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时间:2023-01-25 17:33:59 高考语文 我要投稿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1

  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第一步」 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

  (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

  (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 寂)。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第二步」 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小口径问题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

  (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四大类13小类。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内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注意:不同类型题目的三个要点的侧重点不一样,问什么则什么是回答的重点;且三个要点的顺序要根据具体题目的类型有机组合。)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 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 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 南浦(送别之地), 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 或恋人思念 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 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 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 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 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 富丽堂皇 , 肃杀荒寒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 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 运用修辞手法: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高考常考)借代 双关 反问 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 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 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 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 借代 双关 反问 设问、反问、反语;

  ⒋ 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 对比 渲染 烘 托 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 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 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 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 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 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设误方法:(从北京上海试题来看,要做好考选择题的准备)

  1.语言语风类错误:或故意译错实词虚词;或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判断错误。

  2.意境意象类错误:对诗歌的意象的含义判断错误;或对意境的概括错误。

  3.技巧手法类错误:对诗歌运用的写作技巧的类型或作用判断错误。

  4.思想情感类错误:拔高情感(对诗歌中描写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种光圈);或转移情感。

  5.观点内容类错误:扩大范围(把一个作家的某一具体作品风格用其整体作品风格来代替)。

  (设置错误的方法有:扩大,错位,拔高,硬套,兼用等)。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2

  现代文阅读

  如何读懂议论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枝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应证。

  整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概念词语理解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句子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3

  主持人:好的,那前两天我们是分别邀请了高考语文名师就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还有高考作文和考生进行了直播的咨询,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这个语文的第三期,也是最后一期,特别邀请了高考语文阅卷工作的名师,跟大家分享一下高考语文的答题和得分的技巧,也是北大中文系的博士,京华学校的马辛,马老师您好。

  马辛: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咱们一起来说一说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像语文的题型的改革,备考的一些策略,考生应该怎么应对?那马老师您先说一说高考语文题的改革大家怎么来看?学生应该怎么应对呢?

  马辛:大家好,昨天王丹宁老师已经把和作文有关的一些问题和大家做了交流,那么我跟他是有一个明确的分工,接下来我负责作文之外其他部分,那么在作文之外的部分,今年有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都很清楚,就是去年的两道阅读延伸题今年变为一道,20分变成了12分,这样一个变化,使我们会要有所应对,但是我想先说的就是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变化?这个变化最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两道阅读延伸题在考点设置上它有所重复,那我们过去都知道,两道延伸题,一个在古诗文,一个在现代文,会考虑到文体的差异。但是经过自10年到今年一共是三年时间的实践,发现这两道延伸题它的差别不是很明显,这个差别主要体现在考点上,考点主要就是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再加上自我的领悟,然后就是对于素材的选取,以及文字的表达,这些实际上考点是重复的,他们文体特色并没有鲜明地体现出来,所以今年是把它变成一道题,另外这样一个变化对同学们来讲也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我们过去两道延伸题的话,同学们都会很明显地感觉到,做答的时候时间压力会很大,那么变成一道题,虽然分数没有变化,还是150分,但是少了两百字的话,少了一个构思的过程,少了你写两百字的过程,这样的话做答时间会稍微宽裕一些,也是同学们可以期待的。那么接下来就是这样一个变化,少了8分,这8分要留给其他题目,这样一个安排到底是什么呢?有可能会给3道题,第一道题可能是在文言文后面加入一个新的主观题。我们知道北京这样考文言文主观题的话只有断句,那么今年可能会在断句之外加上一个翻译,有可能是两句话让你自己翻译,也有可能一句话,很长的句子,多个要点让你翻译。那么这样的话就会和断句构成一个互补的关系,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古诗词,那么我们过去古诗词多数情况下是一道选择题加上一道主观题,去年是两道选择题,那么今年如果在古诗词增加这么一道题的话,那么当然主观题和客观题的可能性都会有,都会有,有可能是两主一客,或者两客一主都有可能。第三种情况就是在我们的小阅读,我们现代文阅读的科技文的部分,我们一般考试情况都是一个选择题加上一个主观题,那么今年的话也是一样,有可能变成两主一客或者两客一主,那么这8分只能分到两个小题当中去,那三个可能性到底是哪一个呢?很多老师会带着同学们猜,同学们自己也会嘀咕,但是我在这里提醒大家的就是,尽量不要去猜,猜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最好还是全面地准备,全面地准备。

  主持人:既然您提到全面准备,那就说一说全面应该怎么准备呢?考生应该怎么做?

  马辛:主持人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全面在三个题位置不大一样,我们想一想,为什么它要把两道题变成一道题?就是因为考点设置的重复,那实际上我们会发现,今年我们期末考试题结束之后,各区都会对这三个题设置形式有所猜测,这些猜测有一些是,我觉得比较可以供大家参考的,比如说文言文为什么加入翻译?因为他可以为断句做补充,古诗词它加入一道题,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我们发现它都是力求在诗歌内容和诗歌形式技巧之间做一个平衡,如果原先的题目是一个诗歌内容题,那么有些区域的教员他在加题的时候,甭管加主观还是客观,都是在形势技巧、修辞、风格,表现手法这些东西上考虑。那么诗歌文的话,如果他要加题的话,那原先我们的那道选择题是问你四个选项哪一个对原文理解有误?那么加一道选择题的话,就可能是哪一个是推断有误?理解是就文章本身的意思,推断是根据文章的意思,去产生逻辑推理。如果加主观题的话,我们北京卷社科文平时的习惯是主观题以某种特殊方式来让你概括全文各段大意,如果加一道主观题的话,可能会是换一种方式,问你文章中某一个部分,某一个概念,单一的概念他到底该怎么理解,怎么剖析。所以我们从各区教研员的猜测当中,我们从延伸题删掉一个原因当中,能够看得出来,其实都是务求我们考点分布的合理性和全面性,这样的话也提醒我们复习的时候,最好多加考虑。

  主持人:好的,马老师刚才就题型改革一些原因以及应对的策略跟大家做了一些沟通,做了一些沟通,大家伙这会儿可以发送手机短信到10628821073,来看看短信平台上的问题吧,9397说马老师您好,我这个默写题明明都背下来了,为什么还总是丢分呢?怎么样才能记得牢一点?都到这个时候了,真不想再在这个题上丢分了。

  马辛:这个默写题一般来讲,我们的建议是希望大家尽早的把它背下来,不要拖到我们现在已经二轮复习的阶段,因为它会对你这个阶段的考试备考的心态有比较大的影响,大量接受新的知识不太合适。那么如果说你已经背下来了,默写的时候还会出问题,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你背诵毫无问题,默写的时候,因为是书写出来的,会导致你写错字,比方说一些通假字,古今字,你不知道通的是哪一个,另外就是繁难字笔划非常多的情况,背的时候都非常清楚,但那个字到底怎么写,在你印象中光记得下面一坨,左上面一坨,右上面一坨,每一坨是什么不知道,这是繁难字,或者是一些行近字、音近字这种情况。再有就是第二种原因,就是你在写出来的.时候,为什么默写默不出来呢?你背诵的时候是习惯于从前往后背,没有人是倒背如流的,那你默写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他有时候就特别讨厌,给你下句让你补上句,这时候对于背诵不扎实的同学就是一种挑战了,所以我是希望大家不要在平时光考验自己背诵,你觉得自己背得特别顺,特别快,没有问题,但是写出来一定要多写,写才能发现问题。

  主持人:多写,不光要默背,还要默写,默写才行。接着来看听众朋友的短信问题,再回答一些,依然是9397问的,说老师好,古诗词的情感的主旨怎么去找?说有时候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马辛:这个古诗词提供,文字上的难度应该在我们各大题型当中最大的,为什么最大?首先是文言文和我们有着一种时间的差距,另外和文言文相比,古诗词也比较大,难度比较大,因为它的信息量很少,文言文一大篇文章,一个句子看不懂不影响你整篇文章理解,但是古诗词可能就四句话,一句话看不懂可能它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所以我们对文字的贯通要求比较高。那看不懂他的情感,有时候我们甚至说文字不可能每一个字都抠得很清,那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其他方面的信息,比方说你在做这道题的时候,有没有一上来就特别注意去留意它的诗歌标题当中暗藏着哪些信息?好比举一个例子,叫做春日登楼怀归,这样六个字的标题,那大家看到标题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条件反射?你比如说看到前两个字,你有没有马上想到这首诗的意境它是关于春天的,时间特征,大白天不是春夜,春夜袭雨跟它不一样,这是白天的特征,所以时间特征判断出来,登楼你就知道登楼是一个高处,高处要看的景色必定是一个宏阔的景象,而不是一花一草,一滴水那样小的景象,所以对于它的观览的角度,或者意向的特征有很多人有猜测,怀归、怀念、怀想这是情感,问题是什么情感?归的话,那么我们一般来讲,它就是归乡,所以这首诗一看到归,马上条件反射想出来它可能是思念故乡的诗,类似于这样的,再比如说注解,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对于一个人的注解,作者的注解,那不光是提供了一些生足年、字、号,当过什么官,做了什么事,关键就是最后他可能会有一句话,此时他正在被贬的路上,此时他刚刚落地,就是科举刚刚失败,这样的信息可能会指导着你对诗歌情感的理解,甚至于我们选择题的选项,有的时候也会帮助你去疏通一些你不理解的句子,他那里头四个选项,如果你对它的答案比较确定的话,那就说明其他三个句子都是可以利用的,这就是我们判断情感当然有很多的方法,我只举出这一些供大家参考,给大家开拓一些思路。

  主持人:一张卷子上可能的信息很多,并不一定要是题目下面的一些字,题目本身和答案本身其实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

  马辛:没错。

  主持人:有时候就怕学生在真的考试的时候慌,紧张,一看到题,碰着不会做的吧,接下来本来该想到的一些方式方法都忘的,就死抠文体本身了,那说到这儿,其实像这样的古诗词,还有文言文,它是比较难的一个地方,在语文考试里边。那像这样的题目,考生花多大的时间去做呢?或者说我就是想不起来,有没有这样一个具体的科学的时间的预算?多长时间我应该做完这道题,如果过了这个时间不行的话,那我先往后走。

  马辛:一般来讲,我们这个语文考试的时间很分数的比例很特殊,正好是150分和150分钟,跟别的学科还都不太一样,那我们这150分钟的话,我们一般来讲的话,理想状态当然是一分钟答一分,不过很多题会有一些特例,比如说语基的话,你不会真的花15分钟做那五个选择题,那很快就结束,那么作文的话基本保证60分,我55分钟左右就差不多了,会有很多题它比较快,默写你不会用8分钟去干那个事,那么这些题省下来的时间,会更多投入到文言文、散文阅读,还有延伸,文言文和延伸这两道题上,散文阅读可能还差一点,所以这样的话我们给他的时间,文言文的话一共是12分,四道选择题,那我建议大家可以是10到15分钟,我觉得这个就是合理的,文言文读的时候会很慢,做题会比较快,散文读起来快,但做题很慢,所以你要小心,不光说读这个文章花多长时间,还要看题的时间。

  主持人:有很多考生其实最头疼的就是文言文了,这太头疼了,所以你看这是8715提的就是这个问题,马老师,问问关于文言翻译上真的看不懂,你说我现在该怎么办?

  马辛:文言翻译是咱们北京考生最大、最严峻的问题,我刚才也说了,咱们今年减掉那8分,很有可能会出现在翻译上,这也是半年来咋咋呼呼的一直是,有点吓唬考生那种意思,真有可能。那我们北京考生多年来我们不考翻译,翻译也只是客观题,四个翻译,人家出题人给你的翻译你看哪个是错的,这还简单一点,如果让你自己翻译的话,我们最大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任何的可参考的东西,真题都没有,真题只有很久以前的时候,刚刚独立命题的时候有那么一道翻译体,基本也不能做看靠,看外省的题的话,就会发现外省的考题,或者全国的考题,他的翻译题往往是和文章的意思关系非常大的,所以你要想拿那个单独去训练的话,你去做那个翻译体,其实也必须不得不把他的文章都做下来,所以你会觉得很难单独去练习,那我给大家建议就是什么呢?就是大家可以把外省题当中那些,其实我在我班上,我在京华学校的班上,我就做了这样的工作,我知道学生时间有限,我就帮他们把外省题当中那些跟文章意思关系不大的,语境关联不大的,我把它挑出来,专门给学生做训练,以此为例子,告诉大家你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法,或者你可以把我们北京自己的模拟题和往年题,那些个选择的翻译题,一个题四句话,你把他的翻译不要,不看,你自己试着翻译一下,然后他的翻译就可以是你的一个标准答案,这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这题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实际上我们本着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字字直译,很多同学会说我直译出来之后不像人话,太难看了,那根本文不通字不顺,搁到作文里丢死人了,但是我们不要管那个,我们只要把每一个语法点和词汇点都翻译出来,照实翻译,字字直译就可以了,什么时候不直译呢?那些你直译出来不能做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无法一一对应的,那个时候我们再意译,那比如说你包括一些个现代也承认的成语,包括一些个那种典故的信息,包括一些个倒装句它的语序必须要调整,那种无法直译,那就意译,甚至还有一些修辞,比如说互文,互文照着直译就没有互文的效果了,这种什么情况,就直译做不到,你才去意译,如果能直译就直译,这是我给大家基本的建议。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4

  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呢?

  答:理解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划分出段落层次。有了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

  (1)辨明文体,选准角度。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对文章进行内容上的归类整合。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性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化来划分;议论性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划分,也可以按论证结构(并列、总分、层进)来划分;说明性文体,应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顺序,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部分,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来划分。

  (2)辨明重要的文句。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过渡句、前后照应句、结构相似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考生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提供了重要依据。

  (3)审辨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上下文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考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①表顺序的词;②关联词;③指代词;④表范围的词;⑤表类别的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5

  语文考试是高考首场,考试时间长,共150分钟,七个大题,21个小题,学生阅读量大,手写量大,一张试卷答题字数至少1600字。要想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考场上的答题应试技巧就显得至关重要。

  综观全局,心中有数。拿到卷子后,要先总览全卷,一是看试卷有无残缺不清问题;二是看诗歌大阅读的标题与作者,若见过,可让心理轻松,减少试题突兀感,若没见过,则暗示题型绝对不会偏、难、怪;三是看作文命题,题型一定在训练范围之中,命题型、话题型、材料型、材料+命题型等,立意一定是在“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然”的思辨、伦理讨论范畴之中。

  客观试题,一气呵成。30分的客观选择题,用时最多不要超过30分钟,答题时见难不纠缠,不死抠,宁可放弃不停留。做后直接涂卡,不动摇,除非有绝对把握要改正,一律以第一判断为准。

  翻译在直,字字落实。翻译10分,得分点首先是几个重要的文言词语,往往是一词一分,一字一分,其次才是大意正确,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特点。

  阅读赏析,答题有格。阅读赏析指的是诗歌赏析和现代文大阅读赏析,考查要求基本一致,都是要求在充分理解作者意图、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严格按命题人的限定答题,所以,此类题是外灵活而内规则,名主观而实客观。题干中几乎都有明确的答题指向甚至有答题暗示,只要审清题干即可。

  另外要使自己的答案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改卷人操作,一是要有条理性,注意分点标序,二是要有简明性,老师改卷基本只看关键词,是按点给分,所以要依分布点,依问做答,明白问法决定答法,这就是答题入格。

  语言表达,千流一源。15分的语言表达题题型无论如何创新,都是对“改句”与“造句”两种语言表达形式的.演绎。“改句”主要表现为错改对(修改病句)、乱改顺(语言连贯)、此改彼(句式转换)、长改短(压缩提取)、短改长(句子扩展)、图改文(图文转换)等。

  “造句”主要是给例句仿造,仿句式、仿修辞;给情景微型写作,如写致词、拟标语、补首尾、嵌语句、旧新解、揭寓意、做解说、对联语,还有撰写常用小应用文等,建议是:莫嫌素材老旧俗,不求新颖,只求合题,得分为上,不宜多做纠缠。

  应试作文,重在设计。不管写作功底多强,60分的应试作文都要讲设计和布局,如同建筑,卷面书写,开头结尾,中间过渡,段落长短,亮点展示。特别要做到“紧扣题目”。

  紧扣题目便重点突出、主题鲜明。注意,对于高考改卷人来说都是第一次,所以上场要用自己最熟最烂最顺手的招。最后明白改卷教师的阅卷习惯,一般符合以下公式:看立意+看卷面+看结构+看语言=分数,用时60秒左右。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6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这是语文学科考试《大纲》中对现代文阅读的总体性要求,具体考点包括3个能力层级共9项内容。高考命题在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时,共有两种题型两个大题,即在第一卷客观性选择题中检测社会科学类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共有4个小题12分;在第二卷主观性试题中检测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共4个道题,18分。要想在现代文阅读题上拿到比较理想的分数,我们认为除了平时多阅读勤思考多练习,还得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并且灵活运用。

  首先,树立整体阅读意识,力争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的大体意思。如从文本的标题入手明确文本的表现对象,并且多方设问:本文的表现对象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对象的?表现对象的什么?为什么要表现这一对象?作者的终极目的是什么?从尾注或夹注入手,力争大体了解文本的写作背静,或者与文本有关的情况等。从题干的设问,特别是文学作品阅读的多项选择题的选项入手大胆推测文本的表达技巧和大体内容,以进一步验证前面的推断。例如,广东省20xx年秋季的高考试题第五大题《说树》,从标题入手,我们知道文本是以树为表现对象的,第一段主要内容和第二段开头部分文字是从乡情(或对故乡的感情)角度来表现的,第一段的末尾处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表现的,第三段主要是对与树相关的经历(探索树的精灵)的回顾,第四段是从树与人生与艺术的关系角度来表现的。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表现树呢?从第四段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出来:表现树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表达对艺术的认识。从多项选择题的选项尤其是E项中,我们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至少,我们可以想到文本可能表现的是这一主旨。这样,我们在动手做题之前,对文本就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是下一步准确解题的保证。

  其次,树立问题意识,速读文本。所谓问题意识,不是我们在平时学习或阅读中的那种质疑,而是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问。心系这些问题,迅速阅读文本。这一步的阅读,是以段落为单位的,是对文本大致上的了解,而不是逐字逐句的推敲理解。为了迅速把握语段的大体意思,我们可以通过捕捉段落主旨句的办法大体了解语段的意思。一般来讲,段落的主旨句,要么在段首,要么在段尾,要么在段落的中间;当然,有的段落是没有主旨句的,这就需要自己通过整合来概括。对社科类文本和自然科学类文本,我们还应该在捕捉段落主旨句的前提下,善于提取主旨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因为写作这类文章的人更加注重文章结构的严谨性和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如同做学问那样作文章,紧紧围绕关键性的词语具体解释,或深入阐发,一步一步,一板一眼,逻辑性是非常强的。就高考命题来看,特别是第一卷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客观性选择题,大多也是围绕着关键词来设题的,如20xx年秋季全国高考河北等六省卷的第7题,就是考查对第一自然段的关键词——“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理解,青海卷的`第7题考查对第一段的关键词——“茶马古道”的理解,天津卷第7题考查对第一段关键词——“技术跨越发展”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要随时进行整合,即将意思相同或从不同角度表现同一意思的内容迅速整合到一起,形成表意完整的语意板块。从阅读的目的上说,此步的阅读依然属于整体感知,而不属于精读,更算不上研读,所以,一般来讲,我们还不能动手做题。从阅读的时间分配上看,完成此项工作,大体上是三四分钟。

  此外,准确确定阅读区间,即牢牢锁定答题的范围。例如,前面所举的例子,第18题题目设问:“从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为什么欣赏冬天的树?”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关注文本的第二段,特别是本段的最后几句话,也就是把目光牢牢锁定在这个范围内。经过筛选并提取信息,我们确定正确答案应包括两层意思,即作者喜欢冬天的树的直接理由是“冬天的树,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是线结构之美。”本质上的更深刻的理由是“冬天的树充满强劲的筋骨,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在解答主观性表述题时,我们还应树立“赋分”意识,即根据试题的分数来大胆推断答案大体上可分为几点来表述,如4分的题一般可分为两条来表述,6分的题可分为三条来表述。事实上,标准答案也是按照两条或三条来确定答案要点的。在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摘录式方法,即文本中如有现成的答案,如高度概括性的又能准确解答题目设问的句子,就可以直接抄录;可以采用重组法组织答案,即从所确定的阅读范围内提取能够回答题目设问的关键性词语,然后用我们自己的话连缀起来;可以采用自撰式方法组织答案,特别是那些含蓄性语句的理解的题目的答案,一般来讲,文本中没有现成的概括性的语句,有时甚至连关键性的词语都找不到,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组织答案。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7

  一、基础知识题

  选择题考的是知识积累。做题时回想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内容,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排除你能直接判断出错误的选项,在不确定的选项中对比选择出最后的正确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题

  这类题是最容易拿分的,给出的阅读题都比较简单。阅读文章时要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尤其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这决定了我们答题的语言方向。

  1、很多问题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出答案,所以一定要细看清题。

  2、答题尽量答全一些,多写了不扣分,少写就少得分。

  3、概括大意题,也是要尽量把答案要点写全。概括段意的,可从该段中找出中心句来答题。概括全文大意的,既要把每段的中心内容整理写上去,还要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三、文言文阅读题

  不要放弃文言文。即使每句只有几个词都看不懂,也不影响理解全文。文言文不像现代文,单凭看某句话很难答题,—般是看完全文,才能答的出题。因为有语言障碍,看它两遍,大致了解写的是什么事、什么人、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个人物是主要的,想想作者写这件事这个人要说明什么,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尤其解答翻译题,也许单看这个句子同学们翻译不出来,但是从全文的大意和联系上下文,一般我们可翻译出这个句子的大概意思,这样也可以得一半分。

  四、诗歌阅读题

  诗歌阅读题最重要的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也常常会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出题。下面总结一些常见的表达作者情感的形式。

  1、以物抒情。荷花:清雅高洁,归雁:思乡,青松:刚正、坚贞,浮萍:漂泊不定,菊花:傲然不屈、恬然自处、隐逸,莲花:纯洁、高洁、脱俗,梅花孤傲、不屈,落花:伤春、伤别,残月:孤独忧愁,月亮:思乡、思人,孤雁(孤鸿):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

  2、借节日或季节抒情。春日:希望、美好;秋日:萧瑟、悲苦、思乡;春节:喜庆;中秋:团园、思乡、思人;重阳:登高、思乡、思人;除夕:团圆。

  3、其他抒情。忧国忧民:通过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人民疾苦、离乱痛苦、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来表现。建功报国:通过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的'悲叹来表现。思乡怀人:通过羁旅愁思、思乡念友、边关乡思

  五、作文

  1、作文一定要写完,没写完作文很吃亏,很多老师是按字数给分。即使写到后面感觉难以写下去,写流水帐也要把作文空格基本填满。

  2、先列提纲再动笔写,免得写着写着就走题,或者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这种情况下同学们是没有时间重新写一篇作文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先列好提纲再动笔写。提纲是你每段要写的主要内容,不是打全文的草稿,可以只是几个字,自己知道自己的意思。

  3、拒绝三段式。5—8段为宜。

  4、作文主题最好写些积极向上的,尽可能避免边缘意识、禁忌话题、偏激观点和刺激性语句的出现。

  5、 作文结构分为:题目、开头、段落、结尾。大家千万不要忘记写作文题目,如果不怎么懂写作文,推荐大家一个最好用的结构,就是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总写: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或引用名人名言引出主旨。中间分写:用几段针对主旨写出你的观点。结尾总写:总结全文,再次点明主旨,如果能在主旨的基础上再表达更好一层的深意、社会意义分数会更高。“总分总”的结构,既容易运用到写作中,又使得你的文章看起来条理脉络清晰,同时做到首尾呼应。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8

  首先,压缩语段主要包括4种考查形式:

  (1)给新闻拟写标题、导语,或将一段新闻稿压缩为一句话新闻;

  (2)给概念下定义;

  (3)概括文段的基本内容、主旨;

  (4)用简洁的话将图表内容表述出来。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方法有哪些?

  一、合并同类,并举异义。

  所举语段的信息不止一个,一一筛选之后,看看相关信息、相同信息、不同信息各是什么,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传达的,然后将相同的进行大合并,相关的进行小合并,不同的并列到一起。这种归类处理的方法是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

  例1:请为下面的这则新闻拟出正、副标题来。要求:正标题不超过10个字,副标题不超过15个字。

  4月3日,日本政府文部省正式宣布,由日本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持编写的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该教科书将于2002年投入使用。

  成立于1997年的编撰会以现行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带有民族自虚性质为借口,编写了否认侵略战争、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教科书,并于2000年4月送交文部省审定。在日本国内舆论的压力下,文部省要求编撰会对书稿中137处明显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记述进行修改。可是,编撰会只做了一些文字修改,没有改变书稿中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的实质内容。

  就导语而言,有两个要点:时间(4月3日);事件(日本文部省宣布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这一要点,也可参照最后一句话表述为日本初中历史教科书将于2002年投入使用。就主体来说,也有两个要点:事件(文部省要求编撰会修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教科书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其次,组合要点,加以概括。导语中,两种表述可任选一种,具体时间因与主要事实关系不是很大,也可略去。主体中,两个要点可以合并为:编撰会编写了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教科书。

  第二步:缩减字数,拟写答案。题目要求正标题的拟写不超过10个字,副标题的拟写不超过15个字。为此,我们须将所归纳的内容重新压缩并概写,力求突出新闻最有效的信息,从而使得标题具体、明确,真正体现新闻标题与一般文章标题不完全一样的拟写要求。下面是两种具体的拟写,可供同学们参考:

  答案:正标题: {日政府(或文部省)宣布教科书合格 副标题:编撰会歪曲史实美化侵略战争

  或正标题 {日本教科书将投入使用副标题:该书稿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战争

  二、摘中心句,打叶削枝。

  有些语段的信息是由中心句和关键句组成的。关键句是为中心句服务的,或从反面或从侧面,但都属旁敲侧击之句,而语段中的中心句就是内容的核心。压缩时,只需将这个中心句摘取出来,然后根据要求将多余的枝叶去掉,压缩就完成了。

  例2:将下面一段话压缩为一句话,表明作者的主张。(不超过22个字)

  我觉不反对倾向诗本身。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和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都是有起来强烈倾向的诗人,但丁和塞万提斯也不逊色;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现代的那些写出优秀小说的俄国人和挪威人全是有倾向的.作家。可是我认为倾向应当从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他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要把他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和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该语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是从反面说不反对倾向诗本身,第二、三句是从不同文学作品方面论说作品有倾向,而第四句则是正反两方面谈倾向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流露出来。显然第四句是本语段的中心句,第一、二、三句是关键句,因此,只将第四句抽取出来,压缩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然后将这个句子中的枝叶削掉、打掉就成功了。这个语段应压缩为:文学作品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流露出来。

  三、去伪存真,删繁就简。

  有些语段,很多内容都是对某个关键信息的阐释、说明、补充甚或是拓展、引申、引言、序语,等等。实际上,这些内容都可以说不是实在的,而是虚或伪的,只是让大家便于理解关键的信息。这些繁琐的内容就像烟雾一样遮住了我们的双眼,我们应将其去伪存真,删繁就简,然后再概括表述出来就行了。

  例3: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前一段时间,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一些中小学的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令老师们大蹙眉头,不法分子在学校周围向学生兜售有淫秽或不健康内容的书画,音像制品,还有的把电子游戏厅开设在学校周围日前,旅顺警方重拳出击,对滋扰学校的不法分子给予坚决打击,对学校周边的各种摊点彻底加以清理,对电子游戏厅一律取缔。通过整顿,现在全区56所中小学校园秩序井然。

  本语段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背景材料,是引言,是虚的,不是信息的要点;第二层是主要内容;第三层是行动取得的效果。因此,毫不犹豫地将第一、三句删掉,抓住第二句进行压缩就可以了。本新闻的标题可拟写为:旅顺警方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

  四、去粗取精,舍末逐本。

  语段的多种信息中,往往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压缩时,需要对语段信息进行正确分辨、准确权衡,确立信息的主体,分清主次,掂出轻重,然后舍弃次要的、轻微的,选择根本的、重要的、去粗取精、舍末逐本,最后压缩成句,准确全面地表述出来。

  例4:下面是有关爱因斯坦的情况,请筛选最重要的材料,用简明的语句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文字。(最重要的材料不能遗漏,不超过100字)

  (1)爱因斯坦1921年发现了光电效应,为此,荣获诺贝尔物理奖。(2)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相对论。(3)爱因斯坦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4)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5)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 1955年去世。(6)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激动地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7)爱因斯坦是一位可以和牛顿媲美的科学家。(8)普朗克发现了量子论,量子论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2)(6)(8)同在介绍其成就,有重复性的内容,其中,(2)比(6)(8)更准确、更直接、更简明,取(2)舍(6)(8);(4)(7)皆为评价,而(4)更符合爱因斯坦的情况。

  所以答案为:爱因斯坦(1879~1955),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相对论。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1921年他因发现光电效应,荣获诺贝尔物理奖。

  五、敲骨吸髓,融会贯通

  有些语段,没有明显的主干句,看不出主次、轻重,几乎是并驾齐驱的,信息没有明确的指向性。这就需要对语段的每个信息进行推敲,一一找到它们的精髓所在,探明它们各自的意向,提炼出它们的要义,然后将其融合、贯通,抽象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压缩、概括出它们的核心意思。

  例5:用简洁文字概括下面一段话所传达的主要信息。(不超过8个字)

  法国《费加罗报》称,国际奥委会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评估团成员最初表达的印象已经传达出这样一个信号:经过事实的考验,巴黎和北京的决斗这一说法已经过时了。评估团团长维尔布鲁根曾不加渲染地证实过大阪令人印象深刻,之后又对加拿大一份日报《多伦多星报》透露,他的评估团在这座城市的考察是富有成果和引人注目的。伊斯坦布尔市长立足于土耳其地处亚欧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也宣称得到奥委会某些成员的青睐。

  这段话所传达的主要信息是:2008年申奥 。

  这个语段是围绕申奥这个话题展开的,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是说巴黎和北京的决斗胜者可获得奥运会申办城市已经不符合现实,还有其他的竞争者;第二句是说日本的大阪和加拿大的多伦多也是很有希望的;第三句是说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也是一个竞争对手。融合以上几个意思,我们可以明确主要信息是:申奥城市难以确定,都有申办成功的可能。由此我们可以压缩概括为:各有所长势均力敌或鹿死谁手很难预测或谁胜谁负难以定论。

  六、顺藤摸瓜,顺水推舟。

  有些语段需要在中间加入一个衔接性的语句,使前后的意思完美地联接起来,还有的需要给语段写一个结论性的语句。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压缩,只不过比前面所讲的几种稍难一点,需瞻前顾后,仔细揣摩其要义和意向,顺藤摸瓜,顺水推舟。

  例6:联系上下文内容,在画线处写一句不超过27字的恰当的话。

  科学名著分为自然科学名著和社会科学名著。自然科学名著对于一个人增长科学知识,提高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各科的著名论著,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广泛涉猎。了解科学巨匠可贵的探索与创造,领略其风采,接受其代表作的直接熏陶,在精神上与其接触、交谈,无疑是使自己在思想上成熟起来的有效途径。

  这个语段的第一句是谈科学名著的两大分类,第二句是谈自然科学名著对人在物质世界的积极影响,而第四句是谈要广泛涉猎社会科学名著,最后一句谈科学巨匠的可贵精神对人在精神世界的影响。因此,前挂后联,我们就可以理清思路,找到第三句这个过渡性语句的答案:汲取社会科学名著的营养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成熟不可或缺。

  例7:为下面这段话添写一个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使语段完整严密。(不超过20个字)

  大凡成就卓越的作家,都是用人格和个性抒写作品,用作品表现人格和个性。当我们吟诵李白、杜甫诗篇的时候,自然会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风貌和个性特征在字里行间涌动和闪耀;当我们捧读鲁迅、闻一多作品的时候,自然要被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艺术魅力所征服。究竟是他们的人格魅力还是他们的作品魅力使他们名垂千古,成为永恒?我想:答案是 。

  这个语段是讲作品跟人的个性和人格的密切关系。第一句谈有成就的作家都是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的,第二句例举李白、杜甫、鲁迅、闻一多的作品和人格的双重魅力来证实第一句话,而第三句则是提出一个问题:人格魅力还是艺术魅力?显然,我们可以顺水推舟、顺理成章的得到答案:人融于文,文表现人,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当然,解答的技巧不止这几点,而且这几点也不是各自独立的,都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拘泥于一种,而应力求全面、灵活地运用各种技巧,迅速整理出准确、全面、清晰的答案。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9

  一、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二、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忧国忧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地疾苦

  4.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

  1.羁旅思乡之情

  2.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边塞思乡之情

  4.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感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意境鉴赏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答题步骤:

  (1)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简要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3)根据这首诗的情境氛围特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得具体。

  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归纳20xx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10

  1、做高中语文阅读题首先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其次做高中语文阅读题要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的生活感受,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高中语文阅读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所寄寓的道理。在抒情的语文阅读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

  ②篇末的结束语;

  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

  ④象征

  ⑤“物”的形象

  散文的阅读方法其实是很多的,只要适合自己的,就一定是好的。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11

  大凡热爱语文科目的人并没有把语文当成一种学习,更多的是把语文当成一种游戏。因为如果认为是学习的话就会有反感。在解答语文试卷的时候,与其说是解答题目,不如说是追求一种成就感,那种把题抽丝剥茧一步步追寻到正确结果的完美境界。

  1、时间安排: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2、放下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非常浪费时间。暂时先搁着,做了其它题目后或许会有灵感。

  高考作文注意事项:

  1、高考作文打分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需要四步来完成,内容、表达、发展各占20分,还有一个扣分,上限是15分,最后得出总分。评价中内容以题意和中心为主,文章首先要符合题意;表达的关键是语言和文体,文体要鲜明;发展要求有文采、有创新,有文采指表达有感染力,而内容观点比一般人深刻就是创新。还有几个具体问题是:无题目的扣2分,字数不够的每少50个字扣1分,错别字一个一分,不重复扣分。

  2、卷面要整洁,字体要工整、美观,相反书写不好可能会影响成绩。

  3、避免错别字,错别字一多不仅扣分,也会影响阅卷老师对整个卷子的印象。

  4、要避免作文跑题。虽然说话题作文开放性很强,但也有限制因素。审题首先是放眼看话题内容,抓住话题核心进行发散思维;其次是聚焦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点”,切入进去,集中笔力加以突破。

  5、避免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缺少思想。面对一个话题,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作由此及彼的联系,由因到果的推断,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由个别到一般的'思考,来深入认识并准确诠释话题,并作深层次的开掘,注意理性地分析,能站在理论的高度认识问题,揭示事物的本质,因为你的观点只要比一般人深刻就是创新了。

  6、避免文体不明,盲目求新,胡编乱造。在阅卷中凡是开头提观点,中间讲故事,最后下结论,有材料没论证的文章都在三类卷以下。

  7、结构层次不清,不会扣题点题,不会联系实际。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行文中部分或大部分的游离主题,结尾再回来,这都在三类卷的范围。因为阅卷速度快,作文的行文思路,结构安排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通读一遍却发现你不知所云,得分就不会高。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12

  驳论据是驳论的一种方式。

  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用来支持论点的。错误的或反动的论点,往往会建立在虚假的、错误的论据之上。发现并驳倒这样的论据,对方的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这种从反驳对方论据入手来揭示其论点错误的驳论方式就是驳论据。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错误的或反动的论点,无论哪一种论据,都可能犯以下两种错误:一是虚假。完全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纯属无稽之谈。用作论据的“事实”是胡编乱造的,用作论据的“理论”,是杜撰出来的。二是“走样”。这就是与事实不符,或以偏概全,或作了“加工”变形,或引用理论断章取义。这种论据,虽非完全虚假、捏造,但是往往比虚假论据更有迷惑力,更要注意辨别。正因为有以上两种错误的论据,所以驳论据也就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揭露其虚假:是捏造的事实,是伪造的“理论”。从而证明用这种论据支持的.论点必然荒谬。

  另一种是指出其“走样”:与事实有哪些出入;对名人名言是怎样“断章取义”的等等。例如鲁迅的《“友邦惊诧”论》,这篇文章是以驳论点为主的,但同时也用了驳论据的方法。文章最后一段,引用《申报》刊登的消息,正是用事实来驳反动论点的论据。其方法是揭露这些论据都与事实不符,纯属伪造。

  怎样运用驳论据这种反驳方式。

  一、它只适用于把论点、论据都摆出来的情况。比如有的人只提出错误观点而不列举论据,那就不适合用驳论据的方式。有的观点明显荒谬,而列举的论据却似是而非,对此,还是以驳论点为宜。大可不必很费劲地去驳斥论据。与此相反,有的观点倒是貌似有理,而列举的论据则荒谬无稽,对此,就应该采取驳论据的方式。

  二、要驳论据,那就应该对它们作认真的分析研究,包括进行调查、翻阅材料、查对原著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其是虚假的。有的错误论据往往假中有真,鱼目混珠,更要细心辨别。

  三、为了使反驳更为有力,除了揭露对方论据的虚假错误之外,还应准备好正确的论据,以便与对方论据相对比,从而使之彻底败露。这种用正确事实来说话的方法是最有力量的。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13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率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14

  文言文阅读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

  古今异义: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

  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可以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即使遇到阅读难度大的文章,也要调动积累,沉着应对,不必庸人自扰,所谓“人难我难,我不畏难”。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15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例】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的开头以神龟虽然长寿,始终还有死的时候;腾蛇纵能驾雾升天,终也得死去变成尘土。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当时虽已五十三岁,但仍如伏在马槽的千里马一样,志向还在奔驰千里。这里的“志在千里”实在可圈可点。此诗为曹操破乌桓大捷后所作,暗示曹操志不在乌桓,而在千里之外的南方。观当时形势,公元207年,曹操平定乌桓而归,整个北方和中原大致略定,余下来的就只有南方的刘表、刘备,和江东的孙权。故此,曹操“志在千里”可见其统一天下的野心。而事实上,翌年,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确曾挥大军南下,图一举收复刘备、孙权。可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实乃曹操之所料不及。姑且勿论曹操其后能否平定千里,其雄霸千里的欲望和野心,由这首诗中真可以略窥一二。

  【例】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2.保家卫国的决心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相关文章: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05-10

高考语文的答题技巧05-05

语文高考答题技巧04-03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04-03

高考语文病句的答题技巧05-10

高考语文答题必备技巧05-10

揭秘高考语文答题技巧05-10

高考语文答题的技巧汇总05-09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详解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