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残奥会观后感

时间:2022-12-26 12:38:46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冬残奥会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冬残奥会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残奥会观后感

冬残奥会观后感1

  在参加残奥冰球混合团体赛的7支球队中,38岁的中国姑娘于静是唯一一名女球员。前两轮比赛里,中国队先后战胜斯洛伐克和捷克队,于静虽没获得出场机会,但她在场边用敲击球杆的方式给队友加油助威。

  残奥冰球中,运动员滑行、急停、转向、击打冰球都要靠球杆完成,需要频繁使用手腕的力量。时间久了,于静的右手手腕鼓起一个大包,是关节液渗出形成的腱鞘囊肿。“囊肿大的时候会鼓得很高,手腕都动不了,只能把它按破,然后休息几天等关节液被吸收后再恢复训练。”

  于静说:“希望能通过我参与冬残奥会的经历,让更多女性残疾人关注、参与到这项运动中,通过体育运动享受快乐、改变生活。”

  3月5日,在国家体育馆混合采访区,一个拄着拐杖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的胳膊一边是空荡荡的袖管,一条腿是假肢。“这是我第一次报道冬残奥会。在这个盛大的竞技舞台上,看到来自全球的残疾人运动员挑战自身极限、争创佳绩,特别令我动容。”来自加拿大的女记者卡米耶说。

  “我的父母一直以来都激励我,要像健全人一样生活。即便是我刚学走路时经常跌倒,他们也鼓励我要自己站起来。”卡米耶说。

  在成为记者之前,卡米耶曾是击剑运动员,这让她在报道时更有同理心。“我知道这些残疾人运动员在人生境遇上会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也明白,身体的残疾无法打败他们,体育运动为他们注入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这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都非常热情,看到我行动不便时会主动帮忙。这个‘三八节’,我会在赛事报道中度过。”卡米耶说。

  制定场馆运行政策和制度、巡查各个流线、为运动员排忧解难……国家体育馆场馆运行中心经理谢雯雯自1月24日进入闭环后,就成为场馆最忙碌的人之一。“作为‘双奥’人,我身上肩负着光荣的使命。今年‘三八节’,我们驻地为女同胞准备了鲜花等礼物,还提前给我们举办‘服务冬奥女神最美’庆祝活动,让我们感到特别暖心。”

  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大四学生李子贤是一名志愿者,她的服务岗位在“鸟巢”外的公共区域。

  “‘三八节’我会继续坚守岗位。”李子贤说,“观众们热情的.回馈,这是我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有的观众会说,‘可以跟你合张影吗?’‘你们真的太可爱了’或者‘谢谢你们,辛苦了’。我就会觉得这一天的工作都值得了。期待明天观众们给我们送上的祝福!”

冬残奥会观后感2

  3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成功举行,但关于主火炬点燃细节,直到仪式开始后依旧对媒体记者们保密。直到最后一刻,高擎火炬的中国运动员李端走到“雪花”中心,点燃主火炬。正如开幕式导演沈晨所说:“我们用了最大胆的方式,邀请一位盲人来点火。到目前为止,在我所了解的残奥会和冬残奥会中,还没有过盲人点火的先例。”

  更令人动容的是仪式当晚的小插曲——由于不可避免的视障原因,李端在点燃主火炬的过程中多次让火炬错失点位。然而,现场在短暂的沉默后,突然迸发出热烈的掌声。全场观众开始自发为他鼓劲呐喊,这温馨而励志的情景成就了开幕式上经典的画面,在一声声嘹亮的“加油”声中,李端将火炬稳稳嵌入,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成功点燃,熊熊燃烧!回忆起这一切,李端说:“(点火)这个任务交给我,我有信心有决心把它完成好。”

  1978年出生的李端是位东北汉子,具备不错篮球天赋的他曾两次入选国青男篮。然而,就在备战1996至1997赛季CBA联赛时,因为一场意外,李端不幸失明。磨难袭来,他也曾有过颓废放弃,但很快便从黑暗中站起,走上了人生的新赛场。虽然告别篮球,但他开始学习盲文和盲人按摩,很快就掌握了盲文基础知识,掌握了运动康复技能。此后,他更在各级残联的推荐帮助下,重启了运动生涯,考虑到自身所具备的职业篮球运动员弹跳好、下肢长的`特点,最终将三级跳远定为主项。

  “练跳远必须要跑得直,而且步点要准,步子大了,踩过起跳区就犯规了,步子小又没进起跳区,歪了还跳不进沙坑。”谈及三级跳远,李端觉得与开幕式的火炬点燃十分相似,既要精准,又要胆大心细。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李端从20xx年到20xx年,在参加的4届残奥会中夺得4块金牌,并以高超的竞技水平征服了赛场,征服了观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掌控自己命运的人生“三级跳”。

  当晚,作为开幕式最后一棒火炬手,和全场9万名观众高唱国歌,李端感到特别自豪。他的话中既带着荣誉感,也有责任感:“我不只是代表自己,我代表所有的运动员和残疾人运动员,我要把这些运动员和全国8500万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出来,我特别激动,也特别有信心。”早先接受媒体采访时,李端还曾说过“受伤的战士还是战士”,奔跑不息的他,也将继续绽放光芒。

冬残奥会观后感3

  所有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强奋斗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一段艰难前行的经历。终于,他们成功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为了成功付出了多少汗水甚至鲜血。他们曾经一次次地摔倒,但每次摔倒,都是他们继续前行的起点,他们是真的勇士,百折不挠就是最贴切的写照。

  残奥精神包含着一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赛场内外,残疾人以不屈的毅力,挑战和超越生命的极限,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以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获得人们的尊重,而不是同情和怜悯。同时也教育人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用积极进取的态度点燃生命的激情。

  “超越、融合、共享”,简单的六个汉字,概括了48年残奥会运动史的.真谛。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残奥运动已经成为世界和平的象征。残奥运动发展到今天,对于所有残疾人运动员来说,不再仅仅是对奖牌的向往,更多的是对超越自我和坚忍不拔精神的追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举办一场残奥会也不再仅仅是展现该国运动员实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展现一个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发展情况;对于整个奥林匹克运动来说,不仅仅是为了汇集世界各国残疾人运动员参与到竞技中来,更多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整个人类和平、友谊、进步的进程。

  熊猫“冰墩墩”和灯笼“雪容融”是一对好朋友,为了准备参加迎新年的滑雪比赛,他们相约去皇后滑雪场训练。

  这次,他们要一起完成团体滑雪越野赛!他们信心十足,在训练的时候铆足了劲儿,把一同训练的其他选手甩得远远的。“冰墩墩”沾沾自喜地说道:“就凭我们的实力,冠军就是小菜一碟!”话音刚落只听扑通一声,刚才还美滋滋的“冰墩墩”现在已经人仰马翻地摔在雪堆里。原来“冰墩墩”根本没有注意到小伙伴“雪容融”发出的雪道变化提醒,因为突然出现的冰棱路段而失去了平衡,卷起一簇雪雾直接冲到了赛道边上的护网和雪堆上。已经滑出一段的“雪容融”赶紧运用平行式急刹车停下来,掉头赶回来帮助“冰墩墩”,“雪容融”说:“加油,墩儿,没关系!”,稍作检查后,两个小伙伴又飞快地滑起来了。

  有了这个教训,“冰墩墩”再也不轻敌骄傲了,反而更加刻苦地训练,每天都是第一个开始训练,最后一个收队离场。正式比赛的日子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以出色的成绩如愿取得了新年滑雪赛的冠军!两个小伙伴高兴地拥抱在一起,相约在奥运赛场上继续夺冠!

冬残奥会观后感4

  北京奥运会落幕两周之后,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又再度沸腾——北京残奥会盛装开幕。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延续,是对生命自强不息的盛赞。满腔的热情迎接奥运会及残奥会的胜利召开,真正体现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精神。

  残奥运动员都是身残志坚,但最终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残奥期间,每一场比赛都动人心弦,每一场比赛都令人感动,比赛中,失去双臂的中国选手何军权,靠着两条腿,靠顽强拼搏的精神,在4×50米自由泳接力中得到了冠军。还有南非选手杜托伊特,她曾经是个四肢健全的游泳健将,但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左小腿。北京奥运会中,她在女子马拉松游泳游出16名。但无论她去的怎么样的成绩,她能站在两个奥运的舞台上,就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充分体现,是一个传奇。

  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无不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这些健康的人。我们每个人都该感到无比幸福,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感受到世界的奥妙和神奇。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如何面对生命征途中的困难与挫折,并思考作为健全人该如何珍惜和感受生命。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让我们向这些残缺的天使们致敬,向伟大的运动精神致敬!

  因为人各有各的命运,所以,世界上有了“残疾”两个字。

  说残奥会是竞技舞台,也是不可否认,但我认为更大的一部分是他们敢于在这舞台上展示自己,向全世界的人诉说自己虽然有身体上的残缺,但是他们自己心中的理想还是火热的,还是不可摧毁的。

  独腿女孩与“芭蕾王子”的双人舞震荡了千万观众的心,演绎了残疾人对理想的追求,对完整生命的追求,完美地阐释了生命存在的`价值。

  博尔特以手捶胸轻松飘越百米世界纪录,菲尔普斯的水中8金与7项世界新纪录,使得人类在陆上在水中都将生命的极限推开了很远。

  残缺的身体不等于残缺的人生。一张张刚毅的脸,一个个奋力拼搏的身影为我们抒写了人类最华美的篇章。残奥会的运动健儿就这样用顽强的意志,用不懈的努力为自己创造了生命的辉煌。

  残缺不是耻辱,残缺铸就了另一种美,美在坦然面对残疾的噩梦上,美在执著追求生活的意义上,美在坚强对抗巨大的困难上……那是意志,浇筑在身体上的一种炫目的光辉。身为健全人,我们给予他们的不是漠视,更不能是轻视,只要人活得有尊严有价值那就不算是真正的残疾人。

  让我们关注残奥,关注生命,关注完美。

冬残奥会观后感5

  从乘着一朵紫色“雪花”温暖启程,到伴随着《雪花》旋律迎来告别时刻,北京冬残奥会昨夜圆满落幕。

  火炬缓缓熄灭,一切恍然如昨,令人依依难舍。不畏艰难踏雪而来,梦想飞扬满载而归,希望向阳而生,我们尽情欢庆。

  一个个“同心圆”汇聚成“记忆的留声机”,“刻录”下极富浪漫色彩的美妙夜晚——红、蓝、绿色的滑雪杖排列成“会徽”,运动员们漫步于没有隔阂与界限的“蓝色地球”,五彩斑斓共享此刻。合唱团的孩子们天籁般的声音回荡在鸟巢夜空,小女孩捧起明亮的“火种”将“希望”播撒,萤火之光点亮世界……闭幕式参演群体中,约30%为残疾人,心手相连,残健共融的人们用“爱”为世界绘就了一抹绚丽的色彩,留下永恒的温暖记忆。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在皑皑冰面,在高山之巅,全世界刚刚见证了巅峰竞技,紧接着又为坚韧不屈的人生喝彩。

  闭幕式上,随着留声机的旋转,运动员在赛场摘金夺银、奋勇拼搏的“高光时刻”一一闪过,把人们的思绪又拉回激情飞扬的赛场。不幸折翼,他用拼搏为自己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看不清世界”,她却心怀热忱地“想让世界看到我”……不同的肤色下是一个个同样勇敢的灵魂,不同的语言唱出对生命共同的赞歌,给世人以启迪与激励:身体的缺憾不会削减生命的意义,精神面貌才是决定人生将以何种方式展开的关键。

  雪花纷飞不会因翅膀受伤而停下,体育精神也不会局限于赛场之内。运动员们互帮互助、拥抱欢呼,领滑员与运动员同台领奖,导盲犬获得纪念奖牌……一个个激情瞬间、一个个温情画面与一个个奋发身姿一样,都会定格在残奥发展的'历史图册中,将“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深植在每个人的心里。恰如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所言,“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这就是体育的力量。

  “一片雪花”与春日争胜,“一柄微火”与皓月争光,温暖人心,余韵悠长。在镜头之外,无障碍环境树立新标杆,“爱笑的眼睛”让温暖跨越种族,防控举措确保每个人都安全,有爱方无碍,绘就最大“同心圆”。在“双奥之城”举办的这场盛会,交出了一份惊艳、安全、出色的“满分答卷”,为冬残奥会带来了新曙光。

  奔流的“时间”不停,心中的“微火”就不灭,这场“冰雪之约”让我们相信,纵使前路漫漫,遍布未知挑战,只要人类团结在一起,饱含勇气,迎难而上,就能创造美好的明天。

  良宵挥别后,一起向未来!

冬残奥会观后感6

  冬残奥会的筹办和转换工作中,各场馆运行团队服务周到、运行顺畅,受到多方肯定。国际残奥委会工作人员苏菲·赫特菲尔德表示:“所有运行团队专心致力于为运动员排忧解难,很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

  为了方便残疾人运动员入住,延庆冬残奥村将安检口搬到村口。从机场到运动员公寓,全程只需下一次车。安检口与运动员公寓间的距离更短了,运动员与服务团队的心也更近了。与冬奥会时相比,安检环节不仅加设了人工绿色通道,过程也更加细致体贴。“我们在这里受到了热情周到的接待,非常高兴。”斯洛伐克代表团副团长帕特里克·卡斯托说。

  住得舒心,赛得安心。在部分冬残奥会比赛场馆,不少运动员已经前来训练,对场馆运行情况给出很高评价。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精心准备了盲文阅读材料、可触摸式盲文地图,为视障人士提供信息无障碍服务,方便他们了解场馆及竞赛相关信息。近期气温有所上升,为了维持雪的硬度,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技术团队设法降低地表温度,起到凝雪的作用。为了保持雪道的`平整干净,团队成员每天都要细致清扫。“这些都是为了给运动员提供最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技术官员李光全说。

  此外,两地三赛区交通、餐饮、志愿者等领域服务也已准备就绪。张家口赛区共准备了88辆低地板公交车和福祉车,可同时容纳72名轮椅运动员乘坐,还可根据比赛时间调配车辆。颁奖广场演练顺利进行,“我们有信心准确、精彩地呈现好每一场冬残奥会颁奖仪式。”延庆冬残奥颁奖广场场馆主任荣大力说。

  服务残疾人运动员不仅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同时也需要系统化的文件规范指引。本届冬残奥会筹办期间,相关各方制定了《北京20xx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北京20xx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等文件,全方位、高标准保障残疾人运动员的利益。

  北京延庆小海陀山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一条条盖着防滑垫的木板路铺设完成;张家口古杨树场馆群,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内的假肢维修间、坐姿运动员更衣室等房间搭建完成;北京冬残奥村里,更适宜轮椅通过的绿色通道取代了原先的安检门……大到道路的铺设,小至卫生间、床铺等设施的几厘米高度差,随着北京冬残奥会的临近,“被冬残奥会的细心和精心暖到了”成为热门话题。

冬残奥会观后感7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了,残奥运动员们在冰雪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身姿,仍留存在大家的脑海里。

  被撞倒,再爬起来;被“钉”在板墙上,找好平衡再继续……北京冬残奥会7支冰球队伍中唯一的女球员――于静,从不认为自己和其他球员有何不同。“当站在冬残奥会的赛场上,我感觉我的人生达到了精神追求的巅峰。”她说。

  2008年,训练中肋骨骨折;2009年参加比赛时左肱骨骨折;2010―2011赛季,深受鼻窦炎和肺炎的困扰;2017年,脊椎受伤……42岁的加拿大选手布赖恩?麦基弗一路带着伤病,驰骋在他钟情的滑雪赛场上。“对于这项运动,我依旧充满热爱和渴望。”他说。

  “前面是直线,你得加速了!前面有弯道,你听到我的话了吗?”这是女儿在给母亲下指令。比利时老将琳达?勒邦在高山滑雪视障项目中,临时征用女儿吉洛特客串领滑员。虽然未能取得奖牌,但勒邦因能跟女儿并肩完赛而兴奋不已。“一切都值得。”她说。

  是啊,一切都值得。无论有没有站上颁奖台,只要站上赛场,就都是好样的。北京冬残奥会为世界各代表团残奥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竞技平台,搭建了人生出彩的舞台。他们在其上展现出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毅力,给社会传递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提升了全社会对残疾人冰雪运动的关注度,也进一步强化了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共识。

  从筹办到举办,北京冬残奥会推动社会加大对残疾人的.关爱与包容。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无障碍理念的广泛传播与落地。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从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和信息交流方面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的提升。以北京市为例,精心打造了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有1.2万辆公交车升级为无障碍车辆,地铁一、二号线等老线路也进行了无障碍提升。

  可以说,在帮助残疾人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方面,北京给今后冬残奥会的东道主设立了标杆,也给助残事业提供了最新的经验和更加包容的思路。

  一起向未来,北京冬残奥会广泛凝聚起了团结友爱、互助拼搏的磅礴力量。我们相信,这力量将极大地促进残奥运动蓬勃发展,极大地提升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水平,从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你,冬残奥会。谢谢你,北京。

冬残奥会观后感8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在即。为了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由冬奥会向冬残奥会的转换工作正在进行中,主要包括场馆设施、竞赛组织、赛事服务、景观标识、官网矩阵等方面。转换工作在前期冬奥会可靠有序运转的基础上,根据冬残奥会赛时运行需要进行调整、优化,满足冬残奥会需求,为残疾人运动员创造适合他们闪耀绽放的舞台。

  雪容融接班冰墩墩,冬残奥准备好了。天安门广场的“精彩冬奥”主题花坛、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冬奥景观“冰雪盛会”、四元桥“魅力冬奥”主题花坛、延庆妫川广场“冰雪冬奥”都已更换冬残奥会会徽……按照《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赛时城市景观布置工作方案》要求,北京由冬奥会向冬残奥会城市景观布置转换于2月28日完成,并针对北京近期大风天气特点,优化了宣传道旗的制作工艺和安装方式,优化后的道旗抗风性和牢固性大大增强。如今,雪容融成为新晋“顶流”,被网友亲昵地称作“容融宝宝”。

  人文关怀,细节入手,是冬残奥村的保障和服务理念。冬残奥会的保障,从竞赛场馆到运动员餐厅,要求都和冬奥会不一样,需要更细心、更专业的服务和安全的无障碍设施。走廊和室内地面使用了防滑材料;卧室窗户把手、电源插座、开关面板、救助呼叫按钮都降低了高度;卫生间里配备了无障碍的卫生和淋浴设施;餐台上增加了流食搅拌器、盲文菜单;各功能用房之间的运行路线都建成无障碍运行路线……这些“润物细无声”的关怀,从细处着手,从实际需求出发,用“爱”让“无障碍”连点成线,汇聚“家一样的'温暖”。

  北京冬残奥会即将开始,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满怀梦想,期待在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奋力拼搏、挑战极限,展现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相信,北京必将为世界奉献一届有温度、无障碍的冬残奥盛会,激励全世界残疾人携手“一起向未来”,续写奥林匹克新的精彩故事。

  国家体育馆更换冬残奥会会徽后,意大利残奥冰球队进行适应性训练。

  在公共区,同样做足了冬残奥会备战工作的,还有景观标识、赛事服务、安保、餐饮、电力、交通等各个业务领域,并在此次演练中通过了实战检验。“目前,我们的转换任务已基本完成。”公共区运行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演练后,我们还对标冬残奥标准,将进一步完善、提升,做细做精做实各项工作,努力以一流的服务保障,让两个冬奥同样精彩。”

【冬残奥会观后感】相关文章:

助力冬残奥会的作文(精选16篇)03-03

冬残奥会开幕式作文(精选13篇)03-03

生命的绽放冬残奥会观后感11-12

迎接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作文(精选11篇)03-03

残奥会作文04-15

里约残奥会作文12-02

羁冬06-30

冬经典散文04-03

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