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知识点

时间:2021-11-09 11:13:47 高考地理 我要投稿

地理高考知识点15篇

  在我们上学期间,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理高考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理高考知识点15篇

地理高考知识点1

  城市区位分析

  1、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

  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长江、汉江汇合处,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

  附近铁矿、棉花资源;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2、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击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分析: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

  3、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因素:

  便捷的交通;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的劳动力;宽广的经济腹地;充足的商品供应;丰富的'农副产品;雄厚的技术力量。

  城市化问题:

  产生—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表现—用地紧张,城市建设滞后;道路狭小,交通堵塞;居住拥挤;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

  作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位置:

  接近上海繁华市区;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形—平坦、开发空间大;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

  城市规划:

  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地理高考知识点2

  (一)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了解聚落分布及交通线路选线应考虑的自然因素。

  2、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着制约作用。

  (二)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据有关资料,了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阅读图表资料,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2、正确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人类应如何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三)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情况(概念、分类),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具有社会与自然的双重属性。

  2、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应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

  (四)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

  2、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认识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危害),了解这种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灾减灾措施。

  地理表述能力————特征表述

  (1)地形(地貌)特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地势四个方面概括.

  例如亚洲地形特征:地势中高周低;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大、平原狭小;山地、高原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地区;地面起伏极端(大);平均海拔950米。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山,东部是低矮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①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2)自然环境特征——从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我国西北地区:

  属温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自东向西为森林——草原——荒漠;荒漠面积广大;河流少、径流量小且多为内流河、内流湖;

  (3)气候特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

  A、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

  B、中国气候特征: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4).河流水文特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河流落差等方面叙述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流域为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有较明显的汛期与枯水期,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植被覆盖率较高、含沙量小:无结冰期;上游流经山区、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5)河流水系特征——从流域面积、长度、支流、流向、河网密度、水系轮廓等方面概括:

  长江水系特征: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最长河流;流域面积广大,是我国流域面积河流;径流量丰富;上中游支流众多、河网密集;是典型的树枝状水系

  (6).农业生产特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特征:

  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和高粱;单产高;农产品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生产以国营为主,是我国优质玉米的主要产地等。

  (7).工业生产特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地理高考知识点3

  工业布局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从污染物的类型考虑,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应布里在居民区盛行风向下风地带的郊外。

  在季风区要布局在与当地主要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使工厂排放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不至于吹到居民区。在厂区与生活区之间应有绿化带。以便净化空气。需要大量工业用水、又要排放大谙污水的工矿企业,工厂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居民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2)城市工业布局要符合工业布局的原则。

  如:用地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摆放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大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有严重污染、一时又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具体地说,应布置在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城市风”范围以外,)并考虑到盛行风向的影响。

  (3)要有利于环境污染的区域综合治理。

  某些工业部门产生的“三废”有可利用的部分,可在附近布局配套工厂就近加以利用,将污染物有效地控制在生产过程之中,使一个工厂的废物成为另一个工厂的资源、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如某地区,铜矿和煤矿资源都比较丰富,拟建铜矿冶炼厂,同时建火电厂为其提供电力。但铜矿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企的`二氧化硫,火电厂排放的“废气”中,有大觉的粉煤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因二氧化硫是制硫酸的原料,而粉煤灰也可用来制造建筑材料,所以在附近建硫酸厂和粉煤灰建筑材料厂。

  (4)还要考虑到地形的影响。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不要布局在盆地或谷地中,耍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区,以免污染物难以扩散而造成污染事故。

  (5)设置卫生防护带。

  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里防护带,植树造林、可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6)作无害处理。

  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建立焚烧炉或深埋废清;增加除尘装置和化学手段,清除烟尘和有害气体。

  有些工业部门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电子、感光器材、精密仪表、航天工业等,需要建立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周围可种植防护林加以保护。

地理高考知识点4

  人口数量、分布:

  ⑴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人口压力,给资源和环

  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平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

  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

  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②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⑶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①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利于耕作;②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③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4)中国人口问题:①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②我国目前人口问题最大的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龄化。

地理高考知识点5

  水环境

  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地理高考知识点6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东部沿海地区:需求量大,能源相对贫乏,供不应求;;中西部内陆:资源丰富,需求量小,供大于求。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来,我国以煤炭作为最主要的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及交通问题,所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重,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

  3.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大部分油气田,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西部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今后奖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时期战略接替区。

地理高考知识点7

  一、东亚:

  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二、东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

  三、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四、中亚:

  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五、西亚和北非: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

  2、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热带草原气候(世界第一);

  2、热带雨林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七、欧洲:

  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

  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

  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

  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

  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

  九、北美: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

  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

  十、拉丁美洲:

  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

  十一、大洋洲:

  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

  ②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

  ③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

  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

  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

  十二、南极:

  1、酷寒:

  ①纬度高,热量小;

  ②海拔高,降温幅度大;

  ③冰川对太阳的'反射极强;

  2、干燥: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

  ②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③陆地面积大;

  3、烈风:平均18m/s,最大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

  十三、北极:

  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

  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

  3、风速没有南极大;

地理高考知识点8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①坡面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岩性);

  ②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少,生态脆弱);

  ③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干旱)

  ④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

  ⑤蒸发量大的地区不合理灌溉(漫灌)→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盐运动);

  ⑥过度引水灌溉→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水量减少,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流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河湖盐度升高,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

  ⑦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化、污染水源

地理高考知识点9

  (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地理学习方法

  要点一:要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

  要点二:要知道所学习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要点三: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

  要点四: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

  地理学习技巧

  我们应该认真听讲座。

  不要指望课后睡觉,背诵课后课本的规定,以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是要理解的.,你要认真听课,真正理解,课堂上就不再有很大的努力去自学了。此外,许多重要的知识和原则隐含在“活动”中。教科书中没有直接的答案。为了学习有用的知识,你必须认真倾听。充足的睡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

地理高考知识点10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地理高考知识点11

  高考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1.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3.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农林牧副渔(混合农业)

  4.农业按投入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5.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6.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热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

  7.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品基地)

  8.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①培育良种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温室④修筑梯田⑤喷灌

  9.市场交通及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①供求关系②保鲜冷藏技术③区域专业化生产

  10.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1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

  12.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13.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分析(潘帕斯)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

  14.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15.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1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17.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实例分析(美国)①自然条件②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基础⑤科技

  18.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19.混合农业的分布地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20.混合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实例分析(澳大利亚)①生态农业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市场适应性好

  21.工业的投入因素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科技

  22.工业的产出产品和三废

  23.工业投入要素与工业发展类型的关系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24.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①原料种类和利用率②劳动力的数量体力知识技术

  25.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技术

  26.五种区位因素指向型工业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

  27.原料交通运输信息和劳动力对工业区位影响的变化①替代,减弱②吸引力,完善③通达,重要④自动化,劳动力素质。

  28.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①国防②政策③个人偏好④工业惯性

  29.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水污染(河流下游),风污染(下风向)

  30.企业增长的战略①横向一体化②纵向一体化③多样化

  31.企业空间发展的特点①由近及远扩张②由大市场至小市场扩张

  32.跨国公司的空间发展过程①代理商②销售公司③组装公司④生产公司⑤研发机构⑥全球经济

  33.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①生产的联系②非生产的联系③信息的联系

  34.工业集聚的优势①共享基础设施②交流协作③降低运费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35.工业分散的原因①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小②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36.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①自发形成②规划形成

  37.不同发育程度工业地域的不同特点①发育低(食品工业)②发育高(钢铁工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

  38.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分析(鲁尔区)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区近③水源充沛④交通便捷⑤市场广阔

  39.鲁尔区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0.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①发展新兴工业②调整布局③改善交通④发展科技⑤消除污染

  4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①中小企业②轻工业③生产分散④资本集中低⑤分散型工业化

  4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①人员高水平②增长速度快③研发费用高④面向世界市场

  43.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因素①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③教育发达④便捷交通⑤军事订货

  44.聚落的形成人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动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

  45.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①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平原)②带状村落(沿河道)

  46.古代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②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农耕业发展早的地区。

  47.著名古代城市发源地①美索不达米亚②尼罗河谷地③印度河谷地④黄河长江中下游

  48.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大多数在平原②热带在高原③山区在谷地或低地

  49.美国三大城市带①波士顿-纽约-华盛顿②芝加哥-匹兹堡③旧金山-圣迭戈

  50.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①°N以南的欧洲地区②东亚③美国东北部

  51.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密切关系①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②干旱高寒湿热区为稀少区

  52.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①大城市最多的省②没有大城市的省③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53.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供水②运输③军事防卫

  54.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煤炭②铁矿③石油④有色金属

  55.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现代:沿海沿江沿线②古代:河流大道的汇合处

  56.政治军事宗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①经济中心②政治中心③军事中心④宗教中心

  57.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①军事宗教(减弱)②交通自然资源(一直)③旅游科技(新)

  58.城市化的含义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59.城市化的作用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缩小城乡差别

  60.城市化的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6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空前)

  62.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6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发展不合理

  6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就业困难

  65.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③治理环境

  66.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①铁路(量大)②公路(灵活)③水路(廉价)④航空(快)⑤管道(连续)

  67.亚欧大陆桥①西伯利亚大铁路(海参崴-莫斯科)②连云港-鹿特丹

  68.世界主要航海线①北大西洋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③巴拿马运河④北太平洋

  69.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70.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易受地形影响。

  71.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①收购②储存调运③销售

  72.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决定性因素);技术自然。

  73.建设京九铁路的意义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

  74.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平原地区要少占好地,山区要避开条件复杂的地段。

  75.内河航道网的组成内河航道网是由天然水系航道和人工运河组成的网络系统。

  76.港口的概念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77.港口的区位因素分析①自然条件(航行停泊筑港)②经济和社会条件腹地城市)

  78.汽车站的区位因素与市内干道系统及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系

  79.航空港的区位因素①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条件)②综合因素(用地交通环境)

  80.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①点线面结合②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③混合交通④占地多

  81.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①便利出行②节约用地③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④保护环境

  82.城市交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①线路拥堵(合理规划)②环境污染(减少尾气技术绿化规划)

  83.电子通信的发展①利用电话电报②利用计算机(声音图像文字和数字)

地理高考知识点12

  1.形成:

  ●单圈环流:理想环流圈

  ●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注意: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冷高压,热低压)

  ●气压中心(北半球):

  亚洲

  北太平洋

  北大西洋

  冬季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夏季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3.气候类型: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比较重要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于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

  (2)温带海洋气候:一般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温带大陆西岸;以西欧最典型,其余分布在北美洲西北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端及新西兰等地。

  (3)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类型。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其余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地区和非洲南部的开普敦地区。

  (4)我国的气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温带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

  高原气候(青藏高原)

地理高考知识点13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2、五大要素的表述要点:

  大气: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 水:水资源的丰歉程度;

  岩石:地质情况; 地貌:地形、地貌等

  生物:植被类型、疏密等。 土壤:是否深厚肥沃、有无冻土等;

  3、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原始大气:CO2、甲烷、氢、氨和水汽;现在大气:氮气(78%)、氧气(21%)。

  ②对水圈: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②对岩石圈: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煤、石油);促进土壤的形成

  ④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2)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巨大作用。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氧和CO2的平衡,净化大气;

  ②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从而对农业起到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的作用。

  ③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地理高考知识点14

  重要纬线:

  00纬线(赤道):几内亚湾(0°)、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30°E)、马来群岛(120°E)、亚马逊河口(60°W)

  地理意义:最长纬线;南北半球自然分界;全球昼夜等长.

  北回归线(23°26'N或23.5°N):撒哈拉西部(0°)、红海、阿拉伯半岛中部(60°E)、印度半岛北部、恒河河口(90°E)、云南广西广东南部(汕头)、台湾海峡(120°E)及中部、夏威夷群岛、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墨西哥湾中部(90°W)、古巴以北

  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地表最北;热带与北温带分界.

  南回归线(23°26'S或23.5°S):南非高原东侧(30°E)澳大利亚西部高原(120°E)澳大利亚大分水岭(150°E)拉普拉塔平原(90°W)

  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地表最南;热带与南温带分界.

  300N纬线:苏伊士运河、波斯湾北部(阿拉伯河口)、青藏高原(拉萨以北)、四川盆地(成都)、长江中下游平原、杭州湾南端(宁波)、密西西比河河口

  400N纬线:南欧三大半岛、黑海海峡、塔里木河、敦煌、嘉峪关、河口、大同、北京、秦皇岛、鸭绿江口

  (秦岭—淮河:32°-34°N;南岭:26°N;阴山:41°N)

  北极圈(66°34'N或66.5°N)穿过欧洲、俄罗斯北部。

  地理意义: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南界;北温带与北寒带分界.

  南极圈(66°34'S或66.5°S)南极大陆外围。

  地理意义: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北界;南温带与南寒带分界.

  大洲经纬大致定位:

  非洲最西侧正是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左右,最东侧大约50°E左右,北侧在地中海沿岸,南侧开普敦,两地均是地中海式气候,而地中海式气候在世界各地分布为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总结起来非洲位置应该是:小东经,小纬度!同样道理,欧洲位置(小东经,大北纬)在非洲北面;大洋洲位置(大东经,南半球);南北美洲都在西半球(160°E--20°W),且北美东侧和南美的'西侧都是大致60°W,所以是:大东经,小西经;南极洲自然是大南纬,全经度了;我们亚洲是:东半球(20°W-160°E),中(30°-60°)低(30°以内)高纬度(60°N以北).

地理高考知识点15

  1、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世界分布:中亚、美国、北非)

  2、自然原因: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③地表植被稀少

  3、人为原因:

  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

  5、治理措施:

  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②控制载畜量;

  ③营造“三北防护林;

  ④退耕还林、还牧;

  ⑤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⑥禁止采挖发菜等。

【地理高考知识点】相关文章:

地理高考知识点11-08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10-11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12-13

地理高考知识点(15篇)11-09

地理高考知识点(汇编15篇)11-10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10-08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10篇10-12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10篇)10-12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