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故事

时间:2023-04-24 09:15:09 故事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春节的故事

关于春节的故事1

  我的老家在我小的时候是很重视过年的,虽然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不是很富裕,在我的记忆里,年味十足。贴红对联,穿新衣服,吃肉,放鞭炮,吃糖果,都是我念念不忘的细节。

关于春节的故事

  那个时候,我们那一帮小孩子最盼望着谁家杀猪,或者办喜事。秋后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有的人家要给自己的儿子娶媳妇,这在庄稼院里是个大事情。在我七岁那年,我们大队那条街上,外号叫疤瘌眼的人家要给大儿子娶媳妇,在娶媳妇的正日子(就是举行结婚仪式的那一天)之前几天要杀家里养了大半年的.猪。村里的屠户王二愣子专门干这活儿。肥猪一般都是前一天就不怎么喂食了,第二天王二愣子用一根绳子做个套子,三四个人把肥猪给套住,王二愣子拿着一个镐把一棒子下去,肥猪就打昏了,然后就开始拾掇开了。给猪放血,吹气,在开水里烫毛刮毛,开膛破肚。如果这家人家是个大方的,就会给我们这些小孩子每人几块糖吃,或者给一两块“饼干”(类似于饼干的面食,油炸过的,好吃得很),小孩子就欢天喜地闹闹哄哄撒着欢儿地走了。

  那个时候家里给我买鞭炮,但是很少,我记得二踢脚才买了20个,小炮买了5挂(100响的),我每天眼巴巴地看着这些鞭炮,总想找个机会放一个听听响,但是不敢,怕挨打。我的哥哥会额外的给我一挂小炮让我玩。我就拿着一盒火柴找小朋友显摆去了。我把小炮放到墙缝里放,放到瓦片里放,放到牛粪里放,放到玻璃瓶子里放,放到狗眼前方放,反正就是觉得这样好玩。好玩的结果是出了小小意外事故。我在扔点燃的鞭炮的时候,没有掌握好时间,结果小炮在手里炸了,幸亏小炮威力小,只是把指甲炸劈了。把小炮扔到玻璃瓶里那次最危险,因为三个小孩同时往玻璃瓶里扔小炮,结果是玻璃瓶子被炸裂了,幸亏没有炸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极有可能将眼睛炸瞎了。有人当了“叛徒”,我们几个小孩子回家后都挨了打,打得很重,鬼哭狼嚎的。就这事记忆犹新,难以忘记的。

  最令人喷饭的事情是吃肉。我记得有一年家里买不少肉,还炖了鸡,看着家人弄肉煮肉,我眼巴巴地瞅着,馋得直流口水呢。姐姐偷偷地给了我几次肉吃,也不管熟了没有,塞到嘴里就使劲地嚼,就是觉得特别地香。腊月三十那天,正式开始吃年饭,我猛吃鸡腿,肥肉块,吃得满嘴流油,那吃相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家人一再说慢点吃,慢点吃,别噎着,别呛着,我根本就听不到这些话。撑得直打嗝,才恋恋不舍地放下碗筷。结果是晚上睡不好觉,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是因为吃多了撑着了,还不停地喝白开水,老是觉得口渴。折腾到后半夜,拉了两趟屎,感觉肚子好受一些了,才哼啊哈呀地勉强地睡觉了。就老是觉得做恶梦,被狗咬住了,被猫抓住了,被人追着打,被人打的满身是血,都被吓醒了,结果一晚上没少受训斥。结果是从初一到十五看见肉就难受,没有一点胃口,没有一点吃肉的欲望,那一次真的吃伤了。直到现在,我还是不能多吃肉,而且只喜欢吃瘦肉,肥肉现在一点也吃不了了。

  童年里过年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有很多的可笑的事情,有很多的细节都淡忘了,随风远去了,留在记忆里的就是童年往事的花香和暖暖的关爱,能够被记住的细节就是最美的部分。最美的部分,就是我岁月里的最灿烂的,永远也不会忘记,是我生命里最宝贵的财富,值得我细细地品味,欣赏,迷醉。

关于春节的故事2

  新年的定义总是会把人推向下一个时间段,“年”又如同一条分界线,比如在这个年纪的我,20岁之前都是生活,20岁之后就是奋斗,先苦后甜的故事我们都懂,生活比以前好是肯定的事,电影里常说“美好的事和人我们都晚些相遇”,电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细节和结局的描写把人与人、事于事之间安排的那么妥当,都是写者把一切都美好化,但又不完全绝对,与“美好论述”相违背的是,现实要高于这些,我喜欢吃水果罐头,我总是会先把桃子吃点,最后吃椰果,吃几颗,剩下的留给妈妈,因为她也喜欢吃椰肉,要不,过新年这种事我们过的晚一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王安石眼中的新年,80年代的年是爸妈走过的,在90年代又多出一个我,不知道00后新年的故事是不是和我们一样,我想把时光拽回到小时候,那时候的新年的趣味不比手机里的游戏少半分。

  小时候总会听爸爸讲怪兽年的故事,那时候家里的的电视机显得有些笨重,一个叫天线的家伙是不怎么好使,所以频道不超过10个,遇到周二的话,它可能还会没人像,屏幕被填成花花绿绿颜色的圆形,少儿频道和动画片对小孩子来说是憧憬的,我爸妈一点也少不了我,动画片都换成了DVD的形式,哪吒传奇从6岁开始就没看完整过,过年前妈妈给我买了一整套,碟片太卡了,我妈又走了好几条街给我换成了东北方言版的猫和老鼠,现在的我不怎么看动画片,坐长途车的时候会有放映,看到大地瓜和小不点我还是会笑。我记得有一次过年,当天电视不知道怎么的就出来了少儿频道,兴奋到不行连台都不敢换,怕换台了这个台就不见了,鞠萍姐姐和董浩叔叔讲年的故事,认真听她们讲的和爸爸讲的有什么不一样,后来爸爸说他的故事也是从他们俩那来的,我和爸妈就这样听过同一个故事。电视现在都可以换成有限的无限的,一直按遥控器就是不知道看哪个,这两年过年我会买电影票,不管多晚都跟爸妈出去看,那是一家人的时光。

  小时贴的春联有时候腊月二十九就会贴上,棉裤是那种纯手工的,还会有背带的那种,棉花够厚的话棉裤都可以立起来,我是会从炕头的.被子下把棉裤拽出来,在被窝里穿上,用现在的话来说离开被窝的地方都是他乡,所以还是穿暖些再出来。我套上件棉服就出去跟我爸贴对联,我拿着对联我爸端着浆糊,浆糊是妈妈熬的,我记忆里浆糊是白色,妈妈说放点白糖粘性会很好,老爸总会分辨上联和下联,他拿着木板在盆里刷下粘到大门上,在涂些在对联上,这时候我爸嘴头上的烟灰就会被风吹掉些,高的地方他会粘不到,我就伸手能碰到我能碰到的地方,用手压下,就想把对联镶到大门上,因为妈妈说对联粘一年不掉是好兆头。大门粘完就是房门,现在我们就只粘防盗门,在年三十的早上起来粘的,在睡衣外裹个羽绒服就行,我还是拿着对联,只不过浆糊变成了透明胶带,我爸依旧粘我够不到的地方,我手扶着对联,我爸撕胶布,妈妈给我俩看对联歪不歪,她要忙着做饭的话我爸就顺便看了,我把四个边角一面一面的弄平整,没有风吹我爸的烟灰长到自己会掉下来,烟灰是我妈扫的。

  小时候的五角钱可以够买一小盒的摔炮,那时候还拿的是纸币,去姥姥家的时候姥爷拿着炮坐火炕上摔,炮落在地上噼啪的响,把小狗吓到柜子底下,屋里有鞭炮声,狗叫声,我们的笑声,在家的时候三十晚上爸爸出去放鞭炮,我跟妈妈在门口捂着耳朵看着,鞭炮响完之后我跟爸爸挑没蹦开的鞭炮,把里面的火药弄开,堆在一起,用打火机一点,就是烟花,现在爸爸下楼去放鞭炮,我和妈妈站在楼上看着,妈妈说她们小时候自己动手、用罐头瓶制作的小灯笼,在里面放上一支短短的、细细的红色小蜡烛意味着“磕头了”,以前的时候房子的瓦都是连着一起的,从头到尾,过年的时候隔壁的院子都会挂起红色的灯笼,这时候的张望要是能下场雪就更美了,红色的灯笼映衬在雪中,现在楼与楼之间有的家里会挂起彩灯,从下看像极了天上闪烁的星,只是没有大红灯笼高高挂那样醒目,我想是不是年味淡了?还是年,似乎只是一个节日的标志而已。

  不出十五都是年,过了三十就是走亲访友的日子,也会怀念躲在爸爸怀里吵着要喝米酒的日子,那味道是酒上沾到筷子上的浓烈,那样的浓烈像极了年过得热烈一样。

  美好都是相晚而至,可还有美好还没一一诉说,比如初一的压岁钱,比如妈妈买好的新衣裳必须等到三十才能穿,还有……新的一年我们都是崭新的,如果可以我想听你对年的记忆,新年光祝大家新年快乐那就太俗了,我想当最后一声钟声敲响的时候,愿喧嚣的风尘能给你温柔一吻,雪花落在你的碎发上散发着盈盈光泽,令你坚持下去的动力会在新的年岁里更加熠熠生辉。不论你多大,美好的延长线是“每一天”留不住时间,那我们就留住记忆,留住爱,剩下的故事明年我在说给你们听。

关于春节的故事3

  今年除夕,我们在乡下开了一场有趣,用法特殊的新年迎春会———春节故事会。

  晚饭过后,外婆整理好桌子,我们围着桌子坐好。连平常饭后一直忙这忙那的外婆今天也放下了手中的活儿与大家坐成一桌。咦!这要干什么?呵呵,这是我们今年用来辞旧迎新的新方法———讲故事。

  也许你会问讲什么故事,那当然是讲跟过年有关的故事了!

  开始了!外公先开了个头,他讲的故事叫《年》。“从前,在十二月的冷天里有一种叫‘年’的动物便要出来做怪,吃农家养的羊﹑猪﹑鸡﹑鸭等牲畜,有的时候还要吃人呢!”说罢,外公还张牙舞爪的做起了“年”兽。“它呀,比豹子还凶,比老虎还恶!但是这‘年’兽非常的怕火,当家家烧着熊熊烈火的时候它就不敢来吞食牲畜了!所以过大年的'时候,家家灯火通明,天空焰火飞舞。这‘年’兽不但怕火,还怕锣鼓声,所以过年时,家家都会放烟火爆竹。”外公绘声绘色的故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随后外婆讲了祭灶神及祭灶果的由来,舅舅讲过年拜祖。爸爸则讲了他小时候高桥过年的童年故事,我们听着听着仿佛自己也融入了那个年代。

  有趣吧?不妨你也可以聚集自己的亲人、伙伴,一起来讲讲年的故事呀!

关于春节的故事4

  我最喜欢春节,更喜欢在春节发身的一件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和哥哥姐姐一家人到烈士公园里去玩。

  一进公园,呈现在我眼里的是绿绿的树,红红的花,这是多么生机勃勃的景象呀,我们游兴大发。我们来到了游乐场,玩了几样新鲜的游戏。不知不觉,来到了喂鱼池,鱼儿真美呀,她们像许许多多“窈窕淑女”“披”着美丽的“纱巾”在池塘里快乐的嬉戏。于是,我们每人买了一包鱼食,坐在池塘边的小凳子上开始喂鱼。我先丢了几粒食,鱼儿们像磁铁一样从哥哥姐姐那里“吸”了过来,﹙因为哥哥姐姐比我先喂﹚哥哥姐姐对我说:“小机灵鬼,鱼又背你‘吸’过去了。”而我,却幸灾乐祸的笑了。于是,我们开始了“喂鱼之战”我和哥哥一边,姐姐一个人一边,我们的游戏规则是︰个自放鱼食,哪一边的鱼多,那一边就获胜。游戏开始了。我和哥哥抱着先下手为强,后下收遭殃的心态,急忙往鱼池里洒鱼食。鱼儿们争先恐后的来抢鱼食。姐姐也见势不妙,像池里猛丢鱼食,鱼儿们看了,都往姐姐那边“跑”。这下鱼儿们像舞蹈演员一样跳起了“合体舞”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这真是“姐妹相争,鱼儿得力。”正在姐姐快要赢的时候,我想了一个办法,我把一大堆鱼食洒在池子里,鱼儿们来吃我的`鱼食,这时,张着“血盆大口”的“鱼王”来了,它一下就吞下三粒鱼食。别的小鱼见了苦苦哀求我,好像在说:“我肚子饿了,给我一点食物吧。”见到这里,我不得不把“我”最后一点“食物”给它们吃。这时,“花衣两姐妹”来了,她们把“淑女”的模样抛到了九霄云外。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姐姐看了这幅景象,说:“贝贝,哥哥,我们本来是人与人之战,想不到,鱼和鱼也发生了战争。”

  慢慢的,鱼食喂完了,﹙你想知道比赛怎么样,当然是我和哥哥赢了。﹚后来,我们又去划船﹑开飞机﹑开火车、去蹦蹦床……洒下了一路的欢声笑语。而这有趣得一幕就发生在春节。

  春节的故事是轻盈的,像一只美丽的蝴蝶,时时停留在我身边;春节的故事是五味的,它有时酸,有时甜,有时苦,有时辣,有时咸。春节的故事是多彩的,像一个调色板,描绘着美丽人生!

关于春节的故事5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座山,山上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关于春节的故事6

  去年春节前夕,应老家亲友的邀请,我们老两口带上外孙女一家三口驱车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过了一个年味浓浓的春节,那里的风土人情,开心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回味无穷。

  那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离津后的小车在高速路上疾驰,外面寒风凛冽,车内暖意融融。回乡过年,对于农村长大的我来说,自然是重温旧梦,而对从没去过农村的十几岁的外孙女飞飞来说,可谓一次充满新意的旅游。

  “姥爷,农村怎么过年?有红灯笼吗?放鞭炮吗?”飞飞一问,让我不由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那时虽穷,但乡村的年还是特别隆重的,杀猪炖肉、扫房清洗、购年货、贴对联是大人的事儿,穿新衣、观花灯、放花炮却给孩子带来无限快乐。说到鞭炮,大年前后村子里炮声不断,烟雾缭绕。有一高姓人家,每年腊月都要自制好多鞭炮,自家放不完,还拿到集市去卖。每晚都让几个孩子帮忙配药卷炮,有一天火药突然爆燃,在场人都被烧伤,经过抢救,几个孩子保住了命,但个个落下满脸疤。

  如今的故乡,早已旧貌换新颜。往昔破旧的家早已被现今宽阔的院落、敞亮的小楼取而代之。亲人们老少十几口,像接待贵宾,嘘寒问暖,把我们迎进一间大客厅,两张大圆桌早已摆好,还没说上几句话,大年三十的团圆宴就开始了。男人们劝酒让菜,难得喜相逢;女人们边吃边喝拉家常,好不热闹。小飞飞早被同龄的孩子请到楼上去玩……忽然,外面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谁在院里放炮?没事儿吧?”老伴儿担心飞飞,想出去看看。“没事儿,没事儿!”侄子说,“咱村移风易俗抓得紧,人们再也不放烟花爆竹了,刚才是电子鞭炮,伤不着孩子,不污染环境。这都是孩子们搞的,咱不懂。”真没想到,科学的脚步,农村比城里还快。

  午后,几个孩子带我们走出家门,眼前是宽绰平整的.街道,青砖红瓦的小二楼。家家张灯结彩,户户对联映门,稀落的电子鞭炮声不时传来。听孩子们说,村委会大院扩建成了“村民乐园”,那里有小礼堂、歌舞厅、京剧社、福寿院,小礼堂正举行集体婚礼。“走,咱去看看!”不一会儿,果然来到一个偌大院落,拱门上方六个大字:“吕庄村民乐园”,两扇大门上是一副新贴的对联:改革创新九州添瑞,清除腐败四海呈祥。院内小礼堂传出阵阵欢笑声,舞台上灯光闪烁、五彩缤纷,10对婚服艳丽的新人站在台上,司仪手执活筒在讲着什么,台下座无虚席,两边还站着不少人……

  在回家路上,我问孩子们晚上是否要看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他们却说,吃完饺子要在大街上看耍龙灯。说到初一、初二有什么新玩意儿,他们说可多了,什么邻里大团拜、歌舞会、踩高跷、听评书等等,看来这次回乡过年来对了,陶醉于故乡年味中的小飞飞,两天后返城时,哭着不想上车……

【春节的故事】相关文章:

春节的小故事03-14

春节的传说故事10-12

春节的故事的作文09-08

春节故事作文08-22

春节故事的作文09-01

【精选】春节的故事的作文四篇03-18

【精选】《春节的故事》作文三篇03-26

春节由来和传说故事03-14

精选春节故事作文7篇03-21

【精选】春节故事的作文四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