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批判性思维在审计学中的培养

时间:2018-04-25 12:52:06 审计学 我要投稿

浅析批判性思维在审计学中的培养

  摘 要: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创新,高等教育应该适应时代的需要努力培养创新人才,而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批判的目的和本质是创新。审计本质上与批判性思维有着天然的联系,批判性思维在提升审计师专业判断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审计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势在必行。

  关键词:审计;批判性思维;创新

  一、批判性思维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它是以逻辑方法作为基础,结合人们日常思维的实际和心理倾向发展出的一系列批判性思维技巧。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在我国,《高等教育法》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教育部教高[2007]2号文件里谈到“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这两份文件里都谈到了“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对社会的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开发并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创新可以认为是对旧有的一切所进行的替代、覆盖,也可以说创新是建立在对旧思想或具体事物批判的基础上的。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批判的目的和本质是创新。由此可见,批判性思维在我国的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批判性思维与审计的联系

  从已有文献来看,审计产生的原因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主要观点有审计源于会计观、代理理论观、财政监督观、信息经济观、保险理论观、冲突理论观、受托经济责任观。总结分析,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产生的根本原因。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其目的是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蔡春教授指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目的性体现在审计里是审计人员基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以审慎的态度和质疑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一切,去伪存真,透过现象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最终做出合理的判断,提出恰当的审计意见,对被审计单位是否有效地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提供合理的保证。由此可见,审计判断的过程实质上是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莫茨和夏拉夫在论述会计和审计的关系时指出:“......审计与会计计量和认定的基础有关,审计是分析性的,而非构建性的;审计是批判性的、审查性的。”这是关于审计批判性的经典论述,也是审计与批判性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的强有力的论证。

  审计人员在执业的过程中要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这种基于客观事实、但不盲从权威、不被表象所迷惑的理性反思,与批判性思维是一脉相承的。

  三、批判性思维在审计教学中的缺失

  审计人员的职业怀疑态度是批判性思维在审计中的具体体现,它应该贯穿于审计执业的始终。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审计目标的有效实现,有助于高质量的完成审计工作。所以审计人员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

  学校应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而会计、审计类专业学生将来会从事审计工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环境来看,批判性思维在审计教学中实际上是缺失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巨大的升学压力、繁重的学业负担,使我们的学生从上学伊始就很少有时间去多想老师所说的一切。而在一切以分数为主的形势下,家长也会灌输“老师就是绝对权威”,不允许孩子“瞎想”。在以升学率高低作为学校好坏的评判标准下,学校不可能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在教学中也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渐渐地,我们的学生不愿意去主动思考,只懂得全盘接受,失去了思想的主动性,丧失了去探索、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种惯性思维一直会延续到大学,习惯了被动听课,听课只是为了考试,以考证为目的。

  其次,具体到审计课程的设计上,也很少关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第一,没有引入逻辑性课程,不培养逆向思维,没有将与批判性思维训练相关的课程纳入审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第二,在教学方式上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而是大多局限于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这样就会存在“重知识、轻批判,重接受、轻思考”的倾向。第三,对专业的考核侧重于知识点的记忆,考核的内容强调知识点的掌握,忽略了技能的训练。

  四、在审计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建议

  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应该在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各个年龄层次都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鼓励多提问,敢于质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同时只有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素质的教师,才能通过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体到审计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继续推广案例教学

  现在大多数的学校已经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以案说理,通过案例进行实景再现,给学生展现一个真实情景的同时,可以为理解知识提供一个深入分析的范例。因此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有效策略。比如在讲解审计抽样发展历程中的三种抽样方法:任意抽样法、判断抽样法、统计抽样法的区别时,老师可以以一个项目同时用三种抽样法,让学生自由讨论不同的方法得出的效果如何。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又可以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开展实践教学

  案例教学使得学习内容从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它只局限于学生想、老师讲或学生讲、老师补充的“纸上谈兵”的阶段,而没有进行真正的实务操作,学生无法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感知。实践教学通过增设模拟实训课堂或者创建实习基地等方式,模拟审计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实际操作,既可以增强审计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对审计实务的感性认识,又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引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训练逆向思维能力

  审计通常与会计信息系统有关。事实上,审计大多数的证据也是来源于会计信息系统。因而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从本质上看会计是一个产生有用的、可定量的经济信息的创造过程;而审计通常不产生任何新的经济信息,它只是一个收集有利于作出判断的信息的鉴定过程。通过信息的鉴定,判断真实的经济状况,进而复核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审计是对包括企业财务信息在内的全面信息的解构过程,它实际上包含着一种逆向思维,即从结论进行反方向思考。作为审计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逆向思维训练可以加强学生行为的目标和推理思维的技能,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有效可行的方法。

  例如某企业的财务信息显示,本年度购入的原材料明显比上一年度多,审计人员就需要采用逆向思维进行分析来获得本年度多购入原材料的合理解释。在了解到本年度的生产规模和上年相仿以及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变化后,审计人员来到仓库,盘点原材料,发现账实不符,那么账面比实际多出的那部分原材料哪去了呢?最后通过查阅原材料明细账和核对原始凭证发现,企业有一笔退货没有做账,隐藏了销货方开来的用于冲销的红字增值税发票,制造了购进原材料的假象。实际上企业这么做的真实目的是为了逃税。老师可以再课堂上对学生这一系列推理加以引导,目的不在于是否正确地回答了问题,而着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的整个过程。

  (四)进行总结评价,树立“开放型”作业观念

  建议在每个大知识点教学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表述出经过思考后的观点,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至少一个有争议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可以先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筛选,找出一到二个重点,让学生自己先去查阅资料、相互讨论,这样有助于唤起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激发批判精神、有助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去辨别是非。比如审计的技术方法中的顺查法和逆查法如何运用,两种方法对于什么样的审计目标会起到怎么样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些实例进行对比,加深知识的理解。同时,老师还要经常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要求每人完成一些小论文,这些小论文必须是经过严密的思考后写出的书面评论或小短文,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各抒己见。因为写作不仅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更有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浅析批判性思维在审计学中的培养】相关文章:

1.思维培养:如何寻找学习中的洪荒之力

2.批判性思维在我国会计学教学中被忽视的原因

3.怎样培养英语思维演讲

4.关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文章

5.思维导图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6.浅析雷达测试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的论文

7.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案设计

8.浅析如何发挥律师在诉讼调解中的作用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