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创业故事

时间:2022-10-09 13:27:45 创业故事 我要投稿

农民创业故事(精选15篇)

  在农村创业成功的前辈有很多很多,他们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在他们创业的过程中有时候比我们更难,找项目缺资金等等,年轻创业朋友可以看看他们们的创业故事是怎样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农民创业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农民创业故事(精选15篇)

  农民创业故事 篇1

  现如今,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对于想农村创业的创业者,什么样的创业项目能赚钱呢?也许蓝莓种植是一个好项目,来看看80后小伙赵军的蓝莓种植创业故事。

  2012年,赵军重点培育美登、北蓝、蓝枫、北陆四个蓝莓苗木品种,苗木产能达到100万株,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达150万元。赵军指着培育床上绿意正浓的蓝莓种苗说,“这是去年9月份培育的苔藓苗,现在把它们装进营养盒,再培育20天,就可以装袋销售了”。

  “别看这小小的果子不起眼儿,我可是起起伏伏在发展蓝莓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了好几年”。提起赵军的蓝莓发展之路,他感慨颇深。2009年,27岁的赵军在村里80多个村民的无偿帮助下,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日光大棚繁育蓝莓,由于当时技术匮乏,10万株苗木仅成活了800多株。2010年,不服输的赵军去加格达奇学习蓝莓组培、瓶苗生根、继代扦插等技术,又投资38万元,建起了500平方米的育秧棚,育苗10万株,当年,成活率达90%以上,利润达到了20多万元。重燃希望的赵军深知农民出身的他,致命的弱点就是没有知识。

  2011年,赵军到清化大学经济管理国际化总裁(CEO)班学习。一年后,满载着市场管理、营销等一系列所学,投入资金16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由单体540平方米的日光大棚7栋、单体300平方米的温室4栋,参观长廊1座组成的`蓝莓苗木繁育基地。主要生产美登、北蓝、蓝枫、北陆四个蓝莓苗木品种,远销鸡西、齐齐哈尔、哈尔滨、伊春、嫩江、北安等地,实现苗木销售收入400多万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赵军没有忘记村民们昔日对他的帮助和期望,他组织60人,建成了注册资金380余万元的宏军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一同致富。对那些想尝试种植蓝莓的农户,合作社为他们免费提供苗木。想要大面积种植的,合作社保证所供苗木成活率达到100%的基础上,经济条件不好的农户还可以赊欠苗木款,等见到效益后再分期结算。群山乡乡长官志军说:“朝阳村的蓝莓苗木繁育基地一年四季都需要劳动力打理苗木,村里的许多村民,利用农闲时间来合作社打零工,仅去年一年,合作社就为村民创造劳务效益30多万元。”

  谈到对未来的发展规划,赵军信心满怀:“现在,省内外各地来合作社购苗的人越来越多,下一步,我们要提升苗木质量,建设一个组培实验室,有了实验室,就可以培育本土的苗木基因库,三年内,使苗木产能达到350万株,在不坑农、不害农的同时,把合作社发展壮大。”

  农民创业故事 篇2

  几年前,蓝云杰从学校毕业后,到湖南长沙一家超市里做收银员,每个月工资仅几百块人民币,每天都要按时上下班,工作非常的辛苦。在超市打工不到一年后,他选择了回家乡创业,在村里看到有村民养兔赚了不少的钱,而且兔子都是供不应求。蓝云杰也按耐不住了,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加上家里人的支持,买了一批100多只肉兔回家饲养。

  但是养兔不是说养就可以养活的,兔子需要精心的“呵护”,稍不留神就赔了夫人又折兵。由于没有做好防疫工作,100多只兔子全部病死,蓝云杰一下损失了好几千块钱,第一次创业就遭遇了失败,对他的.打击不小。失败的经验教训让蓝云杰明白,养兔是一门精细的技术活,没有掌握真正的养殖技术,是根本无法靠养兔赚钱的。于是他上网了解相关信息,当得知在梧州蒙山县一个兔业公司有着先进的养兔技术的时候,他又一次自掏腰包到该公司培训跟班学习1个月。

  学成归来后,蓝云杰决心大干一场,扩大养兔规模。他的想法得到了在县城里做生意的表哥的支持,投资10多万元在交通相对便利的三里镇上河村筹建兔业园,蓝云杰则负责技术与管理。2008年6月,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兔业园正式建成,当年购买笼位1200多只,引进种兔60多组(一组为1公4母),共三个品种,兔存栏达到近千只。

  “建园后半年,我们第一批肉兔出栏销售,当时是一共收入4385块钱,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对于自己养兔的第一桶“金”,蓝云杰记忆犹新,自第一批肉兔卖出后,附近乡镇的客商纷纷来电话定货,肉兔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当兔业园上了一定规模后,今年,蓝云杰再投入15万元,新建兔舍600多平方米,购进笼位1600多只,购置饲料加工设备一套。全场计划发展基础母兔600只,种植优质木草20亩,到时年可出栏商品兔18000只左右,产值达到100万元。“我们现在正在县城寻找铺面,自己开店卖园区的兔,形成产销一条龙,把养兔业做强做大。”

  由于兔业园日均产出量仅为10多只,供给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必须提供尽可能多的货源。此时,蓝云杰想到了带动附近农户发展兔业养殖,他计划采取基地+农户的养殖发展模式,即基地跟农户签约,按成本价提供兔种,要求每个签约农户至少养殖20只基础母兔,基地负责技术服务到户,由农户自繁自养。兔业园负责组织对签约农户生产出来的商品兔进行统一销售,然后从收入中补齐提供种兔的差价。按照这个模式,每个农户每年从养兔项目中纯收入不低于15000元。

  农民创业故事 篇3

  王用水,出生在福安市的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但他并不满足于在农村一辈子过贫苦日子,更向往城市的“美好”的生活。于是乎在1999年,王用水来到福安城关一家电机厂打工,希望以此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2008年,他在福安农贸市场亲眼看到刚上市的一批土鸡土鸭在很短时间里就被抢购一空。王用水有了主意——何不利用村里那些荒废的田地养土鸡呢?

  因为有前车之鉴,王用水不敢贸然行动。他走访了福安市区各大农贸市场,了解到土鸡蛋也有分不同的品质,一般的土鸡蛋一斤可以卖15元,而质量好的最高可卖到每斤20元。王用水又走访了一些市民,90%的人表示会长期购买土鸡蛋,75%的人愿意接受每斤20元的高质量正宗土鸡蛋。

  为了学习现代养殖业,王用水参加了福安市农业局组织一些关于养殖技术的培训班。学成之后,他立即开始租田地、建厂房、买材料、订鸡苗、购设备等。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土鸡养殖场就办起来了。

  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出现鸡苗的.非常规损耗,后来在兽医的帮助下得到控制。这次疫情使他再一次意识到农村养殖只靠勇气和干劲是不够的,必须熟练掌握养鸡的相关科学技术才行。他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养殖知识、企业经营管理和营销知识,并大胆付诸实施。鸡场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养殖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步入正轨。

  家乡很多农户看到养鸡卖土鸡蛋能挣钱,纷纷加入养鸡行列。2009年底,他组织6户农民成立了“福安市青创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并出任法定代表人。由于合作社的土鸡是在生态林里放养,吃的是谷物、豆渣、酒糟等饲料。凭借客户的口碑宣传,王用水的专业合作社渐入佳境,走上蓬勃发展的道路。随着养鸡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出的鸡粪数量随之增加。为了不污染环境,影响村民生活,王用水请来了农技部门的专家,在他们支持指导下,将鸡粪发酵处理后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紫心番薯和土豆的种植,也为合作社增添了一条创收渠道。

  目前,王用水养殖队伍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社成员从原来的7户增加到了36户。使家乡农户平均年收人增长6600多元,还带动了周边其他村庄农户49户,并无偿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

  农民创业故事 篇4

  红枣、核桃、黄豆、小米、苦菜、土豆粉条……农家土特产,绿色无污染,农家货成了网店新宠!把这些土特产拿到网上去卖的人名叫王小帮,他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名叫“山里旺农家店”的店铺,“坐山吃山”卖山里货赚钱。

  王小帮本名王志强,33岁,1978年生,初中文化,山西吕梁临县木瓜坪乡张家沟村一位普通农民。2008年开办自己的第一家网店,销售自家种植的红枣、小米、核桃等原生态绿色农产品。现任山西王小帮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2013年,他的网店年销售额达600万元。

  1、坐山吃山 网上卖粗粮

  打开“山里旺农家店”的页面,王小帮骑摩托送货的照片映衬着沟壑重重的黄土地,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王小帮的店铺运营不到1年,已经累积到3颗钻的信誉,买家好评率达100%。

  在这交通不便、通讯不捷的山沟沟里,王小帮怎会想到在网上开店的呢?

  2000年时,王小帮和妻子远离家乡,到北京打工。2006年春节,王小帮夫妇回到家乡,他竟用自己在北京攒下的4900元钱,买回一台电脑。王小帮回忆说:“在北京看到别人在网上打游戏、购物。我就想,没准在网上卖东西还真是条致富的路子。”

  吕梁山虽然是穷乡僻壤,但是农作物都是自家种的,用的是农家肥。王小帮在淘宝网上注册了店铺之后,准备“坐山吃山”。“很多城里人现在提倡吃粗粮,我就卖这些城里少有的东西。”于是,他把家里的花生、小米、红枣、核桃都拍成照片放到网上。

  这些颗粒饱满、绿色天然的山货很快就引起了人们注意。没几天,第一笔生意来了。紧接着,第二笔、第三笔……王小帮来劲儿了。他开始背个袋子,走家串户,收购新鲜的小米、红枣等农产品。

  2、交通很不便 无奈发平邮

  店铺走上正轨后,曾经认为上网就是不务正业的父母终于认可了儿子的创业方向。很快,王小帮一人忙不过来了。于是全家人齐上阵:父亲帮忙打包送货,母亲和妻子在家拣黄豆、核桃,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问题也存在,问题出在送货上。王小帮所在的临县位于吕梁山西侧,属国家级贫困县。由于交通不便,整个县城除邮局,就没有别的快递公司。而邮局发送的EMS特快专递价格又比较高,王小帮只好给顾客发平邮。

  “平邮1斤到上海,五六块钱就行,EMS得20多块钱,这个差别就大了。”王小帮说,一般货物都有五六斤,平邮的续重也相对便宜。但通过平邮发货不方便,最不方便的是顾客必须上邮局取货。“网购大家图的就是方便、节约时间。”王小帮无奈地说,有的顾客下订单后,一看是发平邮,立马就取消订货。除不方便外,邮局还很慢,一般要7-15天才能到货。

  送货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好在寄出的货品从没出过差错。如果对方没去邮局领货,退了回来,王小帮总会耐心地在网上询问:您还需要我重新给您寄吗……就这样,顾客的抱怨慢慢减少。

  他在自己的网店首页写了一首打油诗:“淘宝我最牛,就我发平邮。淘宝我最穷,就我在山村。平邮最最慢,山货我最鲜。”尽管如此,还是有个别买家没有看清物流说明就下了订单,三四天没收到货就提交了退款申请。针对这种情况,王小帮一律先点击同意,把钱退给买家,然后再通过旺旺说明情况,请对方在收到货后再补款。他说:“别人买我的东西是相信我,我更得相信他们。”

  王小帮这种真诚负责的态度赢得了不少买家的称赞,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3、恶搞蹿红添商机 卖土货月赚5000

  就这样,王小帮在保证货物质量的情况下坚持了下来。

  2009年2月,王小帮打开电脑上网浏览,发现自己的照片被人在网上恶搞了。事情起源于2009年春节,王小帮参加了淘宝网举办的“网络创业先锋大奖赛”。参赛的帖子叫“电脑、相机、铁驴子、山货,一根网线串起来,我就是网商。”帖子里上传了他的大量生活照片,没想到这个帖子迅速在各大论坛流传开来。王小帮憨厚纯朴的形象引来了各路PS高手的兴趣,一时间,“大肚哥王小帮”系列搞怪模样蹿红网络。

  看到各种搞怪图片,王小帮的妻子刘林梅感叹说,咱普通人也过了把“明星瘾”。恶搞图片流传不久,王小帮惊讶发现,自己店铺的浏览量开始大幅度上升。“店铺原来的浏览量有100左右吧,有恶搞图片以后,每天都有三五百,还促成很多成交量。”这个意外收获让全家人都很兴奋。

  王小帮成了淘宝明星,网友们纷纷找到王小帮,有人跟他聊天,也有人要买他东西,王小帮有问必答。很快,一个月就能赚到近5000元。他的“山里旺农家店”也被评为2009年度淘宝网十佳创业先锋奖。

  不久后,王小帮还和圆通快递达成协议:起价1公斤10元,续重1公斤6元;先把山货托运到太原市,再以快递寄出。如今,王小帮家里增加了两台电脑,有4人打包货物。

  说到未来的目标和期望,王小帮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起山西特产的品牌形象。这个目标需要全行业的创业者达成统一共识,不要一味打价格战,而要从保证质量、做好服务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让山西特产真正走出去,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与青睐!

  王小帮表示,开网店让他尝到了网络销售带来的无穷乐趣,更重要的是,让他找到了更好的、完全可以养家糊口的新型的赚钱方式。王小帮把最先进的互联网和最原始的土特产连接起来,打开了一扇财富之门。

  农民创业故事 篇5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

  八十年代,农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块水洼挖成池塘,想养鱼。但乡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有把水塘填平。这件事成一个笑话,在别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想发财但有非常愚蠢的人。

  听说养鸡能赚钱,他向亲戚借500元钱,养起鸡。但是一场洪水后,鸡得鸡瘟,几天内全部死光。500元对别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一个只靠三亩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不啻天文数字。他的母亲手不这个刺激,竟然忧郁而死。

  他后来酿过酒,捕过鱼,甚至还在石矿的悬崖上帮人打过炮眼……可都没有赚到钱。35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娶到媳妇。即使是离异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为他只有一间土屋,随时有可能在一场大雨后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农村是没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还想搏一搏,就四处借钱买一辆受扶拖拉机。不料,上路不到半个月,这辆拖拉机就载着他冲入一条河里。他断一条腿,成瘸子。而那拖拉机,被人捞起来,已经支离破碎,他只能拆开它,当作废铁卖。

  几乎所有的人都说他这辈子完。

  但是后来他却成我所在的这个城市里的一家公司的老总,手中有两亿元的资产。现在,许多人都知道他苦难的过去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许多媒体采访过他,许多报告文学描述过他。但我只记得这样一个情节——记者问他:"在苦难的日子里,你凭什么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缩?"

  他坐在宽大豪华的老板台后面,喝完手里的一杯水。然后,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里,反问记者:"如果我松手,这只杯子会怎样?"

  记者说:"摔在地上,碎。"

  "那我们试试看。"他说。

  他手一松,杯子掉到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但并没有破碎,而是完好无损。他说:"即使有10个人在场,他们都会认为这只杯子必碎无疑。但是,这只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钢制作的。"

  农民创业故事 篇6

  创建公司,营收过办完,自学技能,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发展特色养殖养水牛,广西上林县大定村民共同奔向致富路,这就是苏达谋的致富故事。

  “贫困户凭牛入股,我把养牛的利润全部让给他们,我只依靠养牛的'生态链赚钱”。2016年3月24日,在上林县澄泰乡大坡村拉岜庄达谋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苏达谋这样告诉记者。

  苏达谋是拉岜庄人,大学毕业后,2002年,他开一家公司,主要经营多媒体及直饮水系统方面的业务,现在年营业收入超过150万。201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多措并举推动产业扶贫,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扶贫项目、合作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和鼓励能人大户成立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苏达谋通过多方考察和学习,决定回村里和乡亲们共谋发展大计,养殖“山水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

  2016年3月,在澄泰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苏达谋在拉岜庄成立澄泰乡达谋生态种养合作社,发展“山水牛”养殖,打造集种植、养殖、有机肥生产、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循环生态产业链,目前,合作社已流转土地800亩,已建成牛棚7个,在建牛棚10个,总建设面积7000平方米,可容纳“山水牛”600头以上。合作社计划带动100户贫困户加入饲养“山水牛”,目前已签约吸收71户,285人。合作社目前已经和国生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已缴纳定金20万,前期将引入“山水牛”120头。

  苏达谋介绍说,贫困户凭养殖的4头“广西山水牛”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保证卖牛后贫困户将获得每头牛每年至少1000元的利润分成,贫困户在合作社工作,每天有不少于70元的收入,合作社现在每天用工不少于20人。

  据解,除养牛外,合作社还规划种植甜玉米450亩,沃柑30亩,养猪100头,鸡1000只,鱼塘60亩,形成产业链式发展。甜玉米70天即可收成,一年可种四季,玉米杆通过发酵用来喂牛,牛粪用于发酵养殖蚯蚓,蚯蚓可用于喂鸡和养鱼,蚯蚓粪便种植有机菜、甜玉米,禽畜养殖污水经过有机肥加工和沼气池发酵,通过抽排灌溉系统用于甜玉米、牧草和果树种植,形成种养一体化循环的有机生物链。项目预计稳定达产后可创造年利润30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50人以上,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苏达标是拉岜庄的贫困户,他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搞这个‘山水牛’养殖,我们拉岜庄15户贫困户都加入合作社,我和妻子现在都在合作社帮忙干活,每个人一个月都有2000元的收入,我们家脱贫致富有希望!”

  农民创业故事 篇7

  “互联网+”浪潮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编织城市钢筋网的农民形象重新改写,一批敢闯敢拼、熟悉城乡规则的农民新一代也融进农村移动互联网创业。

  来自贵州的90后农民工关迪创办的“乡乡快运”项目近日获得1000万元天使融资。乡乡快运定位于城乡快运,解决中国3万乡镇及300万乡村不通快递,物流、出行困难的痛点。而这位90后的创业动力,却来自于独特的择偶标准——非白富美不娶!

  1、在乡村,取包裹比寄包裹还要贵

  因为最让关迪难以释怀的是,自己和其他同村伙伴往家寄电商等包裹,永远无法送达村里。家人有几种选择,一是偶尔请人带,二是走十几里山路去镇上或县城取,来回一天。当然也可以坐车,来回车费几十块,特别是去县城取包裹的费用更高,比寄包裹还贵。乡乡快运首先要通过共享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村村通快递。

  2、在乡村,关键时候永远在等车

  关迪从小生活在贵州大山里,深受父母从商影响,十五岁就高中辍学经商创业,深刻感受到乡村与城市的巨大差距。记忆最深的是村里有位老人突发疾病,需要紧急送往县医院,那时候还没有急救车,方圆几公里内也找不到一辆车,只能众人一边用担架往镇上抬,一边让人跑镇上找车。耽误了几个小时,往县城赶的途中老人去世。十年过去了,乡村一直没有改变的还是找不到车进城。城里的女朋友,第一次到村里后就提出分手,原因让关迪很受触动,不愿意再在路上等两个小时还等不到车。乡村运营车辆与城市最大的不同在于客货两运,乡乡快运通过共享方式,让乡村人不再在路边等车。

  关迪第一次创业做城乡贸易,其实就是从城市拿货到村里卖,物流信息不透明,从城市租用的货车费用很高,高额的成本让关迪血本无归,只能外出打工积累资本。第二次创办养鸡场,遭遇禽流感,本来没事的鸡也不敢留,几块钱一只卖给村里人,每家几十只,天天吃鸡。到现在村里人提起鸡肉就起鸡皮疙瘩。剩下的鸡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车运出去,很快染上禽流感,只能成堆活埋处理。

  3、在乡村,用修房积蓄第三次创业

  2013年,关迪第三次创业,吸取前两次教训,买了十来辆电动车和面包车,在城乡间做物流客运生意。没有车的时候找不到车,等买了车,才发现又不好找货源和客源。关迪和几个小伙伴从城里学了一招推广,就从村里到县城、市里到处粘贴小广告,整整贴了一个星期,接活多了起来。但很快接到了一个“大活”,被罚把粘贴的广告清掉,干了一个星期。没钱罚,只能负责再冲洗一个星期的小广告。

  多次创业的历练,让关迪看到了乡村物流、出行巨大的信息空白。“我们几亿乡村青年,要么打工寄居在城市的屋檐下,要么在通往城市的中学里,他们与乡村之间或相隔千里或山路几十里。他们作为最先接触移动互联的新一代,却与留守乡村的亲人们一起,成为不能享受现代物流、出行的八个亿,更别奢谈他们利用网络走出去”。

  关迪带上准备在老家修房的三十万积蓄,只身来到北京。在积蓄即将殆尽之时,寻找到了七个年龄横跨七零八零,来自百度、联想等大公司的合伙人,创办“乡乡快运”。这个项目得到了众多天使投资人的青睐,嘉润天使、嘉腾资本及多名乡村天使投资人联合投资1000万。三个月时间,快递点覆盖2800个县30000多个乡镇;注册快运司机15万,报名司机过百万。乡乡快运已成长为城乡快运第一品牌。乡乡快运将聚合链接乡村1000万辆运营车辆,物流、出行信息透明一网打尽,村村通快递,让乡村与世界同步,乡通天下。

  4、创业动力来源于白富美的择偶条件

  谈到创业的最大动力,关迪表示自己创业除了解决乡村用户痛点,最主要还是通过创业达到自己的择偶标准,找个白富美,实现“个人+”。创业十多年的关迪如今还是一个人。很多当年的乡村小伙伴有一半辍学打工,回家早早结婚,孩子已经会打酱油了。还有一部分跃出农门,考上大学在城市工作。

  当年的喜欢的人也已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在外企上班,成为白骨精,形同陌路。那个讨厌在乡村路上等车的姑娘成为了汽车4s店顾问,天天看到车永远不用等车。关迪认为创业得经得起折腾,择偶也得屡败屡战往高处走,这样才充满希望,“我觉得现在农村跟城市没有区别,也不用分什么农村人、城市人,为什么我就不能找个白富美对象呢?白富美也可以成为我们乡村青年照进现实的梦想嘛!”

  农民创业故事 篇8

  嘉兴在线4月23日讯 今天上午,嘉兴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叶伟达、嘉兴市就业管理服务局局长汝文斌将作客嘉兴在线新闻网站和“中国·嘉兴”站联合推出的“在线问政”栏目,与广大网友“面对面”沟通交流,解答有关城乡就业方面的问题。

  关于网友关注的免费参加创业培训问题,叶伟达副局长说,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主要是体制,我市着力以充分就业村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

  我市大力开展SIYB创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SIYB培训(意为创办你的'企业)是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给发展中国家创业促就业培训成功品牌,全世界80多个国家使用此项目。目前我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在开展这一培训。

  SYB创业培训主要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意识培训,告诉你什么是企业,创办企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是什么;第二部分是创业计划培训,告诉你要评估其企业有无市场、潜在顾客、竞争对手,以及确定市场营销计划并预测销售量等。

  目前为止,我市已经培训了3000多人,在3000多人当中,有30%以上已经实现创业,效果比较好。

  叶伟达说,有网友想创业办个企业或公司的,可以先参加SYB创业培训,到南湖区余新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报名。

  农民创业故事 篇9

  在校女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做豆腐,成立公司做成品牌。

  卜睿,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2009年大学还没毕业就开始创业,现在是吉林省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她的创业过程曾引起过很多人的质疑,却激励过更多的人,作为标准的80后,创业之路虽然困难重重,但她却不断奋斗,一往无前。

  回农村做豆腐实现创业梦。

  2005年9月,卜睿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走进了大学校门,同时也成了全家唯一的大学生。在父母的规划中,卜睿应该在毕业后留在城市,找一份体面、安稳的工作,告别农村。然而事与愿违,卜睿大学还没毕业就回到了农村,走上了创业之路。

  在卜睿大三的'时候,她在网上无意间看到这样一则关于“毒豆腐”的新闻:因为食用了含有违禁添加剂“吊白块”的“毒豆腐”,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身患尿毒症,给孩子的家庭和他本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看过这篇新闻,卜睿萌生了一个念头,要生产出真正安全、健康的食品,杜绝类似“吊白块”事件的再次发生。

  2009年3月,卜睿不顾父母和亲人的强烈反对,走上了创业之路,选择的项目正是“豆腐”。创业初期的艰难,对于还没毕业的女大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一切事情卜睿都要亲力亲为。一板豆腐100多斤,男生抬着都有些吃力,卜睿每天都得抬上几十板。每天凌晨3点起床,然后去早市出摊,销售完以后又要去调研,跑市场、找场地。最初的日子,卜睿每天都是早上伴着月亮走,晚上带着月亮归。

  成立了公司注册了品牌。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卜睿的身影已经遍布长春市的大街小巷,而女大学生创业卖豆腐的新闻也传遍了长春市的大街小巷,最后卜睿的“豆腐项目”成了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2011年,卜睿投资150万元,建起了标准化豆制品厂,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2012年,成立了吉林省昌睿食品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卜家”这个品牌,同年获得了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得全国QS质量认证。公司成立以来,累计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工人每人平均年收入4万元。

  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现在卜睿的食品公司已经办得有声有色,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前进的步伐。一次偶然的机会,卜睿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发现了30年前未经过改良的纯笨黑猪品种,这正好符合当时她要搞养生态殖业的想法。随后她买回了13头黑猪崽儿,开始摸索着做生态黑猪养殖。

  长春市二道区畜牧局得知这个情况,对这个传统东北笨猪品种非常重视,多次到养殖场参观,提出建议,并嘱托一定要把这具有东北特色的纯笨黑猪品种保留下来。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卜家黑猪”在长春市已经小有名气。

  现在卜睿又把眼光投向了“高光效、立体养殖”———在玉米地里养土鸡。现在该项目已经通过了论证,并进入了选种阶段,预计明年就可以大面积实施。届时她将带领乡亲增收,同时给顾客提供更多真正的安全食品。

  希望更多人加入创业队伍中。

  卜睿相信,励志能照亮人生,创业能改变命运。经过这几年的拼搏和奋斗,卜睿先后被评为长春市二道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长春市“双学双比”女状元荣誉称号、“长春市百名创业人才”荣誉称号、“吉林省十佳大学生创业明星”荣誉称号、“吉林好青年”荣誉称号等。

  现在卜睿头上的光环已经越来越多,但她没有忘记最初的目标。她说:“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我要努力的目标,我希望通过自己创业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创业。”她希望大家能在创业的道路上携手前行,共同开拓美好的明天,早日实现自我小梦,共筑中国大梦!

  农民创业故事 篇10

  黑塔何许人也?知道的人肯定不多。其实,人们每天吃的醋,传说就是他最先发明酿造的,许朝辉何许人也?此人乃一普通农民,然而却是一个年青的发明家,现创办了陕西蒲城县鼎丰酿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开发、研究酿造设备及工艺并推广。有人称他为当代黑塔,其实他受之无愧。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子路。许朝辉对这句话的理解是颇深的。在年仅二十九岁的生涯中,他在酿造业的崎岖小道上,经历了一条不寻常的生活,有曲折,有艰难,也有成功的喜悦。沿着这条道路,他还要继续走下去,也许,这就是他活着的人生价值。

  1、求索之路

  蒲城县自古多才俊。不论是精忠报国,发动“西安事变”,挽国于危难之际的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还是泽润三秦,兴修“八惠渠”,拯民于水火之中的中国近代水利大师李仪祉先生,无一都表明了蒲城人杰地灵。许朝辉就出生在蒲城县城西南30里的甜水井乡郭村。郭村是一个小村子,可是却很育名气,倒不是因为出了什么大人物,而是以酿醋而闻名。很久以来,郭村醋就流入周边地区,郭村人也被称作“做醋的”。1973年,也就是许朝辉出生那一年,他的父亲担任了村里新建成的醋厂厂长。小时候,他就经常听父亲给他讲老祖先酿醋的传说:杜康早发明了酿酒,他有一个儿子叫黑塔,有一次,杜康把洒酿坏后,就把酒糟掩埋了,结果没有盖实,二十一天后酒糟发出了一种奇怪的香味。黑塔在这天的酉时发现后,尝了一下,感觉有一股很酸的味道,于是他受到启示,经过反复实验一努力,最终酿出了香醋。“醋”字也是黑塔造的,左右拆分后就是二十一日酉时,表明最早发现的时间。在醋厂里长大的许朝辉嗅惯丁醋的清香,也耳闻目睹了酿醋的艰辛,传统的酿醋方法,要经过淘米、蒸料、麦芽糖化、制酒曲、发酵等二十几道工序,一次制醋从原料发酵到渗出醋液需要100多天。以前酿制过程都是露天作业,一坛醋好与不好还要看老天爷开不开恩;有时没有酿好,一坛醋做坏了,只好白白倒掉。看着父亲紧锁的双眉,从那一刻起,许朝辉就想,如果我能让粮食一天变成醋,不用那么辛苦,又浪费粮食,那该多好呀!他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了,我要成为当代的黑塔,一定超过古人。时光荏冉,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高中毕业后的许朝辉回到了农村,回到了父亲的厂里,亲身体会着酿醋的艰辛。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没有磨灭许朝辉的意志,相反,小时候的理想在他心中越来越明析了。劳动之余,他就买一些关于酿造的书籍钻研起来。看到儿子整日如痴如呆的样子,父亲决定让他进修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992年,许朝辉自费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系进修学习。他是一个好学的人,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追着老师问个明白,渐渐的,老师都喜欢上了这个学习认真的清瘦的年青人,时常给他推荐一些关于酿造的书籍材料。整整一年,许朝辉几乎没有回过家。每到节假日,同学们玩得玩,散得散,只有他一个人捧着书本,在校园里找一块僻静的'地方如痴如呆地学习,他已经完全陶醉在知识的海洋里。越学,他觉得自己懂得越少。于是,进修期间,他又参加了上海市粮食局酿造职业学校的函授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酿造知识。通过学习,他对酿造的原理有了全面掌握,对国内酿造行业的现状有了初步了解。了感觉到了自己所接触的是一块空白地,在这块领域上研究的人还很少。此时,他莫名其妙地感觉到了一种兴奋,就象斗牛士正式入场前的兴奋一样。也许,他感觉到了在这块领域里今后必将有大展身手的机会。

  杨凌的进修学习和上海的函授学习为许朝辉今后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他这辈子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那就是圆他小时候的一个梦想一一成为当代黑塔。许朝辉说,一个人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那么他也没有自来这个世界。学业结束后,许朝辉又外出考察了200多家酿造厂家。每到一处,他都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认真学习,做好笔记,掌握了大量技术参数和工艺参数,累计下来,他做的笔记竟有120多万字,摞起来有半米高。在这个几乎被人遗忘的领域里,许朝辉如鱼得水,尽情地游着。

  周游全国归来后,许朝辉在父亲的厂里做起丁实验,小的实验不知做过了多少次,他感到自己离成功相距不远了。他决定做一次大的实验,目标是24小时内完成酿醋过程。为了做好这次实验,许朝辉花3000元做了一套简单的实验设备,在旬阳县订做了实验用的大木桶,从杨凌农科院买来了淘汰的试验仪器仪表。最终,他获得了成功,不仅实现了24小时酿出鲜醋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发现了液态发酵的酿造原理:醋酸菌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细菌,其繁殖从不间断,这种单细胸生物可将发酵基质酒精转化为醋酸。但它顺利工作要求有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如恒定的温度、最佳的通气次数及底物与产物的浓度比等,经过无数的实验,许朝辉掌握了这些关键的工艺参数。

  在研究液态发酵的同时,许朝辉又发现酿造工艺上的两个重大突破口。一是固化菌技术,这是酿造史上的一场。固化菌技术是把传统的细菌,放入培养基内,以钙离子进行固化;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固化菌颗粒不断释放出细胞,再振荡和氧气条件下转化为乙酸,这种转化速度是相当惊人的,转化率几乎达到理论值。二是液体深层发酵技术。这种技术以德国为代表,属于外国垄断技术,近年来德国人依靠此技术不断将产品向中国延伸和扩张。液体深层发酵技术是通过一个特定的转子和定子的相对高速转动,从而使产品吸入空气,形成负压,达到迅速气化的目的。实验虽然成功了,但试验设备确实太原始了,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于是许朝辉想到了应用电技术,把生物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以便于工业化大生产需要。他预感到中国酿造史上的一个奇迹要出现了。对研究这样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边缘技术,如果不是许朝辉的叙述,我们无法想象,高中学历的他是如何解决一个个难题的。因为,他没有自己的实验室,根本没有实验的条件;他没有充足的资金,实验所需的大量材料和设备他是无法拥有的;他几乎什么都没有。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耐心。事实上,没有人说许朝辉是一个学者,也没有人给他评一个什么专家教授的职称,更没有人给他许一个什么官衔。我不知道,这是我们社会的悲哀。但是,我想,至少他可以算得上一个农民发明家,至少他可以称得上一个没有职称的酿造专家吧。解决电子控制部分的技术难题成了许朝辉的一块心病。一天,他看到报纸,说南宁科委重视科技人才,破格提拔了一名工人为高级工程师,此人对电子电控技术非常精通。许朝辉为这人的事迹所感动,亲自去了一趟南宁,答应一个月给人家6000元钱,3个月完成电控部分。经过两个月的工作,虽然找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但是由于当时电器部分的一个关键电子原件质量不过关,主要是材料不行,再加上许朝辉也提供不了充足的经费,所以只好搁浅了。虽然这个工程师搞得不是很成功,但许朝辉临走时还是给他拿了10000元,他说不能让人家白白辛苦一趟。

  1996年,许朝辉同西安科技大学合作,终于研制成功了液体发酵电子监控器,实现了微生物发酵活动规律用电子控制的目标。这表明,中国酿造行业将面临着一场最大的。成功了,当许朝辉确切这好消息是真的后,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独自一人自斟自饮起来,直到喝得酩酊大醉。窗外劈劈叭叭的大雨声惊醒了他,许朝辉冲出屋外,对着天空大声狂喊:老天爷,你下得再猛一些吧。

  2、创业之路

  酸甜苦辣咸。人生五味,酸字首当先。许朝辉的创业生涯是在一种酸楚无奈的情况下逼出来的。为了求学和搞科学实验,他几乎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家里人虽然没有一句埋怨的话,但他还是感觉到了身上的压力。作为一个男子汉,长了二十好几的人了,连自己都养不活,许朝辉感到一丝悲裒。他想把自己的技术转让出去,可是没有人相信他,任凭他怎样说,换来的只是人们怀疑的目光,老祖宗酿醋几千年,用得都是老办法,你许朝辉就能一天酿出醋,该不是吹牛吧。甚至有些人还讥笑说,就凭他那两下子,还能搞出什么名堂,那个发明八成是骗人的。无奈之下,许朝辉决定自己创业,他要让世人明白他的发明不是假的。万事开头难。但让许朝辉没有想到的是,社会上的知识比书本上的还要难懂。本该受运行的一个项目,没有人支持他,他走一步都要看别人的脸色。有一次,为了办一个手续,我们的一个人民公仆竟让他跑了七次还是不给办理。许朝辉不明白,为什么普通的一个事,非得如此来回折腾:后来他找到了这家执法单位的领导,才算有了结果。有人提醒他,小伙子,你太不懂行情了,县官不如现管,你找了人家领导,今后人家还不豁皮(注:此为近年来蒲城流行语,意思是不让事情成功)你。但许朝辉就有一股牛脾气,越难的事情他越要干下去。

  1996年,许朝辉的鼎丰酿造研究所终于成立了。没有喜庆的鞭炮,没有热闹的剪彩,一切都在平静中度过。之所以选用鼎丰这个名字,许朝辉说,这是因陋就简为“鼎”是古代烹煮的含义。 “鼎丰”的含义就是希望企业以后能在酿造行为中异军突起,茁壮成长,同时也希望鼎丰的用户能够和企业一样,步步高升。许朝辉最先在县城租了一间门面,结果一连几个月竟无人问津,此时他连吃饭都没有了,偶然的一个机会,蒲城县科技局的一个同志得知了许朝辉的事情,就帮忙在本单位为他找了个地方。在热心人的帮助下,研究所渐渐有了起色,也有一些人上门咨询技术。终于有一天,一位客户看中了许朝辉的技术,向他订购一台酿醋设备。许朝辉甭提有多高兴了。他一手设计了第一台设备的图纸,然后联系了蒲城县苏坊镇的一家私人企业进行加工,然而出师不利,由于这家企业根本就不具备加工能力,焊接的不锈钢焊缝存在严重问题,产品不得不报废,一次损失效地近十万元,而这家私人小厂根本就没有偿还能力。许朝辉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他的家底已经用完,而且欠了客户一屁股债,实际上,他破产了。许朝辉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经常与微生物打交道,他说微生物也是生命,只要环境适宜,它会以几何数字增长,生命力极其顽强。长期的钻研学习使他眼睛变得高度近视,长期伏案工作使他身体变曲即,长期辛苦操劳使了筋疲力尽,然而许朝辉没有倒下,他就是生命力顽强的微生物。这次致命的失败没有摧垮他。短暂的迷离后,许朝辉又振奋起来,他求爷爷告奶奶借贷了十万块钱,亲自监工,在西安一家大型军工厂加工成了第一台自动连续制醋机。

  这台设备采用进口锈钢制造,配置有液体发酵电子监控器,实现了工业自动化生产、自动上料,自动育种。酒醪在机内经20244小时生化即可流出香醋。其发酵速度之高堪称一绝,所需时间仅为传统工艺的860分之一,产量却提高了23倍,香醋风味柔和丰满,优于一切速效法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乙酵转酸率不低于80%,可连续产出37度醋;生产原料广泛,包括淀粉质原料、糖类物质、酒类物质及其它果类原料。设备及工艺主要优点是产酸速度快,产酸速率高,能在自动控制状态下完成整个发酵过程,便于工业化生产。

  设备卖了出去,许朝辉针对生产中发现一些问题,例如,酸气酒精如何回收,在生产稳定性上和功能上如何提高等,又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现在机器主要功能有:

  一、自动育种、培菌;

  二、自动上料、测量,自控多点温度:

  三、均匀布气和停电时自动保护菌种;

  四、机内调配风味和自动开发花色品种。

  目前全自动、连续性、工业化的制醋机己形成系列产品,可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犹如微生物顽强的生命力一样,只要给够一定条件和适宜的环境,它就能够茁壮成长。经过几年的努力,当初仅有一个人的研究所现已发展成为拥有销售部、服务部、研究所和一个设备加工厂,员工数十人,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机构。

  然而困绕企业发展最大的难题还是资金不足。许朝辉一直为此而头疼。没有办企业之前,为了实验他不得不寻求家里的支持;办了企业之后,到处都要钱。没有法,只好到处筹集体资金,他说自己是靠贷款起家的,当贷款达到16万元时,他的第一台机器问世了。

  1998年,在杨凌农博会上,许朝辉研制的DG系列自动制醋机被授予“后稷金像奖”,并在现场被20多家企业、个人订购。

  农民创业故事 篇11

  一个人的致富行为往往会影响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和产业,要富富一群,要穷穷一方,有没有带头人,效果大不一样。贵州绥阳县的周广鑫所在的村子不算富裕,前些年因为贫困很大部分乡亲们都外出打工,如今大部分乡亲都在家里干得起劲,都忙呼什么呢?走进村庄,我们就听说了周广鑫这一个普通的农村小伙,带领父老乡亲养殖黑山羊的致富的故事。

  2005年,当时做肉牛贩运的周广鑫,在走南闯北中看好了山羊买卖,于是他暗中留意,偷学起别人养羊门道。随后,周广鑫与弟弟和姐夫一合计,决定自己养羊。当年,他们筹资1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第一个150平方米的羊圈,养殖了一百多只白山羊。

  2006年,白山羊的行情特别好,周广鑫眼看着自己去年养的山羊即将出售变钱。但是意外来了,山羊开始发病,不久就死了30多只。随之而来的是,到年底因为管理疏忽山羊又被盗了20来只。这一年他们损失惨重,销售后这一合计,盖圈、购羊和饲养等成本,还倒欠了别人3万元钱,这时弟弟和姐夫都要求退股。没办法周广鑫只好接手单干。一开始周广鑫不知所措,想来想去一年下来辛辛苦苦没赚一分钱,还倒亏。亲戚朋友都劝他放弃,这让周广鑫更加烦闷。跑到当年贩运的'朋友老赵家诉苦,老赵讲起了近几年山羊的市场是不错,但本地山羊饲养技术高,规模管理难度大,有很多朋友养殖本地羊也失败了。周广鑫还从老赵的口中又得知现在发展黑山羊很好,自己也想到养殖本地羊主要是因为抗病性不强、由于近亲的血统的关系,土羊难养,必须选育好的品种,这才是规模养殖成功的关键。几天来周广鑫又走访了几大市场,发现黑山羊比土羊好卖,而且价格还高,这又刺激了周广鑫对黑山羊养殖的激情。

  2007年初周广鑫打听到了湖南常德这边的伟艳黑山羊品种不错,抗病以及生长都比较理想,又快马加鞭的来到常德了解情况,这边的饲养员听了他的经历后告诉他很多饲养方面的经验,同时也交流了不少在饲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让周广鑫又赫然开阔。也发现了自己在养殖中的很多不足。回去后周广鑫整理了思绪,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准备大干一番事业。

  2007年中 ,周广鑫又找到老赵、老王等几位老友借了6万元, 来到常德引进了100头伟艳黑山羊,引种回来后,周广鑫通过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以及引种基地的指导,把黑山羊管理得顺顺当当的,羊儿一天天的长大,羊群也在不断壮大,周广鑫这才发现养殖的选种也特别关键。

  一年后,周广鑫的羊群由原先的一百只已经发展到四百多只,规模养殖的成功也引来不少市场求购商,都纷纷订购商品羊,周广鑫把自己育肥的商品羊进行了处理,但货源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商贩的需求,有些连预定金都交了,但迟迟没货,周广鑫看在眼力,有喜又忧。这时好友老赵和老王找到他,说要入股。正是赶上市场紧缺,周广鑫也答应了老友的要求,把一部分种羊转让给两位老友来发展。不到一年老赵和老王的第一批商品羊也开始出栏。周广鑫看到老友也尝到了黑山羊养殖的甜头,自己和朋友都富了,也不忘父老。

  2009年,经过繁殖发展,周广鑫留下了200头种羊,并发放给他周边10余户来养殖,09年底10户繁育的羊都开始出栏,每户都纯赚两万元,乡亲们养殖黑山羊赚钱的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外地务工的乡亲们都知道了,也要商量周广鑫入伙。周广鑫并没有拒绝,他说:大伙都回来做,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商品羊满足市场,也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2010年,务工回来的的乡亲们也开始饲养黑山羊,周广鑫也便成了当地的养殖专家,每天村庄来回往返几十趟,为农户做技术指导。不管多晚只要一来电话,他都立马赶过去进行处理。功夫不费有心人,春节前发展的1000多头商品羊也进入了市场了,乡亲们也都拿到了自己丰厚的劳动成果,乐得笑开了花。

  这些年来,周广鑫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乡亲们也掌握了饲养技术,如今乡亲们把羊养得膘强体壮,羊的数量多了,羊的粪便也多了,羊粪该如何处理呢?这过了2010年了,2011年刚刚开始,周广鑫又乐呵呵的跟乡亲们开始商量起做立体养殖的计划,周广鑫说到村里有很多闲置了的鱼塘,他设想把羊圈建在鱼塘上,这样羊粪就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养鱼。这就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大伙听了周广鑫的想法后心情又开始火热起来。

  农民创业故事 篇12

  1987年是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看到自己家乡各村镇,像赛跑似的建起了一家又一家纽扣厂,在那一年,仅桥头镇就多达750家纽扣厂。与此同时,与家乡发生巨变的还有那些纽扣厂老板的生活,家家都盖起了3层小洋楼,而他还是拿着自己的锄头在修地球,此时人与人之间的巨大落差,让他十分的沮丧,他一咬牙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5万块赌一把,进入行业后才发现整个行业已经在走下坡路,因为各个工厂间近白热化的恶性竞争,开始时一粒纽扣还可以赚0.15元,后来降到0.1元,到最后0.05元的微薄利润都难以保持。

  此时的柯兴桃是记得一筹莫展,好行情赚大钱的时候自己没有赶上,等好不容易下定决定去大干一场的时候,遇到了行业的最低谷,当初如雨后春笋般新开的工厂都在举步维艰的经营着,柯兴桃一直在探索属于自己的`发展之道,一天去探访亲戚,在酒席上遇到一件令他很尴尬的事情但也正是这件事情给他巨大的启发,使他的命运开始发生巨变!

  在酒席上,他穿了一件200元的皮夹克,而正巧的酒席上的另一位客人也是穿着款式和颜色都和他一模一样的皮夹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撞衫,那人毫不留情面,当场便在那炫耀,我这皮衣是在杭州一家皮衣专卖店买的,花了2900元,弄的他尴尬不已,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幸好一朋友解围,说我是做服装的,其实我们你们的质量和款式都差不多,只不过柯大哥的这件牌子不够出名而已,只是品牌的问题而已。

  品牌?柯兴桃灵机一动,对啊,一个品牌竟能够对一件商品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我为何不把自己的纽扣也做成名牌呢?

  他的这一想法马上遭到乡亲们的嘲笑和讽刺,服装可以做品牌,一个小小的纽扣算什么玩意儿?也想走品牌路线?纽扣之于服装,就相当于牙签之于酒宴--酒宴可以有名酒名菜,哪里也没有听说过“名牙签”呢?不管嘲弄再多,他也不为所动,毅然走自己的纽扣品牌路钱。

  但问题马上又出来了?那如何才能迈出实际的第一步呢?如何才能走品牌路线呢?这个问题又让他一筹莫展,直到一天突然看到村里一个当兵的小伙回来了,穿着一身军装,很帅气,村里的女孩子个个都要和他一起拍照。他灵机一动,对啊,军装虽然不是最贵的但却是最肃穆和庄严的,是代表一个国家形象的。说干就干,他马上就到处托关系,费劲周折之后,终于见到了铁道部劳动人事局生活处,虽然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对于没有见过世面的他来说,还是紧张的不行,站在门口徘徊了好久也迟迟不敢进门。最后是处长主动问他,您找谁啊?他马上壮着胆子答到,我。我就找处长您,然后,他迫不及待地说了自己打算生产铁道部制服纽扣的信心和决心。见唐处长犹豫,他忙说;“我先最一批样品让领导确认,领导满意后,再考虑与我合作,怎么样?而且我保证,不仅质量过硬,而且单价比军工厂和其他任何一家纽扣长低10%!”处长被他的诚意打动,答应让他先试做样品,交给上级商议决定。

  几天后,柯兴桃寄回了样品。他忐忑地等待了几天,好消息终于从北京传来:永嘉县纽扣长被铁道部指定为铁道部制服纽扣定点生产单位!消息传来,他兴奋的一夜未眠,但仅靠微薄的利润拿到铁道部不是他的目的。他的下一个目标是瞄准公安部,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公安部的路上走的很艰辛,因为公安部对工厂的硬件要求很高,得知他现在还停留在小作坊的地步,对他工厂的能力很是怀疑,经过前后10多次样品,才拿下最后指定权。军需产品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每天他都在提心吊胆的过日子,质量要求很严格,必须每年向总后军需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送检4次,抽检1次,数量达标率要求100%,开箱检验合格率在99%。而要执行这样的高标准,对于他这样的小厂谈何容易?最后他只能狠抓质量,要求员工全检,对每一粒小纽扣的挑选都细致入微,有的时间淘汰率竟然超过50%,后来又贷款200多万扩建一条生产线,2000年又借了50多万引进国际质量体系,然后又成功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现在谁也无法制止他的成功了。2007年,解放军进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换装,其中就包括纽扣的升级,新的纽扣因为制作工序比较复杂,其他厂家根本无法解决,唯有柯兴桃迎刃而解!所以他当仁不让的拿到了此次军队换装中的3000万枚纽扣服饰的全国独家生存权!这次部队开出了适当的高价-每颗纽扣单价0.75元,而成本仅为售价的一半,每颗纽扣至少能纯赚0.2元。这意味着,他每天能产生十万的纯利润,2个月做完这批纽扣,他就赚下了600万元,平均月入300万!

  紧接着2008年初,参加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胸牌的生产全竞标,一举成功,2009年9月,凭着头年生产奥运志愿者胸牌的良好表现,又顺利拿下一个无比光荣的订单:为参与此次大阅兵式的420名武警将士生产了全套都市,包括纽扣,帽徽,领花,胸标,领带夹和服役章等6大件。

  农民创业故事 篇13

  农村人创业故事之养殖行业女状元 在全国她是最早从事黑山羊养殖的第一人,她是黑山羊养殖行业中大名鼎鼎的人物唐佳艳。曾有多家媒体给予报道唐佳艳的优秀事迹,得到了社会的大力赞扬。她还在努力打拼自己的事业,如今的唐佳艳仍然信心十足!

  唐佳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女,1982年,她出嫁来到了沧山乡彭家桥村7组。当时,家里条件差,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改变现状,唐佳艳思索着,盘算着,终于有一天,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家边有成千上万亩的大山和青草,何不利用起来开展养殖业?

  说干就干。1993年,在耐心说服家人后,唐佳艳便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来“启动资金”,从外地买来7只小黑山羊,在家里搞起了小规模的养殖。没有帮手,她一个人尽情地忙碌着,白天放羊、给水、扫栏、观察、喂药,晚上就看书学知识,学技术。每天都重复着这些事,那时,村里人都叫她“牧羊女”。

  唐佳艳做事认真仔细,对小羊照顾周到,黑山羊自然健康成长,很快,黑山羊就从7只变为20只。精明的她抓住好时机卖掉10只,收获了养殖的第一桶金。

  实践出真知,经过不断摸索,唐佳艳的养羊技术逐步提升,总结出了一套养殖黑山羊方法。几年下来,她的羊群由200只发展到500只,名气越来越大,每年的收入也是越来越多了,养殖基地也摇身一变成为黑山羊养殖试点示范基地。

  1996年,眼看自己的黑山羊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唐佳艳便成立了伟艳黑山羊养殖场。带着自己的养殖团队,她将以前的各类山羊品种优中择优,并进行改良换代,培育出了优良的黑山羊品种和黄羊品种,命名为“伟艳黑山羊”和“湘宴黄羊”,成为了湖南省特有的山羊系列。

  有了好的品种,要想羊好,关键在于饲料。唐佳艳和团队专心钻研,培育出了黑麦草、墨西哥玉米草、皇竹草、扁穗牛鞭草等高产牧草,营养极其丰富。特别是他们拿出的山羊食草营养搭配的饲养方案,为山羊摄取多种所需能源,加之圈养与放养相结合,使得山羊长势旺,繁殖能力快,实现了年出栏黑山羊上万头的佳绩。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尝到养羊甜头的唐佳艳,觉得应该带领周围的农户一起发家致富。刚开始,一些村民胆子小,不敢养殖,担心羊多了卖不出去,怕亏本。了解村民的想法后,唐佳艳把养殖工作交给老公,自己整天在外跑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的时间,她总算有了收获,多家羊肉馆和酒店都愿意和她合作。

  有了销售渠道,有了唐佳艳的承诺,村民们都放下心来,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养殖黑山羊的行列。作为领头人的她总是加班加点,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技术,提供帮助,并一对一地进行现场培训,手把手地教。在她的帮助下,不少人都发起了“羊财”,如今,她用心血培植的`41个黑山羊养殖场分布在桃江、安化以及周边五个乡镇。

  作为一个事业性的“女强人”,唐佳艳有着一颗菩萨心肠。村民汪得胜家中80多岁的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以前,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一年到头家里也没有什么收入,寒酸得很。她知道后二话不说,就让汪得胜到养殖场上班,有了稳定工作,汪得胜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开始逐步改善。

  如今,唐佳艳养殖的黑山羊走进了全国11个省市、29个地州市,共212个区县市。她的生态养殖技术和成果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中央党校教授和国内10多家知名企业、公司的负责人来到她的养殖基地调查研究和考察指导。她曾获得鼎城区首届“十大杰出农村青年科技带头人”,常德市“十佳农村青年科技带头人”,湖南省“养殖女状元”,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但唐佳艳没有满足,目前,她又有新的打算,准备雄心勃勃进行第二次创业。“接下来,我想开展珍稀野生动物的养殖。”说起未来,唐佳艳很是坚定,看来,这位“羊状元”心里早有计划。看着信心满满的唐佳艳,相信不久的将来,她将会闯出另一片天地。

  结束语: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于希望创业的人们来说,是很好的机会。以上几则农村朋友创业的故事,也说明了即使不在城市,只要用心观察生活,也能寻得商机,只要肯努力拼搏,也能发家致富。

  农民创业故事 篇14

  赵正义,北京九鼎同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受大环境影响选择回乡,他们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民工选择创业也许是一个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个最佳方法。农民工创业成功典型北京九鼎同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正义,为农民工创业支招。

  赵正义表示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工,自己跟任何一个农民工没有丝毫的区别,初中毕业,家庭条件不好,起步也是从工人做起。自己之所以能成功最主要源自"自信"和后天的勤奋,这样机会来的时候才能抓住。对于自己则是通过不段的专研和勤奋赢得今天的成就。 "我总结就是一切成功的机会属于有备而来,不懈奋斗的人,重大的成功机会属于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这是我的人生经验。"

  最后赵正义提到了三农问题。在赵正义看来三农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是解决农民工的问题:"中国我认为有3亿多农民工,农民工群体的总体的素质提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实际上三农问题的出路在于农民素质的提升,农民素质的提升归结于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升,因为他接受了很多新东西,不是靠政策的扶持,而是靠自身素质的提升。"

  农民创业故事 篇15

  “一枝独秀不是春。”是李立生的口头禅。曾经,他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现在,作为福建泰宁县杉城镇吕家坊村的村支书,他正努力带领着村民创业致富。李立生,1963年生于福建省泰宁县。幼年时,他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从此落下了残疾。1981年,他高中毕业,因无法种田务农,只得闲坐在家。虽然靠亲戚、朋友的接济也可以度日,但李立生下定决心要自食其力!腿脚不便,还有灵巧的双手,李立生选择做一名裁缝。他拜一位陈姓名师学艺,认真掌握服装设计、裁剪和制作的要领,以努力和汗水练就了一身“针”功夫。1983年,李立生“自立门户”,在村里当起了流动裁缝。

  他常步行到村民家中揽活,做好后再亲自送衣上门。有一回,他把衣服送往南会村的顾客家中,由于腿脚不便,心里又急,在山路上跌倒了好几次。当他到达时,身上都是灰土,还摔破了膝盖,但手里的衣物依然整洁干净。由于服务热情、技术过硬,他的回头客越来越多。1985年,传统的手工制衣业受到冲击,渐渐萧条。李立生决定放下自己的'生意,到制衣技术发达的闽南地区学习。在石狮一家服装厂,他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钟头。下班时,他双腿发软,要在工友的搀扶下才能走出车间。但是再累再苦,李立生都咬牙坚持,因为他有一个梦想——办一家服装厂,把先进的制衣技术引进家乡!1987年,李立生怀揣着2万元现金和满腔的热情回到泰宁,办起了“金湖服装加工厂”。可一年下来,产品滞销,他不但没赚到钱,还亏了本。无奈,他只得关闭了工厂,在泰宁城关开了家小店,重新干起了裁缝的老本行。梦想化为泡影,李立生并未消沉。

  他开始广交朋友,搜集市场信息。很快,他发现糖烟酒等副食品销路不错,便“转型”干起了食杂经销。由于他重视商品质量、讲究诚信经营,生意很快就上了轨道,越来越红火。如今,李立生在县城中心地段拥有一栋五层的大楼,还经营超市,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顺。李立生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乡亲们的支持。他始终关心家乡的发展,积极为村民谋福利。2006年,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我们村的村民多以耕田为生,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剩余劳动力也较多。”李立生介绍说。针对这种情况,他充分发挥自己经商多年、信息灵通的优势,引导乡亲们到石狮、深圳、厦门等地务工。如今,该村每年有近200人外出务工经商。在李立生的努力下,吕家坊村的新农村建设进展迅速。短短几年间,村里建起了四通八达的水泥路,安装了明亮的路灯,盖起了崭新的楼房。如今,全村基础设施配套齐全,95%的村民都住上了新房。6年来,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3891元提高到了8651元。

【农民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农民创业成功故事05-01

农民创业成功案例故事04-07

农民创业培训的总结04-17

农民创业培训总结02-14

农民创业项目05-11

从农民工变成一个网商的成功创业故事03-26

农民淘宝创业计划书05-10

农民种植创业项目推荐05-09

从踩缝纫机到农民企业家的创业故事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