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中学生心理地图的构建与运用

时间:2022-12-09 05:27:49 高考复习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复习中学生心理地图的构建与运用

  论文关键词:心理地图 底图 空间思维

高考复习中学生心理地图的构建与运用

  论文摘要: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空间思维。无论是地理事物还是地理规律,都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因此要求学生建立心理地图,将地理事实、地理规律等对应到基础的心理地图上,将零散的知识构建在具体的地理空间上,形成新的心理地图。以达到知识构建与整合的目的。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是高考地理能力要求的主导方向。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没有标记的经纬网地图、局部敢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标注(如湖泊、河流等)的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问。因此,教与学应以区域为中心,以空间地图的建立为基础,进行空间特征的归纳。空间联系的探究。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空间思维。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无论是地理事物、地理原理。还是地理规律,都具有空间分布特征。而且。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因此可以说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因此要求学生建立心理地图,将地理事实、地理规律等对应到基础的心理地图上,将零散的知识构建在具体的地理空间上。

  一、高考复习中构建心理地图的意义和作用

  (一)高考复习中建立心理地图的必要性

  在高考复习中。在众多学科都在抓紧学生的每一分一秒时间的时候。怎样才能减轻学生负担,达到地理复习的最佳效果呢,在这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并不意味减少学习内容和降低教学要求。而是力求寻找既省时,又高效、又有促进能力和智力提高、使学习变得轻松自如的教学方法。目前。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问题主要反映在费时多、效率低、图文分家,地物搬家,死记硬背,稍纵即逝等。学习低效的关键是忽视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头脑中没有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空间观念模糊不清,因而学习的知识在脑中是一些零散的片段,当然要用这些零散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很困难的。本人认为在高三复习过程中重视学生心理地图的建立与运用的训练,既可达到时下素质教育的减负目的,又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高考复习中心理地图的作用

  心理地图也就是地图表象,是各类地图在头脑中的保持和再现,如光照图、政区图、地形图、工业分布图等在头脑中构成的图像。即使地图不在眼前,也可以凭借心理地图进行形象思考,也可说是心理地图的再现或调用。运用心理地图来分析解决各类地理问题。总结地理规律、推理地理知识是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如,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为什么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就可借助心理地图提供的纬度位置,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特征图,该岛在气压带、风带图中的位置,以及洋流等综合分析其原因。心理地图越丰富,往往地理思维越活跃,极有利于思维努力的发展和地理能力的提高。

  有些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侧重于抄笔记,课后背笔记。而忽视了心理地图的逐渐形成。使学习变得枯燥乏味,丧失信心。很多学生反映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以及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很难记忆,其实就是气候因子——受纬度影响的太阳辐射(世界地图)、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图)、地面状况(地形图)等图像不熟悉。当然也就很难记忆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更难以分析某种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了。所以,心理地图的建立和运用训练,是高考复习地理的关键。是建立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的关键。

  二、心理地图的构建与运用

  心理地图的形成和积累是逐步实现的过程。心理地图的形成要靠反复的读图、画图和用图,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地图形像的感知。在复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强化心理地图底图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使之更加牢固、清晰、准确。为进一步构建新的心理地图做好准备。其次,在复习中,注重将知识和地图联系起来,将地理事实、地理规律的复习都对应到地图上,建立各个地理事实、地理规律的心理地图表象,即形成新的心理地图。以达到整合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

  (一)第一阶段:心理地图底图的建立

  这里的心理地图底图指地球各大洲、各行政单位的分界图,主要有经纬网图、地形图、政区图。这些图是其它地理事物、地理规律分布图的基础。因此我称之为底图。

  1.经纬网图心理地图的构建

  2.地形图、政区图心理地图的构建

  地形图、政区图的心理地图构建,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读图——绘图——填图。"

  (1)读图

  对于高考来说。对地图的掌握不但要求宏观上的熟悉,而且要求掌握重要地理事物的微观地图。做到在宏观上把握其位置,在微观上熟悉其形状。因此,读图要求学生将宏观地图和微观地图结合起来阅读。读宏观地图。将各个行政区的位置范围投影在经纬网图上,在脑海中形成其宏观影像。读微观地图时。对照宏观地图上重要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阅读该地理事物大比例尺地图。从经纬度、形状两个方面综合形成该地理事物的空间影像。就高考复习来说,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读图这一个步骤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

  (2)绘图

  读图的过程在脑海中形成的罔像不够牢固和清晰,让学生动手绘制地图,可以使学生头脑中的图像更清晰。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在复习区域地理的时候,每节课上课之前,我布置学生绘制将要复习区域的空白地图,以及重要地理事物的微观地图。

  (3)填图

  在绘图之后,学生头脑中已经形成了相对清晰的地图影像。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种已经形成的图像,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配套填图训练是有必要的。在填网的过程中,学生将之前的地图影像回放,这样就起到了巩同的作用,使学生形成的心理地图更为牢固。

  三、形成新的心理地图

  学生头脑中形成牢固的基础地图以后,在复习地理事实、地理规律的时候,只要在底图基础上,将有关知识对应在相应的位置。建立各种地理事实、地理规律的空间分布图,就形成了新的心理地图,气候类型图、农业地域类型图、工业分布图、旅游资源图等。例如,在复习世界气候类型的时候,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学生只要掌握了气候类型的影响因素,就能够分析各种气候类型的范围(受纬度、距离海洋的远近、地形等影响下的范围)。将这个范围和已经形成的底图——世界地图和地形图重合,就可以形成新的心理地图——气候类型分布图。如气候类型中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全年高温多雨,因此,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南北纬l 00之间,将该范围和世界地图重合,就可以知道主要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属于该气候类型。除了地带性外j由于地形的影响,在热带地区信风的迎风坡,由于风由海洋吹来。降水较多,也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学生将这个知识点和地形图、政区图重合,就可以知道哪些非地带性哪些区域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这样。学生利用地理规律的空间分布规律就可以很轻松地掌握它,并且掌握牢同,而无需花很多的精力来死记硬背,那样还容易忘记。

  四、运用心理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最终,学生在头脑中的形成了各种个样的心理地图(即在心理上形成地图表象)有各国政区图、地形图、人口分布图、工农业布局图、各类示意图等。学生在身边没有地图时能凭借自己头脑中的心理地图进行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各类地理问题,总结并记忆地理规律,预测未来,这是一种重要生存能力,也是新课改重要理念。体现在高考试题中,通常不是考整体的地图,而是以一个局部的地图为切人点来考察。这就需要学生有丰富的心理地图。且具有能够熟练运用心理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前面的训练,学生已经形成了各种个样的心理地图,且在形成心理地图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学生怎样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利用心理地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其实,运用心理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在学生由底图形成新的心理地图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训练。目前,学生需要训练的是如何将微观地图和宏观地罔、局部地图和整体地图联系起来,做到给出微观地图或局部地图,能够联系到它在整体中的区位、联系,甚至将它还原为宏观地图。在宏观地图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给出宏观地图,能够将其中的某一些地理事物放大为微观地图。这种联系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建立。在复习的过程中,首先,每堂课留出5分钟的时间,让一个学生上讲台从宏观和微观向大家介绍一个国家的情况,宏观上介绍国家的区位,微观上介绍国家的自然、人文情况。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准备的过程以及听同学讲解的过程就是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联系的过程。而且,这种建立是主动的,而不是教师讲解过程中被动接受的过程。其次,宏观地图、微观地图的填图训练也是建立二者联系的重要手段。宏观地图和微观地图出在同一份测试卷里,学生在填微观地图的时候,可以将微观地图和宏观地图联系起来。在测验这种氛围中通过强化思考来加强二者的联系。

  通过这种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线或区域时,脑海中会出现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心理地图。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见,通过多方面空间思维的训练,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地理规律的空间性质,建立丰富的心理地图,对于地理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考复习中学生心理地图的构建与运用】相关文章:

高考复习语言运用的总结05-07

高考物理复习指导:灵活运用05-10

高考复习中构建思维导图的作用05-05

高考语文总复习的成语运用辨析总结05-11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复习05-11

高考地理重点复习之自然地理和地图05-05

高考化学复习把握方向聚焦变化构建体05-07

高考语文的一轮复习考点:语言运用题05-11

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4种方法轻松记忆地图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