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积极意义

时间:2022-04-03 03:32:11 高考热门专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改革的积极意义

  高考是高中教育的指挥棒,高考改革会对高中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高考改革的影响与对策。快来看看吧,下面是阳光网小编为你整理的高考改革的积极意义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改革的积极意义

  高考改革的积极意义

  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千呼万唤始出来,从消息层面看,公众多是看好的。但也有不少悲观论者。比如有人担心,文理不分科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取消特长生加分会影响人的多元化发展,更有人干脆对整个教改持怀疑态度。因此,近日有关部门就改革做了解释和宣传,深化对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意义的认识,以化解分歧,凝聚共识坚定改革信心。

  首先,此轮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统筹,是国家意志力的体现。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强有力的执行力保障。方案几上几下,几经修改,最终由深改组集体通过。许多内容事先都进行了探索。率先进行试点的上海浙江两地,这些年的教育实践,已经为深改组最终通过该方案,从正反两个方面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说,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如同其他多项改革一样,凝聚着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与决心。

  其次,此次招生制度改革能给教育带来多重积极变化,积累正能量,高等教育布局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一是高等学校地域上要做大幅度调整,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一点是,户籍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有一个特殊的举措,那就是要将过去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市的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民生资源,向二三线城镇分流。在可预期的将来,将会有一大批知名大学、中学下放办学,使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均衡。

  再次,此次教改最大的受益者是基础教育,多项改革利好直指基础教育,目的就是向素质教育回归,但同时确保不对现行教育造成颠覆性改动。不分文理是基础教育内在客观规律的要求;全国统一高考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将高中时期学业动态过程与静态结果有机统一起来;多元评价、自主录取与自主选择、全面发展相呼应,既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也满足国家人才战略。应试选拔兼顾教育公平,技能人才与学术人才并行发展,应试与素质合理搭配。建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严格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普惠原则。

  高考改革的好与不好

  今日热点:曝高考改革方案初定,考语数外三门,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对于自选三门计等级,他说,对好学生来说,选择的三门课等级基本可以拿到最高,那么高考就变成了语数外的竞争。

  昨天,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应江苏省教育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之邀,在南京举行教育专题报告会,向江苏教育界人士透露教育改革动态。在谈到名校集团化办学时,他建议每个地区首先排出10%最薄弱的学校率先带动发展。

  新高考改革方案初定

  语数外三门必考,其他学科选三门等级计分

  从去年开始,不断有关于高考方案改革的传言,但江苏的改革,必须在全国改革之后再出台。有权威部门人士透露,江苏高考新方案可能今年上半年就公布,这也意味着,全国方案会很快公布。朱永新透露,全国的高考方案的确已经初步确定:考语数外三门,其中外语是社会化考试,目前的考虑是一年考两次,也有建议以后可以适当增加次数。另外让学生选三门最擅长的课去考,按等级来评价,分为五级。

  他说,也有人提出,外语社会化考试,可以增加次数,但增加次数也有问题,因为中国的有些孩子不考到100分不罢休,只要有机会就会不断地去“碰运气”,这就涉及到时间和经济成本。所以关键是考试本身的科学性,要一个人没有经过再次训练的情况下,考100次还是这么多分数。

  对于自选三门计等级,他说,对好学生来说,选择的三门课等级基本可以拿到最高,那么高考就变成了语数外的竞争。

  教育集团化提倡

  首先排出10%最薄弱的学校带动发展

  朱永新说,北京的一些校长,对北京现在组建教育集团有一点微词。他个人认为,这在目前是值得走的一条探索的道路。“我们把相对薄弱的学校交给好的学校去做,直接一体化的。不是那么挂一个牌,必须实质性的。”他表示,这不是把好学校不断削弱,真正好的学校,它把它的文化,把它的经验,把它的管理带到学校当中去,一般情况下有几年的时间,是可以改变一个学校的。对原来的名校,也不用担心。因为它长期以来,实际上能量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释放。把名校的副校长调到薄弱的学校当校长,再让名校的中层当副校长,结构就变得更开放。“我建议北京应该首先排出最薄弱的学校10%,把这个清单做出来,每年做完不要多。短期内教育绝对不能急功近利,要做10年的规划,每年解决10%。”

  他说,根据管理学的木桶原理,决定这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这个最长的板有多少,最长的板哪怕是全世界第一也没有用,而是看你最短的这块板,最短的这块板决定。“你应该排出最薄弱10%的学校,把最薄弱10%学校交给最好的学校,让它们进行实质性的变革。”第二年再来,这样的话10年左右的时间能够改变一个区域。

  学历歧视不可取

  大公司招聘都有学校清单

  朱永新还表示,教育部门事实上一直把很多不应该教育部门揽的问题揽过来了,像择校热这些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的问题。“因为似乎只有进入公务员的体系,进入那些大企业大公司才能拥有高工资,才能拥有荣誉、地位和金钱。所以要进大学,所以要进好学校,所以要进985、211。”他还举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不久他的一个亲戚要进北京的一家大公司,他了解了一下,这家大公司是有一个学校清单的,而且这绝对不是个案。他表示,如果美国如果有公司,有政府部门敢这样做,那么就是违法行为,叫学历歧视,美国高中生可以当市长,在中国当不了,所以必须要上大学,要上好大学才有希望,分配制度同样是如此。

  浙江大学首试“三位一体”招生改革 高考成绩只占录取权重六成

  经教育部、浙江省教育厅批准,浙江大学2014年采用一种名为“三位一体”的招生新方式——学校拿出100个招生名额,所录取学生的高考成绩只占录取权重的六成。

  记者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浙江从2011年起在省属高校中尝试“三位一体”高考招生改革,即把考生的会考成绩、高校对考生的测试成绩以及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综合分,最后按照综合分择优录取考生。浙大是第一所加入这项改革的部属院校。

  根据招生简章,浙江大学2014年“三位一体”招生的综合成绩,按“中学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10%+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30%+高考总分(折算成满分100分)×60%”计算形成。

  针对本次招生改革,浙江大学推出了10个大类的17个专业供选择,包括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俄语、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大气科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等。

  浙江大学招生负责人表示,降低高考录取权重,大幅提高高校自主测试等比重,旨在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另据介绍,和传统的通过普通高考、自主招生考试进入浙江大学的学生不同,通过“三位一体”入校的学生在报名时即要选定专业,四年或五年的本科学习中不能再转专业。该负责人解释说,无论是学校还是专业老师都希望真正找到热爱自己专业的学生。(新华社)

  高考,应该打开大门搞改革

  近日,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在南京举行的教育专题报告会上称,全国的高考方案的确已经初步确定:考语、数、外三门,其中外语是社会化考试,目前的考虑是一年考两次。另外让学生选三门最擅长的科目去考,按等级来评价,分为五级。 (据《现代快报》)

  最近这些日子,关于高考改革的消息不断传来,例如外语改为社会化考试、高考要分为学术化和技能化两种等等。这次,又有专家“非正式”地透露了必考三门,其余三门自选考级。应该说,如果这些措施都实施了,高考的面目将变化很大,几十年如一日的高考,需要学生、老师和家长重新去适应。

  高考大变脸,变得人们可能不认识了。但改革的过程却值得商榷——几乎所有措施,都是决定后向公众宣布,或者由专家们透露,接着予以证实。公众鲜有参加讨论的机会。

  高考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有三。一是减轻学生负担,不该在中学学的、不该强化的知识,没必要再去较劲,基础教育,还是以打好基础为主;二是减轻就业压力,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有时间有机会多学技能;三是追求公平,尽量让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通过考试,公平地分摊到每个人头上。

  这些目的是否都能实现,还需要未来的实效进行检验。但实现公平一条,新的方案作用肯定是有限的。比如像专家透露的3+3方案,细想就有很多破绽在里面。中学生还处在不定性的年龄,自选的三门考试功课是什么,就很有学问。听老师的,还是听家长的?抑或自己拿主意?在有限的选项里,有没有自己真正热爱且擅长的?硬要选择的时候,会不会跑偏?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或者某些热门专业,在选择学生的时候,是不是会对某些科目有所偏爱?也许这种偏爱又会反作用于考试,形成新的高考指挥棒。

  当然,对于自选项目选对的学生来说,拼的就该是必考项目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语文数学考砸了,可能学生学化学、学历史或者学烹饪的梦都会整个砸掉。而且,这还可能孳生针对语文、数学的强化班,别的负担减轻了,这方面的负担又会加重。

  类似于这样的疑问还会有很多。但有一点必须得明确,那就是高考方案无论改成什么样子,都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公平,都可能是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更容易,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讲更难了。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需要选拔,就需要选拔的规则,规则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有规则就有利弊。但从总体来看,考试依旧是最公平的选拔规则。可以想见,如果高等教育也搞免费就近入学,或者搞推荐入学,一定是流弊丛生,而且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没有考试的选拔,最终会演变成拼父母、拼单位、拼金钱,造成大多数人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各种改革,都可以尝试,但唯一不能触碰的底线就是“取消考试”。

  考是必须的,改革只能改怎么考,怎么考又关系到千家万户。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会明确,高考方案的改革只能是“调整”,“调整”也不可能周到,就有必要让公众知道“调整”的理由。方案的设计者们应该把关着的大门打开,最好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在透明的环境中进行设计。这样才有利于尽量弥补漏洞,也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新的规则。

【高考改革的积极意义】相关文章:

专家对高考英语改革的看法11-22

高考历史改革答题技巧05-04

高考语文改革答题技巧05-05

语文改革篇一:中高考语文改革带来的影响05-11

高考语文考核改革分析参考05-11

2017高考语文改革样卷05-10

2017年各省高考改革亮点05-12

2017广东高考改革最新资讯05-12

高考改革对物理的冲击和影响04-28

重庆2017高考英语改革方案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