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创业故事

时间:2022-12-09 19:40:52 创业故事 我要投稿

乡村创业故事

  ,随着农民自身创业条件的日趋成熟和农民创业优惠政策的出台,使得农民在乡村旅游创业上具有独特优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乡村的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乡村创业故事

  山东农民王永宝和他的乡村旅游创业之梦

  站在海拔600余米的沂源双马山顶峰,远眺四周,环绕在烟雨雾气中的山峦层次分明、半山腰上山东海拔最高水库波光粼粼的水面,远处白墙红瓦的村庄,像极了一幅画。

  这是农民出身的王永宝一锹一锹开垦出来的一片乡村旅游乐土,而仅仅在6年前,这里,南北十公里上万亩地,却只是一座荒山,而现在有了牧场,有了薰衣草园,有了瓜地,有了农家乐餐厅,还有了多种游乐项目和欧式观景小木屋。仅仅在上周这个平常的周末,10多辆旅游大巴,就给他送来了600多位乡村游客人。

  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好政策,激发了众多山东人关于乡村旅游的创业梦想。一群眷恋乡村生活的山东人,把第二次创业的希望寄予在乡村旅游所带来的机遇。种植大樱桃致富的山东沂源果农王永宝,也将自己二次创业的梦想,寄予沂源县燕崖镇双马山下这片荒地。

  “其实,种樱桃挣到的钱,完全可以在城里买一套房子,从此变成城里人,舒舒服服过自己的小日子。”王永宝说。“可是,那不是我的梦想。”

  这个沂蒙汉子,做出将全部积蓄押宝荒山开发决定的时候,都已42岁了。和6年前的他一同信誓旦旦在荒芜的双马山搞出一点名堂的,还有其他9个人。

  一个农民的梦想有多大,这个农民的力量就有多大。

  山上的土地贫瘠,只能从山下一车车往山上运土,将荒山变成沃野,种上了果树,时常半夜两点起床,靠着手电微弱的光修剪果树;有时半夜醒来,特别想盼着天亮,因为天亮了就可以痛快地干活……他是实实在在的拓荒者,如同早些年开拓土地的劳动人民一样,心里想着未来的美景,自己使劲地干。

  可一年不到,这片荒山上,只剩下王永宝一个人影,一同上山的其他同伴,均已知难而退。最令王永宝伤心的是,原来坚定支持他的媳妇,也开始反对了。

  劳累、艰苦、病痛、饥饿、寒冷……凡人们能够想象到的考验,王永宝都能一关一关熬过去,可是,孤独,却差点让这个山东大汉低下头。

  “最难熬的是,山上就剩下自己,想要找个人说话都不成,只能对着山大声呼喊。深秋天寒,忙碌了一天后的他,面对依然荒芜的山谷泪流不止,安慰自己,一定要挺住!

  “一般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也就是办个农家乐,养一窝土鸡,来一园蔬菜,最多就连吃饭带住宿,可你为什么还要建一个牧场?”记者指着眼前占地160亩的“天马牧场”不解地问道。

  这个憨厚的沂源农民,扶着牧场外刻有“天马牧场”字样的石头说:“在中国,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牧场。因为这里有一座山,名叫双马山,山下有一片160多亩的坡地青草幽幽,地势太高,不是很适合种树种花,倒是很适合圈一个牧场,看到羊儿马儿在这里自由地吃草,还可以供游人观看和试骑,那该有多好!”

  王永宝想把这片荒山打造成“国际村”。他邀请了北京、上海的专家来到双马山下,根据沂蒙山区的地理特点和农业景观的文化内涵,定位开发模式规划,他还与美国AQI投资人何传利签订开发双马山乡村旅游合作协议,争取6年内上市……

  6年磨一剑,6年时间,王永宝这个“山大王”像着了魔似地,痴迷于他的荒山。一口气建设了跑马场、儿童驾校、射击场、天马牧场、花海、高尔夫练习场、水上乐园、滑草场、乡村大舞台、樱桃苹果桃子采摘园、特色养殖、沂蒙农庄、高山卡丁车等等旅游体验项目。

  关于2017年,他的想法更多。他还想在双马山下建造一座农耕文明博物馆、建天上泳池、马头崮滑翔飞机基地、水上飞机、影视拍摄基地、画家村、作家村、编剧村、空中栈道、北国茶园、汽车营地……这都是王永宝梦想中乡村旅游的必备项目。

  如今双马山建设小有成就,几个季节来来往往的游客让王永宝欣喜。“搞农业和旅游,投资周期太长、见效太慢,必须得耐得住寂寞,就像当初自己耐得住寂寞拓荒一样。”王永宝望着上山的蜿蜒公路,扬起了嘴角。

  乡村创业故事篇2:

  致富路上“牛”劲足“牛”气冲天

  前不久,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古城乡西岔村村民张永红以14 000多元的价格卖掉了家里的一头牛。老张拿着一沓子百元钞票,高兴地说:“不用出门打工,在家养牛一样能挣大钱。”

  古城乡西岔村内沟壑纵横,自然灾害频发,旱灾尤为严重,加之当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生活一度甚为困难。全村唯一充足的资源就是196.5公顷耕地,历来以种植玉米、洋芋、紫花苜蓿等传统作物为主。根据西岔村的这一现实情况,2012年静宁县养护站制定了通过发展养牛业带动村民致富的精准帮扶计划。

  如今养牛业已成为西岔村的主导产业。和张永红家一样,村民张随兵家养了12头牛。他告诉笔者,一年下来不出门,卖几头牛就能挣个七八万元。

  张随兵边和妻子粉碎饲料,边指着身旁堆积如山的玉米秸秆说:“有了这些,养牛就不怕了。等两头怀孕的母牛产下犊牛,家里就14头牛了。忙是忙了些,但经济效益真的好。”

  “以前,家里老人多病,居住条件差,负债多,经常有人来家里催账,心里真不是滋味。现在通过养牛,我把房子翻修了,还买了四轮车跑运输,生活好多了。”张随兵说。

  当地像张随兵这样通过养牛修了新房、买了新车的村民不在少数。目前,西岔村养牛户占了总户数的65%,存栏数为2 319头。

  站在标准化牛棚里,村民常志忠指着一头皮色光滑、个头肥硕的牛犊高兴地说:“你们看我家这头夏洛来犊牛漂亮吗?2016年,两头老牛还会产新品种犊牛。”

  据了解,该村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大力引进夏洛来、利木赞、南德温等喂养周期短、增肥快、经济效益可观的新品种牛。2016年,村上新增高标准养牛大户20户,新品种犊牛100头。

  村支书柳玉财当了30年的村干部,60多岁的他原本到了享清福的年纪,如今却到处为群众奔走,争取养牛资金,大力推广养牛新技术。“我们要把漫山遍野的`草,通过养牛变成钱,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柳支书说。

  柳支书指着村里平坦的路告诉笔者,这条路是2015年县养护站帮扶修建的,它改变了村里过去无路可走的难题。

  自从养护站与西岔村结对帮扶以来,该站干部杨文吃住都在西岔村里,认真地为村里制定各项发展计划,争取资金,组织群众修路,建排水管道,邀请技术人员培训养牛技术……他告诉笔者,当初大家帮助西岔村发展养牛业脱贫致富的路子选对了。

  乡村创业故事篇3:

  千万身家老总刘增碧返乡创业种油菜

  从一个不起眼的农家子弟,变成了一家年产值五千万元公司的老总,农民企业家刘增碧在外出14年后再次回到家乡农村创业,前期投资500万元,欲建一家榨油厂,带动周边2000户农民种植油菜,拍着胸脯称要让当地农民的收入翻上一番。

  现在,刘增碧正在慢慢转型,以后会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放到农业上,让更多的乡亲富裕起来。

  14年的创业路

  刘增碧是四川省珙县巡场镇垇田村人,16岁就出来工作,期间当过煤矿的保管员、会计、副矿长。直到1999年,就在人们都以为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人,可能会在矿上工作一辈子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辞职,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最初创业的时候,刘增碧经营了几辆三轮车,刚开始找不到人来跑车的时候,自己还上街去蹬三轮,后来又做过服装的生意,还搞过装修。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刘增碧做了不少尝试,但从未离开过珙县。这和他一直以来想走出去创业的想法有些不同。

  2000年下半年,刘增碧去应聘一家上市公司做销售经理,但由于学历的问题被拒之门外。刘增碧告诉对方,可以免费试用,直到他签下两个订单后,才被破格提拔为宜宾地区的销售负责人。

  刘增碧再一次证明了自己,但这和他想要的生活还是有差别的。2002年,他出走成都。经过考察,他决定和朋友合伙开公司,主要经营和煤矿产业相关的产品。公司的发展很顺利,每年的销售额都在两三千万元左右。2011年,刘增碧再次和朋友合作,新投资了一家公司,做的也是与煤矿相关的产业,每年的年销售额达到了5000万元。

  他说,他事业上算是比较成功了,10多年的创业之路走得比较艰辛,还好挺过来了。

  转身投向农业

  这两年,宜宾的煤炭产业不算景气,刘增碧也在试图转型。他说,现在食品安全的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经过前期的调研,他决定投资榨油厂。在他看来,油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料,必须要保证健康安全。

  “在巡场投资500万建一个榨油厂,前期将惠及2000户农户。”刘增碧说,目前他已经和2000户农户基本确定了合作关系,今年先栽种4000亩的油菜,由他免费出种子、技术,统一按市场价格收购。

  “我选的种子和现在普遍种植的不同,产量上保证农民翻上一番。”刘增碧说,按照4000亩计算,目前的产量大约在100万斤左右,今年的市场价是2.6元/斤,产值就该是260万元。他预计明年这4000亩油菜的产量是200万斤,在单价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增收。

  刘增碧始终觉得这些农户是他的合作伙伴,更是他的家人。他说,他准备让和他合作的农户在医疗上有保障,农民上医院虽说有农村医疗保险,但是在报销前需要垫付,他会将能报销的钱先给农民,待报销后给他。另外,合作的农户若是生病需要救护车,所需的费用也都是他出。“还要安排他们定期体检,保证身体健康。”刘增碧基本是把公司管理的那一套,移植到了农业企业上。

  合作要吃得亏?

  以前有句话,大致意思是,想要毁掉一段友谊,就和他一起做生意。说的是朋友之间合伙做生意不是一件靠谱的事,不少生意人对此都比较避讳。然而,刘增碧并不这么认为。

  刘增碧在成都发展的14年里,所有公司都是和朋友合作的。他认为,合伙做生意比单打独斗好,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很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合力将项目做得更好。他说,有一次要引进一个新的项目,从评估、策划、公关等环节,都是公司几个负责人分别完成,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平台,让这次的项目引进得很成功。

  之所以看重合作,刘增碧说,0到9这十个自然数单独存在的时候,最大的价值才是9,但是任意排列组合,都是一个不少的数字。他说,合作的时候吃亏是福,所以他不会去斤斤计较一点点的利润得失。

  刘增碧不计较,并不代表他不知道是否被人计算。有一次,他代理一个产品,厂方将市场价当作代理价给他,在没做市场调查的情况下,他将其代理了下来,最后完成了销售。得知被算计后,刘增碧只是提醒了对方,此后再无合作。

  虽说这次失误和自己没有市场调研有关系,但是刘增碧对合作中所谓的难得糊涂也是有底线的。他说,像这种明显的欺骗,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但是,对于合作的利润分成,他说只要是在合同内,都不会太计较。毕竟,很多事情都要靠合作完成。

  他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即将给农户的优惠,也算是一种吃亏。但是,他这样可以把农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种出更好的油菜。

  刘增碧认为,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目前,刘增碧的榨油厂环评和油菜种子的采购,以及与农户的合作协议都在稳步进行中。

【乡村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乡村基李红的创业故事05-11

创业的故事11-03

女性乡村创业路更难05-10

创业与年龄无关创业故事05-12

励志的创业故事04-04

成功创业故事04-07

创业励志故事精选04-06

农业创业故事05-10

女性创业故事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