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无本创业成功案例

时间:2021-11-13 20:17:48 无本创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残疾人无本创业成功案例

  残疾人身残志坚,很多残疾人都能创业,那么残疾人无本创业的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残疾人在家无本创业故事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残疾人无本创业成功案例

  残疾人在家无本创业故事(一)

  2016年6月25日中午, 烈日当头。四川省南充南部县长坪镇印山村3组,一个50多岁、身材瘦削、缺失了右手的汉子,左手拿着一 把与众不同的镰刀,来到房后一片荒草坪前,将光秃秃的右臂固定在焊接了两只半圆形铁架子的镰刀把中, 再用绳子绑紧,随后利索地俯身割起草来……

  在场的长坪镇民政所长宋熙对记者说:“你看刘中发没有右手,可割起草来比很多正常人都快。尽管身体残疾, 政府对他帮扶不小,但他没有养成依赖思想, 自主创业,丰衣足食,感动了不少人!”

  外出打工 手掌瞬间被吞噬

  “我一向做事都很把细的,没想到在42岁那年把右手整没了!”刘中发向记者讲述起12年前那惨痛的一幕,至今仍追悔莫及。那一年, 刘中发在江苏省江阴市一家机器厂打工,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平时爱钻研,很快就成了技术骨干。

  2004年5月3日中午12点30分, 刘中发正在用铳床加工零件, 那是一个重达150吨的庞然大物,有很多齿轮,此刻正高速运转着。刘中发平时都小心翼翼地操作, 但那天他的一个11岁的侄儿来到车间里,跑到刘中发的铳床前,要叔叔带他出去玩。 刘中发下意识地挥起右手,制止侄儿说:“危险!快出去!”等他再收回右手,准备关铳床时,才发现右手已不听使唤了, 低头一看, 原来右手手掌不见了,只剩下血淋淋的秃臂。他这才感到一阵钻心痛,当即晕倒在了机器前。原来他在挥手驱赶侄儿时, 戴着手套的右手被齿轮卷了进去,将其手掌吞噬了!

  住院16天后,怕人笑话的刘中发,将光秃秃的右臂揣进衣兜,离开了医院。因为工厂的效益并不好,厂方连同医药费赔偿了他7万元。当年7月,刘中发怀揣着剩下的3万多元,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家中,刘中发的儿子还没有成人,正在上学,妻子患有多种疾病,拖着病体收拾家务、耕种田地。 作为家中顶梁柱的刘中发失去了右手,让全家感到塌了半边天!

  苦练左手 年过半百自创业

  因为从小用惯了右手, 失去右手后刘中发感到干什么都不习惯, 吃饭只能用调羹,当厂里要他在赔偿协议上签字时,他用左手颤颤巍巍地捏着笔,描画了半天,才勉强把3个字写完。

  回到老家后, 刘中发每天坚持练习两门“功课”:用左手写字和夹豌豆。每天,他都要用左手写一千多个字, 还要用左手握着筷子, 把满满一碗豌豆一粒粒夹到另一只碗里, 左手臂累得又酸又麻, 他也不停息。就这样,整整练习了两个月,他的左手基本上能运用自如了。

  2005年2月,刘中发到附近的长坪镇天井村一家砖厂打工, 负责管理材料, 每月工资600元。在务工的同时,他和妻子侯菊珍还耕种了好几亩土地,日子过得井井有条。

  2012年,50岁的刘中发受原来打工的机器厂老板邀请,重回厂里做了一名保安。虽然厂方对他很照顾, 他在那里上班就像自己家里一样温暖和方便,但刘中发却想,作为一个残疾人,老在外打工也不是长久之计,年过半百的他决心回家自主创业。

  2014年1月底,刘中发回到了家乡。他在一档致富节目里, 看到了巴中市南江县饲养黄羊的报道,于是也萌生了饲养黄羊的想法。春节前,刘中发到银行贷款2.3万元。正月初二那天,他租了一辆面包车,天不亮就前往南江,购买了大大小小16只黄羊,回到家里时,已是深夜。从此,刘中发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这些羊的身上。

  饲养黄羊 断臂綁刀割青草

  起先,刘中发每天赶着羊群,在山里放养, 但山里有不少马蜂窝,羊群四处乱闯,一不小心就碰上了,人和羊都很危险,于是刘中发决定改为圈养。

  印山村周围全是连绵起伏的山峦, 到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青草地,可失去了右手的刘中发,只能用左手握着镰刀割草, 效率很低。后来,他家的母羊下了崽,刘中发每天割的草不够羊吃, 他天天苦思冥想很着急。 为什么不把荒废了几年的“右手”利用起来?虽然手掌没有了,但手臂还在,仍然很有力气, 而且挥动自如。于是, 他把镰刀用橡皮筋绑在断臂上,但绑紧了很难受,绑松了又无法割草, 他决定发明一种适合自己使用的镰刀。

  每天一有空闲, 他就拿出镰刀研究, 先是把一截塑料管焊接在镰刀把上, 将断臂伸进塑料管里,但使用起来经常脱落,他于是又进行了改进,重新设计,并请一位铁匠打造了一把加长版的镰刀, 在刀把上焊接了两只半圆形的铁架子,可以将手臂固定,再用绳子绑紧。为了减轻摩擦,他在割草时特地在右臂上戴上毛线袖套。这一来,他每天用右手挥舞着镰刀割草, 左手将草码得整整齐齐,半天时间能割两三百斤青草。

  老刘是个闲不住的人, 不但养羊养鸡,还耕种了8亩多田地,老两口一年四季都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刘中发透露了崭新的规划,他准备在镇里的支持下,把附近的200多亩田地承包下来, 修建现代化的养殖场。

  残疾人在家无本创业故事(二)

  董明是武汉市硚口区一位典型的“80”后,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跳水运动员,6岁时被湖北省跳水队选中。正当她对未来充满憧憬时,却不幸在1995年9岁时的一次训练中摔成高位截瘫,脖子以下没有知觉,四肢瘫痪、大小便完全失禁,医院曾3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然而,死神在董明顽强的毅力前一次次退缩。虽然在受伤的最初6年里身体完全不能动弹,10年中失去语言功能,最终只能坐在轮椅上,但她没有颓丧,“要在自救、自立、自强中,不断演绎自己灿烂的人生。”她要利用这一“独特的难得机会,”从小学课程自学到高中课程。由于当时不能说话,没有办法朗读课文,她就一遍遍在心里默念,手上握不住钢笔,她就一笔一画在心里默写。许多好心人无不被她坚持自学的精神所感动,不仅给予物质资助,更多则是精神鼓励。尽管如此,出身于普通家庭的董明,仍无力接受昂贵的康复治疗。她没有怨天尤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自我康复,终于在受伤后的第6年出现了奇迹。当上臂渐渐有了知觉后,她让父母买了一台二手电脑,艰难地以上臂带动小臂练习打字,并试着给报刊投稿,不仅能以稿费自食其力,还有了一定积蓄。为此她感慨道:“我的成功,源于我的坚持,更源于父母和社会的关爱。”

  坚持不懈的练习,使她在 2005年能慢慢发出一些声音,于是她萌生了做志愿者的念头。行动不便,她就在父母的帮助下,在一所聋哑学校做老师,义务教聋哑孩子学说话。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她不再借助于父母,而是独自摇着轮椅去学校,并于两年后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此后,她又担任了禁烟大使、环保志愿者、文明过马路劝导员等。在做这些事情时,她总是心怀感恩:“是爱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而同为残疾人,我更能体会到社会关爱的魅力与意义”。

  自学完高中课程后,董明还在收音机里自学完了初中的英语和日语,并于2007年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同时还辅修了心理学,并以优异成绩成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董明摇动轮椅和志愿者一道走上街头,发动募捐献血,一连6天从未间断。当从电视上看到灾区急需专业心理辅导志愿者的消息时,董明立即取出自己的稿费,并说服父母拿出为她积攒的1万多元治疗费,全家共赴灾区第一线。

  在什邡市,有位7岁的小男孩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面对任何人都不愿说一句话。董明得知此事后,立即坐着轮椅找到小男孩,以大姐姐的身份连续陪伴6天,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小男孩打破了沉默。

  受到董明的感染,父母也成了灾区志愿者,父亲负责协助搬运物资,母亲给伤员换药、擦洗身体等。而董明则以坚强和努力,帮助5名父母双亡的孩子敞开心扉再度开口说话,40余名重度残疾人重新树起了生活勇气……

  董明在灾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被海内外媒体誉为“轮椅天使”。董明也适时成立了“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和“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利用所学将每月所赚稿费全部投到工作室,长期为失业、下岗及失恋等人群提供免费心理咨询。

  “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开办至今,她已先后接待5000多名来访者,其中600多名来访者,因被她的爱心所感动而加入“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在董明带领下一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北京奥运会期间,董明受邀为央视网特约记者,参与了奥运会的报道。残奥会开幕后,她又当选为残奥会志愿者,活跃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和现任主席罗格先生,均给予她高度评价:“如果都能像董明那样乐于奉献,奥运会肯定能汲取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

  董明则乐观地说:“身体上我接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但我不愿承认我的`人生和心态也是残疾。坐在轮椅上不但不是我的缺陷,而是我做志愿者的最好条件。”

  鉴于董明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她被评选为2011年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为弘扬她的志愿精神和建立并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2012年年初,湖北省和武汉市在 口区成立了“董明志愿者服务总队”,下设18个分队和135个服务站,目前已有5万多名注册的社区志愿者,常年服务在口区的大街小巷。

  董明被誉为美丽的“轮椅天使”,却从未停止追求信念的脚步,她说:“只要我还有能力帮助别人,我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因为,在爱别人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正意义,也才能将人生在终身的志愿行动中演绎出别样精彩。”

  残疾人在家无本创业故事(三)

  安徽黄山市祁门县祁山镇芳村的党支部书记方旭生虽然身患肢体残疾,但他靠着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自己创出一番事业,还带领村两委及全体村民将一个贫困落后村一步一步带向富裕。该村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多,2015年底收入达到30万元。村民在他的带领下,通过种植苗木、特色蔬菜等,人均年收入翻了几番,去年达到17560元。

  逆境,培植创业土壤

  家住祁门县祁山镇芳村的残疾人(肢体二级)方旭生,现年50岁。25岁那年由于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经多家大小医院治疗无效,落成残疾,25岁的年纪正是青春向上的年纪,这给他的人生当头一棒,他一度消沉,甚至有活不下去的念头,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县残联领导得知他的`情况后多次找他谈话,并对他进行了关心和支持,鼓励他创业。

  身在农村,该怎样才能自己致富并带动村里人致富呢,方旭生没有被困难吓倒,“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2009年,方旭生凭借自己多年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根据当地生态优势,在当地政府和县残联的支持下, 成立了祁门县祁山镇芳村特色蔬菜营销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鱼腥草等特色蔬菜。

  创业之初, 方旭生由于缺少种植技术及销售难等原因,农户生产的大批鱼腥草销路出现困难,使得合作社一度处于瘫痪状态。祁门县残联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联系县农委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扶持,并一起到市场进行推销。在残联和农委同志大力帮助下,渡过了难关。合作社的生意日渐红火,客户也越来越多,外县和市区的客户也慕名而来。那段时间他忙前忙后,常常一天只吃两顿饭,从早到晚,常常累得直不起腰,这份创业的执着实在难能可贵。现在销路广了,农户的收入高了,百姓的嘴都笑得合不拢嘴了。

  扶残,夯实创业根基

  现在在祁门县祁山镇芳村可以看到,许多留守妇女在鱼腥草种植基地里进行除草管理,一些腿脚不便的残疾人也在田间忙碌着。鱼腥草是一种野生保健蔬菜,近些年来城里人都喜欢买,销路一直很好,而且种植不受时间限制,一年四季什么时候种都行,村民每年都是水稻割好后才种。

  芳村特色蔬菜营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依托当地农业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方旭生带领村里一帮人按照支部+基地+农户模式,近年来引导留守妇女和老人发展鱼腥草种植面积达到了100多亩,现在已成为村民收入增长的新亮点,村民每年来自种植鱼腥草收入将近有上百万元。前几年,芳村两委还引进外地老板到村里发展规模苗木种植,并带动周边村民种植。经过几年发展,如今苗木面积已发展到150多亩,有杉木、油茶、红叶石楠、杜鹃等十几个苗木品种,育苗户来自这一块收入有200多万元。

  方旭生根据市场导向,鼓励农民发展甘庶、玉米等农作物种植,通过多种特色农业发展让农民富裕起来。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02年的827元,提高到2015年的17560元。说到合作社前景,方旭生高兴地说“下一步我们村里计划依托苗木合作社要把苗木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准备这两年要扩大到200多亩,另外,还要成立特色蔬菜合作社,不断壮大地域特色蔬菜品牌的影响力,着力加快发展特色品牌农业,带动老百姓更好的增收致富。”

  2015年特色蔬菜营销专业合作社鱼腥草基地种植面积100余亩,常年用农民工12人,其中残疾人5人,贫困户7人,带动全村53户种植80亩鱼腥草,其中残疾人7人,贫困户6户19人,每户每年增加收入1.5万元。2016年带动农户种植120亩,农户70户,残疾人9人,贫困户9户26人。

  天道酬勤,事业走向春天

  回想起自己这么多年的风雨相随、寒暑奔波,方旭生爽朗一笑,“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只要有志向,一样能闯出一片天地来”。的确,他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努力与命运抗争的创业历程,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有理由相信:面对厄运自立自强、为求创业注重学习、力谋发展开拓创新的方旭生,一定会有更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方旭生的助残扶贫之路越走越宽,而方旭生本人也于2009-2011连续3年荣获黄山市残联优秀专职委员,2015年荣获黄山市第二届“最美残疾人”荣誉称号,收获了他人生事业的春天。

【残疾人无本创业成功案例】相关文章:

创业怎样走出无本困局03-12

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的励志文章11-17

沟通成功的案例简短的08-30

创业之国成功秘诀11-24

成功人士案例故事简短(精选12篇)05-27

小米成功的秘诀的创业故事11-24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04-01

果农的成功创业励志故事11-24

解密微信微信营销方案的成功案例11-16

DIY小店成功的秘籍创业故事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