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哲理故事

时间:2022-11-23 14:51:29 故事大全 我要投稿

矛盾哲理故事

  事物内部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对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一个人不可能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要善于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下面就有阳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矛盾哲理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矛盾哲理故事

  矛盾哲理故事篇(一)

  战国时期,大思想家韩非子曾讲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见人推销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没有穿不透的东西;一会又向人推销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盾,没有什么东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矛盾哲理故事篇(二)

  钓起一条美丽的红鲤鱼,钓者欣喜的同时也有几分哀怜。把鱼装入鱼篓的时候,钓者忍不住问道:“看着你的同伴接二连三地被钓出水面,你难道不知鱼饵里藏有鱼钩吗?”

  红鲤鱼答道:“知道。”

  “知道有鱼钩还来吃鱼饵,你太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了!”

  “我就是因为爱惜生命才吃鱼饵的!”

  “你说的话让我很困惑,我想听听你的解释。”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你应该听说过。你是一个钓者,你说说姜太公与周文王谁是钓者,谁是鱼?”

  钓者微微笑着,答道:“姜太公是钓者,周文王是鱼。”

  红鲤鱼晃着头说:“你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但只说对了一半。姜太公用直钩垂钓作饵,诱使文王和自己谈论天下大势,最后与文王载车而归做了周的太师。姜太公钓到了文王这条大鱼,为自己建立不朽的功勋铺平了道路,这是世人的普遍看法。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看看:文王以求贤任能作饵,诱使姜太公来渭水垂钓,然后钓起太公做了周的太师,接着以太公为钩治理国家开疆拓土,最终消灭殷商取得天下。试问,谁是钓者,谁又是鱼呢?”

  钓者若有所思,说道:“看来真正的钓者是周文王,姜太公才是鱼呀!”

  红鲤鱼继续说道:“有时候,钓者和鱼很难分辨。作为钓者,你的目的是得鱼;作为鱼,我的目的是吃掉鱼饵。为了钓到鱼,你不停地上鱼饵;为了吃到鱼饵,我必须躲过鱼钩。你从我的角度想想,你难道不也是一条鱼吗?”

  钓者微微地点起了头,说:“是呀,我也是鱼呀!”

  “现在你该知道,为什么你的鱼饵里藏着鱼钩我还是地去吃鱼饵了吗?”红鲤鱼问道。

  钓者若有所悟,回答道:“这和我丢了鱼饵又不断地上饵是一个道理呀!”

  “钓者的使命就是不断的下饵垂钓,有得鱼的时候,有失饵的时候。今天我得饵不成反而被钓,那是我智慧不足机敏不够,死了也没什么遗憾。今天,你是一条吃了鱼饵躲过鱼钩的鱼,而我是一个失了鱼饵赔了性命的钓者!”红鲤鱼叹着气地说道。

  “世人都知道钓者为钓者,鱼为鱼,却不知道钓者是鱼,鱼也是钓者。今天我总算明白了,这也是一个钓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获!”说完,钓者把红鲤鱼放回了河里。

  矛盾哲理故事篇(三)

  华佗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他技术全面,精通医道,尤于外科,曾发明全身“麻沸散”用于剖腹开背、切除胃肠等大手术,特别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谦虚好学。华佗拜师学艺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

  一次,华佗给一个年轻人看病,经望、闻、问、切之后,认为患者得了头风病,可是他一时又拿不出来治疗此病的药方,急得束手无策,病人也很失望。

  后来,这位病人找到一位老医生,很快就把病治好了。华佗听后很是惭愧,便打听到老中医的住处,决心去拜师学艺。但华佗当时名噪四方,唯恐老中医不肯收他为徒,于是改名换姓,来到老中医门下,恳求学医。老中医见华佗心诚,就收他为徒。

  从此,华佗起早贪黑,任劳任怨,虚心好学,终于获得了治头风病的绝技。当华佗满师归来时,这位老中医才明白眼前这个徒弟就是名医华佗,他一把拉住华佗的手说:“华佗啊,你已是名扬四海,为何还要到我这里受苦?”华佗把来意告诉了老中医,并说:“山外有山,学无止境。人各有所长,我不懂的地方就应该向您学习。”

  启示:我们要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众的关系,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汲取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才能不断拓展、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华佗拜师学艺,不耻下问的故事,就体现了这一点。

  矛盾哲理故事篇(四)

  据传,孔子曾带学生找老子请教。老子老了,正在闭目静养,大概听到了响动,抬起眼皮看了看,孔子赶快请安道:“弟子孔丘特来候教。”半晌,老子张开嘴,用手指着问:“你看见我的牙怎么样?”孔子说:“已经全掉了!”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孔子说:“还好!”老子又合上眼皮,静养去了。孔子率学生告辞出来,并吩咐他们套车回家。学生很奇怪,问道:“您不是来请教的吗?怎么还没问什么就要回家呢?”孔子说:“老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却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这不是教给我了吗!”

  (分析:矛盾是事物自身两方面既相互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亦即对立统一。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根本不存在什么纯而又纯的事物。强和弱构成矛盾,二者缺一不可。)《孔子论弟子》: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贤于丘也。”曰: “子贡之为人奚若?”子曰:“赐之辩贤于丘也。”曰:“子路之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贤于丘也。”曰:“子张之为人奚若?”子曰:“师之庄贤于丘也。”子夏避席而问曰:“然则四子者何为事夫子!”曰:“居!吾语汝。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赐能辩而不能纳,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许也。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 (《列子•仲尼》)(分析:事物内部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对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一个人不可能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要善于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矛盾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关于矛盾的哲理故事04-03

自相矛盾的故事04-04

自相矛盾的故事作文05-19

自相矛盾的故事版本03-15

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03-22

人生哲理语句 :智慧的代价是矛盾12-09

自相矛盾的故事作文3篇05-19

自相矛盾的故事作文(3篇)06-02

经典哲理故事和哲理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