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时间:2018-08-12 16:22:57 大学计算机基础 我要投稿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第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针对传统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存在局限和困境,将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促进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实现教与学的无缝对接与融合,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养人助长的目的。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关键词】云教育;云数据;实验教学

  云教育数据平台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集教学、管理、学习、互动交流于一体,共享教育资源,分享教育成果,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即时互动,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一新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该课程因专业和应用方向不同,其实验教学要求各异,通过云教育数据平台,融合专业个性化教学,体现课程的教学特色,起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1云教育数据服平台概述

  1.1云教育数据平台服务模式

  “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是一个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该模式通过“一站式”应用和“云”的理念,以教育云服务为支撑,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架构一个在线教育服务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融合教师精品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管理与反馈,彻底打破传统教育的信息化边界,凸显教育公平、高效、便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图1所示为教育云服务模式。

  1.2云教育数据平台构成

  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要在开放、整合、共享的框架下,创设有效机制,协同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管理员以及技术客服等各类参与主体,设立共同愿景,形成共同目标,实现互利共赢。通常情况下,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采用“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评估准入、师生自主选择”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新机制。

  2云教育数据平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功能

  2.1“教”与“学”的完美融合——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突破教科书局限,发挥互联网传播知识、快、全的优势,扩充教学的知识量,丰富教学内容,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多层面了解,增加信息渠道和课堂的教学内容量。此外,通过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开拓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在有限的时间最大幅度的增加了知识和信息量,突出了教学重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促使教师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思维,实现了“教”与“学”的完美融合。

  2.2“教”与“学”的高效便利——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化的自习室,网络化的图书馆,网络化的教学设备逐步在高校中普及。与此同时,我们处在信息资源爆炸时代,要在网络资源海洋中快速找到吻合课程内容的资源极为困难。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是高校根据课程安排专门订制的用于教学和交流的平台,该平台上陈列的资源面向学生开放,每一份展示的教学资源都是教师精心制作,体现该教师最佳水平,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快速找到适合的最优资源,快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同时,依托这一平台之便利,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可以即时交流,教师之间可相互讨论教法,学生之间可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师生之间可以答疑解惑,课堂一下子宽广了,“教”与“学”的效果更加明显。此外,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集资源存储、上传下载、分享发布、交友互动、即时通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融合了当前最流行的移动通讯软件(微信、QQ和MSN、飞信等),互动交流非常便捷。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又有别于当前流行的即时通软件,在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学生们会不自觉的进入一个学习的环境,因为在线学生在讨论的都是平台上展示的资源或刚学的课程中某个知识点。在线教师们则忙着在即时答疑解惑或相互交流教学心得。浓烈的学习气氛已经从传统的课堂延伸到课堂外的任何一个角落。

  2.3“学”与“学”的互帮互助——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

  团队的力量远大于一个人的力量,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协同合作。协同合作是学生未来走上任何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品质,因此,协同合作、互帮互助是在校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云教育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提供了一个答疑解惑、交流谈心的场所,这个场所甚至不仅仅局限于本班或本校师生,它可以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跨学校,甚至融入全世界。学生在半现实半虚拟的世界中沟通交流、交心结友,为未来走上工作岗位不断练兵演习,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融入世界的速度。

  3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存在的困境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所有高校都安排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所有高校大学生学习的第一门计算基础教育课程,该课程具有基础性和通识性等特点,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处理技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整体效果欠佳,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教师演示式”实验教学方法扼杀学生学习热情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师在实验课上通常采用“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教学方法开展实验教学。学生在上机操作之前,教师首先系统讲解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然后学生依据实验指导书,按照操作步骤上机操作,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对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问。这种枯燥的“教师演示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围观教师照本宣科的演示,然后按部就班填写实验报告的方法简单、粗糙,了然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2“单机操练式”实验教学方法扼杀学生创新能力

  当前,大多数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采用“单机操练—各自为战”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教师一般谆谆教导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报告提示的步骤,一步步模仿练习,对教师演示或报告提示的情景无法知悉,也无法处理步骤之外的其他突发情况。这种教学方法,固化了学生的思维模式,禁锢了学生对计算机未知情况的探知欲望,久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3“纸上谈兵式”实验教学方法消磨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学校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仍停留在“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无法保障学生预习和复习要求,没有条件动手试验,也没法事先研究拓展实验题目,无法有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上锻炼创造性学习能力,最多只能做到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消磨殆尽。

  4基于云教育数据平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教学实现途径

  4.1云教育数据平台下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

  基于云教育数据平台,大学计算机实验课任课教师应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首先应研读教材,突出课程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找准学生知识能力薄弱点,对照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准备符合学生专业特点实验项目。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的便利性,按照实验项目特点将学生分成实验群组,然后向每个实验群组下发实验项目,组织监控各个实验群组完成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的即时交流功能组织群组讨论,师生互动答疑,最后,学生通过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提交实验报告。

  4.2云教育数据平台下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

  基于云教育数据平台,高校学生也应随之转变学习模式。学生首先应认真预习教材,了解学习重点,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找准学生知识能力薄弱点,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操练自身薄弱的实验项目和实验步骤,同时,通过云教育数据服务平台中的即时交流功能,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总结学习体会,巩固提高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沈立强.云时代的校园数据中心[J].中国教育网络,2012(06).

  [2]张亚琦.教育云平台应用服务架构建模与实现[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3]吴彦茹.知识转换模式及策略应用于微格教学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2):109-112.

  [4]武航星,姚琳.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计算机教育,2014(4):40-50.

  [5]杨露,孙怡,张守网.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306-308.

  第二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在教育的改革与社会各层面的改革工作不断渗透的环境下,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育已经不仅仅是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当代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是,将能力培养结合进计算机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的做大大学计算机学生专业技能与学习技能的同步提升。需要各高校从实际角度出发,利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工具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辅助工作。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力培养向导;教学模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交汇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包括了计算机理论知识、计算机领域的概念、计算机基础技能等等。现代化社会是高速信息化的时代,需要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以满足与社会化发展的需求。选在社会用人企业已经将大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作为审核人才的一项条件。因此,在大学教育期间需要重视计算机教学的课程,为未来从属计算机相关行业做好基础。本文所讲述的内容是在能力培养向导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如何进行改革,对此话题进行研究的目的是加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1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动机

  大学课程中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负担着培养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责任。计算机能力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基础。计算机能力主要包括基本操作使用能力、综合应用与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学生进行计算机使用的基础技能,所以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进行同步培养。所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是,计算机知识为中心、能力培养为向导,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不仅从基础知识上进行培养,同时要注重学习能力与计算机素养的培养[1]。

  2能力培养向导下的计算机教育改革方向

  2.1课程结构组建

  信息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向各类学科专业进行不断的渗透,所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融合进其他各专业学科。在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组建时,需要注重面向应用、着重实践、着重能力的特点,同时在大学教学阶段,保证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计算机能力培养课程。课程体系的组建需要以学生的特点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向导,以各专业学生能力为参考、以积极实践与应用为主要线路的课程体系构建[2]。

  2.2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改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导论课程。在部分地区进行教学改革中可以总结出实践中所使用的几种改革方式。(1)导学下的新教学方式。在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时按照导学阶段、辅导阶段、自主学习阶段、考评阶段的模式是进行。(2)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所包括的是,多元化课堂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辅导的教学模式、以多元化的教学资料的教学模式三种。(3)第三方考评方式教学。一年中进行两次全校学生参加的,第三方教学考试管理中心进行的计算机基础通过考试。

  2.3建立重点中心课程

  计算机课程涉及诸多领域,需要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充分全面地进行了解,将课程进行透彻的分析,提出重点课程进行各专业教学课程的安排。其中所设计的主要课程包括了数据库技术、网页设计、C语言程序、多媒体应用技术等等。各课程之中所涉及的知识构架包括概念基础、技术方法、先关专业3个方向,按此进行教学课程的确立。与教育部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所确立的计算机教学,四个领域与三个层次的教学体系具有一致性[3]。

  2.4实验教学结构组建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一项内容就是实验教学。进行教学结构确立时需要充分地考虑到,以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为基础,组建以计算机素养与使用能力培养为主要方向的多元化实验教学结构,达到学生充分掌握基于计算机基础理论思想的实验教学内容。为学生将来从属计算机专业或相关专业做好基础保障工作。对于计算机基础的三个层次能力,进行实验教学结构所涵盖的是三个层次包括,计算机基本技能层、综合使用能力与设计能力层、计算机创新能力层三个对应层次。进行实验教学时包含了基础验证的实验、综合设计的实验与计算机创新研究方向的实验三个方面。

  2.5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但是不同专业的课程都具有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向,对信息素养与计算机能力的需求存在差异性,所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要方向的,专业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基本技能的教学方式。此方式教学多采用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一边进行知识的讲授,另一方面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课程中同时掌握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2、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此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不同的任务给学生,使学生在进行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实践了课程中所讲述的知识。3、案例教学方式。此方式是在课程进行中教师编写各种符合课程内容的案例,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

  2.6立体式教学教材使用

  传统教学的教学材料多是纸质的教科书,这显然不适合计算机的课程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原则就是立体化的教材应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资源结构,形成纸质资料、上机实践指导、试题题库等立体化的四位一体立体化的教学资源。这里所讲的四位一体立体化教材包括纸质教材、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学习活动、辅助学习光盘、实验实践系统。

  2.7多元信息资源与平台的组建

  多元化信息资源与学习的平台的组建,结合了在线学习系统与在线测试系统。其中包括了教学资料的上传、浏览与下载、作业的布置、网上答疑与学生间讨论、在线测试的板块结构。时间证实使用信息资源与学习的平台可以使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学习资源整合在一个平台,方便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测试的平台,方便学生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情况。

  3结论

  现代化社会的发展环境下,对教育事业提出的需求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导,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全文就能力向导下的计算机大学基础教育的改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需要加以科学的教学体系与教学工具进行,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参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多以进行大学生计算机教学相能力培养方向的改革是必然要走的道路,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发展的项目,需要社会、学校与学生共同参与,为创建适于现代化发展方向的教育体制的目标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宁,崔舒宁.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7(7):107-110.

  [2]赵艳杰,张铃丽.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探索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5(7):29-31.

  [3]朱志国,王谢宁,李会录.计算思维培养导向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学刊,2015,6(22):57-58.

  第三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章通过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培养计算思维为核心目标,思考和探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并从计算思维培养、课程内容重组、教学实施等方面给出教学内容设计实例,为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改革提供实践基础。

  关键词:计算思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教学

  1计算思维简介

  自从2008年美国部分高校已经在大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了“计算思维”,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英国计算机学会的相关专家和学者也对计算思维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研讨。在我国,2010年7月,教育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指委组织九所首批“985”学校举办了“九校联盟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并发表了“九校联盟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的会议决议。此次会议报告中明确表示引入计算机思维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并对计算思维进行详细解读,深入研究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契合点,分析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体现方法与具体应用,成为了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关键[1]。著名学者周以真教授提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及你想那个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理解人类行为等涵盖计算机科学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CMUComputationalThinkingCenter认为计算思维意味着通过创造和使用不同层次的抽象以有效理解和解决问题.;计算思维意味着算法化思维(thinkingalgorithmically),通过应用数学概念(如归纳)寻求更高效、公平和可靠的解决方案;计算思维意味着从效率、经济和社会等角度理解规模的重要性。计算思维不仅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而且影响了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创造和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需求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面临一些挑战。计算机基础教学一直以来存在着“计算机基础课程就是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常用软件操作的一门课程”等观点,老师也主要讲解常用办公软件的具体操作,而对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思维来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没有引起关注;教学内容采用模板式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未能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专业紧密结合,为专业提供服务;教学方法也只着重重要知识点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养成训练。

  1)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具有片面认识

  大多数人存在计算机只会常用办公软件操作就可以,计算机就是一般程序设计等不全面的观点,高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不重视,学时一度被压缩,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配置,其次,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态度也不重视,觉得可学可不学,有的学校教师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可有可无。

  2)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知识体系庞杂,内容更新快

  当今是信息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知识构成庞杂,教学内容需要紧跟时代脚步,更新变化非常快,这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相对有限的学时和有限的教学目标形成了矛盾。当前形势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多样化要求,和计算机技术内容新颖化也提出了更鲜明的要求。基于此,我们不需转变以前的观念,需要选定相对合理、能够体现计算机本学科核心思想及方法的重要内容,更加突出思维方法的训练,用以满足有限的课时应对教学改革的压力和不断更新的技术,摆脱以“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造成的“危机”,更好地诠释课程建设的.目标,更好地体现计算机基础教育特征。

  3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内容重组设计

  [2]为了更好地将“计算思维”引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遵循教学内容要“再组织与优化”的指导思想,增加计算理论基础的教学、加强算法与程序课程讲解、计算机系统基础突出重点,例如重点讲解计算机组成、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工程等,进行典型案例设计、进行符合思维习惯的教学内容重组。

  4以“二进制计算”教学内容为案例设计

  1)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中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为主,增加少量的问题求解,通过对传统框架下进行改革与提升,通过案例、研讨、活动等手段推进计算思维的改革。课堂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3]: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习。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形成不同的观点并得以进行知识的碰撞,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参与式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中以团队协作的方式,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方式来完成任务。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选择与分析,引入相关单元的核心问题和基本思路,讲解讨论核心内容,自学拓展知识内容,让学生融会贯通。

  2)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的主要内容包含:第一,进位制的概念及各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第二,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及二进制表示方法;第三,二进制计算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教学难点我们设定为数的表示范围与计算思维的培养。

  3)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中具体教学过程:①提出问题:以“二进制计算”教学内容为例,提出问题。例如:什么是进制的概念?同学们了解过二进制的概念吗?②明确教学目标:掌握二进制与计算。③学情分析:提问评估学生学习本知识的背景知识。④案例剖析:引入案例,进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参与式学习,以“二进制数值表示的范围和换算”为例,课堂可以设置数模转换、进度管理、CPU工作方式等任务驱动。学生在这个环节为主体地位,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参与进来。⑤问题求解:重在算法和程序的体验⑥总结反思提高: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布置课后作业拓展提升。

  5小结

  计算思维是人类三大科学思维方式之一,它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有效工具,正在改变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5]。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其内容设计中关键点是要落实计算思维的教学,我们可以对以前的知识进行重组和优化,并合理引入培养计算思维的新的知识点,进一步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并具有适应性和普遍性,可以进行高校范围内推广尝试。

  参考文献:

  [1]孔德宇,徐久成.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9).

  [2]李暾.计算思维教学的内容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3(5):24-28

  [3]彭国星.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3(7).

  [4]刘越.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EB/OL].(2011-05-04).http://www.enetedu.com/index.php/Coursewarefile/SupportResources.

  [5]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0(9):35-39.

  [6]何明,陈卫卫.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法探析[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4):15.

  [7]王移芝,鲁凌云.以计算思维为航标拓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2(6):15.

  第四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既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建构,也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上机和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本文对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论述如何改善和加强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改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1前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上机的操作和目前计算机办公常用的办公自动化工具软件,掌握使用计算机处理办公事务的基本技能。本文对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论述如何改善和加强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改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具体对策。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2.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电脑的普及,再加上学生在中学时期学校也开设有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上机操作为目的的信息技术课程,很多学生对计算机操作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而我国各个地区的计算机普及程度各不相同,比如来自城市的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要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学生个人的智力和理解能力不同,计算机操作水平还是存在差异[1]。一部分学生觉得老师讲的慢讲得浅,而另一部分学生又觉得老师讲得快跟不上,增加教师的上课的难度。

  2.2课程内容多、操作性强与实际学时少相矛盾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幻灯片制作软件、计算机网络知识。它具有知识内容多、操作性强,并且各个知识点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等特点[2]。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课程中的各部分内容逐一具体讲解,甚至每个功能及操作步骤都逐条讲解来展开教学,导致教学学时需要增加,无法在原来规定的课程教学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基础差的学生,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觉得老师讲的慢讲得浅。如何让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到达计算机基本操作水平和办公设备的应用,是本课程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2.3课程考核不全面性

  目前高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形式通常采取笔试和上机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本课程的成绩,甚至部分高校还把计算机等级证书与毕业学位证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大量习题、相关考试技巧的练习中,以期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这样以分数的高低来对学生进行本课程的考察,使学生忽视了对自己实践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甚至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不知道怎样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辅助完成自己的工作。

  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所呈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3.1精选教学材料,编写一体化教材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多、操作性强特点,为了解决与本课程的学时的矛盾,我们就要精选教学材料内容,我们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上课前进行一次摸底的小测试,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摸清学生的学习状况[3]。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特点,精选符合学生的课程要求的内容。我们在借鉴以前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知识,我们编写了合适学生学习,同时能满足教学课时要求的一体化教材。让学生在规定课时内达到计算机基础基本操作水平和办公设备的应用。

  3.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有一定的差异,为提高教学质量,可采用在本课程的第一次课进行摸底的小测试,根据结果进行分学习小组,分层次教学,设快、中、慢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快中慢学习小组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和进度,针对基础差的学生,适当降低学习的难度,从简单的操作到复杂的操作。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的操作练习,避免他们重复学习相关内容,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4]。最终教学目的都是使学生都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压力,又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

  3.3课程考核的改革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操作性的课程,不应以分数的高低来对学生进行课程的考察,本课程考核中应更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本课程的期末总成绩可以由平时上机操作成绩、平时作业练习、期末考试等三部分构成,并且适当的把平时上机操作成绩和平时作业练习的比重提高,改变以分数的高低来对学生进行本课程的考察,更好的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培养他们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5]。

  4结语

  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为顺应这种时代要求而开设的,探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一项长期性、艰巨的工作,这就要求从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时时关注时代的进步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更好地服务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拓守恒“.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分专业分层次教学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0(10).

  [2]刘直良,葛文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24).

  [3]汪永琳,蔡明山,李剑波.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与实践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

  [4]何明瑞,胡绪英.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相关问题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

  [5]邵雯.浅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7).

  第五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合理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课堂;应用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主要是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采用视频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探究,从而实现自主探究与协作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以网络为平台制作微视频。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网络平台中放置相关的视频和课件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二是师生角色的互换。以往的教学模式难以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影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打破师生地位不对等的局面,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是教学方式的变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对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加以鼓励,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与教师进行互动,并在课下进行知识的巩固与作业的训练,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首先,在教学安排方面。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教学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并利用统计软件来理解网页浏览情况和学生课程学习状况,有效实现教学安排的现实化和虚拟化。同时教师在应用该模式时,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一是内容的开放性。由于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际,重新录制相关的内容,从而强化教学效果。如教师在对“三维动画基础”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录制时,可邀请专业教师进行录制,从而保证课程的专业性,便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也可以聘请网络中心教师来讲解相关的网络知识,有效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保证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内容的模块化。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解决课时限制问题,合理分解课程,学生能够自行选择不同模块的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三是内容的可视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完成“翻转”的目标,可事先录制教学内容,保证各段视频有合适的长度,实现内容的可视化和针对性,结束视频后对学生进行小测试,以此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最后,在考核方式方面。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能够有效保证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在服务器中传输相关的备课内容,学生在课前能够利用视频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和练习,及时知晓练习的最终结果,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加以全面了解,然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次练习,进一步深化知识。此外,教师能够利用统计软件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全面了解,并以此为依据来考核学生。当然教师也可通过现场考核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或者是借助大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有效实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可以有效实现教学安排的现实化和虚拟化,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模块化和可视化,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不能对网络上的相关教学视频进行盲目模仿,应准确理解其内涵和特征,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3):55-58.

  [2]李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的应用技巧——以云南工商学院Office办公软件课程为例[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1).

  第六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因此,对大学计算机出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浅析,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计算机;计算机人才;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计算机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计算机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所谓“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专业分类设定的教学方法。在该模式中,会制订符合学生实际要求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优秀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因此,相关高校应大力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提升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1.1过分注重形式教学

  随着计算机行业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进行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但在目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任课教师都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担任的。这样虽然可以使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应用,但他们主要以教授专业课知识为主,并未准备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案,且其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基础课程,并不重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因此,在课堂上,多数教师只按照教学形式完成了教学任务,未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1.2学生实践机会较少

  由于校方未重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所以,只为学生安排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理论知识课程,未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导致学生无法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虽然有些学校开设了上机课程,但在上机过程中,教师并未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学生常在课堂上聊天、玩游戏、看视频等,很少有学生认真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在此情况下,学生不仅学不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2.1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

  在入校前,部分大学生非常熟悉计算机知识,能合理、快速地操作计算机,而另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匮乏。由此可见,刚入校的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

  2.2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

  目前,计算机已经融入到了各行各业,在科研、教育、医疗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计算机为重要支撑的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不仅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其他专业完美结合是当今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各大高校应不断适应社会的新要求,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跟上信息发展的脚步,并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的专业完成教学目标。

  2.3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

  以往,如果一个学生了解部分计算机常识,且熟悉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方法,其可能会在用人单位受到重视。但在目前计算机不断普及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对于大学生而言,如果仅仅了解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知识,其在社会当中将寸步难行。目前,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是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在提高,且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各大高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水平,提升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3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3.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了相同的课程,未考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的正体发展,可能会导致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不愿接触计算机。因此,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各大高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设置计算机的教学任务,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在学生入学前开展计算机能力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从而保证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3.2根据各个专业的需求教学

  计算机在每个专业的应用都大相径庭,如果所有专业都采用一种模式教学,则会使一些专业的学生不适应。这样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还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各大高校应根据每个专业的实际要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计算机知识非常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升对其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从而促进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程序设计、硬件技术能力方面的发展;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计、建筑等)教学时,应贴近、联系其专业知识,而不是为他们设置一些复杂的软件开发课程,这会增加此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仅无法使此类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知识,还可能导致其丧失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此外,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只将计算机当作辅助工具,因此,为其设置的课程应尽量简单,只要保证相关的计算机知识与其专业吻合即可。

  3.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计算机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做到举一反三;利用课堂理论知识与上机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并为学生设置由易到难的课程,从而使其循序渐进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选取的案例应符合教学要求,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使每一个案例都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操作不仅能巩固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还能提升自身的上机操作能力,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生活、教育、医疗和科研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高校也面临着艰巨的教学任务。因此,各大高校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专业需求,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计算机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勇,杨洪伟,宋晓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途径[J].计算机教育,2013(05).

  [2]段云鹏,赵春喜,刘鹤.农业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01).

  [3]张蕾,唐永中,何长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5(07).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2.云教育下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研究论文

3.文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论文

4.公共基础课教学研究论文

5.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的论文

6.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研究论文

7.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8.微课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