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学排行榜就是利益榜的解读

时间:2018-05-23 17:12:59 大学排行榜 我要投稿

对于大学排行榜就是利益榜的解读

  近来,排行榜多得扎堆。先是“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民办大学50强”评选结果也将于5月18日揭晓。资料显示,全国已有近20家机构以不同的指标体系做出了约100个大学排行榜。大学排行榜俨然已呈“井喷”之势。

  排行榜层出不穷,非议之声也是不绝于耳。单就评价指标而言,或以论文数为指标,或以教学、人才培养为指标——本次“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的“创新之处”就是将高考招生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各种指标可谓千差万别、五花八门。

  可是,衡量一个大学,仅看发表了多少论文,毕业了多少学生,出了几名院士就可以评价得了吗?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自德国洪堡大学开启现代大学时代以来,理性、独立性、批判性的大学人格和人文理念一直是大学的精神支柱。但如今的大学评价却由细微的论文、硬件设施等入手,岂不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如此排行榜,只看校园面积大不大,楼高不高,钱多不多,评价出来的高校活像一个个公司企业,未见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难怪如今大学被形象地称为“大学公司”,原来是排行榜在进行“积极引导”。

  综观如今的大学排行榜,功利意味显而易见,炒作嫌疑挥之不去。个别高校被指借大学排行榜“炒作”、“上位”,甚至曾有“知情者”向媒体透露,花50万元即可进入某些排行榜的前100名。如此热衷于提升名次、重视“市场推销”的高校,又怎会重视教育质量?

  虽然民间机构对大学进行评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也可以作为一种信息参考,但在评价指标体系纷乱、评价权威公正性广受质疑的情况下,异化的大学排行榜就容易引发争议和误导。一项调查就显示,46.8%的人认为大学排行榜会影响自己选择大学,一着之失,就会误人子弟。

  如今,泛滥的排行榜、名次榜绝不止于大学评价,而是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学校将学生的'成绩从第一名排到最后一名;各种名人榜星光熠熠,各类富豪榜争奇斗艳;还有教授研究公布了唐诗“十大金曲”和唐代诗坛的“十大天王”……排行榜几乎成了一种“路径依赖”。这种“座次思维”和“排行情结”具体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就表现为无孔不入的论资排辈现象。

  排行的结果就是拉开名次,而名次之差就是利益之别。座次一排,排行一定,各种资源也就按“位次”、“排行”分配,资源倾斜也就成为题中之意,资源集中乃至两极分化现象也就在所难免。如此看来,所谓排行榜,实乃利益榜。

  在利益驱动之下,有些大学削尖脑袋处心积虑抬高自己的名次,明星经纪公司在“运作”明星排行名次上也是不遗余力……遭异化的排行榜的权威性、公正性也就备受质疑,针对目前的大学排行榜就口水不绝,“拍砖”不断。各排行榜之间也有很大出入,以至于教育部明确表态,反对对各大学进行综合性排名。

  近来“长尾理论”风靡天下,它揭示的一个道理就是,死盯着那些处于金字塔尖的事物未必就是明智,“头部”下面的那条无穷长的尾巴上聚集的,才是希望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讲,所谓“50强”、“100强”的实际意义也就黯然失色,甚至还有些误导的意味了。

【对于大学排行榜就是利益榜的解读】相关文章:

1.对于另类的大学排行榜

2.解读河南二本大学排行榜

3.解读美国大学排行榜的7个分榜

4.往届中国农林类大学排行榜解读

5.美国社会对大学排行榜看法解读

6.关于全球大学声誉排行榜的依据解读

7.对于福建省最佳大学排行榜公布

8.对于中国民族类大学排行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