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现状分析

时间:2018-05-02 12:26:36 会计学 我要投稿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现状分析

  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是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研究的结果,有事后的反映也不乏有未雨绸缪的规划。因此,有必要分析一下近十年有关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研究论文,从侧面了解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状况。以非会计专业、会计、不包含高职作为关键词在CNKI中进行检索,发现对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03年,截止2012年11月2日查询当天,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185篇,具体情况见图1-1:从图中可以看出:2003年左右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开始关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问题,认为有必要对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进行差异化教学;2007年以后对于此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随着时间的推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参与此项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学校不断增加,2009年发表研究论文数量最多达到35篇;近三年发表论文较2009年有所下降,但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一定会促进大学本科教学研究的发展。

  (二)学生需求逐年增加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在校生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12年增长到3167万人,跃居世界首位。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教学资源紧缺、师资不足、学生就业难等一些问题。20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转变时期,这意味着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单位用人条件不断提高。为了找到工作、找到适合的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在学习期间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除了学好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之外,开始涉猎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而《会计学》在管理大类中很受学生的青睐,其他学科大类选修这门课的学生逐年增加。以我校为例,按照教学计划,管理学院的所有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并且从2007年开始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安排了实践学时;学校开设的辅修课程,所有学生都会选修《会计学》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适应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教学实践有待提升

  虽然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活动不断深入,但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跟理论研究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普遍存在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现象。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仍主要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教学过程千篇一律,缺乏变化、无新鲜感,缺乏吸引力。教师以讲课为主,讲课以知识点为主;学生以听课为主,听课时以笔记为主。这种“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的教学模式不光严重挫伤了广大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还扼杀了学生发散型、创造性的思维,阻碍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导致学生碰到实际问题“无所适从”。其结果是学生学完该课程,感觉只是知道了几个会计专业术语,至于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实际运用价值,与学生所学专业有什么联系就不得而知了。学生感觉好像会计学什么都要教,什么都要学,但自己除了会做几笔简单的会计分录以外什么也不会,学完了、考完了,依然茫茫然然。长此以往,不仅使学生丧失学习会计的兴趣与信心,更是曲解了学校给非会计专业学生开设此课程的本意。而专题式教学模式强调主动学习,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并最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专题式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1.筛选和确定专题的原则

  专题式教学,筛选和确定专题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专题的确定,不是随心所欲的确定,必须把握相关的原则。首先,专题的筛选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教材体系。教师在设计专题时应避免忽视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为专题而设计专题。专题的确定必须兼顾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不影响教学内容逻辑体系完整性的前提下,筛选和确定专题,提升教学效果。其次,专题的确定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为了便于理解,专题设计的没有难度,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能为了加深难度,让学生感觉艰涩难懂,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设计专题时把握好难易尺度,能够吸引学生们的目光,更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该门课的知识。

  2.准确捕捉专题重点

  专题式教学,要把握专题重点。在专题讲授过程中应凸显精讲原则,如果重点不够突出,专题讲授等于失去了灵魂,因此准确捕捉讲授重点十分重要。通过专题讲授摒弃了原有章节的划分,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重组、学生围绕专题进行调研参与,从而使其重点更加突出,掌握更多知识信息。所以教师在筛选专题时,既不能偏离培养目标,也不能盲目追求新奇性,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在确定专题时,应该以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中心,同时将教学内容及专题的新颖性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结合。精心筛选专题、精确把握专题尺度、捕捉专题重点,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专题式教学模式设计

  1.指导思想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专题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阶段上将本课程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培训;在教学内容上按专题进行;在教学形式上将课堂教学、专题讲座、调研与讨论相结合;考核形式将笔试与能力测评相结合。专题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根据非会计专业的各专业特点,以改变和整合会计学教学内容为中心,通过专题式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会计学知识的学习、认知和应用能力,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为培养合格的经济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组织实施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专题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将会计学教材中涉及的各自然章节根据专业特点划分为若干专题后进行整合和精选;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自学、分组讨论、实践环节;在教学安排上将总课时数拆分为课堂教学、讲座与调研、小组讨论3个部分;在考核形式上增加应用性问题的比例。通过改革,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了解会计学全貌,了解会计信息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培养学生的经济思想,学会把会计作为一种经营工具,运用会计信息做出生产、营销、投资、融资或其他商业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改善和推进自己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学专题式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首先由各个任课教师进行“头脑风暴”大讨论,针对不同专业的专业背景、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将会计学知识点进行整合确定讲授的专题,改变以往以《会计学基础》和《财务会计》“二合一”的简单组合式教学或者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财务报表与分析为主的模块式教学。其次各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和实地考察收集与各专业要求结合紧密的资料,通过在课堂上相关主题的介绍和讨论,让学生通过“懂会计”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和以往不同的是,参加本项教学改革的不但有任课教师还包括所有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学生在专题教学前或专题教学结束后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并以文字或其他形式形成研究报告。在专题式教学组织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发自内心的愿意、真正全身心投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锻炼了他们相互协作和沟通的能力。同时通过专题式教学方式避免了基础教学与工作实践相脱节,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做到了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教学效果

  结合学校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课题组选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实施改革的对象。该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技能和组织管理技能的高级应用性人才。课题组在分析该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设置教学专题,首先将由若干个自然章节组成的现行教材整合为6个专题,具体包括:公司(企业)会计制度、工业生产企业生产经营核算、会计循环、增值税等相关税种知识、财务报表与分析、管理与决策;其次,课题组在教学前进行广泛、深入的文献搜集和实地调查,编写专题讲义形成内部教参。再次,在学期开始时,将学生随机分组形成固定小组,需要分组讨论时,各小组根据任务、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搜集资料并形成文字或图片报告。具体实施过程,比如以财务报表与分析专题为例,要求各组分析某家上市公司近三年的财务报表,形成分析报告并进行小组交流。针对这个专题,首先教师讲解有关财务报告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财务报告形成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兴趣点选取分析对象,然后围绕分析对象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也可以选取当地的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不仅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而且抽出时间去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形成文字报告并进行PPT在课堂上演示,最后授课教师进行点评并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这种专题式教学,教会他们主动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增强了,参与学习的活动增加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多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提升了。专题式教学具有更强的探究性、跳跃性和理论深度,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放弃传统会计循环时序性观念的基础上,必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归纳、总结经验。

  四、总结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专题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初次尝试,期望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摆脱灌输式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而将会计知识作为分析和处理经济事务的一项辅助技能,真正掌握会计这一“商业语言”。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现状分析】相关文章:

1.德国非移民签证的分析

2.英国留学申请的现状分析

3.关于会计学专业的考研分析

4.关于会计学的调查分析

5.会计学实习案例分析报告

6.停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7.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8.英国留学申请的三大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