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读书笔记参考

时间:2022-05-11 09:00:0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焚书读书笔记参考

  哲学及社会思想,是了解李贽思想学说的基本资料。李贽在《答焦漪园》中自言:“《李氏焚书》,大抵多因缘语,忿激语,不比寻常套语”。在谈及书名时,称“所言颇切近世学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则必欲杀我矣,故欲焚之,言当焚而弃之,不可留也。” 李贽反对迷信,反对盲从,主张自由地运用自己的理性去追求真理。为了破除封建蒙昧,李贽极力推倒对圣人的偶像崇拜,还古代典籍以“六经皆史”的本来面目。他说:“《春秋》一经,春秋一时之史也。

焚书读书笔记参考

  《诗经》、《书经》,二帝三王以来之史也;而《易》则又示人以经之所自出,史之所以从来,为道屡迁,变易匪常,不可以一定轨也。故谓六经皆史可也。”(《焚书》卷五《经史相为表里》)他又说:“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别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前遗后,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药医假病,方难定执,是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

  (《焚书》卷三《童心说》)认为,《六经》不过是历史资料,《论语;孟子》不过是圣人根据具体情况而发的具体意见,怎么能当作“万世之至论”呢?道学家们将古代典籍神话,禁锢了人民的思想,也使人成为“假人”。李贽认为,如果没有孔子,人民照样按照自己的是非、善恶的准则生活,反倒因为孔子被神化,使人成为了“假人”。李贽主张每一个人都有其自由地运用其理性的权利,所以他批判孟子之所谓“乃所愿则学孔子”为非,指出:“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焚书》卷一《答耿中丞》)既肯定人人皆有其独立思考的权利,所以认为天下之是非自在人心,是非在“耕稼陶渔之人”、“市井大夫”、“作生意者”以及“千圣万贤”心中,“吾惟取之而已,??又何必专学孔子而后正脉也?”李贽关于儒家经典,关于孔圣人的议论大胆而深刻,前所未有。

  李贽强调尊重个性,认为“夫人之与已不相若也。有诸己矣,而望人之同有;无诸已矣,而望人之同无??于是有条教之繁,有刑法之施,而民日以多事矣。”所以他主张“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焚书》卷三)对压制个性者,不论是权势还是世俗舆论,他都置之不顾。如在《答耿司寇》一文中,他嘲笑说:喜好做官,爱好富贵,有妻子朋友,我都和你一样。凭什么因为你官做得比我大,就只许你讲你的一套,却不容我讲自己的一套?莫非学问是随官职而长的吗?果然如此,当年孔、孟早该闭嘴了!在《又答耿中丞》中他进一步提出了作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应具有的品质,坚持己见,不阿世,不随俗。心之所欲为者,耳更不必闻于人之言。“阿世之语,市井之谈耳,何足复道之哉!”“夫世人之是非,其不足为渠之轻重也审矣。且渠初未尝以世人之是非为一己之是非也!”面对诸子百家之说,李贽本人情切物理,敢破敢立,表现了一个先进思想家的非凡胆识和优秀品质。 李贽学说另一核心是“道”。他对于道的理解和古代许多思想家不同,他所谓的“道”是人自身的道,而此道不在天上,只在人间。在《答邓明府》中说,道应当到“百姓日用”之“迩言”中去寻找。“百姓日用”之“迩言”就是“如好货,如好色,如勤学,如进取”等等,肯定“好货”“好色”等人欲是“善”,“民之中”与“民情之所欲”。

【焚书读书笔记参考】相关文章:

借条参考范本01-16

实践报告参考11-23

实习总结参考11-20

铣工实习总结参考11-21

爱迪生名言参考大全11-21

帮助英语作文参考11-21

英语作文便条参考11-21

qq心情短语参考11-23

精选的孟子名言大全参考11-19

耶稣名言大全参考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