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实践探索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28 17:57:27 实践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实践探索工作报告

  近几年来,阆中市先后成功创建四川省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正努力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实践探索工作报告

  借“调”兴工:提升城市支撑力

  阆中市以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调整所有制结构和产业、产品结构为着力点,加快工业强市步伐,不断提升了城市工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产业布局与技改扩能联动。一是合理“调”布局。利用多年来已形成的轻纺、食品、医药、水电等产业优势,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技改扩能,创造条件实现产业布局相对集中,推动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力争2006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7亿元,增加值9亿元。计划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工业增加值30亿元。二是重点“育”龙头。确定了鸿宇食品、保宁醋、保宁制药、四炜皮革、张飞牛肉、金银台电站、煜群公司、新立新丝绸等龙头企业,着力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引导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引作用。三是加速技改扩能步伐。针对企业原料缺乏、产业链单薄、产品生产断层等问题,引导企业实施技改扩能,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今年,全市工业企业新开发及续建技改项目12项,共3.65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6000万元。通过技改整合、技改强企,全市企业生产运行成本普遍降低,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凸现出新的经济增长点。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69亿元,工业增加值3.87亿元,实现利润1833万元,入库税金203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6.6%、66.6%、125.5%、26.1%。

  ——实施产业集聚与园区建设联动。坚持“工业强市、园区集聚、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抓住行政中心跨江南迁、建设七里新区的机遇,把“突出抓工业”摆在全部工作的首位。一是出台优惠政策,使企业引得来、留得住、长得大。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吸引有实力、有市场、有效益的外地企业落户阆中。三是加快配套建设,完善七里工业集中区水、电、气、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为企业入驻园区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目前,已吸引煜群、滕王药业、三发编制、张飞牛肉、四炜皮革等8家企业入驻园区,工业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实施品牌建设与辐射效应联动。一是选择优势产业和项目创品牌。从比较优势强、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优势产业中筛选出保宁醋、张飞牛肉等传统优势项目创名牌、树名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二是强化商标注册管理,加大创牌力度。全市有效商标注册总数由2001年底的147件增至297件,企业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8个,19家企业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和企业质量专家认证,不少产品获“绿色食品”称号。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品牌效应。实施“品牌兴市”战略,市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鼓励和奖励企业争创名牌,大力进行品牌扩张。

  借“旅”活商:提升城市吸引力

  阆中市将2006年定为“旅游发展突破年”,围绕“三创一线”新目标,大力创新机制体制,实施重点突破,借“旅”活商,城市吸引力日益增强。

  ——新理念凸显旅游产业联动效应。坚持“多方联动,统筹发展”的旅游工作思路,实现了相关产业的协调推进。一是旅游与工业联动。挖掘工业潜能,着力开发了一批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旅游商品,并在部分知名企业内创设了博物馆、工艺品展馆等旅游项目,既拓展了旅游空间,又延伸了工业企业的效益链。1—5月,工业旅游产品销售形势一路攀升,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压滤机滤布创利税千万元。二是旅游与文化联动。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壮大文化产业。全市组织了5个艺术表演团队巡回演出,阆苑仙乐、川北灯戏、巴象鼓舞等精品节目进街入院,已成功演出100余场。川北皮影、窗花、景区雕塑等地方特色文化产品,深受游客青睐。组织培训了50多名民间歌手在各大景区对唱《阆中情歌》等地方民俗歌曲,推出变脸、吐火等游客体验性节目,使民风古韵倍增旅游特色。三是旅游与商贸联动。全市拥有星级宾馆6家,旅行社6家,星级古民居客栈75家,床位总数逾7000张。专兼职导游达80人。东方广场、红旗连锁、德惠超市等一批购物中心争先入驻阆中,抢滩旅游商机。今年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9亿元,同比增长30%;全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00户。

  ——新机制实现旅游产业突破性进展。一是“依托成渝、辐射全国、发展海外”,大力引进大型旅行社拓展客源半径,实现了游客结构从以散客和自驾游为主向以团队游为主的成功转变。今年以来,阆中与四川康辉旅行社、重庆中国旅行社签订了营销合作协议,在成渝两地成立营销中心。两个旅行社每年将分别组织不少于10万和7万人次的来阆游客,使阆中旅游有了可靠的客源保证。4—5月,两旅行社共发团90多个,游客13000余人,实现了“天天发团游阆中”的目标。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要求,成立了阆中市名城投资有限公司,将古城内所有国有景点资产全部划归该公司,由公司统一进行旅游经营与开发,实现了旅游管理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三是创新融资机制。按照“1+X+Y”的投资促进模式,对资源与资本进行巧妙嫁接,形成了多元投入的良好态势。先后招引上海澳格、上海承甲、成都嘉艺、重庆杰惠等知名企业,投资2亿多元开发古城旅游;激活民间资金5000多万元,投入打造民居古院75处;积极申报阆中旅游系列项目,争取国债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目前3000万元短贷资金已投入使用,中长期贷款2.78亿元也即将到位。

  ——新举措推动旅游产业上档升级。一是实施“三项工程”。打造“精品街”工程,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大东街和城南天下沿江街道,以手工作坊为主题的南街,以古玩、字画、收藏为主题的武庙街;实施“百院百树”工程,沿江古街、古巷、古院内均栽植了银杏、桂花等名贵树种;实施“古城百家特色小院工程”,形成了“百家齐放,百院争鸣”的庭院旅游体系。二是恢复扩建了九大景点。推进了“清初四大古建筑”的复建工程,扩建了张飞庙和贡院,复建了五吉关、中天楼、火神楼等风水标志性景点。中天楼复建工程9月即可竣工开放,滤布张飞庙扩建项目年内将开工建设。同时,按照“修旧如旧”的要求,整治恢复皮房街、下沙河街等古街道风貌;投资800多万元先后对七里大道、天上宫街实施临街立面整治,打造完善了古城风貌过渡带。三是拆迁古城不协调现代建筑。深入实施《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大力推进古城不协调现代建筑的拆迁工程,目前已成功拆除古城区不协调现代建筑25000多平方米。四是规划建设“嘉陵第一江山”。完善提升滕王阁、东山园林等沿江景点,加快推进锦屏山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完成塔山湾、南津关和华光楼码头等硬件设施,投入建设生态景观工程。目前,空树溪至白塔山湾5公里的绿化景观得以高品味打造,滨江路西北段防洪堤工程即将竣工,为打造水上体验项目奠定了基础。已开辟的中华阆天城至金银台水上游览线路(全长12公里)倍受游客青睐,日均游客达400多人。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实践探索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城市建设的工作报告05-07

综合实践工作报告05-07

实施差异化战略铸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工作报告04-08

城市社会实践报告05-02

暑假个人实践工作报告04-23

社会实践工作报告05-04

护士实践工作报告范文05-07

村镇教育实践的工作报告05-08

暑假工实践工作报告04-23

法院暑假实践工作报告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