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时间:2022-04-30 13:28:23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老残游记》是清末刘鹗以“鸿都百炼生”为笔名写的一部章回体小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残游记》读书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篇一: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记得在中学课本上就学过《老残游记》中的“明湖居白妞说书”一段,选段中对王小玉唱大鼓的描摹可谓绘声绘色,仿佛令人身临其境。起先在赞美黑妞的才艺时用了“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婉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我觉得如是描写已是登峰造极了,可万万没料到,下面出场的白妞更胜一筹,刘鹗用烘托手法和生动贴切的比喻,极写白妞的唱功,那起伏不定、百转千回、撩人心魄的声音真如从文字中发了出来似的,然而这只是作品中的一段散文化的文字。

  《老残游记》绝对是世界级的文学名著,可以作为铁证的是它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捷克文、匈牙利文、朝鲜文等8种文字,在海外广为流传。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人最早触摸的近代小说就是《老残游记》,一个世纪以来,各国汉学家对这部体现了作者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美学理想和富有哲理意味而在艺术上又有所创新的小说表现了极高的热情。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引起强烈反响的中国近代小说非常鲜见,《老残游记》却能独占鳌头。令我担忧的是,这部作品在图书市场上可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即使它已被公认为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然而国内对它的研究却很零星。我无意于从整体上概括这部作品的面貌和内涵,怕在叙述过程中犯了大而无当的大忌,所以决定从老残这个人物入手,当然更多地是从书中的老残入手,刘鹗生逢乱世,亲眼目睹帝国薄暮,此书也是刘鹗个人情感之寄托,但如果再分析作者与老残的相通之处,就需要很大的篇幅了。见微知著未尝不好。

  走方郎中老残甘于淡泊,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他虽有方外之心,却也有匡时济世的悲悯情怀。名利本为浮世重,人到无求品自高,老残身上有这样的气质。可隐逸的读书人终究成不了真正的君子或圣人,真正的读书人应该济世如水,润物不止,应该是“救尽天下苍生,心中不留一念”,老残足踏山东大地,能心系国家、民族和百姓疾苦,是非分明,竭其力解民倒悬,实在难能可贵,这也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道义所在。老残独具慧眼,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沉疴,而所视、所思、所言、所行又十分震撼读者心扉,他厌恶伪君子,他深知“君子不器”,他胸怀天下,民之痛苦呻吟亦扎在自己心头。假若撇开老残的政治理念,我认为老残是一位令人敬仰的人物,他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却视名声为粪土,这同一般意义上的君子还有差别,历来君子都是“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老残一点都不在乎,这也是我认可老残的原因所在。

  老残的精神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精髓是难以分开的,中华文化的三大主干精神是:大同小康的理想论;中庸之道的方法论;君子之道的人格论。我觉得老残的精神支柱似乎也与这三大主干密切相关。试看书中老残一直是关注国计民生的,不仅他的身体在游历,他的灵魂也在游历,老残向来侠肝义胆,不忘自身使命,对于那些草菅人命、以鲜血染红顶子的所谓的“清官”,他嗤之以鼻,题诗道“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这充分说明老残为百姓着想的`坚定立场,老残也是精英阶层知识分子,但同时也能深切民瘼。即使现在看来,老残的政治理念反动落后,他恶毒地诋毁和诅咒义和团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自始至终对腐朽不堪的清政府抱有幻想,他认为最高统治者并没有错,错的是一些不顾大局、蒙蔽君上的爪牙,这忽然令我想起了宋江,他们两人的确有相似之处。我细加推敲,发觉老残不是没有认识到封建政府的没落,而是他作为一个儒释道文化熏陶出来的传统的知识分子,难免有一种稳定的文化心态,在他的潜意识里宁愿不变革也不能乱,经过反复调试的秩序会构成一种稳定,沉淀着文化的规则会构成一种防卫,所以他决定给那艘漂浮在海上行将被风浪所吞没的破旧帆船送去一个最准的罗盘针,他认为这是眼下的唯一良策,在他的思想中百姓是“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大同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终极理想,但从上古之后从未实现过,而小康在盛世之中是可能出现的,标志就是百姓不会无端遭受荼毒,生活安居乐业,老残痛斥那些刚愎愚顽、颟顸昏谬、嗜血成性的暴政“清官”,就是他灵魂深处关于大同小康的理想,也就是说,老残把百姓置于自己心目中最高的地位。

  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庸之道”是中国文明送给世界的“大礼”,那么老残的“中庸意识”在书中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皆知,中庸不是和稀泥,而是关注一切极端的积极探索。老残认为,假使来势汹涌的义和团“乱党”或思想激进的革命党占了上风,本来就疲软无力的清王朝会雪上加霜,更加一蹶不振,到时统治者失去正统的统治地位尚在其次,而社会底层更会哀鸿遍野,惨不忍睹,这造成的恶果是整个国家陷入乱局,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假使那艘濒于倾覆的破败帆船得不到一些西方文明的修补,那么船上的人都会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偌大的中华帝x就会沦落侵略者之手,那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死了也就罢了,但船上多数是过惯了安稳日子的寻常百姓,他们才是江山社稷的主体,所以为今之计只有送去最准的罗盘针,为王朝指出一条前途光明的道路,否则又会走向一个极端;当然,那些为非作歹的统治阶级走狗必须要铲除,他们是在统治阶级面前搬弄是非、在百姓面前爱寻衅滋事的群落,这样的人越多危害就会越大,如果一再放纵他们的无耻谰言和流氓行为,那么社稷之船会倾覆得越来越快,整个国家机器的平衡性就会被这群人打破,老残不允许这样的极端发生。

  老残志在做隐名的君子而非伪君子,士人阶层多有君子之风。老残不会陶醉在大明湖的秋色、桃花山的月夜和冰封的黄河中,他知道这些只是他一人的精神家园,而非安身立命的价值归宿。像玉贤、刚弼、张宫保这样的官员,应除去务尽,他们带着虚伪的面具大行其道,还恬不知耻地在百姓中“翩跹起舞”,没有丝毫的自省之心。无论在儒家还是在道家,老残都是和他们对立的。老残无权无钱,仍能设身处地站在底层来观察社会机制,那些“清官”则全凭主观臆断,那么“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如果仅仅从现代人的眼光来批判老残的政治理念,我想得出的只是皮相之谈,我们应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老残,老残称得上是仁者、智者和勇者,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悉为百姓。

  我想,无论社会发展速度快慢与否,我们都要重视中华文化中的善和爱,这两个字是崇高的,是神圣的,我在阅读《老残游记》的过程中很少地去关注老残落后和反动的一面,更多地是寻找他思想内核中的善和爱,一部经久不衰的名著就是因为他的经典性和流行性,我从中看到的归结起来无非是善爱二字,外国人批判中国文化缺少善爱,其实是他们不了解中国。我还认为,中国文化的崛起和复兴依旧需要一直蕴藏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善和爱。

  篇二: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老残游记》是清末刘鹗以“鸿都百炼生”为笔名写的一部章回体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而攻击官吏处亦多”,把它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老残游记》这部小说是由《初集》二十回、《续集》九回和《残稿》约一回叁部分组成的,小说以一个摇串铃的走方郎中老残为主人公,记敍了他游歷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这部小说,总的来说,在以下四个方面比较突出:

  (一)通过对酷吏的描写,谴责了封建官吏残忍的罪恶行径

  1、“清官”玉贤。玉贤是北京曹州府的知府,号称“路不拾遗”,而这“美誉”的背后却是乱杀无辜、冤案累累。他不择手段,陷害良民,赛过活阎王,此人在任不到一年站笼里就站死了2000多人,其中“大约十分中九分是良民”。于朝栋一家四口死于强盗栽赃,小杂货店王掌柜之子因直言而遭祸,马村集车店掌柜的妹夫惨遭捕快陷害,等等,都是在玉贤的血腥统治之下,死于非命,而老百姓只能忍气吞声,甚至还得含着泪称他为“清官”“好官”,都是因为不能忍受他的淫x统治,由此而达到路不拾遗的情形,但是此“路不拾遗”不同于古时的路不拾遗,小说中也记述到“大凡酷吏的统治,外面都是好看的”,路不拾遗就极具了讽刺意味。

  2、“能吏”刚弼。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过于刚愎自用了。一向以清廉自命,主观武断,刚愎自用。他审理13人命案,既不认真研究案情,也不深入查访瞭解,就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就认定是魏氏父女所为,而且一意孤行,乱用重刑,将魏氏父女屈打成招,用时摆出一副清官的面目,将魏家向他说情行x的银票当成罪证,自以为不要钱,不问青红皂白,任意去做,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所以就可以为所欲为,刚愎自用,在他的淫x下,很多老百姓遭了殃。

  玉贤和刚弼所谓的政绩都是通过残酷虐民换来的,“官愈大,害愈大,守一府则一府伤,抚一市则一市残,宰天下则天下死”,深刻揭示了这些酷吏可怕的精神世界,掩盖在清廉之下的是无比的冷酷残忍。

  (二)小说涉及到天文地理、医学、水利、文学、佛经、易经和神话传说等,涉及面广,题材广泛。

  小说第十回写到黄龙子问申子平为什么月亮十五就明瞭,叁十就暗了的问题,就这一问题,黄龙子、申子平和玙姑都表达各自的见解。

  第十一回谈到歷史变迁,“叁元甲子之说”未免具有神秘预言的色彩,但是却预示着社会的变迁。这一回中同样谈到了佛经中阿修罗王与上帝争战的神话故事和《易经》的卦象问题,通过这些可以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瞭解各代的神话传说和古代文化。总之,黄龙子、申子平、玙姑叁人促膝长谈确实让人受益匪浅。

  小说第十四回、十五回写到宫保在治理黄河问题上,盲目相信西汉贾让“不下河争地”的论调,轻率的做出废弃民垫,煺守大坝的决定,以至几十个县,几百万百姓的生命财产被黄河水吞噬。

  至于医学方面,老残本身是一个郎中,为很多人只好了疑难杂症,其中涉及到很药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之所以小说可以涉及到如此广博的知识面,与作者刘鹗的博学是分不开的。据悉,刘鹗虽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但自幼受到西方文化、近代科学的影响,精通医学、数学、水利工程等,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做根基的话,很难写出这样的作品。

  (叁)通过对老残在阴间的游歷,从侧面写出神鬼观念,因果报应,宣扬要弃恶从善

  1、小说第七回到第九回完,用了大量的篇幅老残以鬼的身份在阴间的游歷,记述了阴间与阳间的异与同,并且着重写了阴间的酷刑。这些受酷刑的鬼往往都是在阳间做了坏事,在阴间受到了残忍的虐待,具有因果报应的色彩校

  如《续集》第八回中写道用狼牙棒把一个大汉打的血肉飞溅还不算完,还要把他的骨头扔到油锅里去炼,极具残忍;又写道因为口过积恶,而将人拿到大磨子底下去磨,这些都是非常可怕,非常残忍的。

  2、神鬼观念

  小说中写到了各式各样的鬼,上至阎罗王,下至唔神、阿旁(凡地狱处置恶鬼的差役,总名都叫做阿旁)。鬼是可以成为的神的,他必须积善成德,才能登极乐世界。《续集》第九回最后写道老残身上带有檀香的味道,被认为是在阳间结的佛菩萨的善缘发动,就要上西方极乐世界了,说明了人只有为善才能得道成仙,道极乐世界去享福,而不是在阴间受苦受难。

  3、阐述了道与钱、钱与罪孽的关係,宣扬弃恶从善,弃除拜金主义

  《续集》第七回通过老残的'口吻写道“道比钱有用,你想,你虽不算富,也还有几十万银子家私,到如今一个也带不来,倒是我们没钱的人痛快,活着双肩承一喙,死后一喙领双肩,歇耗不了本钱,岂不是妙”,又通过梁海舟写到了“你知道银子是带不来的,你可知道罪孽是带的来的罢,银子留下给别人用,罪孽自己带来消受”。

  (四)《老残游记》刻画了叁个优秀的女性形象

  1、白妞王小玉。第二回中写老残在明湖居听白妞姊妹唱北京梨花大鼓,写了白妞的聪明和对改革梨花大鼓所做的努力,见到本人后又刻画了她的外貌,尤其写了她的眼睛,而她那悠扬的歌声更是令人陶醉不已,“余音绕梁,叁日不绝”。

  2、《初集》中的玙姑。申子平在去请刘仁甫时得遇玙姑,着意刻画了玙姑的才学,她的言论很是令人受用,在那个妇女不受重视的时代,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3、《续集》中的逸云。小说中用了很多回的篇幅记述了逸云和任叁爷的热恋,并且採用的是自白形式,这是一个大胆的突破,将一个青春少女对于情欲、物欲的强烈渴求和盘托出,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老残游记好词好句05-07

高效的手帐读书笔记这样做读书笔记11-18

活着的读书笔记11-23

《项链》读书笔记11-23

《心迹》读书笔记11-23

《苍蝇》读书笔记11-22

洗澡的读书笔记11-22

《心》读书笔记11-23

责任的读书笔记11-23

《2013》读书笔记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