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的论文

时间:2018-12-28 11:28: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我要投稿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的论文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面临着新的变革,只有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教学资源,以传统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资源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优化组合,才能显著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的论文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能力;网络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非计算机专业人才计算机能力的主要途径。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计算机能力已成为人才能力素质与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校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面临了新的挑战,只有充分利用网络改善教学手段,改革考查考试方式,实施考教分离的网络考核机制,才能提高非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计算机能力。为此,本文将对网络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大学计算基础》教学的改革,全面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集计算机知识、应用、技能为一体的公共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动态等信息,进而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的能力。然而,目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存在着以下的致命问题:

  1、传统的讲授模式,缺少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要求;

  2、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突出计算机的使用性;

  3、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和现实感,信息量不足,不能反映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新技术。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经过实践探索,采取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教学资源,以传统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资源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优化组合,达到对传统教学进行补充、拓展和优化,进而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主要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网络环境下创建的全方位、立体化、易控制的教学虚拟现实环境,为学生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所提供的丰富的、系统组织的结构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其主动的、积极的意义建构的方式实现相关知识的建构,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重点解决教学资源的系统组织和结构化、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优化组合等问题。

  1、教学资源的系统组织和结构化的基本方法

  教学资源的系统组织和结构化的基本原则是以传统教材为基础,以网络教学资源为补充,以解决传统教学的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和现实感、信息量不足以及规划不够系统为目标,达到提供充分满足个性化学习的相关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为此,我们在教学资源的系统组织和结构化问题上,首先以对传统教材进行拓展补充的拓展性原则为指导,分析传统教材教学内容的不足,确定应选题材的范围框架;其次,充分考虑非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原则,按照专业知识的系统化要求,对应选题材做进一步筛选;第三,根据上述筛选结果,确定关键字,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教学资源搜索,获得初步的网络教学资源。最后,对所获得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精选。精选教学资源应注意遵循时效性原则和多样性原则,既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资源的时效性,选择最新资源,以使学生学习到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又要关注教学资源的体裁、主题的多样性,使学生能对学科领域的文献体裁和风格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教学环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环境的基本原则是以网络课件、网络教学资源作为传统教材的补充和拓展,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易控制的教学虚拟现实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进而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目的。

  为此,首先应根据教学需要对选定的素材进行整理工作,并根据选材的知识、内容等特点进行系统化的组织。其次,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需要,对整理组合后的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课件、网络课程以及教学网站等形式进行具体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环境创设过程中,要加强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既要确保网络资源可以随时被更新、替换,充分体现其时效性,也要力求简洁生动、突出重点,便于学习理解,更应关注课程、学生、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目的的根本原则。

  3、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选择

  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选择是最具有灵活性、创新性的关键因素。其基本原则是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按照设定的改革目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模式可以采用传统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三大资源为基础,以网络课程为补充、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结合、网络课程自学为主体等多种教学模式,达到整体优化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改革目标的目的。此外,在课堂教学、课程安排、评价方法等多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真正体现自主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观。

  对于学生的学习模式,可以采用“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交互性”学习、“选择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达到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计算机的实际能力。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教学实践表明,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以传统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资源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优化组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效的加强了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有效的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显著的提高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白江. 网络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 2007.

  [2]杜雅丽.关于网络教学模式的探讨[J]. 甘肃科技纵横, 2006,(02).

  [3]程红军,程红霞.网络环境教学模式的探讨[J]. 福建电脑, 2007,(04) .

  [4]左明章. 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的论文】相关文章:

1.教学改革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的内容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体会的论文

4.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研究论文

5.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6.浅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体会论文

7.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的论文

8.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