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

时间:2023-02-17 12:32:50 故事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大全

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大全1

  从前,有一个商人养了一只聪慧伶俐的鹦鹉,无论到哪里,他都会把它带在身边。

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大全

  有一次,他去京城做生意,身上的盘缠被小偷偷了。京城离家很远,他当时又累又饿,心里非常着急。这时,鹦鹉对他说:“先生,你不如把我卖掉,只要你把我送到王府四周,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就肯定可以卖个好价钱。”商人说:“我怎么舍得卖掉你呢?”鹦鹉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渡过眼前的难关啊!”见商人还是不同意,鹦鹉又说:“你拿到钱就抓紧离开,到城东二十里处的那棵大树下等我就行了。”

  在鹦鹉的'劝告下,商人来到王爷府四周,和鹦鹉进展了对话、嬉戏等表演。他们的精彩表演很快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看。不一会儿,消息就传到王爷那里。王爷很喜爱鹦鹉,就派人将商人和鹦鹉请进了王府。

  王爷问商人:“听说你有一只多才多艺的鹦鹉?把它卖给我吧。”商人迟疑着,不愿卖。

  王爷就问鹦鹉:“你愿不情愿住在我这里?”鹦鹉说:“情愿!”鹦鹉又接着说,“只给他十两银子就够了,不要多给。”这一下,王爷更快乐,立刻叫人拿出十两银子给商人,并将他赶出王府。

  王爷得到一只聪慧伶俐的鹦鹉,快乐极了,就站在鸟笼前逗它说话,聪慧的鹦鹉也总讲一些恭维王爷的话。王爷很快乐,叫人好吃好喝服侍着。鹦鹉吃饱了,叫道:“王爷,我想洗澡。”王爷马上命人用金盆盛来水,又把它从笼里放出来。鹦鹉洗完澡后,一边梳理羽毛,一边和王爷说话,王爷笑得合不拢嘴。

  不一会儿,羽毛干了,鹦鹉突然展翅飞走了,只剩下王爷瞪大眼睛望着天空,叹息不已。

  只要运用才智,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倒我们。

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大全2

  相传,古时候有八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这八位神仙个个神通广阔,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法宝。

  铁拐李的法宝是一个葫芦,这个葫芦能炼出灵丹妙药,治病救人。汉钟离的法宝是一柄芭蕉扇。张果老成天倒骑着一头毛驴。吕洞宾的法宝是一把能降妖伏魔的宝剑。何仙姑的法宝是她手中的荷花。蓝采和的'法宝是一个花篮。韩湘子的法宝是一支笛子。曹国舅的法宝是他手里的笏板,笏板一拍,就能发出奇妙的声音。

  有一天,八仙来到了东海边,想要过海去参与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吕洞宾说:铂我们各自使出自己的能耐来,看谁先到海的那一边!”

  于是,铁拐李把自己的葫芦抛到了海上,汉钟离抛出了扇子,吕洞宾抛出了宝剑,何仙姑抛出了荷花,蓝采和抛出了花篮,曹国舅抛出了笏板,韩湘子抛出了笛子。七位神仙各自站在自己的法宝上,在大海上航行。张果老呢?他直接骑着毛驴下了海!

  就这样,八仙各显其能,向着海对面动身了。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

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大全3

  早在明朝,有一条村庄,叫“天马村”,到明朝万厉年四十六年,村里人口增多,食水缺乏,村民们于是在村前挖了一条河,这条河叫“天马河”,河挖了以后村里连续几年遭灾遭祸,不少人家破人亡。

  有一天来了一位风水先生,这位大师说:从银洲湖经金牛头流来的水是淌金流银的,但这条河流不适宜,河流向东,人物两空,要保平安,过好日子,就要在河中心造一个“墩”挡水,村民按大师的教导,挖土运泥在河中垒起了一个“土墩”,土墩做好后,有位村民把一株榕树枝插在土墩上,几年后,不知不觉这株榕树竟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并引来了成千上万的鸟类栖息繁衍。

  1933年,文学大师巴金先生乘船巡游后叹为观止,写下美丽散文《鸟的天堂》,“小鸟天堂”从今得名。

  小鸟天堂是广东新会着名中外的生态旅游景点,自然赏鸟胜地,它位于新会城区以南10公里的天马村。

  380多年前,河中一个泥墩、一棵榕树长期繁衍,形成枝叶掩盖1万多平方米,树上栖鸟千万只,鸟类树相依,人鸟相处,和谐奇怪,世间罕有的一道自然漂亮风景线。

  历来深受游客赞誉的'小鸟天堂,2002年重新规划扩建,并对动、植物自然生态群落加以悉心爱护和优化,形成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以独特的鸟类生态风景为主题,集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安康旅游、休闲旅游于一体,充分呈现旅游新时尚的园林化,多功能大型景区。

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大全4

  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名叫夸父的人。他力气特别大,一只手就能拔起一棵大树;抬脚走一步,就能跨过一条大河。

  那个时候,人们住在树林里,穿树皮,吃野果,生活特别困难。每到冬天的夜晚,人们又冷又饿,因此大家都可怕黑夜,盼望太阳在白天能停留得长一些。

  和善的夸父打算追上太阳,请它在白天多停留一会儿。

  夸父站在山顶上,当太阳消失的时候,就大声喊道:“太阳,你能不能慢点儿走,让白天更长一些呢?“太阳没有答复,,息赶忙忙地走了。

  其次天,夸父又来到山顶上,对着刚升起的.太阳喊:“太阳,你能不能慢点儿走,给人们多一些阳光和暖和呢?“太阳仍旧没有理睬他。

  夸父赶忙拿起手杖,追了上去。他宣誓要捉住太阳,不让它落山。

  太阳爬上了山顶,夸父就追上山顶。太阳落到峡谷,夸父就追到峡谷。夸父跑过很多座大山,跨过很多条大河,始终追了七天七夜,太阳有点可怕了,跑得越来越快,眼看就要落山了。

  夸父追啊追啊,跑啊跑啊,大阳这个大火球烤得他嗓子都快要冒烟了,他越来越渴,越来越累,快要倒下去了。于是,夸父就跑到黄河边,一头扎进水里,咕咚咕咚,很快就把黄河水喝干了。

  可是他仍旧很渴,就来到渭水边,咕咚咕咚,一口气把渭水喝光了。

  夸父连续追逐太阳。但是他实在太累太渴了,走着走着,就倒在地上再也没有站起来。

  夸父死后,他的高大身躯变成了山脉,头发变成了树木,血液变成了河流,扔出去的那根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

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大全5

  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民,是中国古代一位出名的宏大母亲,她与孟子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岳飞的母亲一起被尊为“四大贤母”。

  湛氏诞生在三国时期吴国的新淦县南市村,在十六岁那年嫁给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为妾。生下陶侃没几年,陶丹就去世了,湛氏不得不带着年幼的陶侃回到新淦娘家。母子俩孤苦无依,以纺织为生,湛氏小时候读过一点书,因此她非常重视对儿子的训练,为了让陶侃学到更多的学问,她日夜不停地纺纱。而陶侃也深知母亲的良苦专心,发奋读书,慢慢地便精通了各种兵法,后来还被太守范遥举荐做了一名县令。

  在儿子马上起程赴任的时候,湛氏将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侃儿,我这个做母亲的苦了一辈子,现在终于盼到你有了长进。我盼望你能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要为民办事,不要误国害民。我为你预备了一份礼物,你到了官府再将它翻开·“说着,湛氏递给儿子一个扎好的`包袱。

  带着母亲送的礼物,陶侃来到了县衙。他当心翼翼地翻开包袱,只见里边有一块土、一只旧碗和一块白色的粗布。他先是一愣,随即便明白了母亲的用意。原来那一块土是叫他要永久记得家乡的故土,那只旧碗是叫他不要贪图荣华富贵,而那块白色粗布则是叫他做官要廉洁自律、遵守本分。

  陶侃始终将母亲的叮嘱牢牢记在心里,成为了一名有口皆碑的好官。

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大全6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龙井的小村子。在村边的破茅屋里住着一位老婆婆,她细心照看着茅屋后面的18棵老茶树。由于缺少肥料,每年只能从老茶树上采下来很少的茶叶,而且茶叶的质量也不好。

  老婆婆的生活很清苦,可她是一个心地和善的`人。每天,老婆婆都用从老茶树上采下来的茶叶沏茶,让过往的行人在这里歇歇脚、解解渴。

  有一天,一位老爷爷来到老婆婆这里喝茶。他看到茅屋外有一个破石臼,就指着它对老婆婆说:“这可是个珍宝,把它卖给我,行不行?”

  老婆婆笑着说:“这哪里是什么珍宝啊,你就把它搬走吧。”

  老爷爷连声说“感谢”,就去找人帮助来搬破石臼。

  老爷爷前脚刚走,老婆婆紧跟着就忙活起来了。原来,破石臼里面有堆放了许多年的草啊,土啊,动物粪便什么的,已经很脏了。老婆婆可不情愿把这样一个脏东西送给人。所以,她抓紧把破石臼里面的东

  西都埋在了老茶树下面,又把破石臼洗得干洁净净的。

  老爷爷回来了,他看看破石臼,问老婆婆:“这里面的东西哪儿去了?”老婆婆领着老爷爷来到老茶树前,把刚刚做的事情说了一遍。

  老爷爷笑呵呵地说:“我说破石臼是珍宝,是由于它里面盛的东西才是真正的珍宝呢!瞧,你把珍宝都埋在老茶树下面了,我也就放心啦。”说完,老爷爷潇潇洒洒地走了。

  后来,这18棵老茶树长得枝繁叶茂,采下来的茶叶嫩嫩的。香香的,用这些茶叶沏的茶水味道可好了,再后来,龙井这一带都种上了茶树,这里出产的茶叶就是大名鼎鼎的“龙井茶”。

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大全7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经学家张策少年时就才智超群,学识渊博。

  有一次,他家所在的洛阳敦化里,在疏挖一口甜水井时,起出了一只古鼎。那锈蚀斑驳的铜鼎上铭刻着一行篆字:“魏黄初元军春二月,匠吉千。”那鼎做工非常精细讲究。左邻右舍无不认为这是稀世的文物。大家快乐极了,似乎已得了飞来的横财。

  可是,张策望着古鼎一会,苦笑了笑,说:“众乡亲啊,不是我说扫兴话,这只‘古鼎’是后人假造的,绝不是曹魏时代的珍品。”

  众人听了都大惊失色。有个老学究却不服气,冷笑道:“唉!你这小子不过十二三岁,怎晓得几百年前一个古物的真伪呢?”

  张策的父亲张同也有此感,怒声责问道:“你可要谦逊一些!”

  张策也不气恼,只是轻声慢语地对老学究说:“老先生,晚辈斗胆说一下依据,请您指教。”

  老学究笑笑,话内含刺地说:“愿听高见。”

  张策侃侃而谈:“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后,东汉年号就改为延康了。这年十月,曹丕承受了汉献帝刘协的禅让,做了皇帝,建立了魏国,改年号为黄初。这就是黄初元年,请问哪来的二月呢?可见,古鼎上的篆文说什么‘黄初元年初二月’,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老学究和张同听了,相对着望了一眼,不再言语了。

  众人纷纷七嘴八舌地说:“张同先生,您何不取出《三国志》来查对一下呢?”

  《三国志》取来了,张同翻开其中《魏书》一看,果真书中记载的.同张策的说法完全一样。

  老学究面色腾地飞红,赶忙说:“小策真是个博古通今的小奇才啊!”

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大全8

  郑板桥在范县做县令的时候,为官清正,只用了两三年时间,就把县境内治理成一派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这一天,东乡大集,郑板桥一身秀才装扮,带了笔墨纸砚,骑上小毛驴,去重操旧业——卖字画。固然,卖字画是个幌子,私访民情才是真正的目的。

  郑板桥来到集市上,刚铺好摊位,就围上来不少人观看。只见一位老汉,拿起一幅牛画,左看右看,看得眼角都潮湿了。郑板桥以为遇到了知音,便问:“老兄,你喜爱这幅吗?给个价吧,多少都行。”

  老汉说:“看着这牛画,我想到了我的卖牛钱。几天前,我去集市把牛卖了五贯钱,回到村头遇到了‘雁拔毛,他肯定要借我那五贯钱,说过几天还我。可今日我去要钱,他却翻脸不认账,向我要证人,要借条,我两样都没有啊。”说完,用手背擦了擦眼泪。

  旁边一位青年对郑板桥说:“这老伯姓王,为人狡猾厚道,人称‘王狡猾。讹他钱的那人姓颜,为人*滑,好占廉价,是个雁过拔毛的主,所以外号叫作‘雁拔毛。”

  郑板桥听了众人的`话,心里便有了办法。他对王狡猾说:“我把这牛画送给你。别看现在是张画,这头牛会长,长到这张纸放不下它的时候,它就会从纸上跑下来变成活牛,而纸上又有了一头小牛,还会连续长,还会变成活牛,如此反复,会生出很多头牛。”

  王狡猾虽然对郑板桥的话并不真信,但还是把牛画带回家了。

  牛画的事传遍了三村五里,好喧闹的人都到他家瞧稀奇。正如郑板桥所讲的,这画上的牛一天比一天大,到了第十天上,那牛大得要撑破纸边了。第十一天,天刚蒙蒙亮,人们便来到了王狡猾家,一进院门,就见王狡猾正给一头又肥又大的黄牛喂料呢。再看屋里贴着的那张画,上面又有了一头小牛。正值人们纷纷称奇的时候,“雁拔毛”挤出人群,对王狡猾说:“王大哥,你既然有了牛,就把那幅牛画卖给我吧。”

  王狡猾倒也干脆,说:“行。五贯钱卖给你ǐ吧!”“雁拔毛”生怕王狡猾会反悔,立刻掏钱买了那幅画。

  “雁拔毛”把牛画恭尊敬敬挂在了正堂。每天烧香上供,偏偏不见牛长。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郑板桥那天回去后又画了九张牛画,画面上的牛一幅比一幅大,晚上把画送到了王狡猾家里,让他每天夜里换一幅。第十天,郑板桥又拿出五贯钱让衙役去集上买了一头牛,趁夜黑人静送到了王狡猾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引诱财迷心窍的“雁拔毛”上当。

  郑板桥实在是太有才智了,最终奇妙地帮王狡猾要回了卖牛钱,令“雁拔毛”有苦说不出,真解气呀!

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大全9

  相传,皇帝有一位史官,叫仓颉,专管文件材料和记录国家大事。可是那时候没有纸和笔。连文字也没有,拿什么来记录呢?用绳子,在史官的屋子里挂满绳子。横着挂的是比拟粗的主绳,每一根主绳上也都垂着一些较细的绳子。细绳上有些打了结,有些打了套,有些还挂着各式各样的贝壳。这些绳子就是帮忙记忆的工具。“结绳记事”是那时候非常通行的方式。比方说,一根白色的主绳代表羊,下边垂着的细绳的数目就代表羊的`数目。一条细绳代表一,两条细绳代表二。要是表示十呢,就在另外一条细绳中间打个结。

  然而仓颉管的事情太多了:牲口圈里有多少羊呀,地窖里有多少米呀,一年里进行过多少祭祀呀,打过多少次仗呀……他都得记载。

  “我简直变成了蜘蛛……”仓颉慢慢地发起愁来。事情一天一天多起来,莫非老是增加绳子吗?

  有一天,仓颉走近孩子身边一瞧:啊,墙上画着牛、羊、陶器;孩子念着“三”又是在羊的下边刻了三个点,念着“十”,再在陶器的下边先刻一条竖线,然后在竖线的中间刻上一个粗粗的圆点。仓颉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圆点不就是绳子上打的结吗?用刻划的方法代替结绳,真是好办法!他回去立刻照着孩子的方法做。

  可是日子一长,仓颉又发愁了。画图画也并不简洁。画老虎得像老虎,画得不好就像猫;画陶钵得像陶钵,画得不好就像碗。况且,祭祀、打仗、纺织……该怎么画呢?

  这天,仓颉跟随老猎人去打猎。他们走进了树木参天的大森林,猎人在一棵大树旁边停了下来,弯着腰,认真地在地面搜寻,嘴里还喃喃地说:“始终向前走,可以找到熊;往右边走,能够猎到鹿;往左呢,只能背回一些野羊。”仓颉感到新颖,连忙问个毕竟。猎人指着地面的痕迹说:“你看,这些都是鸟兽留下的脚印,有大有小,有深有浅,还有各种不同的外形,每一种脚印就代表一种禽兽。”

  “一种脚印就代表一种禽兽。”仓颉突然又想到:我为什么不能用一些符号来代表事物呢?他回去后,立即开头设计用符号表示事物的方法。比方,要表示羊,画个羊头代表不就行了?实行了这种用符号表示意思的方法,不但牛羊、弓箭等详细事物可以记录,连一些不很详细的意思,比方“冷”、“快”、“远”……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了。真是个好方法啊!

  仓颉设计的符号,不但自己使用,而且传授给各部落的人。这些符号渐渐推广开来。经过很多人的补充、修改,就成了最初的文字。人们有了文字,老一辈的阅历可以记录下来传给后代,相隔很远的人也可以互通消息。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便利了,人类的进步也更快了。于是仓颉的名字传遍四方。

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大全10

  北宋年间,有一年春季,桃红柳绿,风光无限,苏东坡携书童前来泰山游玩,两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佑庙前。佑庙里有不少碑刻,大都是历代帝王将相所立,名家名人所书,苏东坡与书童随人流进了铺庙,欣赏碑林。

  这时,打东边过来一位气宇轩昂,风度不俗之人,苏东坡认真一看,不觉大喜过望,那人竟是他的好友大文豪王安石。苏东坡赶忙招呼:“王大人,怎么这么巧,你也来泰山了?”

  王安石见是苏东坡,一边欣赏碑文,一边答复:“只许你这位大诗人欣赏泰山风光,铺庙碑刻,就不许我也来凑凑喧闹?”苏东坡赶忙辩白:“哪里话,能与王大人同游笛庙碑林,实乃人生一大幸事!”说完用手一指身后:“这是书童福德。”王安石用嘴一撇右前方那位年轻人,说:“我的书童学智!”

  王安石话音刚落,福德便跑过去与学智打招呼,谁知学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只是“哼”了一声,算是打招呼。

  四人不紧不慢边看碑文,边朝前走去。来到一块微微向东倾斜的`石碑面前时,四人止步,评头品足。福德因刚刚看了学智的脸色,心中不快,就上前一步,抢先说道:“安石不正影子歪!”学智何等聪慧,一听人家福德在挖苦自己的仆人抛岂肯罢休,脱口接道:“东坡前倾根基斜!”

  听见两位书童斗嘴,王安石插话说:“学智说得一点没错,此碑的确由于根基斜了,才东坡前倾啊!”苏东坡“嘱”了一声,说:“王大人言之有理,不过,咱福德说得更有道理,身子不正影子才歪么!”说完,王安石与苏东坡相视着“哈哈”大笑起来。

  见仆人大笑,福德与学智也跟着吃吃地笑了。

【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相关文章:

儿童短篇小故事01-10

短篇睡前小故事03-03

短篇励志的小故事12-26

短篇侦探小故事10-11

短篇的励志小故事10-14

短篇的经典励志小故事10-14

经典励志短篇小故事02-16

短篇励志小故事10-02

哄睡小故事短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