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学原理在学习决策中的应用

时间:2018-05-05 12:31:45 经济学 我要投稿

浅谈经济学原理在学习决策中的应用

  学习决策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种行为,它是为了实现学习效率的更优,以占有信息为基础,通过主观经验判断和客观的数据分析对未来学习作出决定的行为。经济学作为经验科学,同时具有客观验证的特点,因此,可以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学习行动进行决策,从而取得更优的解。

浅谈经济学原理在学习决策中的应用

  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占优策略

  1成本会影响学生做出决策

  1.1机会成本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中选择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面临取舍,花费时间娱乐,可以放松身心,但无法带来分数增加的好处。在数学上分配更多的精力,就要丧失非数学科目上相应的收益。订立的学习计划不一定是有效的,文理科相互调换时,曾经的努力舍不得放弃,艺术考生换考不同的专业科目时,专业之间的转换很艰苦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让人困扰。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取舍只是说出了一个事实,但如何取舍,结果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例如,一个学生在数学上花费100小时可以取得50分的成绩,花费同样的时间学习语文可以取得40分的成绩,那么学习数学的机会成本就是40分。换句话说,学生为了获得50分的数学成绩,必须承担丧失非数学科目40分的收益。显然,机会成本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决策。

  边际成本是增加一单位的产量随即而产生的成本增加量,在生产实践中,很多的时候是符合边际成本递增的,经济模型假设,生产资料会有最优配置,最优状态以后继续增加成本,将导致边际成本增加。有趣的是,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这一规律同样适用。当学生在精力、时间分配的比较合理的情况下,身心更加健康,学习效果也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开夜车,反倒会影响学习效果。

  令人迷惑的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则在这里似乎遇到了麻烦,和吃面包的效果相反,学生对分数异常迷恋,永不满足,类似学生喜欢明星海报,无论怎样的收集都不会带来厌恶的感觉。从直觉上来说,边际效益递增规律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本文更给出的一个解释是,在目前的教育格局下,分数是构成学生评价的最重要因素,近乎于唯一的因素,具有高度的垄断性。分数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获得老师的表扬、家庭的宠爱、同学的.尊重、进入更高深的学府,甚至物质上的奖励。赢家通吃的市场上,小小的差异能造成回报上的极大差异。

  1.3沉没成本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选择

  经济学原理认为,当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时,这种成本就是沉没成本。一旦成本沉没了,它就不再是机会成本了。学生在学习决策时不应当再考虑沉没成本了。例如,数学补习班的学费500元,但学生发现教学风格不适应自己,面对这种情况有两种选择,一是无效果听完课程,二是学习其他课程,可以获得40分的分数。可以看出,如果坚持听完课程还要多损失40分的收益。

  沉没成本告诉学生在决策的时候,纠结于沉没成本不仅毫无效果,还会使得损失进一步扩大。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调整,面临新的形势进行选择时不必考虑沉没成本。但是,已经做出的决策并非一无是处,它提供的经验可以使学生更加有利的学习,当然,这已经和探讨的沉没成本没有关系了。

  2学生在学习中交流中的决策

  2.1交流可以有效的解决偏科现象

  偏好指消费者对商品或商品组合的喜好程度。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可以根据某些客观指标,也可以基于因心理感受而给出的主观判断。偏好如何形成的,没有很确凿的证据,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生理结构,也可能是成长环境甚至阅读习惯。但依然可以通过对结果的观察取得一些结论:一是偏好是确实存在的,学习中的偏科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偏科现象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对解决问题是有益的;二是偏好是可以引导的,一个绣口锦心、满腹才华的老师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言语苍白、无质无文的老师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来自学习实践的现象应当具有极大的说服力量。

  偏科现象引入了比较优势的经济学原理。比较优势的经典例证是种植土豆和养殖奶牛,揭示出交易双方不可能同时拥有比较优势,如果各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将带来整体效益的提高。比较优势原理启示学生,在不同科目具有比较优势的学生如果进行学习和交流将来带整体效益的提高。

  2.2整体效益的提高不会必然带来交易

  因为理性的人是基于各种的“私利”做出决策,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满足各自的“私利”要求?为了满足这一点,必须把交易的价格合理定位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直接的解释是两个学生通过学习交流带来的分数要在各自的机会成本之间,否则交流行为不会发生。

  2.3囚徒困境原理使得学习交流更加困难

  囚徒困境揭示人在合作的时候会选择占优策略,即“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学生在交流中如果选择少提供经验和方法,可以获得相较于对方更好的结果。实际上,对双方有利的信息共享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一般来说,愿意交流的学生并不多,他们害怕自己的成绩被其他人超过,并且不愿意相信其他人是无私的。但是在亲密的圈子里他们是愿意交流的,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朋友是无私的,即使是无法做到信息完全对应,他们也是愿意的,因为其中包含着友谊的因素,当然这已经超出了经济学的讨论范围。

  3结束语

  资源稀缺性这一约束条件假设作为经济学的最重要的假设条件之一,是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学生学习实际也是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过程,其时间、精力和智力水平等资源都具有稀缺性,如何合理的分配资源,是每个学生面临的切实问题,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告诉我们应当如何取舍,做出更优决策。但是,经济学的假设过于严格,不能完全满足真实的状况,其解释并不能完全让学生满意,而面对同学间客观存在无私友爱,经济学的解释力量进一步被削弱。但是,探讨经济学原理对学生选择的意义,应该是一个有趣味的话题。

【浅谈经济学原理在学习决策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1.风险决策中的应用经济学

2.论风险决策中的应用经济学

3.浅谈选校的经济学原理

4.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5.浅谈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6.经济学家告诉孩子的四条个人决策原理

7.浅谈概念图在高考复习中的应用论文

8.浅谈实验经济学:兴起、应用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