农村需要的小城镇。

  但是,小城镇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土地使用的矛盾。当前中国一些地方的经济开发区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在一些开发区,已经形成了新型的小城镇。政府在清理和整顿经济开发区时,应该注意小城镇的正常发展与经济开发区盲目建设之间的区别,通过政策引导和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将经济开发区逐步改造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小城镇。

  在一些不赞成发展小城镇的学者看来,城市化才是解决当前中国农村人口过剩问题的唯一出路。他们反对小城镇发展,认为这样会降低土地的使用效率,形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助长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但是,应当看到,城市的设计不是搭积木。在城市的布局已经初步定型的情况下,成倍地增加人口会导致城市功能的急剧萎缩。城镇化虽然不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步到位,但可以在短时期内有效解决农村剩余人口的出路问题。即使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小城镇仍然居住着一个国家50%以上的居民。

  村民自治在中国当代有着多重含义,从民主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国民主改革的先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的必要形式;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农民自主管理的社区组织结构。但是,中国农民自治机构面临着政权机构扩张所带来的压力。在许多地方,村民自治委员会成为了代表政权机关收取税费的“二政府”,成为了上传下达的管理组织。在一些农村,农民的自治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之间也存在着紧张关系,农民的自治事业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

  事实上,在当初的自治制度设计中,不是没有考虑到农村村民自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但由于我国政权机构不断扩张,乡镇政府人员队伍庞大,如果不从自治组织获取必要的费用,机构就难以运转下去,所以,乡镇机关普遍存在着干预村民自治的现象。这种干预既是利益的诉求,也是传统行政思维观念的延续。如果不改革中国的行政体制,减少或者约束政府的行政权力,那么,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就难以继续发展。

  可以说,农业集约化生产与承包责任制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当前农村许多矛盾的根源,而农业人口的严重过剩与城镇化发展滞后之间的矛盾是导致中国当代农村问题加重的根本原因,村民的自治组织和政权机构的紧张关系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导火索。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不但要从提高农民收入入手,而且还看到农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解决三农问题时,不但要从生产关系方面思考问题,而且要从上层建筑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跳出既定的思维模式,才能为中国当代三农问题的解决开出合适的药方。

  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3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在逐渐增加,收入来源也越来越广泛,随之农民的收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原来的收入渠道和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寻找一条适合并且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的道路是当务之急。

  一、农民收入环境分析

  (一)内部环境。

  城子支队位于农场的西北方向,四面交通都很方便,土壤相对肥沃,相对于附近的村庄水源也相当充足。对于种植水稻的农民是一个有利的条件。总体来说农民的生活水平很不错。目前,全村有三百一十二户人家,一千二百三十三口人。

  (二)外部环境。

  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几年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支持农民。从种植农作物这方面,国家每年都发放种地补助,也就是地补。每年每亩地发放八十元,虽然不是很多,对农民生活没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是国家对农民种地支持的一种表现。对于农民外出打工,国家也格外支持,下令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

  二、农民收入现状

  (一)农民收入来源。

  收入来源主要有种植农作物,玉米、棉花、花生、水稻等;养殖大棚种植蔬菜,黄瓜、豆角、茄子等;养殖牲畜,猪、牛、羊、鸡、狐狸等;外出打工,做建筑工人或是警卫人员;自助创业,开设小型超市、医药店或者家用电器店等。

  (二)农民各项资金收入。

  种植农作物的收入因土地面积的大小而不同。一般每家在农作物花生和玉米上的收入为3000元左右,棉花收入每亩地800~900元,养殖大棚每年收入包含成本在万元之上,养殖牲畜的收入因生肉价格的上涨也逐年增长。现在每斤猪肉十

  元左右。在这方面的收入包含成本也有几万元。在外出打工这方面的收入,每月800~1000元。工作好的比如技术工这类的每个月的工资都在一千元以上。自主创业的收入就没有那么固定了。整体上看,农民每年的收入包含成本基本在万元以上,和城镇居民还有一定差距。

  三、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一)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尤其是种植农作物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最明显。农作物本来就生长在田地里,要经受风吹日晒,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如果是连年干旱,土地就会裂开农作物就会因缺水而死亡。但是也有因降水量过多而死的,比如今年因受台风“梅花”的影响,降水量过多。有时连续一个礼拜都在下雨,地里的农作物的根部因土壤松软而扑倒,造成部分农作物的死亡。所以农民今年种植农作物的`产量肯定会比往年有所减少。这样来看农民这部分的收入没有一个很好的保证。自然因素给农民的收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二)农民收入来源和产业结构单一。

  自古以来农民的主要收入就是依靠重地所得,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来源在逐渐增多,慢慢有了养殖大棚的,养殖猪、牛、羊等的,还有外出打工的。但是,即便是有了这些的经济来源,农民收入也不能算是很高。主要是缺乏一定的科学方法。所以解决农民收入来源有限和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受农业生产成本的制约。

  虽然农民在种植业方面的收入在逐渐增加,但生产成本也在增加。所以农民的收入不一定会增加很多。例如大棚里蔬菜的菜子,以前也就是七八元钱一袋,这两年就涨到了三十多元一袋,这就多了四五倍。再加上化肥、农药的价钱,成本就更高了。在养大棚的时候,建成一个中型大棚的成本要一万五千元到一万七千元左右,每家至少要建两个,建大棚的成本就三万多元。所以建成后的第一年基本赚不到钱。综上可以看出成本对农民的收入有很大的影响,遏制了农民的收入。

  (四)劳动力素质偏低。

  农民多数都在从事初级工作,高级技术人员比重较少,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直接阻碍了他们对劳动技能的掌握,特别对高技术含量的获取,经济发展对非熟练工人的需求量有限。这就是限制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机会的获得和工资率的提高,制约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原因。

  四、对农民收入问题的结论和建议

  (一)种植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产品。

  既然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不可改变,我们就要想办法改变种植的产品。来适应环境,多种植些对环境条件要求很低的。

  (二)扩大产品结构。

  农民的收入不能单靠种植业,要多开发些收入来源。比如特种养殖,有很多地区的人就是因为特种养殖而发家致富的。有养蝴蝶的,有养蛇的,有养蚂蚱的还有养蜈蚣的。正因为养的人不多才会有较高的收入。村里应该集中培养,然后养殖并找好售货渠道。

  (三)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

  给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包括信贷,基础设施投入和财政补贴。因为现在物价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也在增加,导致收入增加缓慢。所以政府有必要对农民生产活动进行支持。比如控制农药和农用材料的价格,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大减少成本,农民的收入会增加很多。对农民进行补贴,不仅是发钱,也可以发放一些化肥,农药或者农具之类的,也可以减少成本增加收入。对有需要的农民发放贷款使他们更方便的去生产或者去创业等。

  (四)提高农民素质。

  包括身体素质,科技素质和文化素质。从身体素质方面,多建设一些公园或者广场,供农民娱乐休闲。多引进一些健身器材,供农民进行锻炼。也可以组织专门的人教大家学习健身操和健身舞蹈。这样可以解除农民一天的疲劳更好的投入到生产中去。从科技素质方面,请专家指导种植技术或者一些专业技术工作。集中培养一部分技术人才,以后要做到科学养殖和向高技术领域迈进。从文化素质方面,以前由于生活水平不好,不能供孩子上学,以至于现在很多农民文化程度低。种植业虽然投入的很多,但收成很少。甚至是打工也不能找到工资很多的

  工作,职位只能是最基础的。现在应该在农村开设一些专门给农民上课的学校,可以由村里经验丰富和学历较高的人,对村民进行讲授和培训。也可以由支队请的各方面专家来教大家。这样农民的文化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通过这次的调查,发现农民的生活水平比以往虽然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政府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农民收入的增加速度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会提高很多。而且还发现了一件值得欣喜的事,现在农民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要有能力都会供孩子上大学。以后毕业即便是打工也会找到职位比较高的工作。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民的收入问题会得到解决,农村也会建设的越来越好。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4

  1、农民收入问题的现状和困难

  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20xx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元,折合为32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元的贫困线标准,20xx年年底全国尚有2900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标准,则全国有9000万左右的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的人口总数。20xx年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同20xx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件的约束,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

  (2)增收速度缓慢。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xx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 20xx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将农村人均GDP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达到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乡差距缩小的年份只有9年,缩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两个阶段。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后一个阶段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城乡收入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为2.56:1,1983年缩小到最低,为1.82:1;然后不断扩大,到1994年达到了一个新高,为2.86:1;然后降低到1997年的2.47:1;从1998年开始,逐年显著扩大,20xx年扩大到3.23:1。近几年来,尽管诸多因素都很有利,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可能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2、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一是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结构调整上,思路狭窄,不敢主动出击,存在等靠思想和过份依赖政府心理,瞻前顾后,怕担风险,不敢大胆地调整产品结构,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三是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民不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对市场需要什么,既不去研究,也不会去搞深入细致的调查,捕捉不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在组织农业生产时,不是先看市场后抓生产,而是今年的生产看去年,对市场判断不准把握不准,造成的结果是“什么赚钱种什么,种出什么就赔钱”。

  (2)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总体看,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结构调整还只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为例,近两年来,有的地区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如不抓紧研究对策,将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结构过剩,应引起高度重视。

  (3)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一是信息服务滞后,手段缺乏,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使农民无所适从,组织生产难,进入市场难。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原因是部门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差,其结果是科技人员得不到实践,农民得不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4)农民的负担比较重.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家庭都有两个孩子,孩子要上学会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现在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不一辈子像他们一样只是个农民,供一个子女上大学几乎要花掉农民家庭三分之二的开支;家庭长辈的供养也需要一笔的开支.除此之外,还有农作物每年的成本开支.家庭生活费,子女教育费,农业成本费,三个最基本的方面的开支累加起来,对与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生活就难上加难了。

  三、体会

  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下乡组织农民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民大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应变,让农民更多更早的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收入来自与农民,农民必须从自身做好.

  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安全管理。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可以增加农民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二是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尤其是要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机制。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坚持依法征税,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尽快取消农业特产税。二是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积极探索对农民的补贴机制。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和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5

  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WTO的加入,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究竟农民收入现状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症结何在?以及怎样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和ss机遇?02年4月份开始,我所在市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历时2个月的时间,深入全市10个镇处、50个村庄和500个农户,采取听汇报、入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市农民收入现状进行了认真调节器查,有关情况如下。

  一、农民收入现状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确保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据统计,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08元,比上年增加295元,增长9.8%。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206元,比上年增加126元,增长10.4%;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944元,比上年增加169元,增长8.7%人均转移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152元,与上年持平。其主要特点是:

  1、全市农民收入呈恢复性增长。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在连续三年下滑的情况下,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有所反弹。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4.6%,99年6.6%,20xx年6.3%,20xx年反弹明显,达到9.8%。全市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方面,

  一是非农收入增长较快。据对10个镇处、50个村庄、500个农户抽样调查来看,20xx年500个农户非农获得的收入为171.5%万元,人均农民非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30.5%,比上年增长6.2%。其中外出劳务收入增长迅猛,总收入达125.2万元,占农民非农收入的73.1%,外出劳务人均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22.3%。

  二是畜牧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比重增加。据抽查500农户调查统计,20xx年500个农户畜牧业收入137.8万元,占家庭收入的23.7%,比上年增长17.5%,人均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到24.5%。三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据抽查的500个农户调查统计,20xx年500个农户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28.1万元,比上年增长5.3%,人均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5.1%。关于农民收入现状调查报告由现代语文网提供!

  2、民内部收入差距逐步拉大。据调查,由于自然环境、劳动者素质和产业结构调整差异等原因,造成农民低、高收入农户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据500个农户抽样调查统计,20xx年以从事粮食种植业为主的农户164户,占调查总户数32.8%,家庭人均纯收入1298元;以从事果业生产为主,兼种粮食作物的农户151户,占调查总户数30.2%,家庭人均纯收入2431元;以从事疏菜生产为主,兼种粮食作物的农户116户,占调查总户数23.2%,家庭人均收入4052元;以从事养殖业为主,兼种粮食作物的农户33户,占调查总户数6.7%,家庭人均纯收入3120元;

  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36户,占调查总户数7.2%,家庭人均纯收入5213元。再从他们的收入结构来看,同是第一产业,收入不同。低收入户生产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从事粮食种植业;高收入户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得较为合理,粮经比例适当,产出效益较高。据500个农户抽样调查统计,20xx年低收入户一产人均民入1132元;中等收入户一产人均收入2818元,是低收入户的2.5倍;高收入户一产人均收入3495元,是低收入户的3.1倍.

  3、农民人均消费水平喜忧参半。据500个农户调查统计来看,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1892元,比上年增加264元,增长14%。生产费用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近三分之一,达到29.6%;生产消费支出占农民家庭总支出近三分之二,达到62.6%;缴纳各种税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4.67%;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占生活消费的50.3%,其中食品支出比上年减少10.6%;衣着消费支出比上年减少2.51%。用于居住消费、医疗保舰文化教育和交通通迅等项目的消费继续呈上升趋势。居住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支出、文化教育消费支出、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2.6%、3.5%、5.6%和8%。

  二、制约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通过调查来看,我市农民收入虽有一定增长,但随着我国加入WTO,下步农民收入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

  1、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跌。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出理农产品卖难、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现象,造成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农民人均农业收入。据500户居民家庭调查看,1997年人均出售农产品收入1182.4元,到20xx年下降为777元,下降了34.5%,这相当于每个农民比1997年少获农产品现金收入405.4元,相当于70万农村人口减少收入2.84亿元。即使如此,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还高于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20%—40%之间,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将面临国外优质、价廉农产品的冲击。在国际和国内农产品供大于求且价格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农民增加农业收入的可能性越来越少。

  2、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由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随之出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制约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劳动手段的推广应用,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很多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农业平均利润率连年下跌,造成了农民“增投不增收”、“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据农业部门统计,1997—20xx年,全市农业生产总费用支出由103.8亿元增加到149.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1.1%。而同期我市农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为9.8%,费用增幅远远高于农民收入增幅。仅以小麦为例,据调查来看,20xx年小麦亩产成本255.03元,较上年增加8.8%,较1999年增加13.2%。分项来看,20xx年小麦亩(亩产400公斤)费用188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种子、农药、化肥、排灌、收耕费分别为15元、5元、80元、25元和63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2%、32.3%、27%、20%和53.8%。

  3、业结构调整不到位。通过调查来看,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除了农产品价格下跌、生产成本上升等客观原因外,农户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是目前影响农民增收最重要的因素。仅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例,据调查,在生产条件大致相同的前提下,群众种植粮食,每亩纯收入约400元;种植牧草,每亩纯收入约800元;种植每亩纯收入约2500元;林业育苗,每亩纯收入约4000元;大棚蔬菜,每亩纯收入约8000元。同是一亩地,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相差了19倍,这说明了农民增收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农业结构不合理。尽管近几年,市委、市政府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发,非常重视农业结构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结构调整滞后问题反映仍较明显,仍与国际、国内市场要求不适应。

  通过调查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因信息闭塞,对市场需求不摸底,不知道种什么好,种什么能够挣钱,农民对市场的变化感到束手无策,农民和基层干部存在观望、畏难和埋怨情绪。同时,各村、户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大而全、小而全,产业选择趋同、结构层次较低现象比较普通,再加上资金不足,水利设施老化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4、小城镇发展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加愉小城镇发展步伐,使我市小城镇建设具规模,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1978——20xx年,全市人口城镇化率从13.4%上升到30.3%,有近一半的农业转移人口被城镇吸纳。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仍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农化,小城镇发展仍显缓慢和滞后。小城镇发展滞后使得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吸呐能力不足,影响了农业收入的提高。通过调查来看,农民增收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民太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市菜有农村劳动力35.8万个,从事第一产业的21.7万个,仍有农村富余劳动力8万多个需要转移。

  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可通过让一部分农民转向经营非农产业和进行劳务输出,使这部分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并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同时,把一部分农民转出后,可相对增加农村人口的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经营农户收入增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后,实践表明,农民进入乡镇企业或外出务工,始终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据统计部门统计,今年一季度,农村闲散劳动力走出去向二、三产业转移,扩大了农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据调查百户农民,外出从来人员23人,同比增长77.8%,收入为43042元,同比增长85%,其中从第三产业得到的收入为26460元,同比增长80.1%。关于农民收入现状调查报告由现代语文网提供!

  5、农业标准化水平低。随着WTO的加入和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绿色壁垒”的加高,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我市农业档准化体系、农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不配套、不完善,农业监测建设滞后,我市农产品无标生产现象严重,造成部分农产品药、肥残留超标,重金属、有害微生物及其它有害物质污染严重,使我市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屡次被拒收、扣留、退货或索赔,严重影响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据调查,今年1—4月份,我市农产品出口创汇额575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6.3%,仅这一项农民减少收入7500余万元。

  三、下一步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确保农民民入稳步增长,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的形势,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总的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市农业适应入世挑战的`客观要求。目前,国内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0%—70%。入世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国陆军廉价优质农产品将大量涌入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将面临巨大的冲击。与此相反,我市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一些农产品如:蔬菜、果品、畜产品等生产成本低、价格大大低于国陆军市场价格,在国际上则有较强的竞争力,是我市的一大优势。因此,在具体的结构调整中,我们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民展畜牧业为轴心,以扩蔬菜、优果品为主线,以发展经济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一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做大做强。畜牧业是实现农产品转达化增值,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拉动消费的中轴产业。目前,我市畜牧业发展与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据统计,我市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8%,而我省经济发展较好的诸城市所占的比重为50%,世界中等以上发达国家所占的比重为60%—70%。

  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奶、蛋需求量的增加,发展的空间和潜巨大。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粮食转化增值,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调查分析表明,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的轴心产业来抓,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要在民展猪、鸡、羊养殖的同时,农村出了展奶牛生产,尽快扩大奶牛饲养规模,加快奶牛品种改良步伐,进一步壮大奶牛生产龙头企业,加快开发新产品(如学生奶),创出自己的名牌。要发展奶牛生产,良种是关键。而通过调查来看,奶牛良种是制约我市奶牛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应尽快建立奶牛良种繁育中心和示范点。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莱阳农学院的优势,运用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等周期短、见效快、品质优的新技术,加快我市奶牛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要借鉴新疆塔城市财政每年安排奶牛品种改良周转金和农业小额贷款的做法,采取政府扶持、龙头带动、院企联合等方式,由市畜牧局牵头,建立奶牛良种繁育中心,依托本市公司建立奶牛良种繁育示范点,建立肉牛良种繁育示范点。同时,也要以我市庞大、春雪等企业为依托建立猪、肉鸡良种繁育中心。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6

  一、调查目的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随着国家在政策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农民收入有了些许提高但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事关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坎”,想要跨国这道“坎”我们就要狠抓农村新增收入使得农村收入有一个质的飞跃。增加农民收入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如果我们在继续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同时,从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可能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情况调查的了解可以帮助农民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人均收入,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做贡献。为了了解掌握增加农民收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于今日就其情况对麦积区花牛镇诸多村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

  20xx年7月——20xx年10月

  三、调查对象

  花牛镇花牛村30户农户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我以访谈法为主观察法为辅走访了我所在村镇的部分农户。

  五、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农民收入变化情况

  1.综合总体概况

  根据 30户农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统计

  2.收入构成情况

  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构成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例较大。

  一是工资性收入: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稳定增长。 20xx年农民工资性人均收入 4078.9元, 20xx年人均工资性收入 4527元,比上年增加 448.1元,增幅 11.4%,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上升到 75%。

  二是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 20xx年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 1106.9元,比上年增加 114.3元,增长 11.5%。 从调查情况看: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粮食收入绝对值逐年增加,在调查表中可看出它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因为粮食生产效益一直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粮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较少。据统计,我市粮食收入占家庭经营总收入的 49.7%,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仍然较大。

  20xx年粮食成本及效益情况表

  从种粮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粮食作物每亩生产成本上升,农民的纯收入相对减少,农民增收面临成本高、收益低的压力。

  三是其他收入:服务收入、财产性收入略有下降;政策性收入稳中有增,加工收入稍有减少,以苹果为主要农产品的加工收入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有小幅下降,人均收入水平不高。

  (二)总支出情况

  20xx 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 8151元,比上年增加 187.1元,增长

  6.5%。 20xx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 8666元,与上年增加 515元,增长 13.3%。在家庭总支出中生产性支出和生活支出增长比较快。

  1.受农资、饲料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民的生产性支出逐年增加。 20xx年种植业(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 407.5元, 20xx年种植业(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 480.3元,同比增加 72.8元,增长达 17.9%; 20xx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人均 347.6元, 20xx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 448.1元,同比增加 100.4元,增长 28.9%。同时,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也在增加,由于部分农机具享有政策性补贴,一家一户重复购置农用机械,增大了人均生产性支出。在家庭总支出构成中, 生产性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近三分之一,达到 29.6%。

  2.农民人均生活支出明显增加。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4899元,比上年增加 264元,增幅 10%。 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5444元,比去年增加 545元,增长 11%。农民生活消费总支出随物价变化急剧上升,使农民家庭总支出明显增加。

  (三)影响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农民收入虽取得较快的增长,但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增收空间受限 。 一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 远远超过农产品价格的增长。 20xx年全市农产品收入增长 10.2%,而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支出则增长 15%-30%不等,说明纯收益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投入产出率低,致使农民收入增速缓慢。以肥料为例,实际市场价连续几年涨幅都在 15%以上(最新市场价格见下表)。

  另外,杂交种子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其中一季稻种子价格上涨幅度最大, 20xx年 C两优 87、 C两优 396, V两优 1、 7、 8号价格均为 35元 /斤,比 20xx年每斤又涨了至少 10元,上涨 40%。 二是 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 一些 中低产田 基础设施脆弱, 排水引灌、保旱保肥的能力不高, 抵抗风险灾害的能力较差, 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增产增收的瓶颈。 特别是近年来冰灾、水灾、病虫灾害等发生频繁,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不稳定性。 比如年初的冰雪灾害就给油菜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害,人均产量下降了 2.8%,其他冬种农作物生产也受不同程度影响。三是养殖业收入因多种原因相对减少。近几年来,因劳动力外出、饲料涨价、疫病及牲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等原因,饲养牲猪的农户明显减少,导致农民的养殖业收入减少。从调查的 100户农户看, 20xx年有 62户, 20xx年只有 43户。

  2.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空间变小。 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适用技术应用差。绝大多数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不强;出外打工经商的农民,多数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的工作,享受待遇不高;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就业难度将不断加大,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空间也将受到挤压。

  3.惠农政策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份额较少。 近年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政策保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广大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投入,通过政府转移支付,加大补贴力度,但这部分资金中相当部分是用于扶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份额较少。

  六、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

  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 广播 、电视 、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7

  近期,市委办公室组织专题调研组赴雷公、烟店、辛榨、接官、赵棚等五乡镇抽样调查了**个农户,具体了解了他们20xx年及20xx年两年收入情况,预测了该市20xx年农民收入状况,分析研究了明年农民增收的措施和办法。

  一、**户农户20xx年农民收入特点

  据调查统计,**户农户共有人口***人,劳动力***人,耕地***.*亩。从**户调查统计资料来看,20xx年农民收入有如下特点:

  1、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增幅较大。从调查的**户来看,20xx年人平纯收入为****元,比20xx年的****元增加***元,增长**.*%。是自****年以来首次出现两位数的增幅。

  2、劳务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xx年,**户农户预计可获取劳务收入******元,占总收入******元的**.**%。典型的如辛榨乡白杨村朱佐锋等**户农户,20xx年预计可获劳务收入******元,占总收入的******元的**%。打工收入最多的是白杨村*组杨天军家,他家*口人,*个劳动力,共有*个劳力外出打工,其中*人在北京建筑工地打工,*人在广东深圳打工,年可获打工收入*****元,占家庭总收入*****元的**%。

  3、粮食生产收入呈恢复性增长,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20xx年,**户种植业收入为******元,占总收入******元的**.**%,其中粮食收入为******元,占总收入的**%,粮食生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20xx年提高*个百分点。

  4、牧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必要补充。20xx年,**户牧业收入为******元,占总收入******元的**%,牧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较20xx年提高*个百分点。

  二、20xx年农民收入高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今年,国家扶农政策力度大,农副产品市场行情好,农民收入呈现高幅增长是一种必然。从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导致农民收入高幅增长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政策因素增收。今年,由于农业税税率下降*个百分点及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户共减免农业税****元,获得国家粮食直接补贴款****元,水稻良种补贴****元,政策因素合计增收*****元,人平**.*元,占增收比率为**.*%。

  2、价格因素增收。今年与去年相比,各种主要农产品价格均有较大幅度上涨。中籼稻由去年的**-**元/百斤上涨至**-**元/百斤,每百斤上涨**元左右;小麦由去年的**-**元/百斤上涨至**-**元/百斤,每百斤上涨**元左右;油菜籽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涨至每斤*.*-*.*元,每斤上涨*.*元左右;生猪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涨至每斤*.*-*.*元,每斤上涨*.*元左右;鸡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涨至*元,蛋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涨至*.*元,鱼由去年的每斤*.*元上涨至*.*元。仅中稻一项,按去年产量计算,**户可增收****元,人平因价格就可增收**.*元。**户因价格因素可增收*****元,人平可增收**.*元,占增收比率为**.*%。

  3、发展产业化增收。今年,各地继续围绕优质稻、畜牧、林果三大产业,推进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一批农户通过与禾丰、午时药业、神丹等龙头企业对接,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增收明显。**户中,20xx年比20xx年多养猪**头,多养鸡***只,多养肉牛*头,多养鹌鹑****只,多养蜜蜂*箱,多种中国香稻、大蒜、金银花等经济作物**亩,仅此一项,**户共增收****元,人平增收**.*元,占增收比率为**.*%。

  4、农作物增产增收。今年与去年相比,水源充足,病虫害较轻,农作物普遍增产。仅中稻一项,**户农户20xx年中稻产量为******斤,比20xx年的******斤增产*****斤,增长*.**%,**户共增收*****元,户平增收***元,人平增收**.*元,占增收比率为**.*%。增产最多的一户为接官乡颛庙村*组谢朝良家,他家种有中稻*.*亩,20xx年产量为****斤,亩产****斤(每亩实有面积***平方米),比去年分别增收****斤、***斤,增长**.**%、**.**%,仅此一项,他家就增收***.*元

  5、面积增加增收。由于政策扶持的力度较大,农产品价格回升较快,广大农民种田积极性普遍高涨,部分农民过去抛荒的田块重新又种上了庄稼,过去的部分荒地、旱地被改种了水稻等农作物,还有部分转包田地的农户又重新收回了承包地。**户中,共有*户增加面积**.*亩,共可增收****元,人平可增收**.*元,占增收比率为**.*%。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农民增收形势很好,农民普遍反映田有种头,农民有奔头,但实际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

  1、农民收入不平衡,差距较大。**户农户中,人平纯收入最高的达到*****元,最低的只有****元。**户中人平纯收入在****元以下的有*户,占**%,****元以下的有**户,占**%,****元以上的高收入户有**户,占**%。部分高龄家庭收入仍然微薄,生活十分艰难。部分农户收入不低,但支出较大,如子女上学、就医看病、建房等,往往入不敷出。

  2、农民增收渠道不多,门路不广。**户农户中,有*户仍然以纯农业收入为主,占**%,他们中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只有****元,最低的仅有****元。纯农业收入中又以种植业收入为主,种植业收入中又以粮食收入为主,牧业、林业、鱼业及二、三产业收入所占比重很少。就我市现状来看,人均耕地不足*亩,人均占有耕地资源量太少。因此,依靠纯农业增收潜力很小。

  3、农资价格上涨过快,成为农民增收一大障碍。今年,以化肥、种子、农药、柴油等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投入成本。据调查,碳氨已由去年初的**元/百斤上涨至现在的**-**元/百斤,磷肥由**元/百斤上涨至**元/百斤,复合肥由**元/百斤上涨至***元/百斤,农膜由****元/吨上涨至*****元/吨,种子涨价**%左右。各类畜禽饲料价格也均随着粮食价格有较大上涨幅,仔猪、鸡苗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

  四、关于20xx年农民增收工作的几点建议

  今年,由于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农民收入有显著提高。明年,政策扶持有限,市场价格上扬的希望不大,农民收入要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缺乏可靠的增长点。由此来看,明年农民增收的形势将会十分严峻,任务将十分艰巨。20xx年,面临严峻的增收形势,我们应采取更加积极的心态,明确新思路,抢抓新机遇,实施新举措,突破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力争明年农民收入人平增加***元以上。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抓住五个方面:

  一是要调动农民积极性增收。要以国家的好政策为契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取向,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落实好农业税全免政策,让种粮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坚持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继续加快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以产出和转化为重点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做好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妥善处理好土地经营权稳定与流转的关系,在保证农民合法利益不受损失的情况下,积极引导耕地向种田能手、大户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率。继续引导各类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开发“四荒”资源,发展高效农业基地。大力宣传农民身边的致富典型,用典型引路,让典型现身说法,从而逐步消除广大农民思想上存在的“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树立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增收。目前,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推动不够,农村基础教育受到较大冲击;农民教育比较滞后,农民就业只能向二、三产业中的简单劳动领域转移,靠身体干活,靠体力吃饭,收入低下,就业不稳定,容易形成转移中的逆向反复。要不断适应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需要,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制定农民教育规划,实施农民素质工程,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投入和运作机制,培养一批市场型、技能型、现代型的`新型农民。当前,要切实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降低辍学率;加快推行高中义务教育;突出抓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努力造就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三是要转移农民增收。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形势迫切需要尽快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跨出省门,冲出国门,到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去挣钱致富。目前,我市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可供安置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平台狭窄,可以承载就业的小城镇发展缓慢,要改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少、层次低、空间小、速度慢、管理差的现状,必须在抓好向大中城市转移的同时,积极推进县域经济“一主三化”进程,即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加快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步伐。通过推进工业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大农民转移空间。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劳动力从纯粹的农业生产环节向加工、流通环节转移。通过推进城镇化,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减轻大中城市的压力。通过推进经济民营化,积极鼓励农民启动资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富余劳动力转移搭建更加宽广的平台。

  四是要解放农民增收。就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发展战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乡二元生产方式,进一步把农民从旧有的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农村社会结构中解放出来。关键是要突破传统生产方式的牵制,积极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依靠农业现代化解放农民。突破传统工作方式的惯性,引导农民不围绕土地打转,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依靠正确的政绩观解放农民。突破传统管理方式的束缚,不对农户外出设卡刁难,不随意变更外出农户的土地承包权,依靠开明的观念解放农民。突破传统就业体制的限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歧视农民工的政策,依靠城乡一体化解放农民。突破传统行政体制的障碍,精简机构,消除冗员,转变职能,建立有限政府,依靠精兵简政解放农民。

  五是要维护农民利益保增收。就是在经济上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在公共服务上满足农民的必要需求,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具体来说,在经济上,护农、爱农、帮农,严厉打击坑农、伤农、害农行为。在公共服务上,进一步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公益事业发展,提高农民受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在政治上,要强化村民自治建设,建立农民自治组织,维护农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重点是进一抓好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强化农民参与村级事管理。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8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

  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二、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1、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总体看:

  (1)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

  (2)结构调整还只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为例,近两年来,有的地区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如不抓紧研究对策,将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结构过剩,应引起高度重视。

  2、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

  (1)信息服务滞后,手段缺乏,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使农民无所适从,组织生产难,进入市场难。

  (2)技术服务跟不上。原因是部门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差,其结果是科技人员得不到实践,农民得不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

  (3)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3、农民的负担比较重.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家庭都有两个孩子,孩子要上学会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现在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不一辈子像他们一样只是个农民,供一个子女上大学几乎要花掉农民家庭三分之二的开支;家庭长辈的供养也需要一笔的开支。除此之外,还有农作物每年的成本开支.家庭生活费,子女教育费,农业成本费,三个最基本的方面的开支累加起来,对与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生活就难上加难了。

  三、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下乡组织农民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民大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应变,让农民更多更早的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收入来自与农民,农民必须从自身做好.

  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1)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安全管理。

  (2)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

  (3)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可以增加农民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1)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1)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

  (2)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尤其是要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方式,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生产直接补贴机制。

  5、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1)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坚持依法征税,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尽快取消农业特产税。

  (2)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和规范粮食市场,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积极探索对农民的补贴机制。

  (3)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和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9

  摘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一向是中国的头等大事,而农村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表现,是关乎国际民生的大问题,对于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和生活状况的调查,有利于我们更好更直接的了解农村现状。实际上,农民在人口基数上占了很大的比例,国家要想繁荣稳定,农民日子是否好过关系重大。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能够直接接触农村,了解农村生活状态的机会并不多,但是作为中国未来的脊梁,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国家真丝的状况,认识到中国大多数农民在怎样的环境下。清醒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形成踏实与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调查对象: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唐八里村村民

  调查途径:

  实地走访

  主要内容:

  一、农村收入来源

  (一)农民收入多元化

  现在的农村居民,已经不再单纯依靠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他们不但有农业、牧业、副业的收入,更加懂得充分利用时间,获得更大收益。大部分年轻人不会呆在家里专门从事农业生产,而这些农业生产大都是他们的父辈完成的。当地的年轻人一般会选择本地的一些公司‘饭店’商场等地上班,也有一部分人选择外出打工,还有一部分年轻人通过学习一门技术来养活自己。、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的来源,使农民收入不再单一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二)、农民收入有所增加

  国家近几年来不断大力度增加农民收入,三农问题一直处于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这些政策落实到,便是一系列的农民政策。从减少到免除农业税,提高余量购价,给农民补贴等,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由原来的人均年收入20xx元增加到5000元。

  (三)、增收速度缓慢

  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xx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右。到20xx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将农村人均GDP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达到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四)城乡差距加大

  1、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20xx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005元,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为800-1500元,城乡差别为4.12至7.62。但实际上,农民收入中实物性收入占了40%,如果考虑到农民收入中生产投入占较大比重,城乡差距则达到1000,有的家庭甚至达到20xx。

  2、与富裕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拉大。县与县之间农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20xx年,城区农民人均收入为3420元,村镇为20xx元,相差约1333 元;20xx年相差约1500元,20xx年相差约1540元。同一个县中,乡镇与乡镇之间农民人均收入也有较大差别,相差在一倍甚至几倍。

  (五)地区发展不平衡

  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从全国的形势来看,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二、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一)、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

  突出表现:一是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 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结构调整上,思路狭窄,不敢主动出击,存在等靠思想和过份依赖政府心理,瞻前顾后,怕担风险,不敢大胆地调整产品结构,不 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三是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民不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对市场需要什么,既不去研究,也不会去搞深入细致的调查,捕捉不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在组织农业生产时,不是先看市场后抓生产,而是今年的生产看去年,对市场判断不准把握不准,造成的结果是“什么赚钱种什么,种出什么就赔钱”。

  (二)、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

  总体看,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结构调整还只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为例,近两年来,有的地区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10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加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利用假期时间对自己所在县农民增收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为本地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选取XX县有代表性的部分村庄进行调查,采用入户走访、实地 调查等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亲戚优势利用电话、短信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完成此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我县乡镇企业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农民素质偏低,与农业现代化不相适应。在农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8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二是农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三是思想观念。我县农民思想观念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计。四是农民对农业政策的关注力度。调查结果显示,有70.13%的农民从未关注过三农政策,33.7%的农民不知道三农指哪几方面,63.64%的农民仅靠听说获取农业政策信息。从这四方面来看,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大障碍。

  3. 生产力低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矛盾凸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改革初期,它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消极作用已开始显现。精细的生产模式不能形成规模,农业机械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推广缓慢,且农产品批量小、质量差,无力面对市场竞争。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将大批劳动力禁锢在农业上,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

  4.村官选举问题重重,村委服务不到位。在调查村官选举这个问题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经济发达、乡镇企业较多的村庄,村干部成了美差,有人为了当上村干部,花费巨额资金送礼,有的甚至打起了“选票价格战”,一张选票从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选人一次竟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与此相反,在经济落后、没有乡镇企业的村庄,村干部选举却很少有人问津,当选者多为年龄较大、无力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难想象,在这两种情况下组织起来的村委会其服务意识和带动能力是怎样的。素质偏低的村委会成员导致村委会发挥不了应有的职能,使其在引导种植结构、引导推进产业化经营、引导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引导加快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都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农民增收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5. 城乡教育差距继续扩大,留守儿童教育受制约。我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当地教育发展受限,突出表现在教师工资上,根据调查,我县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分别为17400元和14650元。较低的工资水平致使大量优秀教师流失,导致农村教育质量下降。同时,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其父母常年在外,对他们的辅导、教育乏力,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像心理发育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等。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是农民在“起步”方面就比城镇居民差。

  7.多管齐下,切实提高农民工地位。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切实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拿出一定资金用于解决农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帮助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确保农民工劳有所得。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11

  在这个暑假,我回到了我的故乡,在在经过城市喧嚣的洗礼后返回故里,使我品味到了农村生活的纯情朴素,也体验到了“回归自然的人生境界”。使我的身心都得到了不错的调养。同时,我也还有一项特殊任务,那就是进一步了解农村的生活状况,为此,我做了一系列的调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这次的实践运动。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改革硕果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处在西南山区的贵州省,农民生产人口严重过剩,土地比较瘠薄,生产工具落后。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却因交通不便难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控油“西南煤海”的称号。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民依然停留在土地上,农民的主要收入,则主要来自外出打工人员的工资。

  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形势下,进过调查,出来以上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外,我发现,困扰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的原因还有以下两种灾害。

  其一便是天灾,主要是干旱。今年如春以来,西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连吃水都成为了问题,用"百年不遇"来形容我们西南地区一点都不为过。整个春天,西南地区基本上滴雨未落。这期间正是农作物(主要是稻谷)播种的关键时期。而灌溉用水的天价又让农民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播种的季节到来却无计可使。也有部分农民舍不得将土地荒废而用抽水机抽水插秧的,这样做也只是确保秋天有一点点收获,其实根本没有盈利可图,有的甚至年投入的那部分资金也未能收回。所以农民辛勤劳动下来,基本上算是无偿劳动。更何况人多地少,生产的粮食严重不够,更不用说用节余去换钱了。

  这些年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林业发展很快(主要墅业),由于先前缺乏市场经验和战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种无非是李子、梨、苹果、地瓜之类的水果,除富士销路好一点外,其他几种则难以出手。因此果农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还要面对"卖果难"的尴尬。尤其是今年,我们村由于严重的干旱,玉米等被晒得只剩下枯死的秧苗,农民损失更加严重。

  困扰农民的另一因素为人为因素。部分领导的决策失误,也给农民留下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盲目发展烤烟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种不佳,质量不高,土地不宜,收成小,更换品种或农业结构转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上述的两种因素,导致农民的人均收入极低,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经商,形成以工养农和以商养农的格局。

  当然,随着人蜜念的改变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科技投入逐渐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盖技术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广。在土地资源紧缺的目前,两项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贵州作为全国经济比较落后的省份,其所含的铜仁地区又是比较落后的地方,严格地说,以上的情况并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通过此次调查,我感慨很多,作为农民的儿子,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广大农民终年劳作的艰辛、痛苦和无奈。不过我坚信,随着农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民的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12

  放假期间,我和表妹经常跟着奶奶一起去菜市场买菜,看着那些起早贪黑的农民们,我心中不由产生了疑惑,农民的生活究竟怎样呢?它们的年收入又会是多少呢我回到家后,把想法说了出来,表妹听到后,也想和我一起去一探究竟,于是在春节的前几天里,我们对此展开了调查。

  我们首先是在菜市场进行访问调查,我们刚走到一个卖菜的老爷爷身旁,还只是开口说了两句话而已,就被他婉言谢绝了:“我还要卖菜,没有时间……”没想到我们第一个采访对象就失败了,接着我们又连续采访了多位农民,可是大多数都是以要卖菜,没时间为由拒绝了我们的采访,最好的结果是听完了我们的`来意,却只是笑笑,便不再回答,忙活了一上午,却什么信息都没有找到,“一计不成,咱再生一计”,于是我们两打算去农民家里瞧瞧。

  我们拜托一位朋友的妈妈帮我们联系了一两户农民,第二天,我们便起了个早床,在朋友妈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农民家中,还没进门,我和表妹就愣住了,四层楼高的房子,还是用砖一块一块砌上去的,屋前的院子也很大,走进屋去,腊香味便扑鼻而来,定睛一看,原来屋里挂满了过年吃的腊货,在后院我们看到了几头大大的肥肥的猪,我还没回过神来,表妹便问:“请问你们年收入是多少啊?”我这才反应过来,进入了主题,“哈哈,我们一年收入有八万多呢!”她说时,脸上还洋溢着满足感,没想到农民的收入也不差啊,接着我们连续采访了几位,得到的结果也几乎一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也成了富人,赚了钱,平日里我们总是瞧不起农民,这才知道,原来农民过得也还不错,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虽然这次调查坎坎坷坷,可我们却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答案,我们觉得十分开心!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13

  本次调查,我以访谈法为主观察法为辅走访了我所在村镇的部分农户。做了一份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我了解到,近年来,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水平也有所上升。但在某些方面还有不足之处。

  一、调查情况

  1 、 30户农户基本情况。合计人口120人,其中有劳动力58人,占总人数的48%。外出务工26人,务农31人,务农人数占总人口的24.4%。农村实际务农劳动力,年龄在48-60岁以上的,占71%,大多为年龄较大的男性和留守妇女;文化水平多为小学、初中。耕地102亩,人平0.85亩。

  2 、农民收入基本情况:

  ① 30农户粮食种植主要以双季水稻为主,20xx年粮食种植面积共203.1亩,粮食产量共计13.7万斤,提供商品粮7.54万斤。粮食总产按商品收购价(平均1.15元∕斤)折算实现总收入15.75万元,粮食生产性成本总支出9.26万元,实际每亩人均纯收入450.7元。

  ②冬季种植油菜面积共计55亩,占总耕地面积17%,油菜人均纯收入120.1元。

  ③种植经济作物大户,自建花卉和苗木基地达12亩,实现土地流转5亩,家庭经营性年总收入达20万元。基地按纯收益率30%折算,其他种植业人均纯收入165.7元。

  ④养殖业方面来讲,20xx年生猪仅出栏61头,年家禽共出笼1002羽,人均养殖业纯收入828.6元,所占比重大幅缩水。水产养殖年产量4.15吨,人均纯收入64.9元。

  ⑤全年农民打工人均收入5129元;政策性人均收入71.5元;其他收入789元。农民人均总纯收入达6883元。

  二、农民收入变化情况

  (一)综合总体概况

  根据30户农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统计

  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构成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其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例较大。

  1 、工资性收入: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稳定增长。 20xx年农民工资性人均收入4078.9元,20xx年人均工资性收入4527元,比上年增加448.1元,增幅11.4%,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上升到75%。

  2 、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 20xx年家庭经营人均纯收入1106.9元,比上年增加114.3元,增长11.5%。从调查情况看: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粮食收入绝对值逐年增加,在调查表中可看出它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因为粮食生产效益一直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粮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较少。据统计,我市粮食收入占家庭经营总收入的49.7%,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仍然较大。

  20xx年粮食成本及效益情况表对减少,农民增收面临成本高、收益低的压力。

  3 、其他收入:服务收入、财产性收入略有下降;政策性收入稳中有增,加工收入稍有减少,以篾货、茶叶为主要农产品的加工收入受灾害性天气影响有小幅下降,人均收入水平不高。

  (三)总支出情况

  20xx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8151元,比上年增加187.1元,增长6.5%。 20xx年农民人均家庭总支出8666元,与上年增加515元,增长13.3%。在家庭总支出中生产性支出和生活支出增长比较快。

  1 、受农资、饲料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民的生产性支出逐年增加。 20xx年种植业(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407.5元,20xx年种植业(粮食)生产性支出人均480.3元,同比增加72.8元,增长达17.9%;20xx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人均347.6元,20xx年养殖业生产性支出448.1元,同比增加100.4元,增长28.9%。同时,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也在增加,由于部分农机具享有政策性补贴,一家一户重复购置农用机械,增大了人均生产性支出。在家庭总支出构成中,生产性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近三分之一,达到29.6%。

  2 、农民人均生活支出明显增加。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99元,比上年增加264元,增幅10%。 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44元,比去年增加545元,增长11%。农民生活消费总支出随物价变化急剧上升,使农民家庭总支出明显增加。

  三、影响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农民收入虽取得较快的增长,但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增收空间受限。一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远远超过农产品价格的增长。 20xx年全市农产品收入增长10.2%,而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支出则增长15%-30%不等,说明纯收益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挤压,投入产出率低,致使农民收入增速缓慢。以肥料为例,实际市场价连续几年涨幅都在15%以上(最新市场价格见下表)。

  20xx年C两优87、 C两优396,V两优1、 7、 8号价格均为35元/斤,比20xx年每斤又涨了至少10元,上涨40%。二是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一些中低产田基础设施脆弱,排水引灌、保旱保肥的能力不高,抵抗风险灾害的能力较差,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增产增收的瓶颈。特别是近年来冰灾、水灾、病虫灾害等发生频繁,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不稳定性。比如年初的冰雪灾害就给油菜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害,人均产量下降了2.8%,其他冬种农作物生产也受不同程度影响。三是养殖业收入因多种原因相对减少。近几年来,因劳动力外出、饲料涨价、疫病及牲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等原因,饲养牲猪的农户明显减少,导致农民的养殖业收入减少。从调查的100户农户看,20xx年有62户,20xx年只有43户。

  (二)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空间变小。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适用技术应用差。绝大多数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不强;出外打工经商的农民,多数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的工作,享受待遇不高;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就业难度将不断加大,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空间也将受到挤压。

  (三)惠农政策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份额较少。近年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政策保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广大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投入,通过政府转移支付,加大补贴力度,但这部分资金中相当部分是用于扶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份额较少。

  (四)农民生产负担较重,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近年来,农民承担的费用支出一直呈上涨趋势,有些不必要的开支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农民服务收入减少,财产性收入减少,仅有的资金不能满足规模生产的投入需要。

  总得来说,农民在现阶段的生活水平还是有了相当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这次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城镇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同时并没有更多的技术引入农村,科技下乡之类的活动还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此外,向外转移的劳动力的素质不高,大多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手工业等。农村在教育、医疗、文化上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我村农民存在的普遍弱势:当前我村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文化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另外还有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业结构不合理等。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组织农业协会,按市场化要求组建股份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促进农产品的产供销市场一体化,拓展增收空间。二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和使用有技术、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做好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不能再仅仅使用过去那些行之有效的老经验、老办法,而要更多地采用适应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WTO新形势的新思路、新办法。为此促进农民增收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促进农民增收。这是农村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摆在广大农村干部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促使广大基层干部真正把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2、要以搞活土地流转为突破口,解决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从立足长期发展的战略来看,必须从“土地是农民的基本保障”这一关键问题着手,通过搞活土地流转引进外商外资和城市资本,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土地效益,使流转出土地使用权的农户迅速增加土地出租收入,并将其中一部分用于社会保障,使他们能够取得长期收益。只有这样,才能一揽子解决上述问题。

  3、要以“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努力增加农民的投资性收益。大力推行专业合作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突出以资金为纽带,使农户形成利益紧密的经济联合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农户组建投资性股份合作社,通过兴建和出租标准厂房、打工楼、仓库等,从事物业管理。

  4、要以推进农业企业化为基础,提升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农业企业化是运用现代工业的投资方式、经营管理方式改造农业微观经济组织的一个过程,是使千家万户农民发展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途径。其主要形式有:家庭农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股份公司等。

  5、要以重塑服务体系为抓手,着重解决农民增收中的实际困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而目前,农民最为迫切需要的、政府和集体最能有所作为的,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重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的企业减免所得税或减收各项规费。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使广大农民增强市场意识、投资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拼搏意识。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14

  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是我们调查的根本,落实完成辽宁科技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调查社会某一阶层经济收支情况”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任务。进一步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互帮互助精神。使同学们在享受假期生活的同时更好的认识社会和接触社会。

  辽宁省农民收入情况调查:

  辽宁省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全省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达1720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同比增长4.8%,务工收入增长21.7%;二是家庭经营收入快速增长。受粮食丰收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共同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全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人均达2592元,比上年增长17.3%;三是财产和转移性收入大幅度增长。得益于粮食直补、提高离退休养老金、土地征用补偿等优农、惠农、利民政策,农民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比上年大幅度增长。全省农民财产性收入人均达282元,比上年增长26.5%;转移性收入人均达179元,同比增长18.4%。

  黑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XX年黑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5206元增长7.2%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对全省2240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显示:XX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6.8元,同比增加351.2元,增长7.2%。政策调控成效显现,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继续增长。XX年我省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人均为1019.6元,首次迈上千元台阶,同比增加102.9元;农村居民人均打工劳务收入达到818.3元,同比增长11.8%。现金纯收入占纯收入比重提高。XX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现金纯收入达到4960.2元,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95.3%,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农民收入货币化程度的提高,显示出农村市场经济正逐渐走向成熟,从事生产经营的方式更加趋向商业化、市场化。我国“粮仓”黑龙江省的农民收入去年继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抽样调查显示,XX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06.8元,比上年增加351.2元,增长7.2%,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调查显示,XX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现金纯收入达到4960.2元,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95.3%,比上年提高了9.6个百分点。农民收入货币化程度的提高,显示出农村市场经济正逐渐走向成熟,从事生产经营的方式更加趋向商业化、市场化。XX年东宁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951元,工作总结成为我省首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县(市)。

  近年来,我的家乡东宁县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依靠栽培黑木耳及烤烟、果菜等特色产业,做大境外农业,做强劳务经济,农民纷纷鼓起了腰包。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7703元,占70.3%;劳务(含境外农业)收入2537元,占总收入23.2%。有着“全国黑木耳第一县”美誉的东宁县,采取资金、政策和服务支持,扶强做大黑木耳产业,带动农民快速增收。XX年全县种植黑木耳7.02亿袋,总产量达2.8万吨,总收入12.8亿元。仅此一项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542元,占总收入52.3%。目前,黑木耳产业已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

  山西省晋中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晋中市认真贯彻国家、省一系列惠农政策,持续加大“三农”投入,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运行呈现出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效益改善的良好局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创历史新高,收入增额与增速实现新的突破。据全市880户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4000元大关,达到4206.7元热门思想汇报,比上年增加558.8元,同比增长15.3%;高出上年5.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绝对额居全省第五,增幅居全省第三。XX年晋中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xx.5元,比上年增加234.5元,增长12.8%。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49%,对农民纯收入增长贡献率为42%,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随着近年引资力度加大和产业结构步伐加快,本地新增企业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明显增强,使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就业获得的劳动报酬明显增加,人均达到了1778.7元,占工资性收入的86%,同比增加249.3元,增长16.3%。二是随着《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若干意见》、《山西省农民工维权条例》的全面贯彻落实以及农民工素质提高工程的有效实施,农民工就业非农产业的环境明显改善,素质有了新的提高,报酬水平明显上升。

  XX-XX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使我们深刻了了解了农民爸妈不易,我们大多来自农民家族。我觉得提高农民收入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

  2、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3、拓宽农民增收途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4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15

  摘要:自十八大召开之后,“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系列的措施如: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一系列措施推行以后给农民等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就土地产权分配,生产现代化运营等的改革会对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模式造成一种较大的变革,针对这种现象,在暑期就农民收入支出进行了简单的的调查,以此来深入了解改革的益处。

  关键词:三农,农村家庭,收入支出,问题及对策

  通过对邹平县明集镇部分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了解农民生活中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影响农民收入多少的原因,农民增收途径,收入成分,消费的大小及消费途径。邹平县明集镇成家村是山东省最为普遍的一个农村。由于资源等某些因素,没有发展有力的实业,主要经济收入为农产品,以及在外务工收入。通过调查显示近年来,各户的平均收入均稳步提高,年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变化较大,而主要消费支出为农资成本,教育费用,医疗费用。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调查了一下几点:

  (一)农民收入来源分析:从目前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角度,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以下5个部分:

  (1)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这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民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稳定的方式,以农业种养殖业为主的收入来源仍是目前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基本部分。

  (2)家庭在乡从事非农经营收入:如服装业,餐饮业,服务业等等,一般为小本经营,伴随着城乡结合趋势的发展,个体经营越来越多,这是在乡农民的一个重要增收点,也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

  (3)外出务工收入:在改革开放浪潮下,外出务工成了农民获得农业收入以外收入的新选择。这是一种工资性收入,这种收入以其广阔的增长空间成为了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切入点。而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也成了我国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

  (4)其他各种收入:包括来自于各种财产投资性的收入、政府的财政或支农政策的转移性收入、租赁变卖财产收入、亲友赠送等各种收入。

  (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1)经济结构因素:现在农村土地仍旧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相比较西方的农场化经营存在很大弊端,最明显的就是规模,小范围的种植,使一定区域内的的作物种植比较杂乱,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混杂,难以实现从播种到收割实现完全机械化的流程,有些环节还在使用原始农具,生产效率比较低,而且一家一般几亩地,单单靠土地创收已经难以维持家庭日常的支出。

  (2)市场因素:农村一般交通比较闭塞,近些年虽有进步但一些山区等地方问题还很严重,是一些农副产品的流通受到制约,一般会在附近的集市收购站等地处理,而受农村消费水平的制约收入一般比较低。而且就如今农村的各种第二第三产业的兴起,在个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农村市场比较小,就存在市场饱和问题,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出现明显的恶意竞争,消费不足等问题。

  (3)社会因素:物价上涨,而农产品的价格一般比较稳定没有太大涨幅,相比较于一天一涨的消费品,农产品的价格原地不前,对比之下,农民的生活会困苦的多,而且医疗保障的不全面,高等教育昂贵的费用都给普通农村家庭的生活发展带来极大的阻力。

  (4)劳动者文化素质问题:大部分农民受到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的限制,如种植业,花卉种植比粮食作物种植的利润高出许多,但却鲜有人会触及主要还是受到相关技术的制约,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大部分人只能从事技能要求较低的的职业,多为体力劳动,劳动力方向变窄,阻碍收入的增加。

  (5)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少:随着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更加剧了价格的下跌趋势。这是导致农业生产收益少的直接原因。虽然政府也曾为改变这种局面而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但是同时也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产生刺激,造成农资价格也随之上升,结果依然是增收空间十分有限。另外,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太少,也是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的重要原因,这两种因素直接导致了农民增收的困境。

  (三)像一些可行的对策

  我国的人口众多,农民占着很大的比重,不管是粮食安全还是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个重要的群体,解决好他们的切实问题才能更好的维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针对上述现象作了一系列的可行对策:

  (1)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普及城乡专业化的教育。

  (2)加快转移农村富余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劳动渠道。

  (3)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保持农业的正常发展。

  (4)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5)根据当地的特色发展优势产业。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01-19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模板10-08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15篇01-20

跨越增收平台促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工作心得10-03

尽职调查报告-尽职调查报告范文10-02

调查报告08-07

企业调查报告范文-公司调查报告范文01-26

调查报告的分类及如何写调查报告11-15

调查报告之自行车调查报告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