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对教师的需求量

时间:2022-11-23 12:14:11 高考热门专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改革对教师的需求量

  随着新课改以后,关于高考改革的新方案,在全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中逐渐推广实施,为了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为了能够提供国家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在过去的几年,随之表现最明显的是,社会上的大部分岗位对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快来看看吧,下面是阳光网小编为你整理的高考改革对教师的需求量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改革对教师的需求量

  高考改革对教师的需求量

  高考改革给教师带来机遇和挑战

  夏校长说,新高考改革给教师原有的教育理念带来很大的冲击,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同时,老师要有激情,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一个老师的态度,对新事物的态度,往往会体现到工作中去的。有激情,不对新事物有抵触,才会认真学习、了解新事物。新事物肯定会带来困难,但不能由于这个困难就对新事物有抱怨和抵触。

  教师要善于学习,包容、热情,不断去创造,而不是跟在改革的后边。应该学会往前走,甚至走在改革前面去。高考不管怎么改,本质东西是不改的,培养的人的本质是不变的。教师首先要从大局观了解这次改革的必要性,然后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学习怎么去适应改革。

  任何一次改革对老师来说都是机遇。很多专家就是这样冒出来的。新的课程出来了,总会有一些教师,他们不是抱怨,而是积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跟上改革的步伐。现在高考改革实际上要解决的是多元化问题和个性化问题,传统教育都是一刀切。新高考改革让能力强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让能力弱的学生也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

  利用政策倾斜和技术手段缩小区域间教育差距

  国家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也不一样。尤其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目前改革之后会不会拉大差距?夏校长说,完全有可能拉大差距,但关键是我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如果我们对此问题有足够的重视,完全可以采用各种弥补性政策或措施。譬如现行高等院校录取工作就有一定程度倾斜相对落后区域。另外我们要做的更多是帮助改善落后地区的办学硬件,提高教学水平。事实上,国家已经不断地实施各种此类项目和计划。

  英语老师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新高考改革方案,对高中甚至整个中小学英语教学体系都产生了影响,英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夏校长认为作为一个英语老师要树立一个观念,英语教学并不是要培养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语言学家,都成为翻译家,而是培养孩子成为懂一点英语的自然人、社会人。孩子学一点英语,能够促进以后的职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在他们今后走上社会,如果能用得到英语更好,即使用不到,在生活当中也会用到。但如果我们的教学只关注刷分、考题、讲知识等,学生所学的都是一些碎片化的内容,是很容易遗忘。所以,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从碎片化的教学转变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个人学什么学科,往往会表现出这个学科的特点,孩子学了一门外语,至少多接触一种文化、一种思维,因为语言背后是思维,是文化。英语是一种逻辑性的语言,又是传递英语国家文化的工具。一种语言教学要关注思维的培养。英语老师在教育当中应该注意语言、文化、思维三者的结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解读语言传递的意思,而不是专门孤零零地去记几个单词,不能死抠词、句。这都是死的东西,学了就忘,以后也没用。应该在一定的语境中,跟文化连在一起,跟生活连在一起了。所以语言教学跟文化、跟生活,还有跟思维是有关系的。

  英语是在使用中掌握的

  关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夏校长表示,对很多人来说语言是工具,是生活工具,学习工具。在生活中要多用多讲,平时同学之间加强练习。培养英语的语言意识、语言使用的意识,英语肯定是在大量使用当中才真正掌握的。在大量使用过程当中,经常在跟别人讲英语,看英文节目,英语能力提高了,就不会忘记的。

  多体系的英语检测标准功能不同

  目前,考研、就业、四六级、中高考英语等英语考试,各有各的标准,整个的体系标准都没有打通,各自为政。对此,夏校长说,理论上来说,好像打通更符合逻辑,但是社会不是一个单一体,不可能由一种考试体系统领。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它的考试评价体系都不会是单一一套的。想用一套东西把所有都包含进来,那肯定是有问题的。各个阶段考试的目标指向是不一样的。比如高中,现在有两个层面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常模参照型考试,它的难度是不确定的,要根据常模来决定的。今年这届学生常模特别好,难度肯定要上去,下一届基础不好了,难度肯定要降下来。但学业水平考试是目标参照型考试,达到特定的水平,高中就毕业了,难度要求是相对固定的。

  英语考试等级框定以后,等级是不变的,就很难用来选拔。有四六级、考研等多体系的检测英语学习标准,这是好事情。各种检测标准的功能是不一样的。不能用常模参照型考试代替水平考试,同样水平考试也不能代替选拔考试。

  在新高考改革方案下,教师既要在规定课时内讲完考试的内容,又要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并体会到,这对教师的分层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难度不小,但只要攻克这一关,基础教学能力将达到另一种境界,即逐步引导学生从接受性学习向发现性学习转变。要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必须同步提升教师分层教学的能力。

  走班制实施后,每个老师都会有着不同的课程,尤其是面对分层教学,教师原有的、统一的教学模式必须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以保障课程实施的质量。例如,高考改革之前,历史老师只需要教文科学生,以文科的规律教课即可,但是高考改革之后,“7选3”模式便会出现文理科交叉选课的情形。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擅长理科方向的学生,在对历史感兴趣的情况下选择了历史,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会发现这批学生却是在用学习理科的思维方式学习历史。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提意见,要求老师用理科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这节课能学到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面对这种局面,一方面老师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度调整,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学生进行渐进式的引导。

  除了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之外,教师面临的挑战还有不少,新高考政策规定学生学业考试和登记考试均可以考两次,且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选择学业水平考试,要充分满足学生的选考要求,也面临不少困难。比如A班级10个学生要求化学高二不参加考试,高三参加考试;B班级20个学生高三不参加考试,要求高二参考,这种情况下课程如何安排?像这种具体到学校操作的案例,学校必须做好课程规划,这个规划不是由学生个人的选择来进行调整,学业考试什么时候考,等级考试什么时候考,学校必须跟课程开设配套起来。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C在高二4月份学业考试物理课程没有通过,并且等级为E,那么他只能插班到下一年级去,进行跨年级走班,这种情况又涉及到两个年级的课程,无形中又增加了排课的难度。

  另外,通常情况下学业水平考试选在4月、10月,这给学校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高二4月份考完试,老师没有课程需要回到下届教课,高一的老师就需要调整。从学生的角度讲,课程的结束没有变化,但任课老师两个月调整一次就很难适应;从老师的角度讲,不同时期的教育任务轻重程度不同,老师也需要自我调节。

【高考改革对教师的需求量】相关文章:

高考改革对教师的要求04-03

高考改革方案改革04-03

高考2017改革04-03

高考改革的对策04-03

高考改革的好处04-03

高考改革的看法04-03

高考改革的内容04-03

高考改革的影响04-03

高考改革地理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