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散文:灵魂长在,一切皆有可能

时间:2022-05-11 09:18:31 故事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散文:灵魂长在,一切皆有可能

人类的灵魂是什么?至今都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或说精准定义。

诗散文:灵魂长在,一切皆有可能

有没有灵魂?古往今来,“唯心者”说有,“唯物者”说无,遍翻经书,罗列典籍,都搜寻对自己有利有理有力的证据,你来我往,论战不休,至某日一场大梦醒来,又恍惚万花筒、凹凸镜,解惑无力,释疑不能。久而久之,更是分不清楚自己究竟坚守的是唯物还是唯心,然后,糊糊涂涂成就了“灵魂”。

到了现代,更多的人纷纷扯起“科学”的虎皮下断言,在真实的世界里不存在灵魂。理由如此乏力:所谓灵魂,很多时候指的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意识、精神、心理”等活动,这些“意识、精神、心理”是大脑生理活动的结果,只是物理、化学反应的产物,并不能脱离大脑而存在。人一旦死亡,大脑活动终止,意识丧失,所谓的“灵魂”也就跟着消失。他们错就错在,片面地剥离了灵魂的本源,将大脑的生理活动与灵魂等同。

事实上,灵魂不是谁说有就有,谁说无就无,她一直真实存在并铭刻于人类本身。比如文学艺术作品,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比如文化教育宣传,可以激励或摧毁同时代人的心灵;比如教派政党灌输的思想教义,可以成就或改造不少人的价值观和道德理念……

是的,灵魂一直真实存在并铭刻于人类本身。巴金在《随想录·文学的作用》说道:“文学作品能产生潜移默化,塑造灵魂的效果。”而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歌颂保家卫国的将士们直抒:“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广。”秋瑾在《宝刀歌》中如此咏叹:“宝刀之歌壮肝胆,死国灵魂唤起多。”

灵魂一直就真实存在并铭刻于人类本身,她不但体现在人类的精神、思想和情感等方面,也表露在人类的个性、良知和品格等方面,用“迷信者”的解释,她是依附于“人体的精神或心意之灵”,哪怕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却能感知感悟,无处不在,无时不存。 ( )

什么是灵魂?站在个人的角度,灵魂主控制,主方向,主属性,不会因外力的影响而发生变更;站在第三者角度,灵魂等同生命、等同精神;站在大众的角度,灵魂是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群体起关键、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核心。粗粗看来,灵魂的概念极其广泛,仔细分析,不外乎两个字:精神。

有这么一段话:“灵魂是在一定教育和熏陶的作用下,经过长期积淀和内化的,能在某个人或群体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内涵相对稳定的,可以让这个人或群体产生强烈认同并对其行为产生深刻影响的,当一个人或群体成员一旦拥有通常不会轻易动摇的,并能向该人的信徒传承下去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这段话高度概括了灵魂的本质和真谛,言简意赅,寓意幽深。

观念的不同,制度的不同,历史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种族的不同,人类的灵魂便会不同,不是说“接轨”就能接轨的,与“科学”无关,与“迷信”无关。强行接轨的结果就是灵魂被“接鬼”,最终丧失掉坚守的本心。

在物质匮乏年代能保持灵魂不灭,而在物质泛滥年代却尽显精神虚空,想一想,人们失去了什么?或许,应该以此作为社会进步与否的评判指针。

灵魂是一种传承,一旦失去,精神便不存在或被替换,再想要寻找回来,不是一朝数日之功,因为,学坏三天有多,学好三年不能。

一个人,不可以失去灵魂;一个民族,不可以失去灵魂;一个政党,不可以失去灵魂;一个国家,更不可以失去灵魂。

灵魂长在,一切皆有可能!灵魂不再,一切皆有可能!

写在丙申年七月半前夜

【诗散文:灵魂长在,一切皆有可能】相关文章:

一切皆有可能作文03-16

一切皆有可能教师代表演讲11-16

《一切皆有可能》读后感04-12

《一切皆有可能》读后感3篇04-12

一切皆有可能的教师代表演讲稿范文11-19

诗散文:徽章11-20

翩若惊鸿的诗句,荒芜灵魂的守望散文11-19

「阮泊人散文诗」转账11-14

「阮泊人散文诗」出行11-15

「阮泊人散文诗」玲的思念11-15