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济法学习方法

时间:2018-05-10 16:22:49 经济法 我要投稿

浅析经济法学习方法

  大多数参加全国会计专业初级技术资格考度的学生,普遍感到《经济法基础》(以下简称经济法)是一门难以学习和掌握的课程,关于会计方面的学习方法谈。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大家大多是非法律专业学生,平时对法律的了解和接触不多,对经济法这样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都非常强的法律学科更缺乏了解,难以把握它的规律性。作业一名大学教员,在长期的经济法教学、辅导实践中,本人深切地感到,掌握经济法的学习方法对应考成功至关重要。

浅析经济法学习方法

  就经济法的学习方法而言,大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 一定要带着问题进行经济法的复习

  强调要带着问题进行经济法的复习,理由有两个:一是经济法考试的题型有六大类,而这六类题要求记忆的深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简答题、综合题往往要求大家表述相关的法律规定、法定事由,故要求记忆的层次最深,判断题次之,而其它几类题又次之。因此在进行记忆时,针对不同的题型所花的精力可稍有不同,从而避免平均分配时间;二是经济法的专业性、实务性很强,要求大家记忆的数字规定、法律条文规定很多,而其本身又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如果不带着问题看书,我们就很有可能因为经济法内容的枯燥,而陷入昏昏欲睡的境地,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而要做到带头问题进行复习,本人认为对历年的经济法基础考试试题及其进行分析重要。因为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握考试出题的规律、考试的深度和层次,以及答题的要求,进而可以很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因此,大家一定不要忽视了对历年试题及其答案的分析。

  (二) 尽量找比较完整的一些的时间来进行经济法的学习

  所谓“比较完整一些的时间”,也就是连续较长的时间,如2小时、3小时等,而非零零碎碎的时间(如20分钟、30分钟)。人的记忆高峰存在一个进入和的过程。如果找30分钟的时间来学习,前15分钟刚刚静下来进行学习,后15分钟又因准备干其他事情而分神,这样就不存在什么记忆的高峰(即最佳状态),起不到好的记忆效果。相反,如果找比较完整一些的时间,我们则会获得一段比较长的记忆高峰,在这一时间内我们可以看很多页的书、记往很多很多的内容,从而取得很好的复习效果。

  (三)采取“回忆法”进行复习

  所谓“回忆法办”是指大家在每天看完经济法书睡觉之前,不防躺在床上闭目回忆一下当天所学的内容:我今天看了哪些章节?都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出什么类型的题?如果能够回忆起来,说明你的记忆不错;如果回忆不起来的地方,那么在第二天进行新的内容学习之前,请先把昨天记不得的地方再看一看,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而切忌把一本书分几等份,不管有没有记住,今天看30页,明天看新的30页,后天又再看更新30页。这种平均分配时间,片面追求数量的完成,而忽视记忆效果的作法是不可取的。

  (四)运用“对比法”进行复习

  经济法考试中的单选、多选和判断题,主要是考大家对法律规定内容的掌握的准确性,其选项或表述中常常会有一些似是而非、容易混淆的问题。如果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在复习中有准备地进行了对比记忆,在考试进就不会被这些类似是而非的答案所迷惑,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加快答题速度,为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腾出宝贵的时间。如关于公司法律制度的学习,大家应注意各类公司多方面的法律规定有很大不同。如注册资本额方面:生产性、批发性有限责任公司为50万元人民币,零售性有限责任公司为30万元人民币,技术、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为10万元,而股份有限公司为1000万元,上市公司则为5000万元;在组织机构方面: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是股东会、监事机构是监事或者监事会、法定代表人是董事长或者执行董事,而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监事机构必须是监事会、法定代表人必须是董事长;在发行公司债券方面: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额为60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为3000万元等等。又譬如法人资格方面,所有公司、所有子公司、所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所有商业银行都有法人资格方面,而公司的分公司则没有法人资格。这样,把相同、相近或相异的东西联系起来对比记忆,记得就比较牢靠、比较准确,无论出单选、多选还是判断,答起题来都很有把握。

  (五)应适当地做些习题,以加深记忆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讲动手写的重要性。对学习经济法来说,在看书时手中拿支笔涂涂写写,可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的效果。而适当地做一些习题(本人建议重点做历年考题),可帮助我们了解《经济法基础》教材的重点、出题的角度、类型和考试层次,印证我们的记忆是否深刻、分析判断是否正确,进而可以更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六)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复习

  参加考试的学生,有很多是在同一单位工作。工作之余,大家不妨采取你问我答或我问你答的方式进行复习。能够提出的问题,说明你对这一问题已有一定的了解,并能藉对方的回答加深自己的记忆;能够回答出问题,则验证了你对这一问题已经掌握,在以后看书之时这一内容就可一眼而过,而一旦答不出来,赶紧查书有针对性地找答案。这种方法产生的记忆,本人认为比个人埋头苦学更加牢靠。

  (七)科学安排复习时间,加快看书频率,多看《经济法基础》教材几遍

  人的记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只有趁热打铁、多次反复,才有可能使记忆的效果牢靠。而我们有些考生在复习经济法时,时间安排不尽科学,有些人甚至计划从现在开始到考试时止只看一遍教材,每天只看几页书,希望一次性记住。这样安排,虽然每天看的几页书似乎当天记得牢靠,但实则等到看最后的几页书的时候,前面的内容早就忘得干干净净了。对此,本人主张,除了第一遍、第二遍的复习可以相对较慢的速度比较仔细地进行外,随着考试时间的越来越邻近,我们看书的频度也应该越来越快、周期应越来越短,从一个月看一遍,到半个月看一遍,到一星期、半星期,甚至一天就能看一遍。其方法是:运用回忆法,凡看下一遍的时候,自己看到章、节目的标题,就能回忆起相关内容的地方,就略看、甚至不看,把记忆的重点放在那些比较陌生的地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书越看越“薄”、速度越来越快、记忆越来越有的矢。

  如何进行《财务管理》科的考前复习

  今年会计师职称考试取消了B类考试,并且将A类考试中原有的《管理会计》改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有些内容相同,如资金时间价值计算、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等基本一致,但有很多内容不同,所以考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本文试图就复习中的一些方法性问题谈点看法,并结合作者在这门课的辅导过程中考生提出的几个带有普遍性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考生能有所裨益。

  一、全面复习,抓住重点从职称考试以往的出题情况来看,各门考试覆盖面广,指定教材中的每一章都有考题,因此考生一定要按大纲规定范围全面复习准备,放弃盲目猜题、押题的侥幸心理。但是任何一门课都有其知识重点,因此考生应当在全面熟悉辅导教材的基础上,善于从中归纳出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再进一步地进行有重点的复习准备。

  二、围绕主线,理清思路初次学《财务管理》的一些考生感觉财务管理内容很杂,各章间似乎没有联系。实际上《财务管理》各章间联系是很紧密的。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的管理,其核心内容是围绕资金这条主线进行论述的,考生应理清思路,围绕其主线进行复习。

  1、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资金时间价值及风险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的价值观,是《财务管理》计算题的基础,应重点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计算公式,明确风险的含义、种类及衡量办法,此外还要掌握时间价值灵活运用的技巧,如内插法的运用、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法。

  2、筹资管理作为企业首先你得有资金,因此必须筹集资金,包括从所有者手中取得(权益资金)以及从债权人手中获得(债务资金),因而要加强筹资管理,筹资管理的核心包括(1)要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既避免资金闲置浪费,也避免资金不足延误生产经营,要掌握其定性、定量分析方法。(2)要合理选择筹资方式,明确各种筹资方式的优缺点。(3)要会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代价,以及综合资金成本和边际资金成本的计算。(4)要分析不同筹资方式的筹资风险,计算各种风险衡量指标,如各种杠杆系数等。(5)要综合权衡筹资代价和风险,制定企业最佳的资金结构。

  3、投资管理企业有了资金以后,关键是有效地投入,因此要加强投资管理。广义投资包括企业内部使用资金的过程(如项目投资),以及对外投入资金的过程(证券投资)。进行投资,首先要正确确定投资带来的现金流量,其次要会计算各种投资决策指标,最后要会熟练运用各种指标进行评价。

  4、营运资金管理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除进行筹资、投资等工作外,最多的是做营运资金管理工作。营运资金管理的目的是加速流动资金周围,因此其核心内容是流动资产管理,因此要求(1)明确现金持有动机与成本,以及合理现金持有量的确定。(2)存货的功能与成本以及存货控制方法。(3)明确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以及信用政策的选择等。

  5、收益与分配企业经营如果取得了收益,就要制订一个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因此要明确各种收益分配政策的适用情况与评价。

  6、财务预算、控制、分析财务预算、控制、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中有机联系的三个环节,首先应正确编制预算,其次以预算为依据进行控制,最后进行财务分析。应该明确各种财务比率分析指标的计算及涵义,能够运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三、深入浅出,化解疑难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别是试题中计算题、综合题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考生把教材中的计算公式及例题中的有关数据来龙去脉弄懂,多做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和灵活应用能力。

  1、资金时间价值中的递延年金现值的计算

  指定辅导教材在第51页公式(1)P=A[(P/A,i,m+n) -(P/A,i,m)>及公式(2)P=A[(P/A,i,n) -(P/F,i,m)>中的m和n书中未指明其含义,其实这里的m应表示递延期,n表示连续收支的期数,n比较好确定,关键在于m如何确定。以下图所示,连续支付的期数应为4,那么递延期应为多少呢?很多考生会认为是4期,但是在递延期中应没有收支,我们在计算中可这样理解,即递延期应为第1次有收支的前一期,则本例递延期m等于3。

  计算时可先以第三年末(m期末)为0',求出折到0'的年金现值,P'=(P/A, i ,4);然后将P'折到期初0点:P'=P'(P/F, i ,3)。

  以1997年注册会计师的一道考题为例:

  某公司拟购置一处房产,房主提出两种付款方案:

  (1)从现在起,每年年初支付20万元,连续支付10次,共200万元。

  (2)从第5年开始,每年年初支付25万元,连续支付10次,共250万元。

  假设该公司的资金成本率(即最低报酬率)为10%,你认为该公司应选择哪个方案?

  解析:

  第一个方案为预付年金现值的计算:

  Po=20×[(P/A,10%, 10-1)+1>=135.18(万元)

  第二个方案为递延年金现值的计算:

  因为是从第5年初(即第4年末)开始支付,则递延期应为3年。Po=25×(P/A.10%.10)=153.63(万元)Po=153.63×(P/F.10%.3)=116.38(万元)该公司应该选择第二方案,

  2、内插法的运用内插法运用很广,如在资金时间价值计算中,求利率、求期限,在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计算中,求内部收益率,以及计算证券投资收益率等,书吸关公式较难记,(如第55页的公式)我们可通过对其计算原理理解来掌握,内插法应用是假设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按照数学上两点式的有关公式,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横坐标距离之比应等于对应纵坐标距离之比。比求利率为例,计算时可这样掌握:等式左边(任意两点利率差或期限差)可随意设,等式右边按对应的系数差(或金额差)之比来设,如i-i1,对应系数差为β-β1,i2-i1对应的系数是β2-β1,即(i-i1)÷(i2-i1)=(β-β1)÷(β2-β1)求解方程即可。

  例如某投资方案,当贴现率为16%,其净现值为338元,当贴现率为18%时,其净现值为-22,该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 )。

  解析:设内部收益率为i0,因为内部收益率是指使净现值为0的贴现率。

  (i0-16%)/(18%-16%)=(0-338)/(-22-338)i0=17.88%

  3.证券投资收益率与证券的估价

  证券投资属于企业对外投资,如何测算其投资收益率,如何对其估价并进而进行决策,书上列了许多公式,考生感觉太乱,要记公式太多。实际上掌握了基本原理,指标计算就大同小异,证券投资的有关指标计算,与项目投资的指标计算也大体一致。

  首先,考生应会分析证券投资的相关现金流量。证券投资额即证券的购买价格是其现金流出量,而其现金流入是未来各期利息或股利及到期本金(或未来售价)。

  其次,考生应理解证券价值及证券投资收益率的含义。所谓证券价值即指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以债券为例,无论什么样的发行方式(利随本清;分期利息、到期还本;贴现发行),债券价值都可按其含义来理解计算,其中折现率为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收益率或市盈利率,所谓证券投资收益率,指使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等于现金流出现值的那一点折现率,其计算类似于内部收益率的计算,可通过逐步测试,找到一个使未来现金流入现值大于现金流出现值,及另一个使现金流入现值小于现金流出现值的两个折现率,然后利用内插法求出。

  4.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的关键是找到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所谓生股利润无差别点,是指每股利润不受融资方式影响的息税前利润水平,通俗地讲,即指使追加权益投资的每股利润等于追加负债筹资的每股利润的那一点息税前利润,设为EBIT。

  因为每股利润=(税后净利-优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数

  因为每股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1-所得税率)-优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数

  所以将无差别点EBIT的代入,则有:追加权益融资的每股利润=追加负债融资的每股利润=[(EBIT-原有利息)*(1-所得税率)-优先股股利>/(原有股数+追加股数)={[EBIT-(原有利息+新追加利息)>*(1-所得税率)-优先股股利}/原有股数

  这里首先要计算每股利润,其次要理解每股利润无差别点的含义,据含义即可列出等式,最后要掌握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的决策原则,即当预计的息税前利润大于无差别点的,应采用追加负债融资,当预计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无差别点的时,两种融资方式均可。

  5.资金边际成本的计算

  资金的边际成本是指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在财务管理中,要求我们计算的资金边际成本,实际上就是计算新筹措资金的加权平均成本。资金边际成本的计算有个假设,即追加资金始终按目标资金结构进行追加,例如某企业负债与股票的金结构分别为40%和60%,则意味着若企业追加资金总额为1000万时,则负债占40%为400万,权益资金占60%为600万,在此基础上,计算资金边际成本,会计职称《关于会计方面的学习方法谈》。下面我们结合一例题来说明。

  例如,某公司拥有长期资金400万元,其中长期借款100万元,普通股300万元。该资本结构为公司理想的目标结构。公司拟筹集新的资金200万元,并维持目前的资本结构。随筹资额增加,各种资金成本的变化如下表:

  资金种类新筹资额(万元)资金成本

  长期借款

  40及以下40以上

  4%8%

  普通股

  75及以下75以上

  10%12%

  要求:计算各筹资总额分界点及相应各筹资范围的边际资金成本。

  解析:

  第一,要计算各种筹资方式的筹资总额分界点。

  长期借款的筹资总额分界点(1)10÷25%=160(万元)

  普通股筹资总额分界点(2)75÷75%=100(万元)

  这就意味着对借款而言,当筹资总额小于160万时,因借款占25%,则借款筹资额小于40万,那么借款资金成本为4%,而当筹资总额大于160万时,则借款筹资额大于40万,那么借款资金成本将为8%;对股票而言,当筹资总额小于100万时,因股票占75%,则股票筹资额将小于75万,那么股票资金成本为10%,而当筹资总额大于100万时,则股票筹资额大于75万,那么股票资金成本将为12%。

  第二,划分追回筹资范围。将筹资总额分界点,由小到大排序,即可将0到无穷大的追加筹资范围,划成几个小的范围段,本例即为0-100,100-160,160以上。

  长期借款4% 4% 8%

  股票10% 12% 12%

  第三,计算不同筹资范围的资金边际成本资金边际成本(0-100万元)=25%×4%+75%×10%=8.5%资金边际成本(100-160万元)=25%×4%+75%×12%=10%资金边际成本(160万以上)=25%×8%+75%×12%=11%

  6.批进零出的商品获利或亏损额的计算

  批进批出的商品获利额的确定比较好理解,即为(保本储存天数-实际储存天数)×每日变动储存成本。那么批进零出如何计算,书上计算看起来非常复杂,不好理解,其实批进零出获利额的计算与批进批出获利额计算很相似,但因批进零出,不是整批一块出售,所以得乘一个比重,即所售货物占总货物比重。批进零出可归纳成一公式为:第m天售出的商品可获利(亏损)额=(平均保本储存天数-实际储存期m)×每日变动储存成本×(第m天售出储存数/该批商品数)。累计整批售完可获利(亏损)=[平均保本储存天数-(零散售完天数+1)/2>×每日变动储存成本。

  苗 苗

  从1998年开始考CPA,经过3年的奋斗,我终于在2000年获得通过。大家都说我算得是幸运儿!我自己也感到是够走运的了!

  考试过后,与几位朋友交流,总结一下自己那3年艰难辛苦的复习成果,与各位参加今年CPA考试的"难友"共享,希望有助于目前正在紧张"备战"的战友。

  一,关于考试课程的选择:

  历年CPA考试都是五门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面临的问题是两个:一是一次考试是选一门、两门还是五门全选。开始我一次报了五门,心想咬咬牙,直至"头悬梁、锥刺骨"都可以。但在复习中,我气馁了。面对几百万字,几千个公式、几万条原理,一次要拿下谈何容易,太难!太难!!太难!!!于是我在1998年重点"进攻"两门,其他三门暂时放后。开始虽然缴了五科的报名费,但用不着后悔,只当缴了点"学费"。后来,我才知道,每届全国CPA考试的"出考率"平均不到50%,大概象我这样的原因,造成报名的多、参加考试的少不在少数。这既不是"临阵逃脱",也不是胆怯,而是面临考试的现实,作出的一种"战略选择",是实事求是。

  课程选择的第二个问题,是从哪门入手?是从最难的入手?还是从最容易的入手?当然,难或不难,各人各异,这个问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我的体会是从自认为最有把握、最容易的科目入手。我是学工科的,从记忆力、分析判断以及在数学演算公式等方面来说,自认与学会计的相比,具有一定的"特异功能",大概能够确保"初战必胜",二门哪怕是拿下一门,对自己也是一个鼓励,是增强自己信心的一策略。所以,1998年,我首选了《税法》、《经济法》。我认为《税法》、《经济法》主要是需要强化记忆,不管你过去是学会计还是学工科的,对税法、经济法的起点,总是一致的,能够与之在同一起跑线上。经过复习,上了考场,居然一考就过,"初战告捷"大大地鼓舞了我的信心。

  1999年,我向剩下的三门发起进攻。结果,惨得很,只过了《财务成本管理》这一门,其余两门《会计》、《审计》都没有过。我总结了一下原因,《财务成本管理》除了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以外,还要加上自己的理解,而理解的内容更多的是计算公式,也许在这方面学工科的占了一点优势。在复习中,我反反复复把有关的公式,演算了一遍又一遍,考试时,对有计算公式的题目,大部分在自己复习时都"似曾见过",做起来比较顺手。还有一个原因,为了"生计",我平时也参加了"炒股行列",为了"赚线",对有关证券的法规、信息,我很关注,没想到这也成为我在《财务成本管理》这门科目上拿分的一项重要因素。一部分综合题,大多与证券市场的知识相关。反正稀里糊涂地过了这一门。

  1999年考《会计》、《审计》之所失败,在于我根本不是学这一门、干这一行的,许多名词、概念我都不清楚。所以,在2000年报名前,我下决心一定要拿下它,在报名参加CPA考试前,就找了一个会计补习班进行学习,让自己得到一些会计、审计的启蒙知识。然后,在CPA考试报名后,我就按这两门的考试大纲、指定教材,再重点突击。同时,我体会到,会计与审计先天性地就具有血缘联系,两门课我是交叉进行复习的。同一类的会计、审计问题,我是放在一起理解、领会、记忆。拿到《审计》试卷时,更加强了我对这一点的认识。谢天谢地,2000年我终于闯过了《会计》、《审计》这两关。

  二,关于考试参考读物的选择

  现在有关CPA考试辅导,已经成为一个市场。书、光盘、辅导班多如牛毛,报名的时候会让你无法选择。我的`经验是,有关辅导材料,出来得越早,假的越多。你想想,考试委员会的考试大纲都还没有出来,它就说让你"冲刺",冲向何方呀?这些"早产儿"不外是为了抢占市场。如果是这样,我宁肯看前一年的教材,把一些基本原理弄懂、弄清,等指定教材出来后,再去选购一些真正有参考价值的辅导资料,最好是当年五、六月份出版的最新辅导材料。购书和光盘时,要注意编者是谁,制作、印刷、发行时间是什么时候。当然,不排除有的辅导材料的组织者,可能有"通天"本事,比一般人员能早些日子拿到教材的样书,但无论如何即使早拿到,搞辅导的老师也要有一定的时间去消化它,然后才能按教材的体系说本门学科的重点、难点,这样的辅导教材是有用处的。如果自己口袋里钱很多,见辅导材料就买,从几百页书、几十盘光盘中,采集到一、二页书、一、二张盘是有用的,花一点钱也在所不惜,"广种薄收"也可以。但买回来后,面临的是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博览辅导群书"。因此,我的看法,选择辅导材料还是要慎重挑选。我当年连续三年就花了几千元去买了一大堆辅导参考材料,有的有用,有的用处不大。"好饭不怕晚",好书也不怕迟,那怕是在临考试前,你发现了一套好书、好光盘,价钱贵一点、时间晚一点,买了也值。能够对你的考试成绩提高十个百分点,就可以说是好书、好盘了。专门猜题、押题的辅导材料,不值一买,因为那类似睹博,只会把你引向迷途。

  真正的辅导材料,应当是由专家和实务经验丰富两部分的人员组织起来编写的。这样的辅导书,除了教材外,准备一、两套是必要的。一则可以看看不同的出题思路,再则因为有的问题没有绝对明确的界限,不同辅导教材的解释不尽相同,对比阅读后进行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现在的辅导参考书和盘版本众多,您在选购时要进行挑选,也可以采取每门学科选取一种版本,不必如同集邮那样一定汇集成套。

  由于推荐书目情况因人而异,大家见仁见智,还是在茫茫书海里自己去挑选吧。

  三,关于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看起来很简单,似乎只是每门科目章节的摘抄,但我个人认为它对考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第一,它是对考试范围的划定;第二,它比指定教材公布的时间要早,前后会相差二、三个月。在复习之初,应当通过对考试大纲的研究,特别是与往年的考试大纲相对比去研究,对考生明确各科当年的复习内容、范围、大致的广度和深度等等是十分有益的。特别是从大纲的变化中,可以大致推定当年考试命题变化的趋向。复习时,以考试大纲为指南,对照看看上一年的书,可以节省时间、少走弯路。同时,看大纲可以从总体上紧扣整个知识体系,避免钻牛角尖。上网的朋友,可以纵览各网,看看哪家的网站对辅导CPA考试颇有特色,也可以在网上与网友交谈,注意网上留言、提问,可能会给你以启发。我建议可以到《中华财会网》、《注册会计师视野》等网站去看看,那上面有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我发现它们最近发表的一些系列有关CPA考试的文章,就是从考试大纲入手,很有启迪。

  四,关于复习中的时间安排

  (一) 关于复习时间的安排。从准备考试到进入试场作题,整个复习时间大概只能从5月算到8月共计三个月,最多100天。之所以限定在这个时间内,因为只有在5月左右你才能拿到指定教材。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为保证复习的有效性、系统性,首先要制订复习计划。计划分为总体计划、阶段性计划、短期计划和每日的作息学习时间计划。对于大多数朋友,在工作之余还要读书、作题,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必须每天晚上准时伏案四个小时以上,要与自我惰性作痛苦的斗争。我个人的时间分配是"三三制",即用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与已经学习了的知识与新教材接轨,主要是找出自己没有复习到的内容有多少;再用三分之一的时间通读新教材,按照新教材来理清自己应考的思路;最后再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把握自己认为最薄弱的环节,需要反复记忆和做题的内容。

  (二) 每个阶段时间安排要"前紧后松"。因为工作、家庭、环境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变数,拟定的复习计划,很有可能被打乱。计划安排后,自己在执行时要尽可能"提前再提前"。把哪些意想不到的变化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我想,这一点对于大多数有工作、家庭牵挂的朋友,尤其需要注意。

  (三) 在学习时间得以基本保证的基础上,要注意学习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五门科目之间的关联性、交叉性。《会计》是CPA考试的基础,其他四科都有与《会计》相关的知识点,。所以,我建议,在时间安排上,《会计》安排的时间要尽可能多一些。如果你想一次考五门,那对复习时间就不能平均分配,《会计》应当安排35%左右,其他各科安排在15%左右。当然,这要看各人过去的基础,更应该与复习中各门科目复习的进步速度、提高程度相结合。所以,复习中合理的总结、回顾非常必要。并且,在复习中后期,要考虑每门课程的考试得分。

  (四) 对于年龄近三十的考生,记忆力明显下降,这也是我痛苦的经验。特别是在不太熟悉的《会计》、《审计》的复习中,要注意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和技巧,并在每日学习前做简单复习,和遗忘规律作斗争。避免"捧起书都理解,放下书全忘记"。

  四,关于复习中的一些技巧

  (一) 可以参加一些必要的复习辅导班。以我的经历,辅导班有快班、慢班,全日班、业余班,十天、半个月,加上周六、周日,等等。我选择的是业余、快班。每逢有课,来回奔波在单位、学校、家庭三角之间,虽然很劳累,但我觉得还是很有价值的。《会计》、《审计》是非上课不可,上了以后觉得很有收获。上辅导班要有明确针对性,上辅导班的目的不是扫盲,而是提高。除了老师讲以外,还会给一些题目做,通过一定数量、一定难度的习题练习,会有很大提高。

  (二) 上辅导班在注意听老师照本宣科之外,还可以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要比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看书摸索效率高很多。在辅导班上适当注意与同学的沟通,一个人学习有时难免陷入思路的僵局,多与别人讨论,可以开拓思路、提高效率。并且,在学习中结交几个志同道合的考友,利于大家共同进步。

  (三) 上辅导班听课要讲究效率。上课要早点到,尽量争取坐在前排,因为前、后排效果差很多,实践经验的体会。上课后,要勤做练习,让自己逐步找到感觉,巩固学习成果。对教材要全面复习,知识点上不要有遗漏。对于薄弱环节,对照其它参考书,要深入研究、开阔思路。

  (四) 在复习中面对基础题和难题,每个人因程度不同而采取不同策略。一个总体原则是:基础性题目你不应该比别人得分低,最难的题你不行可能大家都不行,在拉开档次的30%中,将形成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你就把重点放在这个方面。在临近考试时,对每门课要努力找到一种"自我感觉",不要单纯地钻在题海里,只要找到了"自我感觉",就有可能突破上一个新台阶,思路也似乎一通百通。

  (五) 牢牢记住,教材就是圣经,理解并记牢每一句话。上辅导班前,要阅读一遍教材;回来后再翻一遍教材;第三遍再看是为了与遗忘作斗争。在学习方法上自己可以列出知识体系记忆和理解图表,以便从更深理解加加深记忆;也可以如同中学生背书,自编一些口诀,以便朗朗上口;还可以自己制作一些卡片,把一些重点写在上面,可以平时用一些零碎时间通过阅读卡片来加强记忆,效果会更好一些。

  五,关于应试前的准备

  (一) 临考前十天,注意身体锻炼和吃些保健品,确保不要感冒,注意作息时间调整,让自己的生物钟与考试时间逐渐同步。

  (二) 考试前尽量不要多喝水。即使考场允许中途去厕所,毕竟会影响考试时间和情绪。

  (三) 文具一定有备份。一些常用的用品,最好是双份。这支笔写不来,还有另一支笔,不至因为"工具"不好影响考试情绪。

  (四) 注意至考场的交通线路,乘车安排好时间。所有这些,只是希望在应试时减少干扰,不要因为非智力因素影响自己水平的发挥。

  (五) 应试时要有良好心态。我在第一次考《会计》时发挥很不理想,而到第二次再考,心态完全不一样,有龙出生天的感觉。所以,务必坚持住,因为这是五门课的接力赛,每一棒都很重要。

  (六) 千万记住按规则填写答题卡,因为起码有一半的分数是在涂题卡上。

  (七) 千万不要忘记在答卷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八) 全国考试委员会对今年考试科目的应试时间安排作了调整:9月14日下午2:00-5:00 《审计》;9月15日上午9:00-11:30 《税法》;下午2:00-5:30 《会计》;9月16日上午9:00-11:30 《经济法》;下午 2:00-5:00 《财务成本管理》。过去一开始就是《会计》,而这门课的合格率历年来都是最低的,许多考生开考的第一课就遇到"当头一棒",结果影响后几门的考试成绩。今年作了调整,是不是全国考试委员会的"慈悲",也有可能。但考生即第一门没有考好,也不要气馁,考完了就忘记它,马上准备下一门的应试,尽快把情绪调整过来。

【浅析经济法学习方法】相关文章:

1.浅析经济法价值

2.《经济法》的学习方法

3.经济法基础学习方法推荐

4.经济法科目正确的学习方法

5.关于交强险经济法的浅析

6.CPA经济法大纲

7.司考经济法基础

8.“和”字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