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8-08-02 08:17:28 税收学试题 我要投稿

税收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税收学原理具体包括税收概论、税收活动主体及其约束规则、税收原则、税收负担的分配及其调整、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等。以下是由阳光网小编整理关于税收学原理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税收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税收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1、 税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的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

  2、 代扣代缴义务人:指税法规定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3、 代收代缴义务人:指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往来关系,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和单位。

  4、 征税对象: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

  5、 税率:纳税人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关系与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6、 边际税率:是指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

  7、 政府剩余: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通过组织与管理经济社会活动所增加的社会财富。

  8、 外部性:企业或个人强加于市场之外的其他人的成本或效益。

  9、 税收原则:国家设计税收制度,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10、 能力原则:根据各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个人应承担的税收。

  11、 最小牺牲:全体纳税人因纳税所直接牺牲的效用最小,即全社会所获得的效用最大。

  12、 税收的社会公平:税收应该在社会和政治意义上满足公平的要求,通过税收手段妥善协调社会上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政治上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使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13、 税收的效率原则:以尽量小的税收成本取得尽量大的税收收益。

  14、 税收的经济效率:它要求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损失最小。

  15、 税收的额外负担:指政府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干扰了纳税人正常的经济决策,从而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16、 税收职能:是税收这一分配范畴本身固有的和经常起作用的职责或功能。

  17、 税收的调节职能:指税收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通过改变社会成员占有社会产品份额,影响其经济利益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功能。

  18、 税收效应: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即通常所受的税收调节或效用。

  19、 收入效应:指税收减少了纳税人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导致商品生产量的减少和消费水平的降低——效用一定发生变化

  20、 替代效应:指课税改变了相对价格,从而使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和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发生改变。——收入不变,效用不变

  21、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税收与政府支出同时等额增加或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

  22、 洛伦茨曲线: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23、 基尼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来计算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

  24、 税收负担:因国家征税带给纳税人的一种经济负担。

  25、 税负转嫁:指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通过变动价格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地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现象。

  26、 前转:纳税人将其应纳税款顺着商品流转方向,通过提价的方法向前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

  27、 后转:纳税人将其应纳税款逆着商品流转方向,通过降价的方法向后转嫁给商品的供给者或劳动者。

  税收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二)

  1、 简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税收概念?①税收分配的主体是国家。②税收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利。③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方式相比,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形式特征。④税收的非惩罚性,说明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⑤税收分配的客体是社会剩余产品价值。⑥税收是一种分配方式。

  2、 简述对税收三性的认识?一“三性”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①无偿性是第一性,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面②“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证③“强制性”体现了税收的固定性。二“三性”是区别一种分配方式是税与非税的基本标志。三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坚持其共性的基础上保持其阶级性。

  3、 简述税与费的区别?首先,收税是无偿的,而收费是有偿的;其次,税是强制征收的,而费不是强制征收的;再次,税收一般是不重征的,而费可以重征。

  4、 简述征税对象是税收的最基本要素的原因?⑴征税对象是不同税种之间相互区别的最主要的标志。⑵征税对象体现着税的征收范围。⑶征税对象是其他要素得以确定的基础。

  5、 简述累进税率的特点并说明与比例税率的区别?累进税率的特点为:①税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变动而变动,不利于投资。②计算复杂,不便征收。③符合公平原则,能够体现量能负担。而比例税率与其相反。另外,④在累进税率中,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要快于纳税人收入的增长速度,而在比例税中,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与纳税人的增长速度同比增长。

  6、 简述瓦格纳(四项九条)原则?1、财政政策原则:①收入成分原则②收入弹性原则2、国民经济原则:①慎选税源原则②慎选税种原则3、社会正义原则①普遍原则②平等原则4、税务行政原则①确实原则②便利原则③节省原则

  7、 简述税收收入弹性与税收增长、GDP之间的关系?①Er=0 税收无弹性,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没有反应,税收增长速度为0。②Er<1 er="">1 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有较大反应,税收的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

  8、 简述经济学税收学上的社会公平到底是什么样的?①它不是平均主义的社会公平。②税收应对天赋及其贡献保持中性,对劳动及其贡献给予鼓励。③对由于外在因素(出身、地位、权利以及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优先权)所形成的特殊利益可以用累进税率计征的办法给予一定程度的剥夺。

  9、 简述提高税收的经济效率的途径?减少税收的经济成本,提高税收的经济效益。①市场本身能够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时,保持税收的中性,使税收额外负担最小化。②市场本身不能够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时,保持税收的非中性,使得税收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10、 简述税收的中性原则、税收的调节原则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一,在个别税种上,从效率上看,如果实行税收中性有利,则无须税收调节。从整个税制上看,二者是可以并存的。(中性内含于非中性)第二,税收中性与税收调节服务的目标与作用的层次有所不同。税收中性着眼于资源配置,而税收调节既与资源配置有关,也关注收入分配。第三,税收中性也内含着一定的税收调节因素,完全的税收中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11、 简述对税收职能概念的理解?具体说来:①税收的只能是由税收的本质决定的'。②税收职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③税收的职能是就税收整体而言的,是通过具体税种体现的。

  12、 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税收财政职能要处理好那几方面的问题?①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主要地位还是次要地位。②税收(财政收入)总量。③税种的形式结构问题,主要包括税种数量和各税收税种在税收总额所占比重。

  13、 简述从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看,税收的调节职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①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②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稳定。③调节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

  14、 简述税收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①从整个税收分配过程看,起支配作用的始终是税收的财政职能。②调节和监督是组织收入的保证。③调节以监督反映的情况为依据,同时监督又能更好的保证调节的顺利实现。

  15、 画图分析商品税对消费行为的影响?㈠税前: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斜率(相对价格)=Px/Py㈡税后:对x商品课税,Px价格上升,Py不变,相对价格=(Px+T)/Py上升,此时对消费者产生两方面的影响:①替代效应:税后效应不变,Qx下降,Qy上升,边际替代率随Qx的下降而提高,提高至税后的相对价格(Px+T)/Py。即在E2点的斜率正好等于(Px+T )/Py。形成了新的补偿预算线DF。②收入效应:从A点出发,画一条与DE平行的新的预算线AB’,AB’一定会与一条新的无差异曲线I1相切,形成新的均衡点E1。③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即E0至E1。

  16、 简述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效应?①收入效应:征税使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为达到原有的经济收入水平,纳税人将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工作时间。②替代效应:征税引起纳税人闲暇和工作时间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即工资率降低,闲暇时间的成本降低)导致纳税人增加闲暇时间,减少劳动时间。③结论: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作用方向相反。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效应取决于总效应

  17、 简述等额的人头税、比例所得税和累进所得税哪一个最能激励个人的劳动力供给,并说明原因?㈠结论:人头税最能激励个人的劳动力供给,比例所得税次之,累进所得税不能激励个人的劳动力供给。㈡原因:①征税使可支配收入减少,都会产生收入效应,由于等额,收入效应相等,有利于劳动力供给的增加。②人头税没有替代效应,因为税后工资率不变;比例所得税与累进所得税都会产生替代效应,因为税后工资率下降。③人头税没有替代效应,不会对收入效应产生抵消作用;比例所得税与累进所得税的替代效应会对收入效应产生抵消作用,且累进所得税的替代效应对收入效应的抵消作用大于比例所得税的替代效应对收入效应的抵消作用。

  18、 画图分析对投资收益课税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对投资收益课税,使得投资收益率下降,产生两方面的影响:①收入效应:为维持以往的水平,需要降低消费,以增加投资。②替代效应:增加消费,降低投资。

  19、 简述(画图分析)简单两时期生命周期模型下,利息税对家庭储蓄的影响?∵C2=﹣(1+r)C1+(1+r)Y;k=1+r。∴㈠税前:预算线AB斜率=(1+r)㈡税后:名义利率r不变,但实际利息变为r(1﹣t),税后的收入预算线利率=[1+r(1﹣t)]此时,斜率下降。这对家庭储蓄产生两方面的影响:①替代效应:税后效应不变,1/[1+r(1﹣t)]变大。C2价格提高,C1价格上升,使E0点向右下方移动,下降至税后的[1+r(1﹣t)],即在E2点的斜率正好等于[1+r(1﹣t)],形成新的补偿预算线DF。②收入效应:从A点出发画一条与DE平行的新的预算线AB’,AB’一定会与一条新的无差异曲线I1相切,形成新的均衡点E1。③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即E0点至E1点。

  20、 简述合理确定我国税收负担的标准?①保证国家履行职能对于资金的需要。②理论上不应超过根据拉弗曲线原理计算出来的税收负担率的最高限度。③正确处理财政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及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关系。④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根据人均收入水平合理确定,实现量能负担。⑤区别税与非税收入,准确测定税负重水平。⑥国际比较,比较世界各国宏观税负水平类型。

  21、 简述税负转嫁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实现条件,并作图示。

  税收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三)

  1、 试论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①对投资收益课税,会使得投资收益率下降,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收入效应使得消费减少,投资增加;替代效应使得消费增加,投资减少。②税率上升,企业所得税费用增加,税后留利下降,导致投资能力下降。③费用扣除范围和标准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如果税收扣除额小于会计扣除额,应纳税所得额增加,企业所得税增加,税后留利下降,投资能力下降。④折旧与投资抵免对企业的影响:⑴允许折旧在税前扣除,则应纳税所得额减少,企业所得税减少,税后留利上升,投资能力上升。⑵允许给予投资抵免,则应纳税所得额减少,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企业投资能力上升。⑤税收对企业投资风险的影响:即允许企业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这相当于政府与企业共担风险,企业的投资能力上升,易于企业进行风险较大的投资。⑥减免税政策: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收益水平,增强企业的投资能力。

  2、 试论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分别说明税收乘数、政府支出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即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长,就是GDPNI的增长率。∴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就是税收与GDP增长率的关系。税收与国民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Ⅰ税收乘数:表明政府税收与国民收入的变动关系。公式为:KT=△Y△T=-b(1-b)⑴税收乘数是负值,表明政府税收与国民收入变动的方向相反,变动的幅度为b(1﹣b)。⑵仅考虑政府税收因素,减税有利于经济的增长,⑶政府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效应。Ⅱ政府支出乘数:表明政府支出与国民收入变动的关系。公式为KG=△Y△G=1(1-b)⑴政府支出乘数是正值,表明政府支出与国民收入变动方向相同,变动幅度为1(1﹣b)倍。⑵仅考虑政府支出因素,增加政府支出有利于经济增长。⑶政府支出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扩张效应。Ⅲ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税收与政府支出同时等额增加或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公式为Kb=△Y△G=△Y△T=1平衡预算乘数是正值,表明政府税收与政府支出同时等额增加,对国民收入也会产生扩张效应,而且国民收入的增长额真好等于税收或政府购买的增加额。

  3、 试论税收与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并结合AD-AS模型说明经济衰退和经济高涨时,政府应如何发挥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和相机抉择机制。●关系:㈠经济稳定,使得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此时总供给=总需求,税收通过自动稳定机制和相机抉择机制两个过程来实现。㈡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是指在既定的税收制度和政策下,税收制度本身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自动作出调整,从而减轻经济的波动。税收的相机抉择机制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制定相应的税收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稳定。㈢⑴在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下:①经济衰退(供>求)国民收入下降,税收收入自动调节下降,纳税人可支配收入相对上升,社会总需求增加,使得经济复苏。②经济过热(供<求)国民收入提高,税收自动调节提高,使得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相对减少,社会总需求下降,有利于防止通货膨胀。⑵在税收的相机抉择机制下:①经济衰退(供>求)以减税为目的的扩张性的税收政策(降低税率,增加减免税和税收优惠,提高起征点和免征额)。纳税人可支配收入提高,社会总需求上升,使得经济复苏。②经济过热(供<求)以增税为目的的紧缩性税收政策(提高税率,设置新税,降低起征点和免征额,纳税人可支配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有利于防止通货膨胀)。●ad-as模型:⑴经济衰退(图一)(供>求)A-B段:经济衰退,可以发挥税收的相机抉择机制;B-C段:可以发挥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⑵经济过热(图二)(供<求)A-B段:经济高涨,可以发挥税收的相机抉择机制;B-C段可以发挥税收的自动稳定机制。

  4、 试论税收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简述),并分析税收应采取的政策措施。A关系:税收为了弥补市场本身的缺陷,参与收入分配,目的是为了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B政策措施:㈠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反应从宏观角度角度讲,税收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从税收收入和税收支出两个方面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解,使税后的收入与分配状况发生改变的效应。㈡衡量税收对收入分配效应主要是运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且0≤基尼系数≤1,基尼系数的值越大,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均。㈢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收入和税收支出两个方面的政策措施来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目标。①个人所得税可以直接调节收入分配状况②对商品和劳务课税可以间接改善收入分配状况。③财产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收入分配的不公平进行调节。④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也可以促进公平收入分配。

  5、 试论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㈠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①决定性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从横向上看,国与国之间,一般而言,生产力水平高的国家宏观税负水平高;从纵向上看,一国内部不同历史时期,一般而言,宏观税负随着历史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而上升。②重要因素: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管理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高度集中经济管理体制,宏观税负高;分权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高度分散的经济管理体制,宏观税负低。③政府职能的大小。政府的职能越多,税负率越高,征税额越多。㈡影响微观税负的因素①经济体制因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定价权,税负相对较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有定价权,税负相对较低。②税制结构因素: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税负不易转嫁,税负相对较高;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税负以转嫁,税负相对较低。③税制要素因素:⑴税基不变,税率越高,微观税负越高。⑵税率、计税依据不变,课税对象越多,微观税负越高。⑶税率、课税对象数额不变,计税依据规定的越宽,微观税负越高。⑷减免税与微观税成反比。

  6、 怎样认识和对待我国的税负转嫁的问题。㈠产生原因:①价格市场化为税负转嫁提供了可能性条件。②以流转税为主体为税负转嫁提供了充分性条件。③企业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为税负转嫁提供了必要性条件。㈡处理方法:①宏观上,从税负转嫁的视角制定税收政策和设计税收制度。②微观上,从税负转嫁对各类纳税人的影响不同采取相应的政策。③改价内税为价外税,增强税负转嫁与归宿的透明度。

  7、 试论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㈠供求弹性因素:①需求弹性越大,前转的可能性越小,即需求弹性与前转成反比,与后转成正比。②供给弹性越大,后转的可能性越小,即供给弹性与前转成正比,与后转成反比。③若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则前转的部分小,后转的部分大;若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则前转的部分大,后转的部分小。㈡市场结构因素:①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价格完全不受控制,所以,在短期内,单个税负无法转嫁,在长期内,整体税负全部前转。②在垄断竞争市场中,由于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所以税负可以部分转嫁。③在寡头垄断市场中,由于对价格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控制,所以大部分税负都可以转嫁。④在完全垄断市场中,由于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所以税负转嫁多少以及转嫁方式视需求弹性大小而定。㈢流转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较难转嫁。因为①流转税属于间接税,容易发生税负转嫁。②所得课税属于直接税,不易发生税负转嫁。㈣课税范围的大小与税负转嫁成正比。:①课税范围越大,越容易转嫁;课税范围越小,越难发生转嫁。②从商品性质上看:对必需品课税,易转嫁,对非必需品课税,不易转嫁。㈤从价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税的税负较难转嫁。①从税率设计看:低税率比高税率易转嫁。②从税率类型看,比例税比固定税容易转嫁。


【税收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税收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2.《税收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3.保险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4.会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5.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6.税收学试题附答案

7.会计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8.教育学考研原理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