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论文

时间:2018-08-02 16:01:40 国际贸易 我要投稿

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论文

  1、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的能力要求

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论文

  国际贸易业务需要与不同语言区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深入打交道,因此,其从业人员需精通至少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外贸文件,具有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及时有效地与外商进行沟通。另外,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计算机方面,既能熟练操作基本的办公软件(如Office软件),又能熟练操作外贸相关的应用软件;还要能熟练操作打印、复印及传真机。国际贸易从业人员还需要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外贸从业人员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思维,及时捕捉国际贸易信息,捕捉良好商机。此外,国际贸易从业人员还需具备良好的社会协作素质。国际贸易交易过程中会涉及许多中间环节,如货运、保险、货款结算、商检等,需要与很多部门打交道。因此,从业人员需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要学会与不同部门的人打交道,善于优化人际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优质、高效地完成每一笔外贸业务。

  2、客观审视高校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对照基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能力结构,审视当前我国高效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2.1、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不完全一致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具体的培养方案存在不一致现象,某些院校虽然在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要培育复合型的、具备多项技能的人才,但是却没有对应有效的培养方案,这从根源上制约了国际经易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具体地讲,如在培养目标上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普遍提出学生毕业后能胜任外资企业及其它相关企业组织的工作。然而,在实际培养中则过度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开设课程存在理论知识重复现象,导致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丰富,却缺乏相关基本专业素养或辅助技能,动手能力较弱的不足,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从业时对国际贸易业务很难或者很慢上手,有的毕业生甚至在从业几年后仍只能从事一些打杂事物。另外,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不一致,还体现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某些高校的有些课程设置不是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而是以教师的利益为导向,课程设置和安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某些高校存在有话语权的老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开设课程和安排上课的时间,而没有根据培养目标来开设课程和安排上课时间的现象。

  2.2、人才培养过程中案例、实训与实践教学存在缺陷

  在案例教学、实训和实践教学方面,我国高校目前的现状是:其一,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仅围绕国际贸易实务中出现的少数案例进行分析,加上高校原本提供的实训和实践的机会就很少,即使短时间实践机会也可能不会碰到学习过的案例特征,这样就存在案例教学与实践操作的脱节,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只能接触最基本的信息,致使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其二,高校普遍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大多数教学是通过在课堂上的教学完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实践操作培养方面,大多数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较少,或投入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致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脱节。

  2.3、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高校师资素质表面上在逐年上升,但就复合型人才培养而言,还存在明显缺陷。虽然大部分高校的师资在学历结构上完全能够达到教学要求,近年来高校进人基本都要求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在职老师也基本被鼓励去攻读硕士以上学位,高校教师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比基本都能达到70%以上,但实际上,对于适应新形势的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些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外贸业务操作经验,而外贸实务经验丰富的老师则可能因为其学历或年龄原因不可能站上讲台,这势必造成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外贸人才的缺失。这种情况下会导致高校可能会培养出一批外贸专业理论知识深厚而非适应综合业务操作的人才,这无法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3、当前我国高校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再思考

  3.1、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确保目标和方案的一致性

  基于目前大多高校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不一致的现象,提出需要同时优化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首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加快实现转型,要将原来的理论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实践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转型。在理论素养上,可以尝试针对不同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理论课程。如对那些对国际贸易理论感兴趣或准备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硕士研究的学生设置国际贸易理论系列选修课,而对于那些毕业后直接从事外贸业务的学生设置相对少的理论课程。其次,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相应地调整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一方面,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严格遵照人才培养目标,组建由多名专家组成的培养方案设立小组,培养方案制定出来后要开教师扩大会议,提请多次论证,以杜绝部分老师根据私人的喜好或利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确保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是一种跨学科或专业的教育过程,设置课程时要保证各学科的系统性,使各课程群及课程相互配合,形成完备的课程体系,且课程体系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变化相应进行调整。如可根据各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宗旨,在现有专业方向的'基础上,增设一些满足现阶段和未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课程,如进一步设置与国际商务、国际物流相关方面的课程,并依托学校的整体影响力和与外界的联系,积极推进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以及与企业合作办学等。

  3.2、提升实训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建议的做法有:其一,把课程授课时间分成课堂理论教学时间、课堂实验教学时间两大块,并加大课堂实验教学比例,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基础上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且实践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之外,还可以亲临企业和有关部门现场,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当讲述到进出口合同的履行那章内容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访相关外贸企业、海关、码头等单位,让学生们直接接触从而更好地掌握进出口合同履行的各个环节,做到熟练掌握运输单据、保险单据、信用证等外贸单证的制定及修改,掌握结汇报关相关流程。其二,不断增强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动性,可增设如“ERP企业管理实训操控系统”、“外贸单证操作系统”、“海关实务操作系统”、“电子商务实训操作系统”等实验项目,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既能掌握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技能,又能掌握一至二项辅助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更易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其三,把实训教学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在校内专业实训环节,要加强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验室建设,建设完善后的实验室既有国际贸易流程沙盘和国际结算系统,又有单证与报关等模拟操控软件系统;要加强学生实训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建设和相应师资的配套;还要建立完整、规范的实训课考核测试制度。在校外实习基地方面,依托与校外实习基地的紧密协作关系,以外贸经纪人角色构建外贸中介平台,通过外贸管理部门推荐相关经营企业,在对其产品、市场、经营资信调研的基础上,确立这些相关企业的协作关系。

  3.3、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校需倡导“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外语能力、实践能力与专业理论素养并重,既能胜任教师工作,又能胜任外贸谈判师、国际贸易业务员及业务报关员等工作,如此在给学生授课时才能与时俱进、游刃有余。一方面,可以鼓励教师访名校、进企业。鼓励教师到对外贸易实训教学领先的院校进行不同期限的学习与培训,不断加强对专业实训与实验教学的认知;鼓励理论和实践授课教师到外贸企业兼职或短期顶岗就业以加强其对外贸实务操作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原则,在大力培养本校教师的同时,可以尽量举荐具有丰富外贸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逐步优化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1.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

2.基于跨境电商的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3.财经类独立高校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论文

4.复合型人才自荐信范文

5.国际贸易学生商务操作培养论文

6.复合型人才的个人求职信

7.复合型工业设计人才的知识技能考核方案探究论文

8.高考数学应试能力的培养综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